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总觉得梁龙是一个孤本般的存在。
在公共文化领域内,你很难找出第二个如此擅于“兴风作浪”、乐于惊世骇俗之人。20年前,二手玫瑰乐队主唱梁龙浓妆艳抹,在舞台上以一句“大哥你玩摇滚,玩他有啥用啊!”炸开了京城摇滚圈。20年后,他又以“滚圈第一美妆博主”之名,火遍社交网络。随后综艺邀约不断、时尚大刊硬照缤纷。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事业盛开的第二春,然而熟悉他的人清楚,梁龙始终心怀音乐人之自觉——但凡音乐和艺术的事,他向来都马不停蹄、兢兢业业,根本不存在“事业的冬天”。
一帆风顺当然也不存在。
上世纪90年代,梁龙追寻摇滚梦想,几进几出北京,中间当过保安,一天只吃一顿挂面。几近放弃音乐之时,一段机缘巧合的东北农村生活,彻底改变了他的音乐观,乐队的雏形就此在黑土中发芽。1999年,哈尔滨一个叫新华村的小村庄,梁龙组建二手玫瑰乐队,不到一个月时间写了10首歌,在当地引起反响。一年后,二手玫瑰来到北京,开始引人关注,拿了一堆奖,但也没挣到什么钱。再过3年,他们发行第一张同名专辑《二手玫瑰》,这种将东北二人转与摇滚两种元素掺和在一起的风格,一下子在平静的音乐圈激起了万千层浪。紧接着,他们在北京展览馆开个唱,真正火了起来——在过去,摇滚界只有崔健在这儿开过演唱会。
雄心勃勃之际,非典来袭,乐队也遭遇成员频繁变动。之后的梁龙又“颓”了一阵。又是机缘巧合,他在当代艺术之中寻到了新的表达出口。尔后他搞艺术、做画展,还试图把艺术和音乐撮合到一块,陆续做了两岸三地华人摇滚展、艺术唱片展,还策划“摇滚运动会” “万人之路”演唱会等项目,总之雪球越滚越大。近年,他不断出现在艺术电影里,甚至自己提笔创作剧本《大命》,希望用影像语言记录他身处的时代。
这些大动作,用梁龙的话讲,“造得自己很狼狈,从钱到物到人,但我还是没心死。”
梁龙偶尔会感叹生不逢时——玩个性他太超前,“可能整早了,整晚点就火了”;待到市场成熟时,他又人到中年,想折腾而力不足。与此同时,一些幸运渐渐砸在他头上,“他们都在糟践(东北话,调侃)我说天天瞎浪费时间,但好像在这个时代慢慢又被认可了,这个过程其实我也稀里糊涂的。”
如此看来,作为当年“摸进京城的一只怪手”(乐评人语),梁龙何尝不是被时代的巨手拨弄至今呢?然而,同在股掌之间,有的人认命、有的人激荡,还有人成佛成仙,置天地于度外,梁龙的姿势则不一样。别看他嬉笑嘲弄人间百态,其实对这市井俗世爱得深沉;别看他在娱乐江湖花枝招展,可他是孙悟空,闹腾一圈后撒泡尿去也,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于大俗与大雅、明白与糊涂、严肃与戏谑之间的模糊不清、若即若离,正是他舒筋活血的绝对领域。这也解释了梁龙人到中年的“华丽转身”,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这两年,梁龙接受了不少采访,几乎把往事聊透了。于是我更好奇梁龙的当下状态以及他对于当下的观点是什么?再往远看,梁龙会以怎样的姿势进入未来?带着这些问题,我最近去拜访了他,对谈中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中年梁龙,依旧“动物凶猛”。
李源:我听你最近的音乐,里面还是有原始冲动在,活色生香。很多人到这个岁数,可能生理上就有变化,但你好像一直没有消退?
