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度 “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五个奖项的第一名分别被四家本土机构获得。工商银行和中金公司分别在全球经济预测和全球市场预测当中获得第一名;银河证券、国家信息中心和中金公司分别获得中国宏观经济的年度、季度和月度预测冠军。
回望2013年全球经济波澜不惊,稳中向好。美联储宣布缩减量化宽松虽然一波三折但总算靴子落地,美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的权力交接都进展平稳;欧债危机的违约风险已经基本解除,欧洲经济也步入复苏轨道;日本则在“安倍经济学”的带领下走出通缩初见成效。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告别了“8”时代,但是也避免了过快下滑,同时经济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得以稳步推进。
在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中,对拐点和趋势的判断是影响宏观经济预测准确度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当经济增长在较为确定的大趋势中小范围波动时,经济学家的预测偏差也在收窄,宏观经济预测越来越考验稳定性和精准性。
《证券市场周刊》2013年“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和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共产生15个奖项被10家机构所摘得,其中5个第一名的奖项由四家本土机构分获。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首席国际经济分析师李嘉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别在全球经济预测和全球市场预测当中夺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和中金公司彭文生分别获得年度、季度和月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冠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在全球经济和市场预测当中同时位居次席,中信建投证券在中国经济季度和月度预测中也两夺榜眼,两家机构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稳定表现。外资机构在2013年的表现也不谷,法兴银行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中国经济年度预测当中夺得第二名,这是法兴银行在该奖项上连续两年上榜,澳新银行则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三名。
从垄断到割据
“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是由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于2000年首倡并设计,在2001年首度举办。经历了十余年的不断改进,预测周期从原来单一季度预测扩充到年度、季度、月度三个频率,并在2012年首设全球预测。目前参加的机构已涵盖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外投行、商业银行、政府智囊和学术机构。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代表不同风格的宏观研究者会各领风骚,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也仅限于少数预测者轮流坐庄。首届“远见杯”预测冠军由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获得。而从2002至2010年度的角逐中,宋国青教授以及诸建芳、高善文两位投行经济学家垄断了除2009年以外的全部第一名,并且包揽了大部分年份的三甲。
总体而言,“远见杯”的获奖者历来代表了国内宏观研究的顶尖水平。在资本市场上,中信证券和安信证券长年在国内卖方宏观研究领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宋国青教授则为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每每对宏观经济的任何研判必让市场洗耳恭听。
经历了市场的磨砺,国内宏观研究水平也在不断进步。2011年的“远见杯”预测冠军再度易主,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和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包揽了中国经济年度、季度和月度预测的冠军。在接下来的2012和2013两年的预测中更是英雄辈出,一方面确实是由于奖项增加,但是以往被少数机构几乎垄断的第一名不断出现新晋机构和经济学家的身影,则是整体宏观研究水平提高的最好佐证。
中金强势夺双冠
全球预测方面,“远见杯”分设了经济预测和市场预测两个大项。全球经济预测主要包括欧美日(G3)的主要经济指标,全球市场预测主要包括油价、金价和汇率指标。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的共振在2013年进一步加强,各个市场的外溢效应越发明显,全球预测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参考意义也在上升。
