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布置初中数学作业的原则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然而不少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作业多半是没有效果的,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更甚至让学生厌恶和反感,从而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理的作业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非千篇一律的重复。科学地设计作业及合理地布置作业是提高学生作业效率的主要途径。不论在作业的形式、内容、数量、难度方面,还是在作业的时间安排方面,都应采取科学的教学和管理措施。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多角度、多纬度、科学地设计作业,同时又该如何合理地设计作业的布置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1 作业的设计要源于生活,展现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而更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2 作业的设计要百家争鸣,倡导作业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解题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部分学生厌恶作业,因此必须对单一的形式作改进,实现作业多样化,现列举如下:
  2.1 想象型作业。新课程理念要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力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本例把数学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在新课程教学内容中经常体现,对于这个作业,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描述,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2.2 实验型作业。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要减少课外书面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动起来。因此尽可能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的应用作为课外实验型作业,或将教材中一些作业改为实验型作业,让学生尽量动起手来,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作业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耐受挫折的良好思维品质及体会成功的喜悦。设计时,要求一般实验作业的器材要易取,操作不复杂,实验易成功,这样的实验效果是其他题型难以达到的。
  2.3 观察型作业。数学学习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源泉。经常性、有计划地布置一些观察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这个例子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长期有计划地布置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看得到、摸得着、有用的。
  2.4 合作型作业。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可以与别人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作业的设计要能提升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作业设计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作业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解题时需调用学生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和途径。
  开放性的作业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和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此开放性的作业更富有挑战意味,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所以,它的设计既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能让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4 作业布置要崇尚自主,凸显作业的多层性
  分层布置作业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业量进行分层,二是作业难度进行分层。分层布置作业时,应该设计多层次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也可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如可将作业根据难度由低到高分为A、B、C类,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为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在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向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是他们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些智商不高但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成绩会远远高于智商高但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际生活用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思维,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期刊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用生命的张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智慧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其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1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1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
期刊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别人欣赏。”也曾看过一篇文章《欣赏是一种善良》,对其中有句话印象非常深:“欣赏者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志。”  有一篇文章《唯一的听众》,文中那个曾被家人公认为“锯床腿”的拉琴的孩子在一位音乐学院教授的“善意的谎言”的欣赏中奋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
期刊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标志。而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谈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和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精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实现由被动阅读
期刊
新课程地理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由特定的学生、老师、教材组成的,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是靠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如何让高中地理教学更有效?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1 用好教材和教学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基础。要把地理教材变成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和整合。因为教材的编写一般遵循的是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
期刊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以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结合教材,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
期刊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1 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   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需注意以下四条原则:  1.1 适时性。当教材内容有进行科学方法渗透的必要时可才加以渗透,反对脱离教材内容而空谈方法。例如:在“原子
期刊
小学自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自然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自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个人的体会。  1 实验设计要符合自然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
期刊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体会。  1 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
期刊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包括生物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怎样才能把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极大热情,这是广大生物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教师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浓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