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竞争促发展、竞争促效益,在这个以竞争为主题的年代,各大企业争相角逐、力求突进,施工企业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必须从管理出发,深化体系、制度、机制的改革,确保企业管理水平符合新时期标准。文章总结了影响施工企业管理的几项因素,并就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施工企业;管理;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254-02
前言
基于工程项目的性质,施工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也往往具有一定特点。施工企业管理的经济性,突出体现在各大项目建设之中,每个工程所处地点及其配套工程要素都是有所差异的,根据实际需要,增派相应的人力物力用于施工建设,并制定合乎工程需求的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确保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进而达到效益目的。
一、施工企业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素质因素。
工程项目耗时长、耗能高,施工地点不固定,项目分散性较强,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术水平,同时个人身心素质也要达到规定要求,能够尽快适应不同建设项目的不同环境。从目前情况看,施工人员呈现出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到位、管理手段不齐全等问题,个人文化素养较低,缺乏正规学习培训,在具体施工中容易出现野蛮行为、违规操作等现象,加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1]。
(二)材料设备因素。
材料和设备往往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占据较大的成本比例,材料设备的管理质量,将直接决定施工建设质量。部分施工企业过于追求眼前利益,希望以较少的成本投入换取较大利润,节省材料投入成本,严重影响到施工乃至整个工程质量。设备在建设周期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能否按期交付。
(三)安全因素。
工程项目不仅内容量大,其危险性也是比较突出的。比如,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就具有较强的危险性,需要操作人员慎之又慎、仔细处理方可避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再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空作业的危险系数相对更高,需要管理人员时刻注意强调施工安全,并做好相关安全措施[2]。
(四)工艺因素。
为了迎合新时期工程项目的种种要求,施工工艺也成为了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工程项目涉及多种工艺技术,每种技术又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考虑到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既要保证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又要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同时还需要分析哪种工艺手段能够最大程度确保人身安全。通过层层比较,最终敲定理想方案,而这一过程就需要企业方面下足功夫,加大管理的精细程度与力度。
二、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现代化管理意识。
所谓现代化管理,一是要紧跟市场脚步,洞察市场先机。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加快企业内部管理建设,以用户、市场为建设前提,对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整改完善,明确一段时期以来的经营目的与战略构想,并随时做出有效调整。同时,要树立競争理念、强调公平运作,通过比较、发现不足、加以改善,使企业自身实力逐渐提升,从而为谋取效益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构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网络技术普及力度,更新办公设备,建立信息动态监测系统,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与浮动,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企业自身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将互联网快捷、便利、涉及范围广这一优势体现出来。再者,完善数据信息分享功能,做到企业各部门信息互通、即时交流,以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决策水平上升。
(二)实行工程项目分化管理。
执行企业管理与施工管理分治、班组内部管理施工项目这一策略,具体来说,在工程准备阶段,就项目特点招聘主要负责人,明确负责人的管理范畴,即施工到竣工包括项目验收的内容及流程。对于项目负责人的选用方式,主要有自我推荐、领导任派、民主推举以及岗位应聘等,通过知识考查、技能实践等方式考核负责人整体素质。此外,确保施工建设方向、质量、内容满足合同标准,加强对工程成本、安全、工期等要素的管理[3]。
(三)明确职责、紧抓质量。
施工企业要明确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法律依据,能够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治企、从严治企,使之成为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理念。工程建设期推动责任制度,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全员签订施工项目质量保证协议书,确保工事责任密切落实到个人,实现管理与负责的有效融合。此外,从整体工程及分部项目出发,明确争优创优的具体目标,并配备优质管理、优质施工的规划制度,能够做到责任制精化、细化实施。
(四)重视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结合本工程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评价估算,合理明确该工程的具体成本指标,各项目要建立成本责任制,具备口头协议、合同签订、三方证明等保障措施,当项目成本与要求不符时可追究责任主体。同时,加强对材料、设备及相关人力物力要素分配,整改各施工项目计划中不合理之处,重视开发成本管理资源、精简冗余经费支出,尽量将人物耗控制在最合理范围内,确保工程效益最大化[4]。
再者,企业方面要加强财务管理,对于工程资金的使用及流出要严格监控,完善财政计划和财务制度,企业自我收支资金也要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重视回收工程清算款项,做到不欠债、不拖债、不压债。作为项目负责人要把好每一个资金“窗口”,特别是资金额度较大的费用支出必须严格由本人受理,避免死账、假账等现象丛生。
(五)强化安全管理、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企业要搭建人性化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施工教育、明确安全生产标准,施工建设要素多、内容多,任何误操作都可能直接引发安全事故。企业要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落实于常态化管理项目,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完善。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力度,设置专人专办制,机构管理者结合企业具体要求明确行为制度及奖惩方式,定期安排工程人员参与安全学习培训讲座。此外,各项目负责人应加强日常现场勘察力度,将危险隐患扼制于源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管理不是
一种手段、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风气,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时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做好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使用,构建现代化、信息化运作体系,确保施工企业在新时期环境下做实做强。
参考文献
[1]付建,陈先梅.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8):00197-00197.
[2]郑尚会.基于施工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加强管理会计机制实施[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2):42-42.