作为公认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投行,中金公司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的把握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在2013年度的全球市场指标预测方面,中金公司取得第一名,此外中金公司还是全球经济预测的第三名。中金公司在全球预测上一马当先,主要得益于对石油价格和日元汇率较为准确的判断。国内方面,在竞争尤为激烈的月度预测当中,中金公司同样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
中金公司可谓是“远见杯”的元老级参加机构,并且早有佳绩。在2004年度的评选中,曾获得第三名。在2012年的评选中,中金重新崛起,一举拿下全球市场预测第一名和全球经济预测第三名。在2013年的评选中,中金不仅捍卫了在全球研究的优势,而且在中国经济预测上再有斩获。
彭文生在总结预测经验时说,当前要降低外部干扰的因素,更多关注经济自身增长的动能。除非是发生巨大的外部冲击,经济增长会沿着自身具有的惯性发展。而在2013年当中,全球经济已比前几年更加平静,少有巨大风险爆发。
彭文生指出,2013年以及往后预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有一点相似的是,同样越来越需要注重考察经济内生动力,特别是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政策干预倾向降低,使得投资不再像以往那样狂飙突进。
工行登顶全球经济预测
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一名的是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国际经济首席分析师李嘉。在2012年“远见杯”首次开设全球经济预测时,李嘉所在的工行投行部团队就获得该奖项的第二名,如今更进一步成功登顶,反映出工行研究的强劲实力。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业务与经济较为紧密,一直也是“远见杯”获奖的常客,比如中行和农行在过去几年的中国经济预测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李嘉注重从金融市场获取对经济的预测信息。全球经济在2013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当属美国经济复苏的真实性和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节奏。在过去这一年来美股强势上升和黄金价格一蹶不振基本上可以印证,就全球经济预测而言,要重视从市场表现获得的信息。
在全球经济预测指标选取方面,李嘉指出,在主要经济体扩张或是见底反弹之际,注重从微观角度观察宏观经济总体趋势的变化。在先行指标方面,他比较重视摩根大通全球PMI指数,而在同步验证指标方面,他认为各国工业产出较为可靠。欧元区虽然是作为一个经济体成为“远见杯”的预测对象,但李嘉对欧元区内主要国家都单独建有模型进行测算,则足见他对预测工作的严谨态度。 银河证券崛起年度摘冠
2013年,中国经济总体来看波动幅度较以往下降,预测者对经济数据的把握普遍越来越精确,分歧也不明显,个别指标稍有偏差就会影响预测的成绩。
获得“远见杯”年度预测第一名的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2007年获得第二名之后,时隔6年再度上榜。在他看来,相比于定性预测更适用于在经济拐点处,当一个经济体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时,对经济数据的预测更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和因果模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量化预测”。
潘向东在年度预测的GDP、投资、工业和消费四个单项中全部名列第一,出口预测也位列第二名,为年度预测摘冠奠定了基础。“远见杯”年度预测每个季度采集一次数据,对一、二、三、四季度成绩权重分别为40%、30%、20%、10%,因此年度预测强调前瞻能力。
“曾有一位前辈对我建议说,应该更关注于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而不要把精力放在经济预测上。”潘向东对记者透露道。诚然,对于做经济理论分析和做经济政策分析者而言,经济预测多半个百分点或者少半个百分点确实无伤大雅。但是对于身在投资银行的经济研究者来说,潘向东则愿意用“事半功倍”来形容花精力做量化预测的重要性。
“例如对2014年的GDP增速而言,假如预测8%,那说明他们背后的逻辑可能是认为政府将再次刺激,或者他们认为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假如预测低于7.5%,那么背后的逻辑可能是经济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之中。”潘向东对记者说,“投行经济学家们用简单的数据就可以向市场传达他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价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直观明了。”
一般经济运行周期的拐点都依赖于经济学的分析,因此在经济周期拐点面前,量化预测往往显得无能为力,甚至有时预测结果会南辕北辙。“对经济运行的感觉这就需要预测者的经验和天赋,经验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从2008年到2012年的中国经济大起大落之中,由于经验不足,我和我的团队在这期间的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名落孙山。”上次曾在2007年度“远见杯”预测中获奖的潘向东不无遗憾地说。
