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菜的专栏作家才是美食达人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祖父是一名中医大夫,尽管他在我1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他却对我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教会了我认字、念诗、写书法甚至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曾经告诉过我一句话:“一个人要会吃,就要会做。”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有着极其深刻的哲理,用一句文言词来解释便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我后面的读书写作生涯里,这句话常常会萦绕在我耳旁,我想我之所以能写出《寻路四大名著》这样的书,跟他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从小是吃着川菜长大的,但很奇怪的是,我小时候几乎不能吃辣椒,沾着一点辣椒都会哇哇大叫。等我真正能吃辣椒了,差不多也是上小学之后的事了。在此之前,所谓无辣不欢是什么概念,我只有在吃豆花的时候能有所体会。
  豆花是四川民间一种常见的食物,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朋友应该会对这种食物有些印象。在以前的四川饭馆里,一个毛盖头(干饭),一碗热豆花,二两烧酒,不到二十个铜板便可以饱餐一顿,实在是下苦力的人的美味佳肴。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豆花往往是农村里招待客人的首选。
  一斤黄豆用水泡胀之后,再用石磨推成豆浆,熬开之后,用卤水(硫酸镁)一点,等到豆浆渐渐融合成为豆腐,再用刀划成小块,满满一大锅,足够一桌子人吃上一顿了。然而,点豆花绝对是一门高超的技艺。好的厨子点出来的豆花,又多又嫩,反之,则又少又老。而我的父亲可算得上是掌握了这种技艺。
  吃豆花,吃的是作料。最好是新下来的辣椒晒干炒熟后,用大木杵或者石杵捣成粉状,再用滚烫的油一淋,只听那窸窸窣窣的声音在碗里作响,而辣椒的香味却随着这热油绽放开来,多少人会被呛到涕泪横流。用这样的辣椒,加上盐、酱油、芝麻、碎花生、木姜菜、香葱以及菜籽油。看着那白白的豆花,在碗里变得周身火红,又在人们的嘴里又烫又辣地翻涌,那诱惑实在让人抵挡不住。
  我的家人吃豆花的场面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每当吃豆花时,家里都会准备很大一碗辣椒,只见祖父、父亲、小姑三人一分,碗里就已经去了一半.剩下的人再分掉另一半。而我却只能蘸着酱油,毫无趣味地吃着。有时家里买到了不好的酱油,那味道就别提有多难以下咽了。老人说,吃白豆花容易拉肚子。或许是因为大豆蛋白在胃里不容易消化,需要用辣椒这种带有刺激性的东西激发胃的功能。当然,吃豆花最切忌的一点是放醋,四川话里有句骂人的话就叫“正做不做,豆腐放醋”,想来是二者之间不能中和的缘故。总之,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识到的四川人对于味觉追求的体会。
  再后来,我们小学里组织了一次“烹饪”比赛,需要每一位同学带一道自己做的菜去学校,交换品尝。那其实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做菜了。在我的记忆里,我第一次站上灶台时,还需要垫板凳。当然,我早已不记得我第一次做的是什么菜了,但这一次做了什么菜我却清晰地记得。当时我回到家里,发现厨房里能做的菜,仅剩了一个圆白菜。于是,我打算做糖醋莲白。
  于是,我将那个白菜叶子一叶一叶地掰下来,用手撕成小块,再用清水洗净。准备好了食材之后,我开始洗锅上灶。我家住在一个老兵工厂的厂区,很早就已经用上了天然气.因此,点火什么就已经很方便了。于是,我点燃了火,架上锅,再倒上油,往油里放了些许花椒和辣椒,再把白菜往里一放,“吱”的一声,白菜便随着我的锅铲在锅里翻滚了。
  炒素菜的步骤几乎都没什么區别,尤其是四川人炒菜是一定要放上花椒和辣椒的。然而.接下来的作料该怎么放,我却傻眼了。眼见白菜在锅里都快要炒烂了,才匆匆忙忙想起来要放白糖和醋。一着急,一大勺白糖下去了,再一着急,醋又倒猛了,等到起锅给家里人一尝,完全是要往外吐的节奏。这种菜怎么能拿去学校呢,只好重新来过。有了先前的教训,再来一次就得心应手多了。为了不再拿不准量,我将糖醋都先放在了锅铲里,再放了几片蒜,整个香味便已出来了。于是,大家再尝时,就已经表示称赞了。
  从此之后,我知道做菜最要紧的一点是保持心态的平和,就如同书法一样,心不静写出来的字无论如何都不会觉得好。也因此,我把做菜当成了一种爱好,时不时地就会在厨房里琢磨一些新奇的菜品,也渐渐地开始懂得了一些美食的要义。把会吃和会做结合起来,却不是矫揉造作的讲究,而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参悟,这或许才是当年我祖父告诉我这句话的真谛吧!