梁龙:物欲太强,什么意思呢?红尘滚滚的社会,可能你总说你并不太喜欢,但是好像没它你又特别孤单。窦唯人家可以完全消除掉这个东西,但更多的人是要跟红尘对话的,尤其二手玫瑰乐队,它就是在跟红尘滚来滚去。我们要与当下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东西对话,这是乐队的宿命。有人做苦行僧,但我们没办法,我们是红尘僧。
李源:我感觉你个人也好、乐队也好,始终没有刻意去赶时髦,但是始终又没有过时。
梁龙: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不幸,比如说个性可能整早了,整晚点就火了,没办法,时间不给我选择。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幸运,坚持的所谓美学也好、个人理念也好,在这个时代慢慢又被认可了。
之前我就不觉得二手玫瑰很low(低俗),我觉得我就是艺术品。但那时候,大家看中我的不是艺术品,就好像是在一个盛行美国烤火鸡的年代,我突然端出了一盘翠花上酸菜。这些年过后,慢慢地大家发现二手玫瑰怎么好像有点儿生命力呢?好像活得还挺结实。
但说实话,有时我不满足,我觉得来得有点晚,或者还不够那么强大。有时候看这行业,慢慢会有意志消沉的感觉。好像也扩大不了,也不是靠谁的一己之力能怎么样。30年过去了,摇滚乐还是摇滚乐吗?这个时代是不是需要更新的一种有意志、有斗志的音乐?不知道,各种问号。
李源:你觉得等你五六十岁的时候,音乐还是这么个玩法吗?
梁龙:再过20年,我相信激情会再被点燃。因为旁人看你是有尊重感的,你会觉得哥们我玩了一辈子摇滚,到60岁我还能唱,这种勉励肯定是能刺激你的。
20岁时,你恨不得反对一切,对传统的一切都说你不喜欢,你是最潮的,因为你就是20岁;40岁可能有点平和,好像跟某些人握手了,但可能你还带着你的刺;到60岁,我们写什么样的作品呢?是全都反对,还是彻底握手言和,还是依旧保持40岁那种好像握手了但也不是很客气的状态? 这个东西很难拿捏。那个时候的创作,我相信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你没想好一件事就说,是为老不尊;可你要彻底耍混蛋的话,好像又显得没那么厚重。说到底,你很难变成时代风向标,因为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李源:摇滚乐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强调反叛的青年文化,你觉得现在的摇滚乐在青年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是不是还像你年轻时候那样,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梁龍:我看到的范围比较小,首先得承认这点,好像确实特别新锐的东西我没看到。据我目测范围之内,起码没有领袖,我们那年代真的有,崔健也好,包括后来的“魔岩三杰”。
当然时代不一样,但起码该有一些破壳的东西。我说不上来。现在大家变得好规范,像一个笼养鸡一样,本来这个行业是散养鸡,现在变成笼养鸡,大家组组队,巡演去live house(指具备专业演出场地和高质量音响效果的室内场馆),现在一般乐队都能卖到100张票了,咱两个乐队捆吧捆吧就不会赔钱了。这本来是个野生的东西,突然被装进笼子里,我觉得不太一样了。
李源:你觉得工业化对于摇滚乐不是件好事?
梁龙:这个行业你不用管它死活。搁以前,我们都想能让他怎么活好,然后就开始圈养。是不是明天能更好?行,那我们就把“圈”盖得更漂亮。live house越来越专业,最后一看,作品没了,或者这个行业没有那么好玩了。你会发现野蛮、野生的感觉已经很淡了。
李源:那么互联网对摇滚乐和青年文化会不会有一些影响?
梁龙:好处不用说了,可以分分钟听到多种多样的音乐,但后来你突然发现里面好多东西很像,对吧?前两年一个女孩,是一个女团的,正好我俩在录音棚碰着了,她在(缩)混她的唱,我说这唱怎么这么小声啊?她瞅我说,“梁龙,老外了吧,落后了吧,国际流行这种风格,唱声就要小。”我当时一点也没给她面子,我说“你跟得上吗?”
