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银幕德育的理路求索与实践建构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州市真光中学实施的宽银幕德育,是基于学校宽银幕课程的成功实践、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校深厚文化的夯实;宽银幕德育的实践建构,以校园文化为基石、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从宽银幕课程到宽银幕德育,真光中学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关 键 词 宽银幕德育;广州市真光中学;“E型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30-03
  将电影宽银幕理念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广州市真光中学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由宽银幕课程到宽银幕德育,真光中学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宽银幕德育的理路求索
  真光中学创新实践的宽银幕德育,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它基于宽银幕课程的成功实践,回应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还汲取了“求真教育”的学校文化精髓。
  (一)源于宽银幕课程的成功实践
  真光中学宽银幕德育理念,首先源于宽银幕课程的成功实践。
  所谓“宽银幕”,是指在电影放映中,把放映画面展宽,以适应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的特点;也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并无限界,具有“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的寓意[1]。
  真光中学借用“宽银幕”而创生的校本课程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将宽银幕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模式,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第二,宽银幕电影的观感和内心体验正是宽银幕课程追求的学习境界。对于学习者来说,课程不仅是“风景”和“观看”,也是“参与”和“欣赏”。宽银幕课程基于以学习者为起点和中心的课程论立场,可以让视野变得更为开阔,也必将使学习者的内心体验更为深刻。第三,宽银幕课程不仅体现了“广见识、宽基础、厚人格、雅气质”的古典课程追求,也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的代名词,是凝聚着时代诉求的学习方式[2]。基于宽银幕课程研究的坚实基础,真光中学对宽银幕德育进行了新的探索。
  (二)回应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
  真光中学宽银幕德育理念的提出,还回应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
  2016年1月9日,华南师范大学莫雷教授在其于“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上所作的题为《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评价探究》的报告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我们认为,核心素养应该具有这样的内涵:一是热爱大自然,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然是井底之蛙;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三是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四是有远大的目标,视野宽广,前景宏大而光明;五是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纯粹、无惧、坚贞……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六是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4]。真光中学把培育有核心素养的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致力于培育具有宽特质的博雅教育。“博”指广博,即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雅”指素养,即做品行雅正之人,具有全面高尚的素质修养[5]。
  (三)汲取学校文化的丰富养分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真光中学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为宽银幕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学校充分挖掘和扩展“求真教育”的内涵及外延,要求学生扬真光、求真知、做真人;弘扬真光的四大文化 ,即“爱”的文化、“行”的文化、“创”的文化、“和”的文化,用真光文化元素来引领真光德育的进一步发展,总结出宽银幕德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重要途径。
  通过整合德育资源,将已有的德育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真光中学逐步构建和形成了宽银幕德育的雏形。
  二、宽银幕德育的实践建构
  真光中学宽银幕德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所开设的“一轴三线E型”课程模式下的特色系列课程,是宽银幕德育理念的载体。而相关专题活动的开展,则是宽银幕德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拓展和提升。
  (一)课程是灵魂
  在宽银幕德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创生了“一轴三线E型”课程模式的特色系列课程(见右图)。
  “一轴”是指基础必修课程。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开齐必修课程、开足必修课时,并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三线”课程之一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开设信息技术课,定期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活动;每年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到荔湾区劳动技术学校劳动学习;组织学生定期到岭南湾畔社区、协和幼儿园等地做志愿服务;每年新入学的初一学生,都要在开学前进行国防教育及校史教育活动;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春游和秋游活动;每年5月都会组织学生到香港开展游学交流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体验式学习,积累和丰富了直接经验,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真正提升了核心素养。
  “三线”课程之二是真光校本课程。学校共开设了二十多门校本课程,如:书法、推理与益智游戏、吉他弹唱、寻找历史足迹、天文兴趣、篮球基本技术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人生理想来选择课程。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既践行了学校“自能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又能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理想开设课程,从而激发起创生课程积极性。
  真光讲坛是学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包括三个系列。一是教授进校;二是名师引路;三是校友关怀。比如,第十五期真光讲坛是由《羊城晚报》副刊编辑部主任陈桥生为全体师生带来的“享受阅读——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讲座。陈主任通过书本匮乏年代和书本过剩年代的对比,解决了选择什么书阅读、怎么阅读的问题,提醒看书应从经典入手,进行精读以提高写作水平。他还强调,专注的阅读、有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才能产生真知灼见。优秀的写作是真情实感与真知灼见的结合。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化的都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园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远程智能控制城市智能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认为,核心素养应该是一种以道德素养为基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素养。  预示力的基本含义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并且能够一直持续影响他们一生的某些素养,是若干由此能够预测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未来基本走向,并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素养。而这种预示力正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资格。显然,這种预示力不能单纯依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并不能简单地代表他们的未来;同样,这种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此,语文课上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已经是大势所趋。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想方设法设置语用训练点,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阅读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  语文,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门重要学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让我们来看看叶圣陶先生的答案吧。他
摘 要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深层问题,实质上与长期忽视或无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直接关联。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适应主体性变革的新趋势,明确主体性德育的整体逻辑,厘定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主体性德育体系。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主体性;整体逻辑;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8-00-02  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不断涌现,对当前学校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位数乘两位数,单价、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创设情境,认识速度  1. 速度的认识  创设情境,把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改版成“赛车比赛”,让学生判断出谁会获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2. 速度的体验和欣赏  以生活中丰富、生动、直观的速
充分发挥临夏县川塬区独特的气候资源,坚持因地制宜,作者从新品种引进推广、科学施肥、创新种植模式、强化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麦后复种地膜娃娃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气象站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革新,所以自动气象站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气象观测的效率,还节省了气象局整体的成本耗费。本文将以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气象局的新型自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来确定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融合。与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一种是老师来设定教学环节和内容,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另一种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老师略讲或不讲。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内容,老师着重讲解。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教定学”和“以学定教”的本质区别。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复习
和雅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和""雅"理念在教育世界的价值体现。它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全而自由发展,进而有效达成家校和谐互助与师生和谐共长。立足和雅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潜能。学校文化建设是整个学校从观念到制度和行为的全方位变革过程,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全部领域。学校文化建设还是一个更加体现学校组织的教育特征、更好地实现学校组织的社会价值、更加有效地提升育人质量的过程。  一、加强观念文化建设,聚力办学价值观  学校文化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有着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明确的指向性,以特有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