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学习美术并不仅仅是学会一种传统技能和一般的表现方法,我们表达视
觉感受的工具也不仅仅限于纸张,平面绘画只是我们表达视觉感受的一种形式,从表现意义上说任何一种表达视觉感受的材料都能作为我们的创作元素,每种材料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质感,像生活中的凳子、帽子、伞、砖头、石膏、廢旧的硬纸等等都能成为我们创作元素,当我们去整合手中的材料,尝试着去揉搓它、塑造它,将它变成你想象中的造型,作品便充满了灵气。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机会,满足孩子探索表达心理的需要。因此我提出了“玩转立体造型”这一课题,让孩子们找到动手的快乐,“玩”出有创意的半立体、立体作品。
我们将运用所学平面美术知识,加以深化,让想象力从平面走向半立体、立体,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体会”。为了孩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根据校外教育上课时间的特点,我把“玩转立体造型”分三个阶段用四个学期来实施教学。
课题主要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用一个学期(每学期十五次课)准备实施过程所需要的具体教学计划和实施时需要的各种特殊材料(主要寻找、收集和购买“玩转立体造型”所需要的特殊材料)。并在现有提高班的教学基础上来设定一些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意识上从平面造型到半立体造型的转变,也为十岁左右的孩子从儿童画到素描的转型做好准备。
二、具体实施阶段
学情分析:对参与课题的学生(一个班30名学生)分三个学期实施相关的课程,从利用各种现成品到废旧的成品、软材料到硬材料再到综合材料等各个不同材质按学生的学习进度来进行不同材料的再创造,由于上课时间的约束以及学生对立体造型处于初步认识阶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但教学上通过欣赏、演示、表达、合作等有趣的活动安排,相信这是一场快乐愉悦的体验!
具体过程:
玩转立体造型(一)教学
从身边的点滴开始,引导孩子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体会,用各种造型及装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实施及目的:一是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半立体及立体造型,平面到立体的形态转化如何应用并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二是了解本学期半立体造型的训练中主要材料:纸。纸的不同特性及在练习中纸张常用的使用方式:浮雕造型方式、折叠造型方式、叠堆造型方式等。三是孩子们利用剪、叠、卷、拉、推等方法更好的体现造型的点、线、面、空间的视觉效果,在这过程中体现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从动手动脑中获得审美感受。
通过以上教学的具体实施让孩子们在纸张半立体造型后添画图形,进一步体现作品的空间感。
玩转立体造型(二)教学
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天马行空的思想,尽情地把玩耍导向创造。
实施及目的:一是这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一步用软材料(纸材、黏土、毛线、塑料)来做游戏,一张不同厚度的纸、一把剪刀、一堆可塑泥巴、一卷卷五彩的塑料纸和线团,变出无尽的可能。二是通过剪切、折叠、雕刻、揉吹、捆绑等塑型方法来制作各种立体形状。三是让孩子们在立体图形上加以创造,通过绘画及其他软材料的添加让立体作品更具有美感,更具独特的造型。四是让孩子们的手脑并用,在头脑发展的同时,拥有一双敏锐、灵巧、柔韧有力、情感丰富的手。
这一阶段完成了不同软材料塑型,再进行重组,从小的局部开始创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整体的完善,让立起来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玩转立体造型(三)教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的世界中,万事万物都具有一定的三维立体形态,怎样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富有个性美的立体形态是我们要加以探讨和实践的。
实施及目的:一是孩子们有了两个学期学习的基础,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这学期是从已了解的软性材料(纸材、黏土、塑料)到硬性材质(木材、金属、石材、陶瓷)的选择,并运用裁剪、缝合、摔打、搭建、重组、创造来感受软材料和硬材料结合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综合性材质的添加,能进一步增强物体的体积感、质感。二是利用不同物体的形态特点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立体作品,在各种形的搭建上使立体作品呈现出三维空间感。三是通过练习使孩子们的立体作品在结构、材质、色彩中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四是在实施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
如何使学生摆脱习惯性的思维和固定造型的影响,学生怎样从不同角度去了解立体造型和多材料的运用是这期的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施从平面到半立体、立体多方位与材料接触来表现出物体不同的美,从而能更好的为转型期的孩子打下好的基础,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不同于平面绘画的新尝试。孩子们在学习中能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理解,并整合童画知识,加深对物质形态的把握。装饰的立体作品能给孩子一种新鲜感,造型比较接近现实,即容易做到较似原形,为型不准而困惑的孩子重获自信。
三、课题总结