  愿天堂里也有一间厨房,可以让他继续这样的参悟!
其他文献
2016第六屆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举行闭幕礼,“紫霞仙子”朱茵,选择了一身白色高开衩喇叭袖长裙,作为嘉宾踏上红毯,傲人身材尽显;并将头发高高绾起,女神范儿十足。
期刊
在刚刚结束的2016伦敦马拉松赛上,一名31岁的英国男子(David seath)在距离终点线约5公里的地方突然晕倒,最終不治身亡。
期刊
2016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继续在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剧院展开第二轮的较量。丁俊晖与特鲁姆普的比赛在前两阶段就已出现10:6的分差,第三阶段丁俊晖虽然曾被连追3个赛点,最后丁俊晖还是13:10战胜特鲁姆普,晉级8强。
期刊
为丰富首都广大老年人的文化艺术生活、增进老年舞蹈的普及与交流,推动提高首都老年舞蹈创作、舞蹈表演的艺术水平,发现鼓励优秀编创、表演人才,促进老年群众文化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经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联、北京市老龄办同意,北京舞蹈家协会、北京老年艺术协会、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共同举办的“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暨北京市第三届老年舞蹈大赛,于2016年6月27日—30日在北京市举行。  大
期刊
日前,美国洛杉矶,众星亮相第五届GMCLA颁奖礼。宝蕾·佩雷特被两边的男士同时亲吻,被夾在中间的她表情夸张,尽显尴尬。
期刊
80后的段湘青,放弃了公務员身份,只身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开始了“微商”创业。创业一年后,段湘青的成绩让人惊讶。这个喜欢自拍、嘟嘴卖萌的80后姑娘,已经是一个带领1000多名合作伙伴、4个月创造销售收入5000万元的微商界“网红”。
期刊
京剧大师梅葆玖于2016年4月25日上午病逝,享年82岁。梅葆玖3月31日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醫院抢救。在协和医院殡仪馆告别厅,梅家人、弟子、生前好友闻讯赶来,悲痛悼念。
期刊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青云刚出岫”。因为一部越剧电影《红楼梦》风靡全国,几乎全国的观众都认识了王文娟,而王文娟,也似乎因此成为了戏曲舞台上林黛玉的代言人。今年已经九十高龄的“林妹妹”,再度在舞台焕发光彩,唱出了别样“千里共婵娟”.让热爱她的老戏迷惊叹不已。  越剧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跨过了110年。当年那个初到满目繁华的上海滩,被剧场晃眼灯光与攒动的人头弄得不知所措的女孩,情系舞台80年,一路走
期刊
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青年报社、读者出版集团、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陈铎艺术创作室等单位组成,中国现代朗诵艺术家曹灿、殷之光、陈铎、方明、虹云、瞿弦和、濮存昕共同创办的“朗诵会”微信公众平台启动上线仪式在马奈草地举行。  具体负责“朗诵会”运营的北京陈铎艺术创作室陈雷介绍说:“这是一个中国朗诵艺术互联网传播平台。‘朗诵会’既承担着维护传统文学的重担,也面临着时代创新的挑战。
期刊
不久前,《姐妹兄弟》主演冯雷、鸿利出席了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举办的“欢聚一堂”系列进社区活动,与椿树街道的社区居民们一起共话戏里戏外的有趣故事。  活动一开始,冯雷、鸿利两位主创捧着满满的糖果,边撒向观众边走上台来。聊起剧中的角色和关系,鸿利直言自己是“本色出演”,因为自己本身是重庆人,导演便巧妙地将“重庆味道”融入到了鸿利饰演的“美芳”一角中,让鸿利在剧中时不时地来一段重庆方言,给这部剧增添了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