[3]尹补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5(9).
[4]李昌元,熊明祥,蒋磊,等.关于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5).
关键词: 施工企业;管理;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254-02
前言
基于工程项目的性质,施工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也往往具有一定特点。施工企业管理的经济性,突出体现在各大项目建设之中,每个工程所处地点及其配套工程要素都是有所差异的,根据实际需要,增派相应的人力物力用于施工建设,并制定合乎工程需求的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确保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进而达到效益目的。
一、施工企业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素质因素。
工程项目耗时长、耗能高,施工地点不固定,项目分散性较强,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术水平,同时个人身心素质也要达到规定要求,能够尽快适应不同建设项目的不同环境。从目前情况看,施工人员呈现出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到位、管理手段不齐全等问题,个人文化素养较低,缺乏正规学习培训,在具体施工中容易出现野蛮行为、违规操作等现象,加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1]。
(二)材料设备因素。
材料和设备往往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占据较大的成本比例,材料设备的管理质量,将直接决定施工建设质量。部分施工企业过于追求眼前利益,希望以较少的成本投入换取较大利润,节省材料投入成本,严重影响到施工乃至整个工程质量。设备在建设周期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能否按期交付。
(三)安全因素。
工程项目不仅内容量大,其危险性也是比较突出的。比如,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就具有较强的危险性,需要操作人员慎之又慎、仔细处理方可避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再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空作业的危险系数相对更高,需要管理人员时刻注意强调施工安全,并做好相关安全措施[2]。
(四)工艺因素。
为了迎合新时期工程项目的种种要求,施工工艺也成为了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工程项目涉及多种工艺技术,每种技术又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考虑到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既要保证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又要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同时还需要分析哪种工艺手段能够最大程度确保人身安全。通过层层比较,最终敲定理想方案,而这一过程就需要企业方面下足功夫,加大管理的精细程度与力度。
二、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现代化管理意识。
所谓现代化管理,一是要紧跟市场脚步,洞察市场先机。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加快企业内部管理建设,以用户、市场为建设前提,对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整改完善,明确一段时期以来的经营目的与战略构想,并随时做出有效调整。同时,要树立競争理念、强调公平运作,通过比较、发现不足、加以改善,使企业自身实力逐渐提升,从而为谋取效益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构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网络技术普及力度,更新办公设备,建立信息动态监测系统,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与浮动,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企业自身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将互联网快捷、便利、涉及范围广这一优势体现出来。再者,完善数据信息分享功能,做到企业各部门信息互通、即时交流,以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决策水平上升。
(二)实行工程项目分化管理。
执行企业管理与施工管理分治、班组内部管理施工项目这一策略,具体来说,在工程准备阶段,就项目特点招聘主要负责人,明确负责人的管理范畴,即施工到竣工包括项目验收的内容及流程。对于项目负责人的选用方式,主要有自我推荐、领导任派、民主推举以及岗位应聘等,通过知识考查、技能实践等方式考核负责人整体素质。此外,确保施工建设方向、质量、内容满足合同标准,加强对工程成本、安全、工期等要素的管理[3]。
(三)明确职责、紧抓质量。
施工企业要明确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法律依据,能够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治企、从严治企,使之成为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理念。工程建设期推动责任制度,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全员签订施工项目质量保证协议书,确保工事责任密切落实到个人,实现管理与负责的有效融合。此外,从整体工程及分部项目出发,明确争优创优的具体目标,并配备优质管理、优质施工的规划制度,能够做到责任制精化、细化实施。
(四)重视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结合本工程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评价估算,合理明确该工程的具体成本指标,各项目要建立成本责任制,具备口头协议、合同签订、三方证明等保障措施,当项目成本与要求不符时可追究责任主体。同时,加强对材料、设备及相关人力物力要素分配,整改各施工项目计划中不合理之处,重视开发成本管理资源、精简冗余经费支出,尽量将人物耗控制在最合理范围内,确保工程效益最大化[4]。
再者,企业方面要加强财务管理,对于工程资金的使用及流出要严格监控,完善财政计划和财务制度,企业自我收支资金也要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重视回收工程清算款项,做到不欠债、不拖债、不压债。作为项目负责人要把好每一个资金“窗口”,特别是资金额度较大的费用支出必须严格由本人受理,避免死账、假账等现象丛生。
(五)强化安全管理、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企业要搭建人性化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施工教育、明确安全生产标准,施工建设要素多、内容多,任何误操作都可能直接引发安全事故。企业要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落实于常态化管理项目,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完善。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力度,设置专人专办制,机构管理者结合企业具体要求明确行为制度及奖惩方式,定期安排工程人员参与安全学习培训讲座。此外,各项目负责人应加强日常现场勘察力度,将危险隐患扼制于源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管理不是
一种手段、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风气,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时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做好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使用,构建现代化、信息化运作体系,确保施工企业在新时期环境下做实做强。
参考文献
[1]付建,陈先梅.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8):00197-00197.
[2]郑尚会.基于施工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加强管理会计机制实施[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2):42-42.
[3]尹补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5(9).
[4]李昌元,熊明祥,蒋磊,等.关于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