她说的一点没错,是流行。可国际标准对创作有什么用呢?这叫什么标准?你看综艺里那帮小孩,他们真的是互联网 baby对吧?没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但是吃到多深又是一码事。大家什么都知道,但问题在于没什么个性了。一样东西是好,但是好完之后,你还得从好里面冲出来,这是创作者的幸福和悲哀。你必须睡两天好觉,之后就得去颠覆这个好梦,不然你就在里面转转转,没有什么创造力。
李源:你在创作时会有自觉性,去抗拒那种大同吗?或者就是不去参考国际上最流行的?
梁龙:我基本没听过。我的方式就是拒绝恋爱。你说今年非洲火了一个乐队,跟我也没关系,我也不嫉妒。我是创作者,这是我的命。我要是什么都听的话就变成发烧友了。
李源:综艺节目消费摇滚乐这事你怎么看?
梁龙:其实我最害怕的是不疼不痒。要么你全面地覆盖我,哪怕让我们这行全军覆没都行;要么就像以前一样,你没有去路,全是自生自灭。这两种极端的生活,都是我喜欢去感受的,人就得是这样的。
最害怕就是好像火了,也没啥大火。然后上了俩节目,还那样,走到街上偶尔能够被认出来,其实也没咋地,是吧?你火又没火到嘻哈那样,真立住了一个商业天下也行。
我反正总做梦。当年搞“摇滚运动会”,集结一帮音乐人,说我们能不能抽点时间,少挣俩钱、少吃点荤菜,咱们干一件好的事?坦白讲我特别想促成一件事,大家都能记住这一天。这就是去年我搞“万人之路”的slogan(口号),能不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但是我能力不行,实践证明了。但是我相信这几年会有一个精彩的事件出现,可能是一次浪潮,大与小不重要,但得有。这两年没啥浪,就不太浪。
“乐队的夏天”算一个浪,之后这个行业变得好像一下就挺完整的了。live house开始兴起,摇滚文化被很多电台、杂志都拿去说一说,但真深挖行业的时候,又整不出什么有趣的灵魂来,对吧?再早几年可能还有点儿,或者再晚几年,就这两年确实有点灵魂枯竭,有种“我想打开你的窗口,打开了以后又有点尴尬”的感觉。
李源:你是一直相信众人之力或者共时性吗?
梁龙:对,可能这跟我们生长环境有关系,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话语权。10年前的话,可能除了崔健就没有了。长期没有话语权的感觉就是,大家不去抱团干点事情还能怎么办?
现在这帮年轻孩子有这么大的时代机遇,还不折腾等啥呢?我们这代真的来不及了,20多岁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要当国际巨星,就要当一个被国际认可的摇滚大腕。要去造。这个时代已经给你这个平台了,为什么还不去造?
李源: 2021年有什么计划?
梁龙:我们乐队的大事,首先是新专辑,争取在4月前把专辑录制完成;其次是被耽搁的“一两大梦”演唱会,看什么时候可以把这梦接着做。乐队基本上还是做事件、做专辑、做演出。这是一个运动,一旦你不运动了,真就成中年乐队了。昨天吃个麻辣烫他们还商量半天(笑)。
电影肯定是今年我最大的一个挑战,如果随性、不计后果的话可能会很惨。但是无所谓了,就折腾一年,期待是顺利开拍。
综艺这块其实我没有什么打算,你找我,我能接,我就去,没有那么强硬的规划。因为综艺行当很难做,今年刷你,明年刷别人,那也不是我们要走的路。借这机会能让咱们露露脸,再带点资源进来,也就是这样。
今年希望用一种方式,回归之前的一些想法。我们可能突然把债还完了,又要嘚瑟了。
李源:精力真挺旺盛。
梁龙:还行吧,我也就能折腾这点事了。在这个时代,浪潮不太多的时候,做一点小浪花。
梁龙
