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之路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ly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夏日的清晨,人类学家卡罗琳·乔斯特·罗宾逊在野营地醒来。这个营地位于中非共和国的热带雨林中,吼猴、非洲灰鹦鹉和蝉的尖厉叫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黏土气味,腐烂的霉味之中混杂着一丝可可香气。
  沿着非洲丛林象踩踏而成的捷径蜿蜒而行,罗宾逊找到了位于中非共和国最南端赞加桑加保护区内的研究站。她说:“这里的气味和声音会冲昏你的头脑,让你迷失方向。”罗宾逊在一个为“反偷猎行动”提供培训和支持的组织中担任社会文化研究和社区互动的负责人。
  几十年前,罗宾逊和美国普渡大学的人类学系主任梅利莎·雷米斯来到赞加桑加,沿着错综复杂的大象通道,开始了对西部低地大猩猩及小羚羊行为的研究。但是多年以来,她们从未停下脚步看一看这些小道。罗宾逊说:“作研究时,你很容易忽略周遭的环境。”2012年,她们决定开始研究脚下这些帮助她们轻松到达水源地、野营地,和采集到所需数据的小道。直到那时,她们才彻底意识到这种复杂道路网的重要性。
  在去年八月发表于《美国人类学家》的一项研究中,雷米斯和罗宾逊探索了大象如何塑造景观并开辟了对研究人员、动物和当地居民至关重要的通道。雷米斯说:“它们是森林工程师。”
  如今,由于偷猎大象和乱砍滥伐的恶劣影响,大象通道和周边森林的生态系统岌岌可危。如果失去这些小道,土著居民巴卡人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们依赖这些通道在迷宫似的雨林中猎捕小动物、寻找药物及其他资源。研究人员说,当政策制定者们探讨如何继续通过保护区划分来保护大象和维护森林时,他们还应该考虑到巴卡人。“为了保护好当地生态,我们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雷米斯说,“不仅要保护野生动物,还要保护当地居民。”
  非洲丛林象是聪明的群居动物,通常三五成群地外出。与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空旷地区的热带草原象不同,丛林象生活在密密层层的雨林中,它们的体格相对较小,行踪更为隐秘。尽管如此,它们仍是体重约达1.3万磅的庞然大物。曾经,它们在大片的非洲丛林中漫步,但由于栖息地被毁和非法偷猎,如今的活动范围只有其历史范围的25%。丛林象的确切数量很难追踪,但科学家估计,如今其总数已下跌至不足10万,而在20世纪30年代则有数百万头。
  占地大约2000平方英里的赞加桑加保护区是这些庞然大物的避风港,这里可容纳约4000头大象。每天,大象会从森林的果树间出发,来到一片开阔的水源地——一个被当地人叫作赞加村或大象村的地方,那里的水富含矿物质。皮糙肉厚的大象们踏平地面、推倒树木,开辟出了数千英里长的通道。保护区内的一切,从丛林水牛到小型啮齿动物,再到游客与部落居民,都是这些道路的使用者。
  行为生态学家、慈善机构“非洲之象”的创始人兼负责人凯特·埃文斯表示,在踩平泥土的同时,“园林设计师”大象,还开发出栖息地和干旱时的水源地,为其他物种获得重要资源提供了黄金通道。此外,它们进食大量的水果,并通过粪便散播种子。如果没有它们,许多种类的树木会失去散播种子的渠道。像氮这样的营养素也通过大象的粪便进行分配——它被集中到较小的区域,从而限制了未来植物的生长。否则,道路将会杂草丛生,并严重影响其它动物获得水和食物。总而言之,森林结构和生态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巴卡是居住在该地区最古老的族群之一,这些大象通道也是他们的通道,是其文化和生计的组成部分。口述历史表明,巴卡人沿着大象通道穿行,以寻找食物、资源和药物,去邻近的村落跳舞、交换婚姻伴侣。他们的大象猎人——图马,也会利用这些通道在整个森林中来去自如。
  2012年,研究人员采访了七名巴卡男性,以获取有关图马的更多信息。化名为“卡莫”的巴卡男子对研究人员说:“我就是大象,大象就是我——你也是大象。”他边说边举起双手,两只手像大象的耳朵那样拍打着头。根据卡莫的说法及雷米斯和罗宾逊的研究,大象是“有着复杂情感、社交生活和自主意识的生物,是智慧超群且令人敬畏的对手,是支撑人类族群的可观的肉食来源”。
