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法制缺位及其完善

来源 :时代商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监管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央事权,地方政府虽有职能,但基本处于监管无权、处罚无据、监督无凭的状态。近年来各地屡屡暴雷的P2P等金融风险,凸显了传统监管体制存在的缺位和弊端。加快建立完善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配置地方监管权力,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方金融监管;权力配置优化;体制改革
  引言
  “十三五”时期,中国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监管领域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中央垂直监管和地方属地监管并行的双层金融监管模式初见雏形。步入“十四五”,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21年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中提到,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存在风险,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均待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可见,地方金融监管正处于风险形成、扩散与蔓延的前沿地带,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亟待健全和完善。
  一、现行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及法制原因
  目前,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两个重大缺陷。一是事权划分较为模糊,有些领域监管机构叠床架屋,有些又无人监管。如2017年,中央将“7+4类”机构的监管权限下放给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但仍有P2P借贷平台等一些类金融企业却尚未明确监管主体。二是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受行政部门的制约和监管对象的影响,监管职能行使受到很大制约,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造成当下地方金融监管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上位法律缺失,法律授权具有局限性。从立法位阶上来看,金融监管的部分事权已经从中央下放到地方,但其监管依据却并非为法律法规层级,大多数对地方金融组织机构的监管要求仍然散落在涉及市场准入的各类文件中,或是间接地体现在对金融组织机构的规范性要求中,以“7+4”类机构的监管依据为例,只有《融资担保公司监管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其他行业均为效力层级较低的部门规章,甚至存在立法空白。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依据缺失,效力先天不足,层次普遍偏低。二是金融监管纵向权责划分不清,监管主体不明。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匮乏导致地方金融监管主体授权不明确、执法手段缺位,执行机关难以凭借效力较低的规范性文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采取行动。此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何种程度上拥有执法权也仍无定论,金融监管权作为一种行政权力缺少有效抓手,行使监管权力时常会处于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监管处境。
  二、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现实诉求
  一是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必要。地方金融机构被视为金融制度、规则和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地方金融风险处置的属地责任,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地缘优势明显的特点,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重要力量。当前风险管理宽松、杠杆率较高等是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不足亟须通过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强化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力度来弥补。
  二是适应央地金融体制改革的需求。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及实现地方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早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强调,地方政府应当始终坚持在中央事权进行金融管理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督管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也提到,要依法依规地界定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金融监管权责和分工,强化地方政府的属地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可见,在近年来不断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对央地金融监管权进行合理划分是一个核心问题,央、地金融监管权的配置只有不断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才能及时防范和化解接连出现的各类金融风险。
  三是合理配置地方金融监管权的选择。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意味着当前金融业发展正逐步从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即金融分权。地方金融监管权科学配置的一个理想状态,就是在中央与地方适度划分权限的基础上,将各种权力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使其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经济学家华莱士·E·奥茨在1972年提出的“权力分散理论”中提到,国家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应该被尽可能地细分到能够将成本和收益内部化的最小地理管辖范围内。目前,中央虽然给予了地方金融发展权,但未明確给予分化的金融监管权,使得地方金融监管权在配置上呈现出偏位化、碎片化的特点,加大了地方金融风险。构建地方金融风险应对的分级参与机制,明晰监管职责,实现地方金融监管权的理性归位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三、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路径
  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必须要处理好金融安全、金融效率和金融民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金融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地方各级金融监管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严格排查各类金融风险点,采取措施重点控制增量,着力处置存量,监控稳定经济杠杆率,加大对逃废债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地方金融完成“脱虚向实”的转变,为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清淤输血”。其次,在合理配置地方金融监管权时,还应平衡好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历史实践表明,适度的监管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当前地方金融市场的收益,监管过严或过松都不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必须以保证金融安全为前提,持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此外,还要持续推进金融民主化进程。实施对地方金融的弹性化监管,可以给予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赋予地方性金融自律组织等部门参与金融监管的义务和权力,同时,要坚持金融监管的公平性,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协调各职能部门,推动金融民主化的有序稳定发展。
  构建纵横联动的双向监管体系。配置地方金融监管权,应着力解决好纵向法定授权不明确、横向权力配置不集中的问题。纵向上促进监管事权有法可依,一方面要尽快从中央政府层面制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金融监管主体及监管事项作出明确规定,提升金融监管政策的起点高度。法律法规要全面覆盖各类地方金融机构,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风险处置责任进行明确划分,明确监督管理的权限和罚则,使地方监管当局有法可依,提高执法的参考性。另一方面,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覆盖的领域,可以采取由地方政府牵头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等手段,充分发挥地方立法资源优势,针对不同业态的性质、特点,通过制度化手段不断完善监督管理细则和条例框架,将相关监管事权法治化,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横向上要整合金融监管权力配置。一是明晰监管主体,实施职能监管,减少多重监管和监管空白的情况,将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多种新兴部门纳入金融监管的权力范围内,对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建设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真正实现地方金融监管的职能统一。同时,因地因业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监管,适度调整监管的具体要求,更好地释放地方金融机构活力。二是进一步构建金融监管工作的协调机制,注重与地方不同监管部门以及跨省级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沟通渠道,增强各地方对金融监管的合力。具体而言,地方可以通过搭建金融组织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提升各类金融组织的信息透明度,使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存在信用问题的金融组织进行重点审查,从而提升监管效能。三是通过整合来优化地方部门职责,坚持设立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改革目标,将分散在地区金融办、财政厅等不同政府部门的监管事权进行统一的归纳整合,使其划归到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从而确保金融监管权的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的制约。   此外,还应强化监管治理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地方金融监管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准入门槛,对监管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同时明确监管权的监督问责机制,对监管工作实行严格的评价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地方金融专项监管报告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运用监管沙盒等现代监管技术手段对市场进行及时跟踪,用监管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四、结束语
