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千五百万名中小学在使用新课程。从21世纪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已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7年来,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之中,走向新课程,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作为一名地处山区的农村中学一线的地理教师,自己也在努力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积极地投身到这次改革的洪流当中,现就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实施新课改的一点体会。
传统的课程内容弊端有目共睹,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知识陈旧,内容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跟不上时代。不能因地制宜,使用的都是全国的统编教材,过死太僵,没有地方特色,没有人文特色。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现状,加强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新的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乡土地理的教育课以“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本乡本土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用于地理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科学态度。学习乡土地理,是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研究方法、思想和能力初学后的总结、应用和提高的必要过程,是学生爱国主义高尚情感得以切实回归,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得以具体充实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乡土地理所发挥的教育作用和功效,是地理其他课程内容所不能替代的。
何谓“乡土”?乡土是一个边界比较模糊的概念,“家乡,故土”,泛指地方,“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其区域范围的界定也经历了“省,市(或地区)县,区(和乡)”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范围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课以讲授......本地区(地级市)地理”的规定,进行因地制宜的地理教学。
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但要注意教学的理念、思想和课程,目标的表达等方面,做到遵循宪法,体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同时又要在乡土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学生,教师的地域特征等)实际情况,着力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现状与发展,充分展现本地的“乡土”特色。
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的资源,乡土地理教学应力图将乡土区域地理的知识予以精炼的概括,以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为学生学习知识,认识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力图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内容,还应逐步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如何从区域地理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接受学习法到创新学习。
在实施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把握这几个原则:
1.生活经历是学生产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来源。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的进程,每一位学生,他(她)们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区域,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区域内的一些地理事件或现象,老师可以将这些事件挖掘出来,贯穿在教学之中,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这也是唤起学生地理知识的意识,促使其萌发探究地理问题欲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
【案例】如自己学校所在地,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这里主要是黑垆土和黄绵土,土层厚度约为90-150m,塬,梁,峁,沟,谷兼有。黄土高原是大风吹来的高原,根据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逐渐恶化,今天的黄土高原已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象。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每年的水土流失量约为16亿吨,这除了因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这些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外,更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开矿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有关。
针对这一案例,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看表象,然后去思考,为什么。最后思考解决的方法。以本区的西峰南小河沟为例,了解它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学习它是如何成功的实施“保塬,护坡,固沟”伟大工程的。
2.形成问题是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重要的起点,设疑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教学要促进学生产生思维和探究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应该就教材讲教材,不能通过地理教学只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要清楚为什么。一般而言,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奇异的事物和现象。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当注意运用本地的地理事物,现象,创设地理问题的情境,布置一些层次分明的地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地理问题,也从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由问题进入实际探究的示范性案例。
【案例】陇东地区(学校所在地)系黄土地貌,从地质上来看属第四系及白垩系,第四系广泛覆盖,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的疏林草原地带,黒垆土和黄绵土交错分布,地处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全国气候的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天严寒,天酷暑,年平均降雨量623.5mm,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8℃左右,日照总时数2450小时,自然条件宜于农业,一年一熟较有保证。
(在实施该地理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研究,调查本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农业,资源,物产等基本情况。并以书面的形式作一份关于乡土地理的研究调查报告,老师再进行对其修改)
3. 树立实践学习的核心地位。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构建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进行知识的复制。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就是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与已有经验高度相关的区域地理材料,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新认识”。 【案例】如自己学校所在地—罗川,就有许多值得去研究的东西,这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有许多古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文庙、武庙、城隍庙、泰山庙、二郎庙等。还有药王洞、罗川书院、景公祠、赵公祠、忠孝祠、文昌祠(四牌坊),有榜眼坊、天官坊、清官坊等,学校中院至今依然耸立着两棵见证历史的参天大树—汉柏,校门口是两个铁狮铁鹤的旗杆,微风拂来,其上的铁铃叮当作响,发出清脆的声响,宛若天籁之音。
所以针对这些有地方特色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利用,要充分的利用,做到让学生去想一想,去观察一下,去问一问,去翻一翻。问一问老年人有关它的历史,它的美丽的传说,查一查它的资料。如校门口的牌坊之一的恩宠坊,就是一代清官赵邦清为其母高氏所立。还有唐台,相传唐肃宗自灵武还长安过正宁,同妃张良娣祷祀于此。罗川盛产的唐台旱烟,也因此声名大噪,远近闻名,深受百姓的喜爱。
在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上。
特色鲜明。乡土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以最能反映“区域个性”或特色的区域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内容为主要素材。
联系学生实际。要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选择学生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提取、加工,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家乡地理的兴趣,激发和过程的推进,进而形成求实、科学的研究区域的态度和探究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突出人地协调。注意选择一些生动的本地实际事例,有利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区的人类活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本区的环境生态状况发展的趋势怎样?原因是什么?区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减灾防灾的措施有哪些?
