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针对会计核算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课程,秉承“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理念,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项目,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務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结构与能力训练项目,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工作过程导向;会计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通过一年多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结构的课程模式,改为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分析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依据
(一)政策依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
(二)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戴仕弘教授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指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是:教师要以职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三)现实依据
依据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同时参照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要求的知识与能力标准设计课程标准;按照会计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
二、课程定位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要以《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审计》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共性能力需求,主要培养学生能进行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业务的核算等实务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企业账务处理流程,能够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原理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同时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学生财务会计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通过组建由行业专家、课程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秉承“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理念,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对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获得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职业技能培养为课程目标,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项目,对企业会计核算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筛选、整合设计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使课程结构能够更好地与工作过程相对接。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针对每个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侧重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最大限度地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导向开设课程,以岗位需求选取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其理念主要体现在:
1.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对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任务型”转换。如原课程内容中大篇幅的理论描述,根据职业技能的需要调整到具体工作任务中的知识链接或知识拓展之中,或将部分理论描述融入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之中,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的一致性。
2. 充分体现全程式工学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教学项目的设计体现系统化的岗位工作的要求,教学项目的设计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任务引领、项目化改造,教学内容就是相应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内容,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3. 以行动为导向,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融“教、学、做”为一体。围绕本课程实施任务导向教学策略的需求,以营造仿真或真实的工作情境为出发点,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实现课程目标由“知识传授”向“职业技能培养”的转型。
(三)课程能力目标设计
1.能够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200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财经法律法规;
2.能够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会计业务的初步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的选择;
3.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类业务核算;
4.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业务核算;
5.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所有者权益类业务核算;
6.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收入、费用、利润等损益类业务核算;
7.能独立完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报送工作;
8.能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账务处理工作;
9.能熟练进行会计资料的整理、装订、保管、归档、调阅和销毁工作。
10.具有良好的财会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1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具有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谨慎细致的职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13.能自主学习、归纳和总结会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14.能根据各种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解决企业新业务核算工作。
(四)课程内容项目设计
这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60个学时,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分为8个教学项目,如表所示:
教学项目 工作任务
出纳岗位核算 库存现金核算、银行存款核算、其他货币资金核算、票据结算
往来结算岗位核算 应收(付)票据、应收(付)账款、预收(付)账款、坏账、债务重组
存货岗位核算 存货增加核算、发出存货核算、存货期末计价与清查
资产岗位核算 固定资产确认与计量、折旧和修理、期末计量与处置、无形资产核算
职工薪酬岗位核算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分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代扣
资金岗位核算 负债的核算、借款费用的核算、所有者权益的核算、金融资产的核算
财务成果岗位核算 利润及其分配的核算、所得税的计算与交纳
主管会计岗位核算 会计稽核、会计报表的编制
五、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明确各岗位工作流程和职责的前提下,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6个阶段完成。通过这样一种教学的组织方式,能够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做中教,做中学,使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提高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对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课程考核强调基于工作任务的考核,强化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财务会计实务能力。考核形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包括:1.平时学习考核,含上课出勤、上课纪律、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平时作业、参与教学活动等,占考核成绩的20%;2.项目实践活动考核,含實训、小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学习总结等,占考核成绩的20%。
(二)终结性考核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能力要求,选择适当的考核方式,如网络考核、纸质闭卷考核、技能考核等,占考核成绩的60%。
经过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形式为学生营造了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较早地体验到职业工作过程,熟悉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掌握财务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学生学完《财务会计》课程以后,将有效地提升财务会计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
[2]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工作过程导向;会计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通过一年多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结构的课程模式,改为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分析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依据
(一)政策依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
(二)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戴仕弘教授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指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是:教师要以职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三)现实依据
依据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同时参照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要求的知识与能力标准设计课程标准;按照会计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
二、课程定位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要以《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审计》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共性能力需求,主要培养学生能进行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业务的核算等实务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企业账务处理流程,能够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原理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同时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学生财务会计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通过组建由行业专家、课程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秉承“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理念,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对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获得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职业技能培养为课程目标,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项目,对企业会计核算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筛选、整合设计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使课程结构能够更好地与工作过程相对接。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针对每个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侧重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最大限度地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导向开设课程,以岗位需求选取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其理念主要体现在:
1. 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对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任务型”转换。如原课程内容中大篇幅的理论描述,根据职业技能的需要调整到具体工作任务中的知识链接或知识拓展之中,或将部分理论描述融入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之中,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的一致性。
2. 充分体现全程式工学结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教学项目的设计体现系统化的岗位工作的要求,教学项目的设计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任务引领、项目化改造,教学内容就是相应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内容,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3. 以行动为导向,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融“教、学、做”为一体。围绕本课程实施任务导向教学策略的需求,以营造仿真或真实的工作情境为出发点,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实现课程目标由“知识传授”向“职业技能培养”的转型。
(三)课程能力目标设计
1.能够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200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财经法律法规;
2.能够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会计业务的初步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的选择;
3.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类业务核算;
4.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业务核算;
5.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所有者权益类业务核算;
6.能独立完成企业涉及收入、费用、利润等损益类业务核算;
7.能独立完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报送工作;
8.能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账务处理工作;
9.能熟练进行会计资料的整理、装订、保管、归档、调阅和销毁工作。
10.具有良好的财会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1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具有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谨慎细致的职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13.能自主学习、归纳和总结会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14.能根据各种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解决企业新业务核算工作。
(四)课程内容项目设计
这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60个学时,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分为8个教学项目,如表所示:
教学项目 工作任务
出纳岗位核算 库存现金核算、银行存款核算、其他货币资金核算、票据结算
往来结算岗位核算 应收(付)票据、应收(付)账款、预收(付)账款、坏账、债务重组
存货岗位核算 存货增加核算、发出存货核算、存货期末计价与清查
资产岗位核算 固定资产确认与计量、折旧和修理、期末计量与处置、无形资产核算
职工薪酬岗位核算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分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代扣
资金岗位核算 负债的核算、借款费用的核算、所有者权益的核算、金融资产的核算
财务成果岗位核算 利润及其分配的核算、所得税的计算与交纳
主管会计岗位核算 会计稽核、会计报表的编制
五、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明确各岗位工作流程和职责的前提下,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6个阶段完成。通过这样一种教学的组织方式,能够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做中教,做中学,使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提高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对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课程考核强调基于工作任务的考核,强化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财务会计实务能力。考核形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包括:1.平时学习考核,含上课出勤、上课纪律、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平时作业、参与教学活动等,占考核成绩的20%;2.项目实践活动考核,含實训、小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学习总结等,占考核成绩的20%。
(二)终结性考核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能力要求,选择适当的考核方式,如网络考核、纸质闭卷考核、技能考核等,占考核成绩的60%。
经过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形式为学生营造了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较早地体验到职业工作过程,熟悉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掌握财务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学生学完《财务会计》课程以后,将有效地提升财务会计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
[2]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