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一门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应该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大力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教育素质,为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对现代化语文信息应该能够及时正确地、全方位、多渠道地吸收理解运用,并且迅速、灵活、创造性地处理运用,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挖掘和培养,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进行语言思维训练,通过“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思想开拓,思维敏捷。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处理和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考,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善于口头表达则是思维敏捷的重要表现。但是现代的学生由于平时只注意书面语言的训练,不重“说”的训练。故而,学生只会“埋头苦干”,久而久之,一说话就紧张,面红耳赤。我们清楚地知道:一个人说话能力强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尤为重要。因而作为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思维上进行有系统地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二、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的设疑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设问”,可以让学生把那已有的感知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问题的设置关键在“为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思路广阔,而且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达到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的功效。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用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简单一点的问题有时也可起到训练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当然,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认识的差异,学生只是将自己的看法与教材作比较;或以教材的观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以使学生认识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三、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思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发散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新思维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四、通过比较,激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路,让学生在标新立异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发挥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内心演算有着“希望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是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适时、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为释疑而主动去探究,启迪创新思维。
  六、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思维的形式,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必然存在联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的运用。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育中多给学生以广阔的驰骋想象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使他们成为开拓、创新,善于思考的跨世纪人才。只有这样,才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为开创教育的新局面作出重大贡献,真正发挥“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的作用。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今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摘 要:《PLC原理及综合实训》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直接面向应用,属于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本课程是以PLC控制的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使用、调试、维修为重点,在教学中以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形成课堂教学与岗位产学结合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PLC;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查,我们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够
期刊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的迫切性  1、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和层次性需要实施分层教学。从这些年的招生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招收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多种层次。有的学生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学生理论知识薄弱,但动手能力有教大优势。因此
期刊
摘要:阐述了外墙涂装工程在管理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对保护施工者权益,提高施工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健词:外墙;涂装;施工;管理    外墙涂装工程工期较长、情况复杂,施工方(以下简称乙方)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经济损失,给工程质量和管理留下遗撼。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外墙涂装,将会更加困难,笔者接触过不少外墙涂装工程,也协助解决了不少质量纠纷,感触颇深。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乡镇社保工作通过开展“争先创优”、 “三进三问三查三解”、“学雷锋、树标兵”、创建“基层人民群众满意单位”和“五型机关”等活动,有效提高了社保工作效率,提升了社保队伍的综合素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社保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保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同社保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不相适应,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到位,政策不完善,工作“缺位”,人员结构“老龄化”,
期刊
摘 要:园林小品在园林景观中虽不是扮演着主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小品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变得广泛,园林小品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既可欣赏,又可以组景,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给固定的空间增添了变化和明确的标志;最重要的是园林小品可渲染气氛,合理的将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结合产生不同的效果,使环境宜人而更具感染力。  关键词:园林小品;设计;艺术造型;景观  我国古典园林园林中就有小品与园林
期刊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其核心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实际,并使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一种工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也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马克思主义不是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自然生长起来的,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与理论观点,被引入和介绍到中国来的。马克思
期刊
摘要:志贺直哉在日本文坛素有“小说之神"的美誉,他的作品简洁,精炼,于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道出深刻隽永的思想,而且思想与感情总能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心境小说《在城崎》不仅完全体现了上述写作方法的特点,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他作为白桦派文学骁将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心境小说; 生与死; 人道主义    一、私小说    《在城崎》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私小说。“私小说”就是
期刊
摘要: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探索一条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生工作实际的有效途径,解决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管理; 举措;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熔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结合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述了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思维产生的时代背景、特征和表现形式,并对国内外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潮进行了论述。虽然后现代主义先在建筑行业率先兴起,但平面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形式,必然也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社会的平面设计,不管是从表现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烙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中外平面设计;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  理论界一般认为它
期刊
由实际问题建立函数关系式,一般可通过研究自变量与函数间的等量关系,再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