关注变化 注意介绍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新时期的发展规划及将要重点建设的项目,让学生分析、了解这些变化和建设项目对本区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强化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多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调研、多考察、多讨论,多提出自己的想法。
2.内容的整合和运用上。
内容的整合既要从符合所在地区的总体区域特征的角度进行,又要注意给各县(市)、区的教学留有展示本地区特色的一定的空间;要有利于师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和考察旅行等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从而拓宽学生学习地理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理解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切忌出现简单的排序和罗列。
3.表现方式上。
充分以图、表、照片、阅读材料等形式,呈现本地地理事物、现象和地理探究性问题。尽量减少直白式的阐述。
总之,乡土地理教育是现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的开展实施,不但拓宽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理解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能够让他们树立信心,立志学习,更好的回报家乡和祖国,为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昌盛繁荣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甘肃正宁一中)
作为一名地处山区的农村中学一线的地理教师,自己也在努力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积极地投身到这次改革的洪流当中,现就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实施新课改的一点体会。
传统的课程内容弊端有目共睹,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知识陈旧,内容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跟不上时代。不能因地制宜,使用的都是全国的统编教材,过死太僵,没有地方特色,没有人文特色。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现状,加强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新的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乡土地理的教育课以“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本乡本土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用于地理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科学态度。学习乡土地理,是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研究方法、思想和能力初学后的总结、应用和提高的必要过程,是学生爱国主义高尚情感得以切实回归,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得以具体充实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乡土地理所发挥的教育作用和功效,是地理其他课程内容所不能替代的。
何谓“乡土”?乡土是一个边界比较模糊的概念,“家乡,故土”,泛指地方,“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其区域范围的界定也经历了“省,市(或地区)县,区(和乡)”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范围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课以讲授......本地区(地级市)地理”的规定,进行因地制宜的地理教学。
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但要注意教学的理念、思想和课程,目标的表达等方面,做到遵循宪法,体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同时又要在乡土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学生,教师的地域特征等)实际情况,着力反映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现状与发展,充分展现本地的“乡土”特色。
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的资源,乡土地理教学应力图将乡土区域地理的知识予以精炼的概括,以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为学生学习知识,认识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力图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内容,还应逐步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如何从区域地理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接受学习法到创新学习。
在实施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把握这几个原则:
1.生活经历是学生产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来源。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的进程,每一位学生,他(她)们生活在一定的地理区域,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区域内的一些地理事件或现象,老师可以将这些事件挖掘出来,贯穿在教学之中,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这也是唤起学生地理知识的意识,促使其萌发探究地理问题欲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
【案例】如自己学校所在地,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这里主要是黑垆土和黄绵土,土层厚度约为90-150m,塬,梁,峁,沟,谷兼有。黄土高原是大风吹来的高原,根据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逐渐恶化,今天的黄土高原已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象。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每年的水土流失量约为16亿吨,这除了因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这些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外,更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开矿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有关。
针对这一案例,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看表象,然后去思考,为什么。最后思考解决的方法。以本区的西峰南小河沟为例,了解它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学习它是如何成功的实施“保塬,护坡,固沟”伟大工程的。
2.形成问题是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重要的起点,设疑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教学要促进学生产生思维和探究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应该就教材讲教材,不能通过地理教学只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要清楚为什么。一般而言,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奇异的事物和现象。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当注意运用本地的地理事物,现象,创设地理问题的情境,布置一些层次分明的地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地理问题,也从一个侧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由问题进入实际探究的示范性案例。
【案例】陇东地区(学校所在地)系黄土地貌,从地质上来看属第四系及白垩系,第四系广泛覆盖,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的疏林草原地带,黒垆土和黄绵土交错分布,地处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全国气候的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天严寒,天酷暑,年平均降雨量623.5mm,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8℃左右,日照总时数2450小时,自然条件宜于农业,一年一熟较有保证。
(在实施该地理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研究,调查本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农业,资源,物产等基本情况。并以书面的形式作一份关于乡土地理的研究调查报告,老师再进行对其修改)
3. 树立实践学习的核心地位。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构建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进行知识的复制。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就是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与已有经验高度相关的区域地理材料,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新认识”。 【案例】如自己学校所在地—罗川,就有许多值得去研究的东西,这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有许多古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文庙、武庙、城隍庙、泰山庙、二郎庙等。还有药王洞、罗川书院、景公祠、赵公祠、忠孝祠、文昌祠(四牌坊),有榜眼坊、天官坊、清官坊等,学校中院至今依然耸立着两棵见证历史的参天大树—汉柏,校门口是两个铁狮铁鹤的旗杆,微风拂来,其上的铁铃叮当作响,发出清脆的声响,宛若天籁之音。
所以针对这些有地方特色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利用,要充分的利用,做到让学生去想一想,去观察一下,去问一问,去翻一翻。问一问老年人有关它的历史,它的美丽的传说,查一查它的资料。如校门口的牌坊之一的恩宠坊,就是一代清官赵邦清为其母高氏所立。还有唐台,相传唐肃宗自灵武还长安过正宁,同妃张良娣祷祀于此。罗川盛产的唐台旱烟,也因此声名大噪,远近闻名,深受百姓的喜爱。
在实施乡土地理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上。
特色鲜明。乡土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以最能反映“区域个性”或特色的区域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内容为主要素材。
联系学生实际。要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选择学生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提取、加工,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家乡地理的兴趣,激发和过程的推进,进而形成求实、科学的研究区域的态度和探究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突出人地协调。注意选择一些生动的本地实际事例,有利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区的人类活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本区的环境生态状况发展的趋势怎样?原因是什么?区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减灾防灾的措施有哪些?
关注变化 注意介绍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新时期的发展规划及将要重点建设的项目,让学生分析、了解这些变化和建设项目对本区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强化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多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调研、多考察、多讨论,多提出自己的想法。
2.内容的整合和运用上。
内容的整合既要从符合所在地区的总体区域特征的角度进行,又要注意给各县(市)、区的教学留有展示本地区特色的一定的空间;要有利于师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和考察旅行等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从而拓宽学生学习地理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理解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切忌出现简单的排序和罗列。
3.表现方式上。
充分以图、表、照片、阅读材料等形式,呈现本地地理事物、现象和地理探究性问题。尽量减少直白式的阐述。
总之,乡土地理教育是现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的开展实施,不但拓宽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理解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能够让他们树立信心,立志学习,更好的回报家乡和祖国,为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昌盛繁荣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甘肃正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