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深入研究并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实践证明,营造阅读环境、引导阅读想象、丰富阅读内容、探究阅读方法、拓展阅读成果等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教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想象;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5-0034-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主动的学习习惯;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营造阅读环境
所谓营造阅读环境,即阅读教学课堂环境要宽松;学生的心理环境要舒畅,爱读、乐读、善读;教师要发挥充分的亲和力,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以保持阅读教学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兴趣和聪明才智的施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读书,开始一句一句地带读,培养他们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开口说话,敢于用学过的词语去说几句完整的话,为写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要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教师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距离就会拉近,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交流,也会增加自信,主动表现自己。教师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便能主动地去参与阅读活动。
二、引导阅读想象
所谓阅读想象,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
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内容、情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映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习课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朗读的情感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懒狮子说话时慢吞吞的,读课文时一定要把狮子“懒洋洋”的语气读出来,朗读狮妈妈的话时要有语重心长、耐人寻味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勤于动口,以练为本,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只有这样,才能体悟语感,熟悉语言,语文素养才能有所提高。
三、丰富阅读内容
所谓丰富阅读内容,并非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内容适当的基础上,争取多样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讲究阅读内容的针对性。阅读内容的健康、活泼、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才是老师应把握的重要之点。
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知识只是悄悄地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到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个作家,就对他的作品有着迷恋之感。当他阅读该作家的作品时,他将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产生共鸣,便达到应有的阅读效果。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扩大阅读视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的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世界”的小天地,走进“世界课本”的大舞台。
四、探究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甚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级、知识、爱好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又便于掌握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变接受性阅读教学法为探究性阅读教学法。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文章不是无情物。”阅读文章更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带着感情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学好。探究性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在听、说、读、写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确立研究点,多角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意识。需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更要带着强烈探究意识投入,教师不是单单给学生提问,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和探究氛同,让学生主动探究。
“学贵有疑”,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究的欲望与动力,所以要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教学《三个儿子》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老爷爷的话,安排多种思维训练,让学生交流探究: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三个妈妈又会怎样说呢?有的说:“瞧,你的儿子多疼你!”有的说:“唉你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有的说:“他经常帮我干活,没什么奇怪的。”这里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和表露心声的机会,学生入境深思,真情流露。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内容之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阅读成果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的阅读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应特别珍视学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必须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为此,教师需要设计由小成果的平台到较大成果平台的推进目标。只有把握了这种不断向前推进的科学阅读教学目标,才会收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这正是我们拓展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拓展阅读教学成果,不仅是在阅读量上的增多,更是学生对阅读文本及其他涉猎到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对课外文篇,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信息丰富、准确而深入,他们才算真正学会了阅读。
由此看来,学生们拓展阅读成果,不是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语文修养不断进步的体现。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小学生的阅读,在提高的过程中,一个个由低到高的每一个台阶的目标,切忌太高,过高了会欲速而不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水平,同样要忌超越年龄和知识基础。如果奢望一个小学生达到中学生的水平,那是不切实际的。
拓展学生阅读成果,强调要给学生一个提高的过程,让小学生们在可接受的领域中,阅读能力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快快乐乐地学习。让学校生活和语文阅读成为小学生的幸福乐园。
[责任编辑 王开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想象;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5-0034-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主动的学习习惯;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营造阅读环境
所谓营造阅读环境,即阅读教学课堂环境要宽松;学生的心理环境要舒畅,爱读、乐读、善读;教师要发挥充分的亲和力,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以保持阅读教学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兴趣和聪明才智的施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读书,开始一句一句地带读,培养他们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开口说话,敢于用学过的词语去说几句完整的话,为写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要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教师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距离就会拉近,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交流,也会增加自信,主动表现自己。教师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便能主动地去参与阅读活动。
二、引导阅读想象
所谓阅读想象,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
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内容、情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映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习课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朗读的情感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懒狮子说话时慢吞吞的,读课文时一定要把狮子“懒洋洋”的语气读出来,朗读狮妈妈的话时要有语重心长、耐人寻味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勤于动口,以练为本,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只有这样,才能体悟语感,熟悉语言,语文素养才能有所提高。
三、丰富阅读内容
所谓丰富阅读内容,并非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内容适当的基础上,争取多样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讲究阅读内容的针对性。阅读内容的健康、活泼、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才是老师应把握的重要之点。
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知识只是悄悄地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到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个作家,就对他的作品有着迷恋之感。当他阅读该作家的作品时,他将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产生共鸣,便达到应有的阅读效果。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扩大阅读视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的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世界”的小天地,走进“世界课本”的大舞台。
四、探究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甚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级、知识、爱好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又便于掌握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变接受性阅读教学法为探究性阅读教学法。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文章不是无情物。”阅读文章更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带着感情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学好。探究性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在听、说、读、写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确立研究点,多角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意识。需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更要带着强烈探究意识投入,教师不是单单给学生提问,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和探究氛同,让学生主动探究。
“学贵有疑”,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究的欲望与动力,所以要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教学《三个儿子》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老爷爷的话,安排多种思维训练,让学生交流探究: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三个妈妈又会怎样说呢?有的说:“瞧,你的儿子多疼你!”有的说:“唉你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有的说:“他经常帮我干活,没什么奇怪的。”这里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和表露心声的机会,学生入境深思,真情流露。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内容之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阅读成果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的阅读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应特别珍视学生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必须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为此,教师需要设计由小成果的平台到较大成果平台的推进目标。只有把握了这种不断向前推进的科学阅读教学目标,才会收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这正是我们拓展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拓展阅读教学成果,不仅是在阅读量上的增多,更是学生对阅读文本及其他涉猎到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对课外文篇,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信息丰富、准确而深入,他们才算真正学会了阅读。
由此看来,学生们拓展阅读成果,不是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语文修养不断进步的体现。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小学生的阅读,在提高的过程中,一个个由低到高的每一个台阶的目标,切忌太高,过高了会欲速而不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水平,同样要忌超越年龄和知识基础。如果奢望一个小学生达到中学生的水平,那是不切实际的。
拓展学生阅读成果,强调要给学生一个提高的过程,让小学生们在可接受的领域中,阅读能力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快快乐乐地学习。让学校生活和语文阅读成为小学生的幸福乐园。
[责任编辑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