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柯律格的艺术史研究方法看艺术在中国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较于已成学术体系的西方艺术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柯律格的艺术史研究从物品视角切入,在各种场域建构中重新审视艺术史,将过去不曾扮演重要角色的物品以及图像扩展为研究对象,在商品社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下参照社会文化理论,以独特的观看视角与写作范式拓宽了对中国艺术史的理解与认识。本文通过对柯律格艺术史研究方法的阐述,分析将图像纳入研究范围与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分析柯律格使用个别事例试图引出的观点,在梳理研究方法独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与探讨此研究方法置于中国艺术史中该如何吸收与运用。
  关键词:柯律格 艺术社会学 研究方法 图像 物品
  在20世纪前期,关于艺术史的研究仍以传记和传统画史的撰述作为主流。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图像和媒介的丰富,跨学科研究在更加开放的语境中不断地快速成长,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艺术史学者对更加科学的理论方法给予了更多关注。
  一、关注“冷门”的艺术对象
  着眼于中国美术史研究,绘画及书法作品常常居于高堂之上,犹如被赋予高雅艺术之名的欧洲传统建筑与雕塑。20世纪90年代,柯律格的中国艺术史的书写风格,有别于方闻为代表的中国书画风格和兼顾艺术赞助研究方法的高居翰等学者之外的视野。柯律格的关注点常常以中国传统画史中不被重视或称作“冷门”的研究对象为中心,修正了大家对中国艺术史的惯性认知,开启了观看中国现代艺术的新路径,其著作《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便是以此为思路。
  得益于美术馆从业经历,柯律格对陶瓷、玉器、漆器、家具、织物等此类在中文中通常被归纳为“工艺美术”的物品更为关注。而在此前,这一宽泛的类别不曾引起重视。其书中以文人画家沈周的一则趣闻逸事为例佐加以说明,沈周被地方官所征绘制壁画,但却被不通文墨的地方官像雇佣画工一般无礼对待,直到官员被上司问及才知失礼前去致歉。通过这一则趣事得知,在明代绘制壁画被明人所不齿,甚至被视为贱役行列,只有像吴伟这种打破常规、不为传统所容的无名小卒才绘制壁画,但也仅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的正统士人甚至学识浅薄的伪士人,都将壁画排除于文化圈之外。从壁画的式微,不难看出在明代的艺术评价体系中,被精英阶层丧失兴趣的图绘难以兴盛,在艺术研究中也很难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而柯律格却将此类不被重視的艺术对象单拈出来,从其社会功能和惯性审美入手,认为“壁画”是为皇家服务,重在效用不在观赏,划清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当我们以柯律格的著作为线索来考察中国艺术史的写作时会发现,传统的汉学视野与西方中心主义在许多方面以二元的状态分庭抗礼。对于西方博物馆体制内的中国艺术研究者必须依靠出色的汉语学习背景与深厚的美术馆从业经历作为支撑,同时还要深谙西方体系内的东方话术与文本材料,从而构成西方学术界所特有的揭秘的符码。柯律格从物品的视角切入中国艺术史,在各种场域建构中重新审视艺术,不旨在对艺术对象作出审美判断,甚至不纠缠作品的好坏与真伪,都统一视为纯粹的物质来加以讨论,颠覆性地摆脱了卢卡奇与戈德曼等以评判艺术作品为重心的传统艺术学的先验主义色彩,将不曾被关注或者已经式微的艺术对象纳入观察视野,在商品社会的生产与流通下参照社会文化理论,以独特的观看视角与写作范式,拓宽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史的理解与认识,这是柯律格独特的艺术视点。
  二、重视对图像的视觉文化研究
  相较于传统的艺术社会学,卢卡奇等人的艺术社会学实际上保留了传统美学的预设,他们更关注伟大的天才与惊艳的作品,更积极地对艺术进行价值评判。但是,在贝克尔看来,他们所秉持的这些价值观念本身并非是永恒的,而只是一种社会建构;传统艺术社会学更加关注“什么是伟大的艺术”以及“什么根本不是艺术”的美学问题,侧重的是艺术而不是社会学。与之相反,贝克尔则在伟大的艺术家的根底上提出适用于社会一切领域的,与艺术界相关的四类艺术家,用以解释人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模式。这四类艺术家的提出也预示了柯律格对图像的研究内容以及观看角度,蕴藏的目的是消解精英文化与媚俗的大众文化间的阶级界限。
  柯律格抛开中国绘画的主流话语,将重点探讨的视觉对象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视觉,一种特定的、历史的、视觉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一种扩散的视角尽可能地将任何有关图像的叙述还原到当时的历史中。从印刷术与商业的双重繁荣出发,强调了图像在明代日趋充盈的理由,印刷术赋予图像以可复制性,商业促使图像成为可流通的商品。这二者为图像在制作层面上提供了保障,而图像从制作到流通的过程使得明代社会迅速形成“视觉经济”。
  如果图像确实可以“流通”,如果“视觉经济”这一概念不仅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隐喻,我们有必要花一些时间来考虑使之成为可能的物质实践。柯律格在《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中,将目光聚焦于早期现代中国,得益于经济萌芽下早期消费的社会模式,图像成为该时期主要的奢侈消费品之一,不仅以独立的图像环路的形式存在,还出现在墙壁、书籍、印刷品中,甚至是华丽的衣裙上。起初只包含一些规则的图形或动植物,后来扩展到描绘自然景观,甚至还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者重要事件,以及与文学作品密切相关的插图场景。这些物质史料足以证明在早期中国艺术版图中图像的重要性。如果说以文人画为代表的纸本“绘画”是传统美术史的中心,明代长期处于“冷宫”中物品上的图画,正是柯律格要关注的。
  曾经在历史舞台扮演“视而不见的演员”,在柯律格手下被“具象化”,这些充盈的图像资料承载着视觉文化在早期经济社会中对于历史的记录。柯律格从一个大的层面上对明代图像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图像的视觉文化研究,以“图绘”为范畴来连接绘画作品和印刷作品,无疑是对于20世纪正热衷于“视觉文化”讨论的西方艺术史学界的一个贡献。
  三、关注物品与场域的关系