  图马说,在传统的狩猎大象的过程中,守护猎人的“森林精灵”引导他们沿着大象通道前行。他们会沿着这些通道走两到三天,直至找到一头大象,然后用长矛将其杀死。接着,他们会与其他村落分享这些大象肉。
  如今,这种古老的关系正受到威胁。由于偷猎象牙愈发猖獗,非洲丛林象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在整个中非共和国,猎杀大象都是非法的,图马也不能再猎杀它们。此外,数十年来,随着赞加桑加各个小村落的人口不断增长,巴卡人和其他族群依赖的小猎物及各种资源变得紧张起来。20世纪70年代,巴卡人离开了雨林,搬进了村庄,以寻求谋生机会和资源。1990年赞加桑加保护区成立后,保护区条例规范了丛林内部的活动,狩猎区域仅限于划定的189平方英里之内。这限制了人们去往其他狩猎区域,即某些巴卡居民曾经追踪小猎物(包括小羚羊和豪猪)的地方。
  “当我们的祖先进入丛林捕食动物时,没有人驱逐他们。”卡莫对研究人员说,“现在我们待在丛林之外,待在局外人的地方。我们一无所有。”
  罗宾逊和雷米斯希望能在接下来的生态保护探讨中考虑到巴卡人的需求。研究人员支持像喀麦隆政府对待当地土著居民那样,制定有巴卡人参与讨论的赞加桑加管理条例。雷米斯说,这样可能会允许他们更自由地进入丛林保护区内目前被设为禁区的大象通道。
  目前,该小组正在努力与当地的政策制定者交涉,以制定新的条例,但这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博弈。雷米斯解释说,西方的保护理念通常只重视大象这样倍受关注的物种,并不关心靠这些物种生存的人们。英国杜伦大学名誉董事、巴巴里猕猴宣传与保护组织的创始人西恩·沃特斯说,这是因为西方的保护意识起源于殖民主義。许多人在作出保护决策时,都会轻视或无视当地居民的意识形态和需求。
  沃特斯注意到,如今大家也开始乐意探讨他们这个领域的帝国主义根源了。但这是一个艰难且费力的过程。“这很不舒服,而且痛苦。”她说,“这很难,因为你每天都在和自己的偏见作斗争。”
  15年前,在赞加桑加保护区的深处,罗宾逊与两位巴卡同事沿着一条大象通道前行,她需要为自己的博士研究收集关于小羚羊的数据。突然,她收到了一个无声的信号:前面有大象。那是一头母象和它的幼崽。他们不想打扰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庞然大物,便静静地坐等了两个小时。最终,大象继续前进,它们的大脚将其祖先创造的道路踩得更为平坦。
  “大象通道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罗宾逊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才是森林保护的基础。”
  [编译自美国《史密森尼》]
  编辑:马果娜
其他文献
2019年,艺术家用奥施康定和美沙酮处方瓶制成的“骷髅药丸人”在白宫前展出,意在加深人们对药物成瘾的认识。2019年10月的一天,大卫·萨克勒坐在曼哈顿某栋高楼的会议室中准备接受采访。30多岁的他是普渡制药的第三代管理者。2008年以来,萨克勒家族通过普渡制药获利达40亿美元,而这笔财富基本都是源自销售奥施康定所得的利润。奥施康定当时在美国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多种危害健康的阿片类镇痛药中,奥
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执行官阿达尔·普纳瓦拉2015年,比尔·盖茨在一次TED小型演讲会上提到,我们更应担忧的是传染病而不是战争,许多钱都花在核讹诈上,而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资金却很少。当时在场的一个名叫阿达尔·普纳瓦拉的年轻人被这些话深深打动。这次TED演讲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五年前,阿达尔掌管了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商——印度血清研究所。他回忆说:“盖茨的演讲改变了我的观念。我开始更长远地思考公司的生
移动生态舱既可以安装在车顶,也能直接在地面上使用。若提到创新,总是少不了设计。一手缔造了加州科技巨头的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用自己在苹果公司的经历证明了一点:功能明确的设计,是创新的第一步。此外,人们如今还绕不开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想象未来的房屋时,这些理论同样管用。除了使用更加高效的材料外,那些能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浪费的设计也受到了欢迎。在全球疫情时代,每个个体都被卷入了纷繁复杂且风云变幻的社会洪流中,
