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1营造氛围,培养自信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的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学生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往往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就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般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被同学笑话,更怕老师投来不屑的眼光。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多让这部分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由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敢于发言、敢于表现都是光荣的,这样,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是决对不会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小悬念”,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3大胆创设,更新案例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教材的使用需要作为学生活动创造者的教师去实践、去丰富、去完善,变传统的填鸭式为灵活处理教材、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自主的驾驭教材,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上,灵活加工、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材料。
4捕捉“资源”,引导创新
一个几十人的班级,由于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处于不同的思维水平,那么每个人就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现实”。他们都有“再创造”的能力,而有意义的指导则意味着教的“强迫性”和学的“自由性”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对于学生各种独特的想法,应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这里所说的“独特的想法”多是指老师所不曾想到的,它也许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都是课堂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创新。例如,在推导圆柱的侧面积时,有个学生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沿着高剪开,而是斜着剪开。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是把侧面展开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侧面的面积,这就是“资源”,如果教师固守原先预设的“方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而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这一“资源”,只是轻描淡写说一句“这样想也可以”就请另一位说出你想要的答案,这将极大地扼杀了这位学生的这一创新意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扼杀”。这里教师不仅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赞赏,还应组织学生对这样的“资源”加以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踊跃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创新,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成功和喜悦,获得再创造的信心。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以上提到的是正确的“资源”,而在实际教学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学家盖耶说的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的“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5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广阔而美丽的天空,天高任鸟飞,只要我们在紧抓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个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舞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1营造氛围,培养自信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的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学生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往往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就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般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被同学笑话,更怕老师投来不屑的眼光。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多让这部分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由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敢于发言、敢于表现都是光荣的,这样,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是决对不会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小悬念”,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3大胆创设,更新案例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教材的使用需要作为学生活动创造者的教师去实践、去丰富、去完善,变传统的填鸭式为灵活处理教材、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自主的驾驭教材,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上,灵活加工、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材料。
4捕捉“资源”,引导创新
一个几十人的班级,由于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处于不同的思维水平,那么每个人就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现实”。他们都有“再创造”的能力,而有意义的指导则意味着教的“强迫性”和学的“自由性”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对于学生各种独特的想法,应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这里所说的“独特的想法”多是指老师所不曾想到的,它也许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都是课堂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创新。例如,在推导圆柱的侧面积时,有个学生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沿着高剪开,而是斜着剪开。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是把侧面展开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侧面的面积,这就是“资源”,如果教师固守原先预设的“方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而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这一“资源”,只是轻描淡写说一句“这样想也可以”就请另一位说出你想要的答案,这将极大地扼杀了这位学生的这一创新意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扼杀”。这里教师不仅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赞赏,还应组织学生对这样的“资源”加以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踊跃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创新,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成功和喜悦,获得再创造的信心。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以上提到的是正确的“资源”,而在实际教学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学家盖耶说的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的“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5及时评价,及时反馈
及时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且问题当中有些是学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老师再加以引导、解释,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广阔而美丽的天空,天高任鸟飞,只要我们在紧抓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个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舞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