  与传统的艺术社会学重在艺术不同,柯律格的艺术社会学则重点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艺术,其“新艺术社会学”理论受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文学场思想”以及盖尔的艺术品能动性的影响,这其中包含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两股跨学科的理论力量;在贝克尔关注人与人的互动中,柯律格将视点放在物品与场域的关系上,关注人与物互动间的艺术,将艺术社会学从宏观的先验主义转向更加具象的经验主义研究。   柯律格在著作中时常提醒读者关注物品与场合的关系,借用了人类学中的“礼物”概念,以“礼物”作为分析范畴,把视觉艺术、物质以及人际联系起来。文人在相应时间送相应题材的画作给友人,友人同样以画作进行回赠,以礼物的范畴打破了纯美术与工艺美术之别。明代退隐归田此类重要的人生大事需要通过诸如绘画作品或者漆器的传递予以纪念。寿辰则是另外的人生大事,关于寿辰的画作在几百年里一直有延续且价值高低不等,如著作《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中提到的《蟠桃园》《福禄寿三星》等画作。关于礼物盒子这类漆盒在明朝常用于盛放礼物与回赠礼物间进行流通,且不仅限于祝寿题材,例如状元省亲。另外有类似物品如酒罐、陶瓷等其他容器,婚礼节日等都有为仪式专门设计的物品。再例如戴进的《归田祝寿图》和出自15世纪早期描绘了类似的文人拜访场景的一件漆盘,二者除画面组合构成形式相当接近外,捐赠者的用意也十分一致。这些实例都旨在指出婚嫁、寿诞、生子这类的日常生活事件,皆有适用于该场合的物品,物品上有表现相应图像学主题的视觉形式,这些生活事件都需要通过绘画作品或是漆器的传递予以纪念。
  这些例子足以证明,相对于艺术鉴赏与艺术价值,柯律格更加关心物品与场合的关系,深陷在人与物的互动关系下、被密织的互惠互利的人际关系网中,而作为交换对象的物品,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得以广泛流通。这些创生于某种场域的作品,在柯律格的艺术史建构中被具体还原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四、研究方法的反思
  在艺术史研究中,学者高居翰首先将社会、经济因素引入美术史研究对柯律格的影响甚大,但相較于还保留部分审美观察的前者,作为后辈的柯律格则完全摒弃了审美观察与鉴定。从传统看重艺术作品质量,对艺术作品创作风格分析转向看重图像的传播途径与广度,把重心放在物品的消费和流通方式上,从以往单个作品的研究转向研究其包含的母题的分布与演变上。从柯律格的研究路径,我们可以看出其由“博物馆”走向“大学”、由“专家”走向更加注重历史情境的解释与说明的“史家”研究特色。
  将这种进步的研究方法置于中国问题该如何吸收与运用,予以学者许多新路径与思考。例如对陶瓷、玉器、漆器、织物等其他此类宽泛的工艺美术品的关注开放了思考艺术边界的视野,激励学者去探究他们被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在视觉文化热潮下的作品如何进入商品的循环,如何发生买卖关系,如何影响人际关系,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现象,这是柯律格研究方法先进的证明。在关注物品与场合的关系中,柯律格借用了人类学中的“礼物”概念,以“礼物”作为分析范畴,把视觉艺术与物质联系起来,类似的日常生活事件,皆有适用于这些场合的绘画作品或是漆器,这里面就涉及社会学与经济学内容。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路径给艺术史研究带来了更多的热门话题和学术成果,但由于各学科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使用界限的模糊,引发我们更多关于前沿的思考,这也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焦点,比如将此研究方法置于中国艺术史中的吸收与运用。使用社会学的方法论来作出艺术学的判断,在把握艺术的社会性前提下,又不失艺术的艺术性,将审美重新带回艺术。这种研究方法更有利于解决中国问题时的拓宽和深入,能对中国艺术有更全面的认识,使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不至于僵化,从而不断获得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James Cahill,the Painter’s Practice: 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
  [2][英]柯律格.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M].黄晓鹃,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卢文超.“艺术—社会”学与“艺术—社会学”——论两种艺术社会学范式之别[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02):123-127+148.
  [4]田超.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他者”思想——以方闻、柯律格为例[J].美术大观,2016(6):40-41.
  (作者简介:韩聪慧,女,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批评)
  (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品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初中生课业繁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致使有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自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
摘要:本文以广西白裤瑶“勤泽格拉”为切入点,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探寻民间传统舞蹈在小学教学中的可行性路径。通过对广西白裤瑶“勤泽格拉”进入校园的具体实践提出策略,以校本课程、早操活动、主题创作展等为主要形式,同时着重与地方高等院校展开多元途径的联动机制,有利于对“非遗进校园”的开展提供帮助,也有利于非遗在本土学校实践路径的探讨。  关键词:白裤瑶“勤泽格拉” 传承 小学教学  随着教育部、文化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教育中。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效果。而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则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网络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教学。本文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的有
