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诚之魂,养毅之德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烟台开发区实验中学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实施“重体验、善激励、促情感、求自律”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五四学制”的优势,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初中生的时代特征,构建了以“诚毅”为主题的德育课程体系,从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有序推进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追根溯源,确立“诚毅”德育主题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道德观念进行引领,会对学生将来的道德判断起到奠基作用。学校在对学校德育课程进行顶层设计过程中着重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研究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他们身体发育迅速,青春期体征日渐明显,大脑发育在重量上增长虽然不很明显,但是脑的质的发展却很快,大脑的沟回在加深,皮层的机能趋于成熟,兴奋和抑制功能逐渐平衡,控制和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初中生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在意志品质方面,耐力差,持久力差,关注结果多于过程。
  五四学制对初中阶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年间学生的生理发展会分为两个阶段,为此我们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年级设置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
  寻找德育课程的主题。学校在对德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时从陈嘉庚先生为集美中学提出的“诚毅”校训中得到启发。诚者,诚以为国、待人诚恳、充满人性爱;毅者,毅以处事,坚强果敢、勇往直前。又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诚,信也,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礼记·中庸》记载“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大学》引申《中庸》关于“诚”的学说,把“诚意”作为治国、齐家、修身、正心的根本。毅,有决也。《论语》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子路》中记载“刚、毅、木、讷近仁”。毅,意为果决,志向坚定而不动摇,意指坚强持久的意志。
  据此,我们把“诚毅”作为德育课程的主题,并做了新的诠释: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挑战。这正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培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科学分析,架构“诚毅”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最终实现人的意义。基于对“诚毅”主题的解读,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学校确立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学生”的育人目标。
  横向三维素养凸显“诚毅”教育。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确立了德育课程的横向维度: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价值引领,即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价值观,对伦理价值、行为价值具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鲜明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立场引领学生、启发学生,并设置相关课程。思维启迪即在引导和启迪学生学会准确的思维上下功夫,积极倡导有高阶思维的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做人。品格塑造即抓住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期,把品格教育分为行为习惯、个性修养、道德品质三部分,培养学生礼让仁和、合作共进的为人智慧。最终让学生诚以为国、大公无私,坚强果敢、学会做人。
  纵向贯通的分层目标践行“诚毅”教育。学校将“诚毅”精神进一步细化为“礼-文明礼仪、诚信教育;理-理想信念、社会公德;立-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砺-励志教育、生涯规划”四大主题模块,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纵向衔接、横向沟通,通过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一以贯之。
  初一致力于培养规范、严谨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加强对“礼”的培养,帮助学生从行为上快速适应中学生活,形成友善、诚信、独立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初二致力于“理”的教育,提高学生知理明理、明辨善恶的能力,促进思维方式的成熟,满足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三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的走向成熟,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为此我们抓住一个“立”字,养立身之本,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培养规则意识,养成自立担当、严于律己的意识。初四学生面临中考压力,思想、心理、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复杂和特殊性,目标成为其行为的约束力和学习的持久力。为此,我们抓住一个“励”字,研究学生外表下的内在思想,指导学生励精更始、规划人生、实现价值。
  纵向贯通、横向多元,架构“诚毅”德育课程体系。礼、理、立、励四个教育主题,立足于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和差异性。纵向上,按照学生不同年龄生理、心理、认知规律的发展特点,设定不同级部的德育目标和课程活动,前后贯通、有序递进;横向上,把德育目标分解到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健康生活、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各项指标培养中,落实德育内容,发挥育人实效。
  多元合力,实施“诚毅”课程
  学校以学科课程融合、开发课程、特色活动来实施“诚毅”课程,实现诚毅躬行践履的常态化,真正把“诚毅”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学科教学融合“诚毅”思想。思维启迪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既要注重科学精神、客观思维水平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事实论证的思维水平,还要注重学生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创新、独立的思维和想象水平。
  学校推行“三段式六环节”高效课堂建设,以提升素养为目标,以合作学习为策略,以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和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强化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通过观察、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形成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诚毅”课程载体。学校在“诚毅”课程体系的规划下,形成了立体化、全覆盖的素养课程框架,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学生。