获得年度预测第三名的中银国际研究主管程漫江也强调了量化方法的重要性,“在深刻理解经济系统各变量之间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对预测的经济变量进行结构和因子分析,深入跟踪研究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以此确立预测的起点和基本框架。需要在此基础上完善这种框架,力求量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对经济变量预测时要估计各个驱动因素和影响因子对经济变量的传导作用,通过分析驱动因素和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来最终判断和预测经济变量。”
国家信息中心突破重围
面对市场考验的金融机构往往在量化预测上占有优势,自从宋国青教授不再参加“远见杯”预测之后,奖项几乎全部被金融机构揽得。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国家发改委直接领导的官方智囊,平时较少在媒体上出现,也成为近年来唯一获奖的非金融机构。
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年度预测中,国家信息中心就获得第二名,2013年则再进一步,夺得季度预测的第一名。
祝宝良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严谨地指出,宏观预测最为重要的是合理的模型建立和长期数据积累。国家信息中心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及政策模拟团队,同时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分析,并且结合了调研考察。另外,国家信息中心还建立了基础经济数据库,这对于长期跟踪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为预测提供了定量依据,便于不断校准。
祝宝良强调,分析供需再平衡对当前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在2013年去产能成为一项重要的转型任务,结构调整带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再平衡,反映在数据上就是政府会力保经济数据不降至底线以下,但不会刻意追求高增长。这一变化在2014年还会延续,因此预测工作也需要考虑到这种趋势。
得GDP者不再得“远见杯”
赢得“远见杯”首先需要对当前经济所处的趋势做出判断,这是减少经济预测方向性错误的关键。GDP不仅最直接地显示出经济当前所处趋势,而且是预测其他诸多经济指标的重要基础。
然而,如果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看,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长期下行当中。这时GDP趋势判断的优势难以突出。更何况,在经济结构问题趋于复杂的情况下,预测工作同样越来越复杂,即便对总量把握精准也可能在部分指标上马失前蹄。相比于2012年预测者看准GDP后比较容易继续看准其他指标,2013年却并非如此。
在2012年,年度和季度GDP预测最佳的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最终获得了年度第一和季度第三的佳绩。其他获奖机构如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也都在GDP单项指标上预测进入前三名。
而在2013年,得GDP者不再得“远见杯”。综合排名获奖的预测者当中,只有潘向东在GDP预测上较为突出。广东广晟财富投资总监刘海影虽然同时获得了2013年度和季度GDP单项预测的第一名,但是却未能在综合排名上进入三甲。
潘向东将2008年到2012年的中国经济形容为“处于为一种非常态的增长路径之中”,这期间对经济数据的预测主要是基于经济学逻辑和对经济运行的感觉,也即通常所说的定性预测。随着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带来的“后遗症”不断显现,政府再运用政策工具的空间已经缩减。在“稳增长”和去“后遗症”的组合调控下,GDP的起伏在2013年就已经呈“阻尼振动”特征,波动减弱,稳定性趋强。
历久弥坚与新人辈出
参加“远见杯”的经济学家们并非是未卜先知,也不是拍脑袋猜数据。虽然最终评比的只有少数指标,但是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们从纷繁复杂的诸多指标中选取合适的观察目标,可以捕捉到宏观经济变化的蛛丝马迹。这需要长期跟踪大量的数据和政策变化,还要不断对过去的预测检验修正,积累经验,改善预测方法。其工作量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可以说,“远见杯”见证了中国宏观研究精英们的坚持,这其中既有历久弥坚的沙场老将,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锐。
程漫江作为中资投行卖方研究的元老,十年如一日始终对经济研究和预测保持着热情,而且她的严谨态度也是为业内称道。“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预测就像是台上表演,而日常研究就像是积累台下功夫。”程漫江感叹道。
连续三年在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中获奖的中信建投分析师胡艳妮也谦虚地对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宏观研究和预测这项工作,做得久了自然会有一些沉淀。无论是对数据的持续观察,还是对大周期的把握,看个十年八年之后,就会较少受到个别月份波动的影响。”近三年来,中信建投在季度预测中获得一冠两亚,从未跌出三甲。在“远见杯”历史上,中信建投有七年榜上有名,获奖次数在各机构中居于第一。
法兴银行的姚炜属于“远见杯”预测的新人,但表现抢眼,近两届“远见杯”成绩稳定居于三甲。在2013年初流动性宽松之际,姚炜就一反市场乐观情绪,将人民银行收紧货币政策与流动性风险视作全年中国经济的最大潜在风险,事后果真应验(见本刊2013年3月2日出版的第7期38页刊登姚炜撰文《货币政策未雨绸缪》)。
