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3月,刘发英出生在长阳县一个教师家庭。她的父亲常说:“如果每个山里的孩子都一心想着离开农村,那农村永远不可能富裕,农民只能世代贫穷。”这句话在刘发英的心里烙下了印。
1991年7月,刘发英从枝城师范毕业,同父亲一样,做出了进山的选择,来到了黄柏山。
她的学生分布在方圆几十里的高山峡谷之中,但每个学生的家她都去过,很多学生家庭还去过多次。黄柏山的荆丛小路、悬崖栈道,无不留下她的脚印。
支教20年里,与她同来黄柏山的5位同事相继下山进城了,她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终选择了留下。1996年,她荣获“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1997年成为全县首批语文骨干教师,2004年9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农村优秀教师”称号。
2010年,刘发英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英子姐姐”助学网,并成立了一个助学团队。她的爱心助学团队发展到有33名固定成员,其中既有普通教师、偏远山区的学校负责人,也有退休干部、知名作家等。
截止目前,刘发英通过网络结识了1900多名国内外的爱心人士,累计募集到2000余万元助学资金,以“一对一”的方式资助了3200余名贫困学生。
2019年10月,刘发英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荣誉证书。
解读
她是学生心目中“最满意的教师”,扎根边远贫困山区20年,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为他们点燃希望的火把。她是一名敬业的小学校长,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学质量走在前列。她还是大山深处孩子们的“英子姐姐”,多年来坚持网络助学济困,以真诚之心汇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多名爱心人士,使源源不断的善款从世界各地“飞”到贫困孩子手中。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山里孩子夢想的故事,体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1991年7月,刘发英从枝城师范毕业,同父亲一样,做出了进山的选择,来到了黄柏山。
她的学生分布在方圆几十里的高山峡谷之中,但每个学生的家她都去过,很多学生家庭还去过多次。黄柏山的荆丛小路、悬崖栈道,无不留下她的脚印。
支教20年里,与她同来黄柏山的5位同事相继下山进城了,她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终选择了留下。1996年,她荣获“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1997年成为全县首批语文骨干教师,2004年9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农村优秀教师”称号。
2010年,刘发英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英子姐姐”助学网,并成立了一个助学团队。她的爱心助学团队发展到有33名固定成员,其中既有普通教师、偏远山区的学校负责人,也有退休干部、知名作家等。
截止目前,刘发英通过网络结识了1900多名国内外的爱心人士,累计募集到2000余万元助学资金,以“一对一”的方式资助了3200余名贫困学生。
2019年10月,刘发英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荣誉证书。
解读
她是学生心目中“最满意的教师”,扎根边远贫困山区20年,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为他们点燃希望的火把。她是一名敬业的小学校长,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学质量走在前列。她还是大山深处孩子们的“英子姐姐”,多年来坚持网络助学济困,以真诚之心汇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多名爱心人士,使源源不断的善款从世界各地“飞”到贫困孩子手中。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山里孩子夢想的故事,体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