1977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二手玫瑰乐队主唱。1996年开始原创音乐的创作,《革命》《我要飞》等作品在当地引起反响。1999年组建“二手玫瑰”乐队,以特有的个性脱颖而出。近些年,游走在艺术与音乐之间。代表作《仙儿》《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等。
在公共文化领域内,你很难找出第二个如此擅于“兴风作浪”、乐于惊世骇俗之人。20年前,二手玫瑰乐队主唱梁龙浓妆艳抹,在舞台上以一句“大哥你玩摇滚,玩他有啥用啊!”炸开了京城摇滚圈。20年后,他又以“滚圈第一美妆博主”之名,火遍社交网络。随后综艺邀约不断、时尚大刊硬照缤纷。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事业盛开的第二春,然而熟悉他的人清楚,梁龙始终心怀音乐人之自觉——但凡音乐和艺术的事,他向来都马不停蹄、兢兢业业,根本不存在“事业的冬天”。
大俗与大雅之间
一帆风顺当然也不存在。
上世纪90年代,梁龙追寻摇滚梦想,几进几出北京,中间当过保安,一天只吃一顿挂面。几近放弃音乐之时,一段机缘巧合的东北农村生活,彻底改变了他的音乐观,乐队的雏形就此在黑土中发芽。1999年,哈尔滨一个叫新华村的小村庄,梁龙组建二手玫瑰乐队,不到一个月时间写了10首歌,在当地引起反响。一年后,二手玫瑰来到北京,开始引人关注,拿了一堆奖,但也没挣到什么钱。再过3年,他们发行第一张同名专辑《二手玫瑰》,这种将东北二人转与摇滚两种元素掺和在一起的风格,一下子在平静的音乐圈激起了万千层浪。紧接着,他们在北京展览馆开个唱,真正火了起来——在过去,摇滚界只有崔健在这儿开过演唱会。
雄心勃勃之际,非典来袭,乐队也遭遇成员频繁变动。之后的梁龙又“颓”了一阵。又是机缘巧合,他在当代艺术之中寻到了新的表达出口。尔后他搞艺术、做画展,还试图把艺术和音乐撮合到一块,陆续做了两岸三地华人摇滚展、艺术唱片展,还策划“摇滚运动会” “万人之路”演唱会等项目,总之雪球越滚越大。近年,他不断出现在艺术电影里,甚至自己提笔创作剧本《大命》,希望用影像语言记录他身处的时代。
这些大动作,用梁龙的话讲,“造得自己很狼狈,从钱到物到人,但我还是没心死。”
梁龙偶尔会感叹生不逢时——玩个性他太超前,“可能整早了,整晚点就火了”;待到市场成熟时,他又人到中年,想折腾而力不足。与此同时,一些幸运渐渐砸在他头上,“他们都在糟践(东北话,调侃)我说天天瞎浪费时间,但好像在这个时代慢慢又被认可了,这个过程其实我也稀里糊涂的。”
如此看来,作为当年“摸进京城的一只怪手”(乐评人语),梁龙何尝不是被时代的巨手拨弄至今呢?然而,同在股掌之间,有的人认命、有的人激荡,还有人成佛成仙,置天地于度外,梁龙的姿势则不一样。别看他嬉笑嘲弄人间百态,其实对这市井俗世爱得深沉;别看他在娱乐江湖花枝招展,可他是孙悟空,闹腾一圈后撒泡尿去也,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于大俗与大雅、明白与糊涂、严肃与戏谑之间的模糊不清、若即若离,正是他舒筋活血的绝对领域。这也解释了梁龙人到中年的“华丽转身”,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这两年,梁龙接受了不少采访,几乎把往事聊透了。于是我更好奇梁龙的当下状态以及他对于当下的观点是什么?再往远看,梁龙会以怎样的姿势进入未来?带着这些问题,我最近去拜访了他,对谈中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中年梁龙,依旧“动物凶猛”。
翠花上酸菜,活得挺结实
李源:我听你最近的音乐,里面还是有原始冲动在,活色生香。很多人到这个岁数,可能生理上就有变化,但你好像一直没有消退?
