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组织好初中物理教学呢?
一、 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针对学生好奇心极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初中物理形象、直观、定性多、定量少、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丰富的情感,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大幅度提高。
第一,加强实验,培养和激发兴趣。实验,是物理课兴趣培养的优势所在。实验,可把教学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生动,是物理教学中培养兴趣的一大源泉。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正确的物理思想的手段。因此,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多带些直观实验教具,多做些课外补充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其中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物理学科实验多的特点给我们带来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便利条件,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一定要创造条件力争做好。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变为学生分组进行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兴奋,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己的这种“成功的体验”,将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二,联系生活。初中物理知识虽然深度较浅,但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教学中要善于在学生的生活圈中发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物理实例,如学校旗杆顶部的定滑轮的用途,黑板反光的防止,市场杆秤的作用,夏天乘凉场地泼水降温的做法,夏天冰琪淋冒出的“白气”与冬天人口吹出的“白气”形成的实质等,生活中的例子,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会使他们变得懂事、聪明,求知兴趣随之而来。
第三,讲究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兴趣培养的又一源泉。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手势、恰到好处的比喻、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教学技巧的娴熟、现代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一节课成功的保证。“为什么人溺水后先沉后浮?为什么煮饺子也是先沉后浮?”课的开始,善于这样设问,可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没有了重力,世界会变成怎样?没有电,现代化的生活会是怎样?”像这样热烈的讨论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活跃者,学习的内驱力自然增加。谈谈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史,讲讲阿基米德的故事,运用这些历史情节、故事等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第四,融洽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产生在教师对学生最诚挚的热爱之中。只有洞察和热爱学生的人,才能从学生的心灵中听到自己教育的回响,教師同情、热爱和尊重学生,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能发扬教学民主,与学生真诚相待,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就必然会和学生之间架起感情沟通的桥梁,学生就会尊敬和信赖老师,课堂上就可以创造出融洽的合作气氛,学生就可以学得生动活泼,并自然而然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
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第一,重视感性认识。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我们知道,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性认识,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为了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教师就必须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就难以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规律。教师除在教学时要精选典型事例外,还要教育学生通过平时观察、实验、参观等,围绕某些问题,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反复印证,使他们的认识日益充实,丰富和深刻。
第二,突出本质。在科学抽象中,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科学抽象”中,要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感性材料中有联系的和毫无联系的因素,把重要的、典型的东西和次要的典型的东西,把深刻的东西和表面的东西,把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仔细区别,从而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第三,明确物理意义。使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根本。在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而得到结论后,用语言文字或数学式表达时,必须注意叙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严格性。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经过“科学抽象”得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文字表达,必须要求他们着重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常常要经历多次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过程。
一、 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针对学生好奇心极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初中物理形象、直观、定性多、定量少、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丰富的情感,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大幅度提高。
第一,加强实验,培养和激发兴趣。实验,是物理课兴趣培养的优势所在。实验,可把教学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生动,是物理教学中培养兴趣的一大源泉。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正确的物理思想的手段。因此,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多带些直观实验教具,多做些课外补充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其中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物理学科实验多的特点给我们带来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便利条件,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一定要创造条件力争做好。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变为学生分组进行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兴奋,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己的这种“成功的体验”,将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二,联系生活。初中物理知识虽然深度较浅,但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教学中要善于在学生的生活圈中发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物理实例,如学校旗杆顶部的定滑轮的用途,黑板反光的防止,市场杆秤的作用,夏天乘凉场地泼水降温的做法,夏天冰琪淋冒出的“白气”与冬天人口吹出的“白气”形成的实质等,生活中的例子,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会使他们变得懂事、聪明,求知兴趣随之而来。
第三,讲究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兴趣培养的又一源泉。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手势、恰到好处的比喻、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教学技巧的娴熟、现代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一节课成功的保证。“为什么人溺水后先沉后浮?为什么煮饺子也是先沉后浮?”课的开始,善于这样设问,可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没有了重力,世界会变成怎样?没有电,现代化的生活会是怎样?”像这样热烈的讨论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活跃者,学习的内驱力自然增加。谈谈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史,讲讲阿基米德的故事,运用这些历史情节、故事等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第四,融洽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产生在教师对学生最诚挚的热爱之中。只有洞察和热爱学生的人,才能从学生的心灵中听到自己教育的回响,教師同情、热爱和尊重学生,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能发扬教学民主,与学生真诚相待,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就必然会和学生之间架起感情沟通的桥梁,学生就会尊敬和信赖老师,课堂上就可以创造出融洽的合作气氛,学生就可以学得生动活泼,并自然而然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
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第一,重视感性认识。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我们知道,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性认识,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为了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教师就必须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就难以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规律。教师除在教学时要精选典型事例外,还要教育学生通过平时观察、实验、参观等,围绕某些问题,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反复印证,使他们的认识日益充实,丰富和深刻。
第二,突出本质。在科学抽象中,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科学抽象”中,要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感性材料中有联系的和毫无联系的因素,把重要的、典型的东西和次要的典型的东西,把深刻的东西和表面的东西,把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仔细区别,从而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第三,明确物理意义。使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根本。在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而得到结论后,用语言文字或数学式表达时,必须注意叙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严格性。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经过“科学抽象”得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文字表达,必须要求他们着重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常常要经历多次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