农业银行也是历年“远见杯”预测的常青树,虽然参加远见杯时间稍晚,但是从2008年至今,已经有五年获奖,仅次于中信建投,与安信证券并列第二。农业银行也是参加“远见杯”的国有商业银行当中成绩最好的。
回望2013年全球经济波澜不惊,稳中向好。美联储宣布缩减量化宽松虽然一波三折但总算靴子落地,美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的权力交接都进展平稳;欧债危机的违约风险已经基本解除,欧洲经济也步入复苏轨道;日本则在“安倍经济学”的带领下走出通缩初见成效。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告别了“8”时代,但是也避免了过快下滑,同时经济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得以稳步推进。
在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中,对拐点和趋势的判断是影响宏观经济预测准确度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当经济增长在较为确定的大趋势中小范围波动时,经济学家的预测偏差也在收窄,宏观经济预测越来越考验稳定性和精准性。
《证券市场周刊》2013年“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和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共产生15个奖项被10家机构所摘得,其中5个第一名的奖项由四家本土机构分获。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首席国际经济分析师李嘉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别在全球经济预测和全球市场预测当中夺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和中金公司彭文生分别获得年度、季度和月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冠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在全球经济和市场预测当中同时位居次席,中信建投证券在中国经济季度和月度预测中也两夺榜眼,两家机构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稳定表现。外资机构在2013年的表现也不谷,法兴银行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中国经济年度预测当中夺得第二名,这是法兴银行在该奖项上连续两年上榜,澳新银行则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三名。
从垄断到割据
“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是由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于2000年首倡并设计,在2001年首度举办。经历了十余年的不断改进,预测周期从原来单一季度预测扩充到年度、季度、月度三个频率,并在2012年首设全球预测。目前参加的机构已涵盖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外投行、商业银行、政府智囊和学术机构。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代表不同风格的宏观研究者会各领风骚,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也仅限于少数预测者轮流坐庄。首届“远见杯”预测冠军由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获得。而从2002至2010年度的角逐中,宋国青教授以及诸建芳、高善文两位投行经济学家垄断了除2009年以外的全部第一名,并且包揽了大部分年份的三甲。
总体而言,“远见杯”的获奖者历来代表了国内宏观研究的顶尖水平。在资本市场上,中信证券和安信证券长年在国内卖方宏观研究领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宋国青教授则为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每每对宏观经济的任何研判必让市场洗耳恭听。
经历了市场的磨砺,国内宏观研究水平也在不断进步。2011年的“远见杯”预测冠军再度易主,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和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包揽了中国经济年度、季度和月度预测的冠军。在接下来的2012和2013两年的预测中更是英雄辈出,一方面确实是由于奖项增加,但是以往被少数机构几乎垄断的第一名不断出现新晋机构和经济学家的身影,则是整体宏观研究水平提高的最好佐证。
中金强势夺双冠
全球预测方面,“远见杯”分设了经济预测和市场预测两个大项。全球经济预测主要包括欧美日(G3)的主要经济指标,全球市场预测主要包括油价、金价和汇率指标。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的共振在2013年进一步加强,各个市场的外溢效应越发明显,全球预测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参考意义也在上升。
作为公认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投行,中金公司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的把握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在2013年度的全球市场指标预测方面,中金公司取得第一名,此外中金公司还是全球经济预测的第三名。中金公司在全球预测上一马当先,主要得益于对石油价格和日元汇率较为准确的判断。国内方面,在竞争尤为激烈的月度预测当中,中金公司同样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
