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重大变革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7月18—19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联合“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研究与编纂”课题组举行了“中国职业教育30年的回顾、思考与展望”论坛。
  毋庸置疑,职业教育事业在最近30年的发展和变迁,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高潮同步,是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洪流的组成部分,无论其外延还是内涵,广度还是深度,规模还是质量,都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难以比较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伏跌宕,波澜壮阔。我国的职教事业,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通过若干具有中国特色和鲜明时代特点的重大决策和举措,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是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主要亮点之一。最近五六年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则是史无前例和更加鼓舞人心的。”《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的研究与编纂》课题组组长、原教育部职成司司长杨金土如是评价。
  中国职教学会原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认为,过去的30年,职业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教育部门大力推动的结果,各级地方政府、民主党派各部门以及广大的职教工作者都为我国职教做出了许多艰苦的工作。他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第一线实用人才的需求是职教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宏观决策或是微观的教学改革都必须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政府领导重视,加强领导力度是推动职教发展的关键。30年政府对职教重视程度之高,领导力度之强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马国湘表示非常认同。他说,“3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在国务院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突出亮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事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明显提高等。盛世修史,以史咨政。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
  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王继平在发言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的确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时期。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仍旧面临三大任务,“从宏观上讲,第一项任务是发展。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比例,为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出贡献。同时,大力加强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及再就业培训,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第二项任务是改革。要深化管理办学投入体制改革、教学改革以及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使职业教育的体制更加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项任务是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的建设工作等,使我国职业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和培训网络更加健全,办学条件更优,保障更加有力。”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李重庵总结指出,回顾历史是为了认识规律,特别是认识带有中国特色的规律,然后开创未来。面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职业教育研究的任务很重要、很迫切,也很繁重。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他建议说,“一是职业教育研究应该对过去的30年甚至140年中出现的若干重要历史史实开展研究,并对涉及一些重要历史的文献资料加强管理,确保后来的研究者能够有比较清晰的线索去了解职教历史、探索发展规律;二是最好能够吸引更多职教以外的行业和部门的人士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三是在研究职业教育30年历史的基础上,对现代职业教育进行更加纵深的研究,以期更加深刻地了解、认识中国的国情。同时,对中国的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等平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加以研究;四是在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中,特别要研究职业教育在学习德国“双元制”过程中的成败及其原因,尤其是制度层面的一些原因;五是从案例分析入手,进行职业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机制的研究,为深化体制改革提供实证;六是对职业教育进行相关法律的研究和法制建设。例如,在修订《职业教育法》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专题调查和研讨,比如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法等。”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教育部、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教学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国内知名职业院校校长和企业家等共一百多人出席。■
  
  <<链接:
  《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的研究与编纂》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主要任务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种全国性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分析、研究和归纳,包括专访年事已高的相关人士,以图挖掘和抢救一部分濒临消失的原始资料及其宝贵的历史记忆,最终将编写出版《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概录》,以彰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廓清其主要脉络,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员提供一套比较全面、准确的查考资料。
其他文献
5月10~11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协办,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承办的2011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在上海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担任论坛主席,并作了题为《发展职业教育,全力助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主旨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杨晓渡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李重庵主持开
期刊
西京学院  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同时也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一个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主考院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与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合作开办研究生教育。学校位于第三国际化大都市古城西安南郊大学城内,占地1391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现设有基础部、工程技术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科学系、人文科学系、艺术学院、汽车学院、文理学院等9个系(
期刊
2010年7月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7月13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7月16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本地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参考国家发展项目,确定一批本地发展项目,在年底前完成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出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拿出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快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步伐。2010年年底,教育大
期刊
建议高考录取以“分数带”取代“分数线”    自2002年以来,国内一些省、区(市)一直实施划分一本、二本、三本、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分数线标准,各院校按分数线录取而不降分的政策,使考生所报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形同虚设。后来又实施所谓平行志愿,虽然避免了过去有些院校在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设置分数鸿沟致使一些高分考生落榜的不合理现象,但其弊端同样值得深思。  为了完善教育考试功能,归还考
期刊
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资金投入与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及时配套,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的扩大,其基础能力与普通高中的差距越发明显。基于以上情况,建议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 加大对职业师范院校的经费投入。一要增加职业师范院校的数量,扩大招生规模。二要转变办学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突出职教特色。三要加
期刊
2010年12月2~3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门为会议召开作出重要批示。  刘延东在批示中强调,要以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考核制度,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衔接
期刊
在教育界,对专升本是取消或是保留,抑或进行某些方面的改进,相关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争论也许还会持续下去    2006年限制专升本的政策至今仍余波荡漾。  从这年开始,每到专升本报名季节来临的时候,希望专升本的高职学生都会忐忑不安:专升本会不会取消?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从2001年至今的7年间,专升本的限制越来越多,口子越来越窄,那么,这条上升的通道会不会最后关闭?  在教育界,对专
期刊
在记者采访过的许多中职学校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能平等地去爱他们,那么就一定能看到这些孩子的回报,而且,他们的回报往往令人惊讶。”许多“成人、成才、成功”的故事就是对德育工作的最好回报,而在故事的背后蕴藏着德育教师感人的付出。    “中职教育是个高成本的工作,德育工作的成本更高”    以下是来自北京商业学校的几个例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德育工作者从发现到引导、帮助,再到共同谋划,一
期刊
职业教育的跨区域合作在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和重新配置,其意义是交换、整合、节约、优化资源的过程,是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互惠互利的过程。  毋庸置疑,跨区域合作办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策上,依据国家“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宏观战略,从全国大职教的发展要求和规模目标出发,国务院及教育部门等多次发文倡导职教的东中西部合作招生、城乡统筹合作发展等一系列意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各个高校承担着共同的使命与责任,也面临着相同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对占据地利优势的高教园区的高校而言,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成为共谋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敢于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文·芒刺    久难实现的重重障碍  2000年8月,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拉开“建城”序幕。随后,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仅仅几年时间,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