梁龙:物欲太强,什么意思呢?红尘滚滚的社会,可能你总说你并不太喜欢,但是好像没它你又特别孤单。窦唯人家可以完全消除掉这个东西,但更多的人是要跟红尘对话的,尤其二手玫瑰乐队,它就是在跟红尘滚来滚去。我们要与当下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东西对话,这是乐队的宿命。有人做苦行僧,但我们没办法,我们是红尘僧。
李源:我感觉你个人也好、乐队也好,始终没有刻意去赶时髦,但是始终又没有过时。
梁龙: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不幸,比如说个性可能整早了,整晚点就火了,没办法,时间不给我选择。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幸运,坚持的所谓美学也好、个人理念也好,在这个时代慢慢又被认可了。
之前我就不觉得二手玫瑰很low(低俗),我觉得我就是艺术品。但那时候,大家看中我的不是艺术品,就好像是在一个盛行美国烤火鸡的年代,我突然端出了一盘翠花上酸菜。这些年过后,慢慢地大家发现二手玫瑰怎么好像有点儿生命力呢?好像活得还挺结实。
但说实话,有时我不满足,我觉得来得有点晚,或者还不够那么强大。有时候看这行业,慢慢会有意志消沉的感觉。好像也扩大不了,也不是靠谁的一己之力能怎么样。30年过去了,摇滚乐还是摇滚乐吗?这个时代是不是需要更新的一种有意志、有斗志的音乐?不知道,各种问号。
李源:你觉得等你五六十岁的时候,音乐还是这么个玩法吗?
梁龙:再过20年,我相信激情会再被点燃。因为旁人看你是有尊重感的,你会觉得哥们我玩了一辈子摇滚,到60岁我还能唱,这种勉励肯定是能刺激你的。
20岁时,你恨不得反对一切,对传统的一切都说你不喜欢,你是最潮的,因为你就是20岁;40岁可能有点平和,好像跟某些人握手了,但可能你还带着你的刺;到60岁,我们写什么样的作品呢?是全都反对,还是彻底握手言和,还是依旧保持40岁那种好像握手了但也不是很客气的状态? 这个东西很难拿捏。那个时候的创作,我相信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你没想好一件事就说,是为老不尊;可你要彻底耍混蛋的话,好像又显得没那么厚重。说到底,你很难变成时代风向标,因为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要去颠覆这个好梦
李源:摇滚乐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强调反叛的青年文化,你觉得现在的摇滚乐在青年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是不是还像你年轻时候那样,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梁龍:我看到的范围比较小,首先得承认这点,好像确实特别新锐的东西我没看到。据我目测范围之内,起码没有领袖,我们那年代真的有,崔健也好,包括后来的“魔岩三杰”。
当然时代不一样,但起码该有一些破壳的东西。我说不上来。现在大家变得好规范,像一个笼养鸡一样,本来这个行业是散养鸡,现在变成笼养鸡,大家组组队,巡演去live house(指具备专业演出场地和高质量音响效果的室内场馆),现在一般乐队都能卖到100张票了,咱两个乐队捆吧捆吧就不会赔钱了。这本来是个野生的东西,突然被装进笼子里,我觉得不太一样了。
李源:你觉得工业化对于摇滚乐不是件好事?
梁龙:这个行业你不用管它死活。搁以前,我们都想能让他怎么活好,然后就开始圈养。是不是明天能更好?行,那我们就把“圈”盖得更漂亮。live house越来越专业,最后一看,作品没了,或者这个行业没有那么好玩了。你会发现野蛮、野生的感觉已经很淡了。
李源:那么互联网对摇滚乐和青年文化会不会有一些影响?
梁龙:好处不用说了,可以分分钟听到多种多样的音乐,但后来你突然发现里面好多东西很像,对吧?前两年一个女孩,是一个女团的,正好我俩在录音棚碰着了,她在(缩)混她的唱,我说这唱怎么这么小声啊?她瞅我说,“梁龙,老外了吧,落后了吧,国际流行这种风格,唱声就要小。”我当时一点也没给她面子,我说“你跟得上吗?”