中金公司可谓是“远见杯”的元老级参加机构,并且早有佳绩。在2004年度的评选中,曾获得第三名。在2012年的评选中,中金重新崛起,一举拿下全球市场预测第一名和全球经济预测第三名。在2013年的评选中,中金不仅捍卫了在全球研究的优势,而且在中国经济预测上再有斩获。
彭文生在总结预测经验时说,当前要降低外部干扰的因素,更多关注经济自身增长的动能。除非是发生巨大的外部冲击,经济增长会沿着自身具有的惯性发展。而在2013年当中,全球经济已比前几年更加平静,少有巨大风险爆发。
彭文生指出,2013年以及往后预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有一点相似的是,同样越来越需要注重考察经济内生动力,特别是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政策干预倾向降低,使得投资不再像以往那样狂飙突进。
工行登顶全球经济预测
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一名的是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国际经济首席分析师李嘉。在2012年“远见杯”首次开设全球经济预测时,李嘉所在的工行投行部团队就获得该奖项的第二名,如今更进一步成功登顶,反映出工行研究的强劲实力。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业务与经济较为紧密,一直也是“远见杯”获奖的常客,比如中行和农行在过去几年的中国经济预测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李嘉注重从金融市场获取对经济的预测信息。全球经济在2013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当属美国经济复苏的真实性和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节奏。在过去这一年来美股强势上升和黄金价格一蹶不振基本上可以印证,就全球经济预测而言,要重视从市场表现获得的信息。
在全球经济预测指标选取方面,李嘉指出,在主要经济体扩张或是见底反弹之际,注重从微观角度观察宏观经济总体趋势的变化。在先行指标方面,他比较重视摩根大通全球PMI指数,而在同步验证指标方面,他认为各国工业产出较为可靠。欧元区虽然是作为一个经济体成为“远见杯”的预测对象,但李嘉对欧元区内主要国家都单独建有模型进行测算,则足见他对预测工作的严谨态度。 银河证券崛起年度摘冠
2013年,中国经济总体来看波动幅度较以往下降,预测者对经济数据的把握普遍越来越精确,分歧也不明显,个别指标稍有偏差就会影响预测的成绩。
获得“远见杯”年度预测第一名的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2007年获得第二名之后,时隔6年再度上榜。在他看来,相比于定性预测更适用于在经济拐点处,当一个经济体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时,对经济数据的预测更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和因果模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量化预测”。
潘向东在年度预测的GDP、投资、工业和消费四个单项中全部名列第一,出口预测也位列第二名,为年度预测摘冠奠定了基础。“远见杯”年度预测每个季度采集一次数据,对一、二、三、四季度成绩权重分别为40%、30%、20%、10%,因此年度预测强调前瞻能力。
“曾有一位前辈对我建议说,应该更关注于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而不要把精力放在经济预测上。”潘向东对记者透露道。诚然,对于做经济理论分析和做经济政策分析者而言,经济预测多半个百分点或者少半个百分点确实无伤大雅。但是对于身在投资银行的经济研究者来说,潘向东则愿意用“事半功倍”来形容花精力做量化预测的重要性。
“例如对2014年的GDP增速而言,假如预测8%,那说明他们背后的逻辑可能是认为政府将再次刺激,或者他们认为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假如预测低于7.5%,那么背后的逻辑可能是经济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之中。”潘向东对记者说,“投行经济学家们用简单的数据就可以向市场传达他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价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直观明了。”
一般经济运行周期的拐点都依赖于经济学的分析,因此在经济周期拐点面前,量化预测往往显得无能为力,甚至有时预测结果会南辕北辙。“对经济运行的感觉这就需要预测者的经验和天赋,经验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从2008年到2012年的中国经济大起大落之中,由于经验不足,我和我的团队在这期间的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名落孙山。”上次曾在2007年度“远见杯”预测中获奖的潘向东不无遗憾地说。
获得年度预测第三名的中银国际研究主管程漫江也强调了量化方法的重要性,“在深刻理解经济系统各变量之间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对预测的经济变量进行结构和因子分析,深入跟踪研究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以此确立预测的起点和基本框架。需要在此基础上完善这种框架,力求量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对经济变量预测时要估计各个驱动因素和影响因子对经济变量的传导作用,通过分析驱动因素和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来最终判断和预测经济变量。”