校外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本课题实施从软性材料(纸材、黏土、塑料)的运用:软材料——易收集、易成型,使本课题前期更容易实施,为后期打好基础;再到硬性材质(木材、金属、石材、陶瓷)和综合性材料(人造水晶、人造珍珠、串珠饰品)的选择,废料的合理利用都使作品更具特色。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玩”使他们觉得放松、兴奋,课堂气氛活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的过程,并体验审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觉感受的工具也不仅仅限于纸张,平面绘画只是我们表达视觉感受的一种形式,从表现意义上说任何一种表达视觉感受的材料都能作为我们的创作元素,每种材料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质感,像生活中的凳子、帽子、伞、砖头、石膏、廢旧的硬纸等等都能成为我们创作元素,当我们去整合手中的材料,尝试着去揉搓它、塑造它,将它变成你想象中的造型,作品便充满了灵气。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机会,满足孩子探索表达心理的需要。因此我提出了“玩转立体造型”这一课题,让孩子们找到动手的快乐,“玩”出有创意的半立体、立体作品。
我们将运用所学平面美术知识,加以深化,让想象力从平面走向半立体、立体,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体会”。为了孩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根据校外教育上课时间的特点,我把“玩转立体造型”分三个阶段用四个学期来实施教学。
课题主要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用一个学期(每学期十五次课)准备实施过程所需要的具体教学计划和实施时需要的各种特殊材料(主要寻找、收集和购买“玩转立体造型”所需要的特殊材料)。并在现有提高班的教学基础上来设定一些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意识上从平面造型到半立体造型的转变,也为十岁左右的孩子从儿童画到素描的转型做好准备。
二、具体实施阶段
学情分析:对参与课题的学生(一个班30名学生)分三个学期实施相关的课程,从利用各种现成品到废旧的成品、软材料到硬材料再到综合材料等各个不同材质按学生的学习进度来进行不同材料的再创造,由于上课时间的约束以及学生对立体造型处于初步认识阶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但教学上通过欣赏、演示、表达、合作等有趣的活动安排,相信这是一场快乐愉悦的体验!
具体过程:
玩转立体造型(一)教学
从身边的点滴开始,引导孩子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体会,用各种造型及装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实施及目的:一是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半立体及立体造型,平面到立体的形态转化如何应用并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二是了解本学期半立体造型的训练中主要材料:纸。纸的不同特性及在练习中纸张常用的使用方式:浮雕造型方式、折叠造型方式、叠堆造型方式等。三是孩子们利用剪、叠、卷、拉、推等方法更好的体现造型的点、线、面、空间的视觉效果,在这过程中体现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从动手动脑中获得审美感受。
通过以上教学的具体实施让孩子们在纸张半立体造型后添画图形,进一步体现作品的空间感。
玩转立体造型(二)教学
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天马行空的思想,尽情地把玩耍导向创造。
实施及目的:一是这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一步用软材料(纸材、黏土、毛线、塑料)来做游戏,一张不同厚度的纸、一把剪刀、一堆可塑泥巴、一卷卷五彩的塑料纸和线团,变出无尽的可能。二是通过剪切、折叠、雕刻、揉吹、捆绑等塑型方法来制作各种立体形状。三是让孩子们在立体图形上加以创造,通过绘画及其他软材料的添加让立体作品更具有美感,更具独特的造型。四是让孩子们的手脑并用,在头脑发展的同时,拥有一双敏锐、灵巧、柔韧有力、情感丰富的手。
这一阶段完成了不同软材料塑型,再进行重组,从小的局部开始创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整体的完善,让立起来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玩转立体造型(三)教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的世界中,万事万物都具有一定的三维立体形态,怎样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富有个性美的立体形态是我们要加以探讨和实践的。
实施及目的:一是孩子们有了两个学期学习的基础,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这学期是从已了解的软性材料(纸材、黏土、塑料)到硬性材质(木材、金属、石材、陶瓷)的选择,并运用裁剪、缝合、摔打、搭建、重组、创造来感受软材料和硬材料结合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综合性材质的添加,能进一步增强物体的体积感、质感。二是利用不同物体的形态特点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立体作品,在各种形的搭建上使立体作品呈现出三维空间感。三是通过练习使孩子们的立体作品在结构、材质、色彩中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四是在实施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
如何使学生摆脱习惯性的思维和固定造型的影响,学生怎样从不同角度去了解立体造型和多材料的运用是这期的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施从平面到半立体、立体多方位与材料接触来表现出物体不同的美,从而能更好的为转型期的孩子打下好的基础,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不同于平面绘画的新尝试。孩子们在学习中能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理解,并整合童画知识,加深对物质形态的把握。装饰的立体作品能给孩子一种新鲜感,造型比较接近现实,即容易做到较似原形,为型不准而困惑的孩子重获自信。
三、课题总结
校外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本课题实施从软性材料(纸材、黏土、塑料)的运用:软材料——易收集、易成型,使本课题前期更容易实施,为后期打好基础;再到硬性材质(木材、金属、石材、陶瓷)和综合性材料(人造水晶、人造珍珠、串珠饰品)的选择,废料的合理利用都使作品更具特色。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玩”使他们觉得放松、兴奋,课堂气氛活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的过程,并体验审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