她说的一点没错,是流行。可国际标准对创作有什么用呢?这叫什么标准?你看综艺里那帮小孩,他们真的是互联网 baby对吧?没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但是吃到多深又是一码事。大家什么都知道,但问题在于没什么个性了。一样东西是好,但是好完之后,你还得从好里面冲出来,这是创作者的幸福和悲哀。你必须睡两天好觉,之后就得去颠覆这个好梦,不然你就在里面转转转,没有什么创造力。
李源:你在创作时会有自觉性,去抗拒那种大同吗?或者就是不去参考国际上最流行的?
梁龙:我基本没听过。我的方式就是拒绝恋爱。你说今年非洲火了一个乐队,跟我也没关系,我也不嫉妒。我是创作者,这是我的命。我要是什么都听的话就变成发烧友了。
浪潮不太多时,做一点小浪花
李源:综艺节目消费摇滚乐这事你怎么看?
梁龙:其实我最害怕的是不疼不痒。要么你全面地覆盖我,哪怕让我们这行全军覆没都行;要么就像以前一样,你没有去路,全是自生自灭。这两种极端的生活,都是我喜欢去感受的,人就得是这样的。
最害怕就是好像火了,也没啥大火。然后上了俩节目,还那样,走到街上偶尔能够被认出来,其实也没咋地,是吧?你火又没火到嘻哈那样,真立住了一个商业天下也行。
我反正总做梦。当年搞“摇滚运动会”,集结一帮音乐人,说我们能不能抽点时间,少挣俩钱、少吃点荤菜,咱们干一件好的事?坦白讲我特别想促成一件事,大家都能记住这一天。这就是去年我搞“万人之路”的slogan(口号),能不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但是我能力不行,实践证明了。但是我相信这几年会有一个精彩的事件出现,可能是一次浪潮,大与小不重要,但得有。这两年没啥浪,就不太浪。
“乐队的夏天”算一个浪,之后这个行业变得好像一下就挺完整的了。live house开始兴起,摇滚文化被很多电台、杂志都拿去说一说,但真深挖行业的时候,又整不出什么有趣的灵魂来,对吧?再早几年可能还有点儿,或者再晚几年,就这两年确实有点灵魂枯竭,有种“我想打开你的窗口,打开了以后又有点尴尬”的感觉。
李源:你是一直相信众人之力或者共时性吗?
梁龙:对,可能这跟我们生长环境有关系,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话语权。10年前的话,可能除了崔健就没有了。长期没有话语权的感觉就是,大家不去抱团干点事情还能怎么办?
现在这帮年轻孩子有这么大的时代机遇,还不折腾等啥呢?我们这代真的来不及了,20多岁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要当国际巨星,就要当一个被国际认可的摇滚大腕。要去造。这个时代已经给你这个平台了,为什么还不去造?
李源: 2021年有什么计划?
梁龙:我们乐队的大事,首先是新专辑,争取在4月前把专辑录制完成;其次是被耽搁的“一两大梦”演唱会,看什么时候可以把这梦接着做。乐队基本上还是做事件、做专辑、做演出。这是一个运动,一旦你不运动了,真就成中年乐队了。昨天吃个麻辣烫他们还商量半天(笑)。
电影肯定是今年我最大的一个挑战,如果随性、不计后果的话可能会很惨。但是无所谓了,就折腾一年,期待是顺利开拍。
综艺这块其实我没有什么打算,你找我,我能接,我就去,没有那么强硬的规划。因为综艺行当很难做,今年刷你,明年刷别人,那也不是我们要走的路。借这机会能让咱们露露脸,再带点资源进来,也就是这样。
今年希望用一种方式,回归之前的一些想法。我们可能突然把债还完了,又要嘚瑟了。
李源:精力真挺旺盛。
梁龙:还行吧,我也就能折腾这点事了。在这个时代,浪潮不太多的时候,做一点小浪花。
梁龙
1977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二手玫瑰乐队主唱。1996年开始原创音乐的创作,《革命》《我要飞》等作品在当地引起反响。1999年组建“二手玫瑰”乐队,以特有的个性脱颖而出。近些年,游走在艺术与音乐之间。代表作《仙儿》《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