国家信息中心突破重围
面对市场考验的金融机构往往在量化预测上占有优势,自从宋国青教授不再参加“远见杯”预测之后,奖项几乎全部被金融机构揽得。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国家发改委直接领导的官方智囊,平时较少在媒体上出现,也成为近年来唯一获奖的非金融机构。
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年度预测中,国家信息中心就获得第二名,2013年则再进一步,夺得季度预测的第一名。
祝宝良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严谨地指出,宏观预测最为重要的是合理的模型建立和长期数据积累。国家信息中心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及政策模拟团队,同时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分析,并且结合了调研考察。另外,国家信息中心还建立了基础经济数据库,这对于长期跟踪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为预测提供了定量依据,便于不断校准。
祝宝良强调,分析供需再平衡对当前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在2013年去产能成为一项重要的转型任务,结构调整带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再平衡,反映在数据上就是政府会力保经济数据不降至底线以下,但不会刻意追求高增长。这一变化在2014年还会延续,因此预测工作也需要考虑到这种趋势。
得GDP者不再得“远见杯”
赢得“远见杯”首先需要对当前经济所处的趋势做出判断,这是减少经济预测方向性错误的关键。GDP不仅最直接地显示出经济当前所处趋势,而且是预测其他诸多经济指标的重要基础。
然而,如果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看,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长期下行当中。这时GDP趋势判断的优势难以突出。更何况,在经济结构问题趋于复杂的情况下,预测工作同样越来越复杂,即便对总量把握精准也可能在部分指标上马失前蹄。相比于2012年预测者看准GDP后比较容易继续看准其他指标,2013年却并非如此。
在2012年,年度和季度GDP预测最佳的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最终获得了年度第一和季度第三的佳绩。其他获奖机构如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也都在GDP单项指标上预测进入前三名。
而在2013年,得GDP者不再得“远见杯”。综合排名获奖的预测者当中,只有潘向东在GDP预测上较为突出。广东广晟财富投资总监刘海影虽然同时获得了2013年度和季度GDP单项预测的第一名,但是却未能在综合排名上进入三甲。
潘向东将2008年到2012年的中国经济形容为“处于为一种非常态的增长路径之中”,这期间对经济数据的预测主要是基于经济学逻辑和对经济运行的感觉,也即通常所说的定性预测。随着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带来的“后遗症”不断显现,政府再运用政策工具的空间已经缩减。在“稳增长”和去“后遗症”的组合调控下,GDP的起伏在2013年就已经呈“阻尼振动”特征,波动减弱,稳定性趋强。
历久弥坚与新人辈出
参加“远见杯”的经济学家们并非是未卜先知,也不是拍脑袋猜数据。虽然最终评比的只有少数指标,但是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们从纷繁复杂的诸多指标中选取合适的观察目标,可以捕捉到宏观经济变化的蛛丝马迹。这需要长期跟踪大量的数据和政策变化,还要不断对过去的预测检验修正,积累经验,改善预测方法。其工作量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可以说,“远见杯”见证了中国宏观研究精英们的坚持,这其中既有历久弥坚的沙场老将,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锐。
程漫江作为中资投行卖方研究的元老,十年如一日始终对经济研究和预测保持着热情,而且她的严谨态度也是为业内称道。“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预测就像是台上表演,而日常研究就像是积累台下功夫。”程漫江感叹道。
连续三年在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中获奖的中信建投分析师胡艳妮也谦虚地对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宏观研究和预测这项工作,做得久了自然会有一些沉淀。无论是对数据的持续观察,还是对大周期的把握,看个十年八年之后,就会较少受到个别月份波动的影响。”近三年来,中信建投在季度预测中获得一冠两亚,从未跌出三甲。在“远见杯”历史上,中信建投有七年榜上有名,获奖次数在各机构中居于第一。
法兴银行的姚炜属于“远见杯”预测的新人,但表现抢眼,近两届“远见杯”成绩稳定居于三甲。在2013年初流动性宽松之际,姚炜就一反市场乐观情绪,将人民银行收紧货币政策与流动性风险视作全年中国经济的最大潜在风险,事后果真应验(见本刊2013年3月2日出版的第7期38页刊登姚炜撰文《货币政策未雨绸缪》)。
农业银行也是历年“远见杯”预测的常青树,虽然参加远见杯时间稍晚,但是从2008年至今,已经有五年获奖,仅次于中信建投,与安信证券并列第二。农业银行也是参加“远见杯”的国有商业银行当中成绩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