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文课同其它课程一样,有它内在的必然规律,只有循规索法,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寓教学与情景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才能把作文教学彻底落到实处。
关键词:推陈出新;寓教于乐;激发情感;重视交流
小学作文课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习惯及写作技巧。因此,作文课不能上成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说教课,也不能上成空洞的说理课,更不能上成熟读条例要求为主的背诵课,否则,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课堂上产生厌学情绪,作文就无从下笔,从而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心中必须明白作文课同其它课程一样,有它内在的必然规律,只有循规索法,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寓教学与情景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才能把作文教学彻底落到实处。怎样通过作文课堂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呢?教师可以进行以下途径的尝试:
一、备课要有针对性
上好一堂作文课,教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在设计课时,教者必须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即教者必须了解,本班学生有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写作心理,写作兴趣;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有哪些困难等,依次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归类,明确用哪种“妙药”可使“患者”药到病除——这就是备学生。另外,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整体性作文教学的同时,教师不一定按课本导行的要求按部就班的教,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组成教材,这样的内容既具体生动又和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很浓,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学生实际,在确定好教材内容的同时,教者必须潜心探索教法。这和我们做任何事情一样,如果没有恰到好处的方法,肯定会事与愿违。因此趣味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演示教学等都是可取的教学方法。
二、上课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一把好钥匙,它犹如磁铁一样,使课堂教学产生吸引力,作文课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趣味性应贯穿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1.寓教于乐 促成认识
在作文课上,只有将平时在生活中观察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筛选、合理运用,才有内容可写。因此,在课堂上,根据习作的范围、采用不同的方式,上出特色。写作之前,教者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可根据作文要求,从不同范围交流,如亲自看到的自然景色,自己喜欢的动物,亲身经历过的事,自己的奇思妙想,文章的读后感受等。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说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孩子们通过小组交流,大家兴趣很高,议论纷纷,每个人都觉得有话可说,争着抢着发言,这时,教者再作以适当指导,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那些积极的、有趣味的,能表现人物真、善、美的事例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在作文教学中,既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在学生热火朝天的交流过后,教者趁热打铁,教学生运用提纲挈领,掌握合理安排材料的方法。再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这样,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从心理上消除了恐惧感,为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2.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当学生对写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认知选择能力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喜欢创设一定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某种境界,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让他们先说出来,然后动笔写下来。
3.联系实际 留心观察
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往往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培养学生即兴留心观察,用心思考,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不断探索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三、课后指导多样化
不能认为一两节作文课就能完成一篇优秀的习作。其实,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情感的训练,文字叙述的技巧,写作习惯的培养,多数是在课堂以外的生活天地中进行的。因此,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指导学生的习作行为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把习作后的检查、交流和展示落到实处,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1.检查作文完成情况
同样的范围要求,有的同学可能长篇大作。有个别同学也许还是寸步难行,这就要求教者必须用合理的方法检查或侧面了解 ,弄清原因所在,适时加以指点,让学生把说过的内容写出来,哪怕只有一个通顺的句子,也要加以表扬,树立他写作的信心,做到人人都能写出心里话。
2.引导学生修改习作,重视习作交流
修改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每写完一篇作文,我就让他们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要求不要太高,让他们先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及有明显错误的词语,再改正句子,使语句通顺,让别人能明白你话里的含义,然后改正句子中与事实明显不符合的地方。最后再让同学们互相读习作,达到交流的目的,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
3.开展作文竞赛活动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利用一定的时间,展开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去“比、学、赶、帮、超”,使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例如,在相同的时间里,针对同一题目,比写作内容,比遣词造句能力,比修辞手法,比情感的表达等,从各个方面去看,比出每位孩子的閃光点,这样既肯定了自己的成绩,又学习了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作文兴趣越来越浓了。
4.系联家庭、社会、多写多练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的途径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课内习作,能使学生练得卓有成效。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形成教育网络,让学生把随时看到的事物尽快记下来,再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家长听,读给熟人听,使学生不断从各个方面得到实践的机会,大胆尝试,得到更多人的指导和鼓励,长此以往必将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能力和技巧方面也会大有收获。
总之,作文教学方法很多,进行作文前的指导,着重在于写作兴趣的激发与思路的开拓。至于写什么内容,怎样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定。教师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求实创新,寻找乐趣,就一定能收到实效,多出佳作。