在休斯顿大街和包厘街交界处东北角的小公园里,有一棵状似帽子的高耸大树。如果像大多数纽约人那样行色匆匆地走过这个十字路口,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棵树。但如果你能不慌不忙地在街上悠闲漫步,就一定不会错过它。马特·格林已经在纽约街头漫步八年了。他的目标是走过每条大街小巷,抵达每个码头。总行程最后大概是9000英里,即1.5万公里,而他已经完成了超过8500英里。电影制片人杰瑞米·沃克曼陪伴这位现代城市流浪
据《今日美国》报道,“超过半数的美国旅游爱好者表示,如今已经有疫苗了,数月后,出国旅游应该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不过要是他们去的是欧洲,那除了新冠病毒,还有很多事情会让他们不太好过。  欧洲人的晚饭时间为夜里十一点半。他们会把老人和孩子从熟睡中唤醒,然后拉他们到桌前就餐。通常会有六道菜之多,但其中四道都是意大利面。晚饭结束后,他们就带着一肚子的食物去睡觉了。  在欧洲,男士的情妇到他家里吃晚饭,算
克里斯蒂娜·杜廷根的照片能帮她回忆往事。2020年春天以来,克里斯蒂娜·杜廷根经常会在所有人都睡着后,轻轻走进孩子们的房间,看着他们安静的睡颜。克里斯蒂娜闭上眼睛,回忆他们刚出生时的样子,她第一次将如今5岁的保罗、8岁的艾玛和12岁的安娜抱在怀里的情形。“我爱你,小保罗。我爱你,小艾玛。我爱你,小安娜。”她弯下腰低声道,“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她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发,然后轻轻地走出
从贝蒂·罗伊96岁时开始,就有报纸报道她。她虽已退休多年,却仍在英国大曼彻斯特郡索尔福德皇家医院的一家咖啡店里当志愿者,端咖啡、洗碗、与病人们聊天。报纸在罗伊100岁、102岁和104岁时继续报道了她的事迹。直到她106岁,尽管视力大不如前,罗伊每周还是会去咖啡店一次。罗伊告诉记者,她之所以在该休息的年龄还在当志愿者,是因为她相信这能使她保持健康。她很可能是对的。科学家发现,帮助他人,不论是当志愿
|“娘子军”中的异类 |我总会被当成孩子的爸爸。当我陪雇主的孩子外出时,即使我和孩子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旁人也会把我当作他们的爸爸,從来不会觉得我是个“男保姆”。在我看来,“男人从事幼儿相关工作很不寻常”的观点本身就是奇怪的。我在教育师范学院学习时,选修小学教育课程的200个学生中只有20个男生。目前,从事早教相关工作的英国男性仅占总数的3%。许多男性认为自己缺乏和幼儿打交道的能力。也有说法认为男
由菲亚特124改装成的VAZ-2101,在上世纪70年代开启了苏联的家庭轿车热潮。20世纪50至70年代,苏联克格勃的合作伙伴——東德国家情报总局把数百名自己的间谍和被招募者渗透进西德的重要部门中。他们不仅为东德和苏联猎取了大量军事情报,还为两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案例是渗透到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周围的东德间谍京特·吉奥姆和妻子克莉斯特尔帮苏联贱买到了一座汽车厂。| 用汽车拯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人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展望未来,却总会以一种怀旧的态度回顾过去。21世纪的20年代会是什么样呢?或许,科技、医学等领域的进步能不断超越先辈的构想,为后世造福。如今,我们生活在智能时代,被各种有关“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的新闻包围着。有趣的是,我们的世界貌似正朝着先辈们预测中的样子发展。早在19世纪末,许多人就已经设想过,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充满飞车和全息图的世界里。而如今,我们正被视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