  学校关注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发展,建成创客空间、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室、创新实验室等。初一开设“科技伴我行”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客、关注创客;初二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性地开展3D建模、动画制作、航模等课程的学习,并学会简单制作;初三、初四则根据所学内容综合运用,侧重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特色活动开拓“诚毅”德育途径。一是设置主题活动月,针对各级部学生特点提出递进式的要求,将传统价值与现代社会价值相结合。如礼仪教育活动,初一有入校礼,举行建队仪式;初二有成长礼,举行感恩仪式;初三有青春礼,举行入团仪式;初四有毕业礼,举行理想仪式。通过仪式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习惯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二是开发多彩节日课程。学校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资源,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开展节日民俗、经典诵读、文化娱乐、志愿服务、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营造孝亲仁爱、诚信礼让、爱国勤奋的氛围。三是创新军训励志课程。为满足初中四年学生成长的需求,学校设立了两次军训。初一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形成团队协作精神与良性竞争氛围。初三则侧重于锤炼学生的品格,磨炼学生的毅力,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
其他文献
【记者手记】  初春时节,天气仍是寒凉,伴着午后斜阳,我们如约来到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五楼的会议室,一身医者白衣的陆林教授已经在此等候。作为教育记者,采访医生并不多,正是因为这一袭白衣,如清风一缕,让人莫名心安,跨界采访的拘束感瞬间荡然无存。初见陆林教授,以为他会给人世事练达的持重感,不曾想举手投足之间,竟是朝气勃发的书生气度,让人不觉莞尔。采访中,他用极“科普”的大白话回答我们所提问题。并就我国儿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酝酿生成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然而,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不容易,目前仍是教育信息化前行的难点。那么难在哪里,又如何破解?带着问题,记者赴吉林长春采访了在这一领域前沿探索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钟绍春,他介绍了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及思考。  深入教学一线,发现共性瓶颈问题  1982年,17岁的
期刊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创新”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各行各业都在谈,大会小会都在说,似乎不谈创新就意味着落后,不说创新就显不出高级和专业。结果很多人把“创新”当成了一个筐,想装什么装什么。那么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新思想(new idea)、新方法(new method)、新事物(new matter)”,也可以说是“做点不一样的事情(make difference)”。为什么要利用新思
期刊
课程整合是面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的必然选择。随着“蒲公英”课程的不断推进,我校项目式教学下的课程整合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蒲公英”课程中的重要课程要素。为了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作用,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确保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
期刊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生命力,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抓手。紧随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指向,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是基础教育学校的时代使命。对于一所大学附属的实验型小学来说,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对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合格人才。  从“我”到“我们”:“蒲公英”课程的旨归  学生、家长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学习支持中心”是西北地区首家专门服务于学校内部各种学习问题和成长问题的专业指导机构,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关注每一个学生成功学习和健康成长而建立的学习支持系统。中心依托陕西师范大学优质、专业的教育资源,组成了由国内外专家与实验小学优秀教师共同担纲的专业团队,对学业落后失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问题进行诊断、评估,并提供认知、情感和学业等全方位的教育干预,发掘学生学习潜能
期刊
从渤海湾的磅礴涛浪,到燕山长城的亘古连绵;从开改革先河的“胡服骑射”,到演绎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 “红色太行”。厚重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大气而勃发的河北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卷,呈现在中国的大地上。河北省的教育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濡染下,如何迈出现代化的步伐,如何为美丽河北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本刊专访了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杨勇。  《教育家》:杨厅长,当前,教育现代化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关于教育现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实施三年来,烟台市以学校为德育阵地,积极构建学科课程+实践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一主两翼三板块”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培育良好的德育生态。他们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观察事物入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判断、选择价值标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主动自我践行。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家校合作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题中之义,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涵。它是推动人类教育发展、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实施“大教育”、提高教育效能的需要。也就是说,想办好学校,就必须走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之路。  但当下,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并
期刊
近年来,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统领,以“研-训-行-评”一体化德育科研路径的构建与实施为抓手,积极开展“学科育人”“课程创新”“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全员育人、全域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新格局。  现实思考:审视反思再出发  长期以来,德育科研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