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课的一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课学生总是“半推半就,若即若离”,主要原因是课堂太过死板,僵化,教学太过急功近利,忽略语文的人文特色,未能营造令人神往的美好氛围,所以要使学生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脱离学情 长远发展
  高中尤其是所谓理科学生之所以还耐心上语文课,重要的是高考150分的分值太大,本该生动活泼、包罗万象的语文课堂显得苍白无趣而又无可奈何。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以下是关键因素。
  首先是教法僵化,脱离学情。主要表现为严格按照教材,尤其是教辅教案,自己不质疑,不越雷池一步,也不允许学生“离经叛道”,更不许怀疑设定好的答案。一篇简单的学生完全可以看明白的课文,非要按部就班地把设计好的问题和答案充满激情地和盘托出,然后期待学生全身心地配合。比如汪曾褀先生的《跑警报》,其内容很简单也易理解,只要介绍清楚本文的时代背景,那么学生完全能自己读明白并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可按照教辅教案的设计,需要两个课时,而且要学生在每个情节中都归纳出“表现的是我们民族的韧性”这个特点。一个挺有意思的文章学生看完也许会有很多想法,如学生对在防空洞里谈对象这个情节很感兴趣,会提出诸如国破家亡、玩物丧志等看法,老师如果抓住这些课堂资源,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想象力,语文课堂至少会让他们有参与感和成功感。又如《平凡的世界》、《边城》在高中课本中都是节选部分,学生对整部小说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的,不可能对人物和主题进行准确的概括与总结,只要对节选部分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就应鼓励和引导,但最终却必须汇总出一个程式化的主题思想,这无形中使学生反感。结果是老师如释重负地完成任务,学生茫然地接受语文课的“神奇”,长此以往,学生由迷茫到怀疑,以至于拒绝,自此语文课越上越尴尬。
  其次,注重眼前,忽视长远发展。由于高考的冲击及平时成绩排名的压力,很大程度上,从高一开始就结合高考大量做练习,要么鼓励学生漫天背诵、记忆,使得学生无暇欣赏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不能慢慢品味一些经典的小说,更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而是一篇接一篇地精讲精练,生怕留下所谓的知识死角。如很多经典的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都很有情致,学生肯定会被其中的优美图景打动,希望在这样优美的诗歌中徜徉、激荡,领略文字带来的精神享受,但高考不考现代诗歌,所以某些老师会以此为由大大减少对此的关注,最终背诵此诗了结。更可怕的是在教授鲁迅的文章时循规蹈矩——学生本来就头疼鲁迅的文章,像《春末闲谈》这样的杂文很有深度和厚度,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语言也不好理解。对于一些所谓揭示主题的语句和内容,学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即使是肤浅的理解,也不要生硬纠正,更不要着急把对鲁迅深邃的思想强加给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有深切体会的。同样在涉及一些牵扯社会、历史等学生感兴趣或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情节和知识时,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品味,看似不务正业,却强化了语文意识,提高了文学素养甚至是人文素养,这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乃至一生都是有影响的。试图在题海战术方面和数、理、化争夺时间和空间,看似取得一时成就,但周而复始,学生失去兴趣,对语文课若即若离,对如何学好语文课更是一筹莫展。
  最后,只教“语”忘了“文”,忽视语文课承载的厚重。语文课往大处说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就单从教授语文课来说也应有其高度和深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语文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的辅助。比如像《诗经》、《离骚》这些经典的内容,就是民族的文化瑰宝,远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就创造了如此动人的篇章,从中也能窥探出先祖们的生活和情感。先秦散文的纵横捭阖、博大精深,汉赋的铺成华丽,魏晋的风骨,再从唐诗到宋词、元曲的凝练、神韵,甚至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小说,之后就是以鲁迅的文章为代表的现当代文学等,在高中课本中都大量涉及,面对此就不能只是背诵和分析课文,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文学体系,感觉到我们的民族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文学既丰富多彩又高深莫测,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既傲然独立又海纳百川,就像中华民族一样历经风雨而绵延至今。有效提高学生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既有知识又有情趣,还丰富多彩,发人发省,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正如高明的军事家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我们也应有战略眼光,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的兴趣,用丰富的知识、激情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改变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允许学生在成绩上有反复,慢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语文课既内容丰富又充满神秘感。
  办法总比困难多,语文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运筹。
其他文献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rn一、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rn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北斗系统是按照温总理提出的“八字方针”——质量、安全、应用、效益——总要求建设的,总体诉求是建设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发
摘 要: 一体化教学作为时下最炙手可热的职业教育方法,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方面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运用中各职业院校在硬件、师资、课程等各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作者阐述了对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与体会。  关键词: 技工院校 一体化 教学改革  多年来,职业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但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提高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
摘 要: 《哦,香雪》是当代女作家铁凝的代表作,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台儿沟里香雪、凤娇等山村姑娘的形象,表现了她们的纯真之心、善良之心、美丽之形,体现出了山村姑娘对摆脱封闭贫穷的祈求及对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追求。  关键词: 《哦,香雪》 铁凝 真善美  《哦,香雪》是当代女作家铁凝的代表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
“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民族乐器,它的声音独特、应用范围很广。特别在民间乐队、梆子剧种、地方戏曲和京昆等剧种中,“笙”在伴奏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后,笙的艺术有了很大发展,笙的演奏技术随着乐器不断创新而更高超,其应用范围更广阔。作为一名从事民乐演奏和戏曲伴奏多年的“笙”演奏者,根据多年演奏经验,我就“笙”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和演奏技巧,谈谈见解,同时,愿和诸位爱好笙艺术的同仁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摘 要: 语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修养,是一种达到了无意识自动化状态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几乎忘掉了语言工具本身的使用语言工具的自由状态。语感的构成要素首要的就是语言材料本身,包括字、词、句这些组成语言的工具因素。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是最具有语感特质的文字,也是最便于培养语感的文字,因此要把汉字教学与培养学生语感相结合,发挥汉字富于联想性的特点,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汉字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本文从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内容,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职教特色,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训练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职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外,还承载着培养他们从业就业所需的实用语文能力的任务,适应未来职场生活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它的
摘 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毛泽东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风格绝殊,学生大量诵读,可以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迪,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资源和途径。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诵读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摘 要: 相关研究表明,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情感教育无疑是培养情商最好的方式,然而,当今语文教学中的去文学化现象十分普遍,其间不仅有高考考试现状的因素,还有一线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的因素。文学的缺失,导致情感教育难以开展。本文以教学经验为基点,对推进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方法及途径进行探究,以期交流。  关键词:文学 情商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