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教学如何鼓励学生合理“误读”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kil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鼓励甚至肯定学生合理的“误读”,不失为一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鉴赏评价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当然这里的“误读”并不是“错误”地读,而是“有差别”地读,即不根据文本(指课文和教师)的原意丝毫不差地读。
  应鼓励学生对课文合理“误读”。一般说,自然科学文本的原意较易把握,人文科学文本的原意则较难把握,这是由文本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有许多即使是作者本人在创作时也未曾想到的,这已为许多作家的自述所证实。如曹禹在谈到为什么创作《雷雨》时说:“我以为不应该用欺骗去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在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但是作者在创作时没有意识到的内涵,读者却有可能意识到,而且越是优秀作品其内涵就越丰富,就越耐人咀嚼,这在客观上造成人们的“误读”。对于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水平必然受到已有经验、情感、价值观念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即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早已存在一个影响文本的主体状态。西方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则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道理都是一样的。初中生阅读《背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只有当他们有了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才能深刻地理解父子之情。有些看似简单的作品如《登鹳雀楼》一诗,也需一个人终其一生去解读,因此我们决不能把基于成人经验的结论一股脑儿抛给学生,应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更合理地理解文章。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过程,这种创造过程肯定不会完美,但这种过程毕竟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创见的理解,我们要及时肯定;发现理解不合理甚至是谬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给予正确的引导。读《项链》,如有学生指出玛蒂尔德“不甘堕落,勤奋”,我们说这有创见,应给予表扬;读《白毛女》,如有学生说“我要是杨白劳,我一定要让喜儿嫁给黄世仁做‘二奶’,女儿享清福,自己也不用东躲西藏”。很显然,学生是受到了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教师不能训斥一番了事,要指出他这样理解虽然有个性,但结果不能让人认同。要问清这样理解的依据,给予合理的引导,必要时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品位。
  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误读”。从理论上讲,任何人对文本都只能是“误读”。从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受权威和参考资料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都偏重于泛意义层面,如提到文章结构就说应分几段,提到写作特色,就说语言生动,运用了什么手法,等等。实践证明,泛意义的东西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当然他们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经验的印记,如果这种理解和学生的阅读背景有较大的距离,也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再从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来看,当前讲授之风仍然盛行,满堂灌严重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另外,教师包办代替,降低了理解难度池使学生失去了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机会。有些教师能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如运用启发式教学等,但是,如果教师坚持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惟一标准,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效果都不会令人满意。事实上这种做法很普遍,甚至在许多公开课中也不鲜见。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设计许多简单的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的结论,有时见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干脆代替学生回答。虽然教师这样做很多时候是迫不得已的,但这样做客观上使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揣摩如何给出教师所需要的答案上面,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就失去了独立性。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不可能那么完美。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质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进行想象、推理,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广泛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
  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启发。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对教师的“误读”,往往还含有“真实”与“期待”的成分。这对学生的意义自不待言,同时也会促进教师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鼓励学生“误读”的策略如果运用得好,会导致师生的“双赢”,从而使阅读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因此,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对学生的“误读”采取理解、宽容、保护和鼓励的态度。
  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学生的“误读”应该得到鼓励。许多教师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传授阅读知识,这当然没错。但学生对知识的重要性往往缺乏自己的体验,而成人对知识的重要性解释并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理解。学生在许多时候对知识的学习是被迫性的,如果学习环境宽松,学生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乐趣,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求知的需求自然就会产生。鼓励学生“误读”,还能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逐渐产生在各方面发展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
  当然鼓励学生“误读”,并不等于一味迎合学生,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误读”,如庸俗的表现欲,无意义的深究等,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同时,提升其阅读需求,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使他们的思维品质、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中学生尚处于少年时期或青年早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喜闻乐道。千百年来,在这奇妙的世界上酿出的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故事,真是浩如烟海,有的趣秒横生,有的惊险离奇,有的感天动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诗歌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形式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或者有趣的生活化学知识都会
摘 要 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已为大势。在这些新的教学呼唤声中,开放式教学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成为我们当前教学中新的热点,但反观我们当前的开放式教学,颇有点矫枉过正,重新陷入新的谬误之嫌。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开放式 误区 对策    误区之一:语文学科的特质明显淡化。众所周知,语文是
The application of segmental semi-solid thixoforming of magnesium alloys is confined due to the dimensional distinction existing in solid particles of the alloy
期刊
摘 要 布置课余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余作业 技巧    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呢?我认为应从两个层面来探讨,即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
摘 要 非智力因素是中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只有充分考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激发,情感培养,意志锻炼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科学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智力因素差别不大,而非智力因素水平往往差别很大。因此,非智力因素便成了中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中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原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
摘 要 小学科学是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激情和兴趣。  关键词 科学课 活动 尊重学生    教师必须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内容本身存在着高度的概念化和抽象化,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想提高课堂效率,
2016年,中盐新疆公司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新疆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心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的思想,农村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发现:成功的英语教学,首要的一条就是培养相应的语感。怎么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一、变换课堂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