  目前,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法制缺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金融行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从业人员需要深入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明确上位法律缺失以及纵向监管权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产生的背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明确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并通过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构建纵横联动的双向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治理能力等方式,对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创新与完善,有效解决地方金融监管权法律缺位问题,为地方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云良,陈婷.银监会法律性质研究[J].法律科学,2012(01):74.
  [2]陈斌彬.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之优化:以地方性影子银行的监管为视角[J].现代法学,2020(01):103-115.
  [3]陈盼.央地金融监管协作:经验、回顾与展望[J].西南金融,2020(04):27-28.
  [4]黄辉.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逻辑与路径:国际经验与本土选择[J].法学家,2019(03):124-195.
  [5]娄飞鹏.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防范化解金融矛盾[N].经济参考报,2021-4-13(01).
  [6]马灿坤,洪正,韩雨萌.地方金融发展、监管与风险处置——基于地方性政策文件的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21(01):11.
  [7]王煜宇,何松龄.金融监管腐败:结构性制度成因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现代法学,2018(05):124.
  [8]肖龙沧.完善地方金融监管[J].中国金融,2019(01):54-57.
  [9]余思吾.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调之完善[J].北方金融,2020(12):25-29.
  [10][美]华莱士·E·奥茨著,陆符嘉译.财政联邦主义[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经济增速日趋放缓,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新旧动能转换是解决中国当下经济问题的一剂良方。本文对新、旧动能的含义进行了廓清,对新动能的构成进行了梳理,认为优化要素配置、技术创新引领、打造公平制度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三个主要层面。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  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世所罕见的高速发展,常年GDP增速达到7%以上,然而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靠的是劳动、资源等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当前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需要相关施工人员根据建筑物整体的施工标准,提高设备安装技术水平,掌握更加科学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安装技术,保证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供热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解决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技术的
期刊
摘要:目前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电力工程的数量与规模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电力工程项目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的施工质量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应提高对于项目的管理力度,使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控制项目成本与施工进度,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问题  随着国家电网的稳步建设,我国电力企业也同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析我国民营企业工会建设现状,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工会及其制度因素是严重阻碍民营企业工会建设和发展的原因,我国工会体制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  关键词:民营企业;工会建设;问题探析  在金融危机以及“劳动三法”实施背景下,目前所展开的工会体制下,民营企业工会工作中依旧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成因?工会改革措施值得期待的有哪些?本文主要对以上议题展开探析,探析结果如下。  一、民营企业工会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市场大环境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渐趋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集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运用于业财一体化的企业建设中,是每个集团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业财一体化的企业发展进行分析,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集团企业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期刊
摘要: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其既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继承,也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本文选取1999-2020年的791篇文献,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回顾了绿色发展的研究历程并对其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绿色发展
期刊
摘要:绩效考核是城商行的主要管理手段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论述了城商行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对绩效考核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应用前提、指标设置进行阐述,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绩效考核;城商行;应用  城商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绩效考核作为城商行的主要管理手段之一,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纳税人跨境逃税有很大的操作空间。2014年2月13日,OECD发布了共同申报准则(CRS)作为全新的情报交换国际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其为金融账户涉税信息的交换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框架。本文将梳理当前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发展动态及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反避税;税收透明度  一、国际税收情报交
期刊
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由于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不符合能源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同时也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和压力。在此背景下,加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成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光伏发电系统电气适合于现场使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和推广。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同时,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此形势下,要想更好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需注重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整合,应用科学举措落实人力资源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基于战略角度分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以及薪酬管理整合相关内容,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绩效評价和薪酬管理具体实施情况、二者整合举措等内容,力求通过分析熟悉各个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