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新课程改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现状;对策
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而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已经成了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从根本上讲,情感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和传统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情感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是机械化学习的机器。而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更应当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 情感教育的内涵
顾名思义,所谓情感教育,就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主要是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一) 情感教育缺失
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之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逐渐成为考试的机器和被动学习的机器。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尤其是高考压力的存在,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核心。教师完全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二) 教师缺乏渗透情感教育的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双重功能,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属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范畴。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历来都是只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功能,教师很少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从而使得广大教师在语文教育中,不懂得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渗透有时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最终影响了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
结合以上两点可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很好地渗透情感教育,实现新课改的情感教育目标,不仅需要有情感教育的意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渗透情感教育,丰富课堂教学,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三、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目标
结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以及渗透的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结合情感教育的内涵以及意义,采取积极的渗透策略,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一) 立足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高中语文的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有待教师的挖掘和发现。而不同的文章,所涉及的情感教育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情感教育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积极性,促进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这篇诗词时,就可以充分借助文章本身所具有的这种豪迈之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等,渗透积极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景音乐的播放、给学生讲解毛泽东同志创作该诗词时的思想情感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怀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词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和革命情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提升。
(二) 丰富教学语言,渗透情感教育
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学语言的运用是极为关键的。丰富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对教学内容和情感进行很好的渲染,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丰富的教学语言,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施很好的情感教育。例如,在诗词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创设很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由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的渗透情感教育,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 创新教学手段,渗透情感教育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特点,渲染教学情感,营造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形成很好的思想道德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微视频教学的方式,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或者是教学导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新课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落后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渗透积极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杜云师.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4).
[2]刘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2).
作者簡介:
刘琳,贵州省仁怀市,仁怀市第四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现状;对策
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而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已经成了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从根本上讲,情感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和传统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情感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是机械化学习的机器。而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更应当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 情感教育的内涵
顾名思义,所谓情感教育,就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主要是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一) 情感教育缺失
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之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逐渐成为考试的机器和被动学习的机器。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尤其是高考压力的存在,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核心。教师完全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二) 教师缺乏渗透情感教育的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双重功能,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属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范畴。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历来都是只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功能,教师很少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从而使得广大教师在语文教育中,不懂得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渗透有时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最终影响了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
结合以上两点可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很好地渗透情感教育,实现新课改的情感教育目标,不仅需要有情感教育的意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渗透情感教育,丰富课堂教学,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三、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目标
结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以及渗透的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结合情感教育的内涵以及意义,采取积极的渗透策略,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一) 立足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高中语文的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有待教师的挖掘和发现。而不同的文章,所涉及的情感教育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情感教育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积极性,促进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这篇诗词时,就可以充分借助文章本身所具有的这种豪迈之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等,渗透积极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景音乐的播放、给学生讲解毛泽东同志创作该诗词时的思想情感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怀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词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和革命情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提升。
(二) 丰富教学语言,渗透情感教育
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学语言的运用是极为关键的。丰富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对教学内容和情感进行很好的渲染,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丰富的教学语言,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施很好的情感教育。例如,在诗词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创设很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由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积极的渗透情感教育,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 创新教学手段,渗透情感教育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特点,渲染教学情感,营造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形成很好的思想道德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微视频教学的方式,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或者是教学导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新课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落后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渗透积极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杜云师.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24).
[2]刘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2).
作者簡介:
刘琳,贵州省仁怀市,仁怀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