关键词:推陈出新;寓教于乐;激发情感;重视交流
小学作文课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习惯及写作技巧。因此,作文课不能上成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说教课,也不能上成空洞的说理课,更不能上成熟读条例要求为主的背诵课,否则,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课堂上产生厌学情绪,作文就无从下笔,从而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心中必须明白作文课同其它课程一样,有它内在的必然规律,只有循规索法,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寓教学与情景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才能把作文教学彻底落到实处。怎样通过作文课堂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呢?教师可以进行以下途径的尝试:
一、备课要有针对性
上好一堂作文课,教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在设计课时,教者必须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即教者必须了解,本班学生有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写作心理,写作兴趣;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有哪些困难等,依次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归类,明确用哪种“妙药”可使“患者”药到病除——这就是备学生。另外,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整体性作文教学的同时,教师不一定按课本导行的要求按部就班的教,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组成教材,这样的内容既具体生动又和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很浓,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学生实际,在确定好教材内容的同时,教者必须潜心探索教法。这和我们做任何事情一样,如果没有恰到好处的方法,肯定会事与愿违。因此趣味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演示教学等都是可取的教学方法。
二、上课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一把好钥匙,它犹如磁铁一样,使课堂教学产生吸引力,作文课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趣味性应贯穿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1.寓教于乐 促成认识
在作文课上,只有将平时在生活中观察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筛选、合理运用,才有内容可写。因此,在课堂上,根据习作的范围、采用不同的方式,上出特色。写作之前,教者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可根据作文要求,从不同范围交流,如亲自看到的自然景色,自己喜欢的动物,亲身经历过的事,自己的奇思妙想,文章的读后感受等。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说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孩子们通过小组交流,大家兴趣很高,议论纷纷,每个人都觉得有话可说,争着抢着发言,这时,教者再作以适当指导,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那些积极的、有趣味的,能表现人物真、善、美的事例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在作文教学中,既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在学生热火朝天的交流过后,教者趁热打铁,教学生运用提纲挈领,掌握合理安排材料的方法。再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这样,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从心理上消除了恐惧感,为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2.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当学生对写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认知选择能力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喜欢创设一定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某种境界,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让他们先说出来,然后动笔写下来。
3.联系实际 留心观察
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往往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培养学生即兴留心观察,用心思考,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不断探索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三、课后指导多样化
不能认为一两节作文课就能完成一篇优秀的习作。其实,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情感的训练,文字叙述的技巧,写作习惯的培养,多数是在课堂以外的生活天地中进行的。因此,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指导学生的习作行为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把习作后的检查、交流和展示落到实处,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1.检查作文完成情况
同样的范围要求,有的同学可能长篇大作。有个别同学也许还是寸步难行,这就要求教者必须用合理的方法检查或侧面了解 ,弄清原因所在,适时加以指点,让学生把说过的内容写出来,哪怕只有一个通顺的句子,也要加以表扬,树立他写作的信心,做到人人都能写出心里话。
2.引导学生修改习作,重视习作交流
修改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每写完一篇作文,我就让他们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要求不要太高,让他们先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及有明显错误的词语,再改正句子,使语句通顺,让别人能明白你话里的含义,然后改正句子中与事实明显不符合的地方。最后再让同学们互相读习作,达到交流的目的,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
3.开展作文竞赛活动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利用一定的时间,展开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去“比、学、赶、帮、超”,使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例如,在相同的时间里,针对同一题目,比写作内容,比遣词造句能力,比修辞手法,比情感的表达等,从各个方面去看,比出每位孩子的閃光点,这样既肯定了自己的成绩,又学习了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作文兴趣越来越浓了。
4.系联家庭、社会、多写多练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的途径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课内习作,能使学生练得卓有成效。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形成教育网络,让学生把随时看到的事物尽快记下来,再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家长听,读给熟人听,使学生不断从各个方面得到实践的机会,大胆尝试,得到更多人的指导和鼓励,长此以往必将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能力和技巧方面也会大有收获。
总之,作文教学方法很多,进行作文前的指导,着重在于写作兴趣的激发与思路的开拓。至于写什么内容,怎样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定。教师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求实创新,寻找乐趣,就一定能收到实效,多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