摘要:目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已经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尤其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建设是大学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需要通过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来完善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理性判断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另外,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可以让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得到综合的、全面的、质的飞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整个社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对第四阶段(7—9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做出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课程标准中阅读方面的这些明确要求,本文结合当前课上及课下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任务,以小说《人生》为例,分析“整本书阅读”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说教学 整本书阅读 实施策略  “整本书阅读”作为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识。在小学美育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不可缺少的,要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美育课程进行充分结合,教育工作者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育教学,有利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并带动小学美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美育 融入  当前,中华传统文化对历史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越来越受到社
摘要:中国优秀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光芒,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韵律与典雅的诗句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本文基于文化自信视域,探究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歌曲演绎中的特点,结合古典诗词文化的应用价值分析,提升高职学生对古典诗词歌曲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古典诗词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让学生在课堂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为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提供全新路径。  关键词:文化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打破时空且普及率高的优势也得以彰显。本文试图结合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艺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利用MOOC形式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艺术感悟、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并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  关键词:教育扶贫 艺术教育 MOOC课程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
摘要:伴随教育的持续发展,许多高中在完善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对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规定了更嚴格的标准。而音乐舞蹈教学模块的开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进步,在高中学科中纳入舞蹈模块,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习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动作,有助于拓宽高中生的艺术眼界,使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本文首先阐明开设高中音乐舞蹈教学模块的必要性,然后分析高中音乐舞蹈教学模块的教学现状,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建议。  关
摘要: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教学改革之际,大学人文教育必须跳出陈旧的教学模式,探寻有效的路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力求达到适应时代和学生需求的新高度。体验式学习使学习者伴随一种体验,产生情感、触动心灵,继而引发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成长,符合人文课程的特有性质。因此,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运用于大学人文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大学语文 体验式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