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语文老师这样讲:“现在的作文课越来越难教,花费时间和气力多,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调查,发现:尽管每次习作前老师都要做大量的辅导,但大多数学生写前根本不列提纲,把一次性写成的草稿原模原样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根本不做修改;有些甚至连草稿都不写,直接在作文本上完成。写完后,大多数学生不愿再细看细改就交了。至于作文能不能“过关”,等老师批改后看一下自己作文本上的评语和等级,只要不是“重写”就算过关了。至于问他作文写了什么内容,老师都批改了哪些地方,有哪些收获?好多同学根本说不出来。对于作文讲评课,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就是老师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而对老师点评出的习作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也只是听听,很少有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这样的习作练习,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学生没有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自改能力很差,这就是学生作文水平长期很难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能独立地修改自己的习作,是习作评改的最终目的,也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习作教学中,我以“让自改成为学生的习作习惯”,多措开展习作自改习惯培养训练,给学生创造多种自改习作实践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在自改实践中掌握习作方法,在习作自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名家为典,提高认识
吕书湘先生曾这样说过:“大部分学生拿到习作本后,先看给我评了多少几分,然后看看后面的批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往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的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叫做徒劳无功”。观念指导着行为。要想让学生主动自主修改习作,必须先提高他们对自改习作意义的认识。于是在习作指导中,我经常给学生讲解托尔斯泰七遍修改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著名小说家杨沫化了六年心血,重写修改六、七次而写成《青春之歌》等著名语言大师的自改故事;引导学生阅读关于中外名人关于修改文章的论述,体会大诗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深刻寓意,领会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锤炼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古今中外的实例好的文章、著作往往是在不断锤炼中产生的事实,提高对自改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激发积极自改习作的行为动机。
二、作后必改,全程对接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遵循这一理念,为了使孩子们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在传授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后,我要求学生“作后必改”:每次习作完成后至少读两遍,站在读者的角度从头到尾,朗读或指读,发现问题接着进行自行修改,写时注意工整,改后不必誊抄,自己认为改好了再上交,每次都交习作原稿,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修改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把学生的写文和改文紧密联系,融为一体,让改文也成为写作训练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
三、多法训练,体验自改
1、读中自改。学生习作完成后,先默读修改内容结构;在轻声读,考虑用词造句;后朗读,全面检查润色,让学生一句一句反复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的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在多读中精心自改。
2、思中自改。让学生在自行修改习作时,运用“反思法”去发现自己的习作的写作步骤所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选材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主要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写出真情实感、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有无病句,在“反思”中精心自改。学生的评改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在自改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练中自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让学生会改,习作自改训练刚开始时,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了“补标点”、“排查错别字”、“怎样写好人物对话”、“怎样结尾更精彩”等多个自改专项练习,让学生摸到改文的路子,学会自改的具体方法,提高习作自改的质量。
4、评中互改。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引领作用,习作完成后,我让同桌或者小组内自由选择互该对象,相互换读,发现问题互相研究,互相写评语,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相互批改完毕后,再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小组互评互改,让学生在鉴赏中享受自改完善后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从而增添习作自改的信心,。
5、趣中自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强写作的兴趣,我在班内开设学生习作展示台、自改专栏,创办班级习作手抄报和班级习作选,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向校报、校电视台和广播站投稿,创设良好的习作展示环境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体验习作成功的乐趣,提高自改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我班的学生,写作时即使一个标点,一个记号,也要认真推敲琢磨……习作自改训练培养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改的辛苦和习作成功的快乐,培养良好的习作自改习惯,提高了习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能独立地修改自己的习作,是习作评改的最终目的,也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习作教学中,我以“让自改成为学生的习作习惯”,多措开展习作自改习惯培养训练,给学生创造多种自改习作实践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在自改实践中掌握习作方法,在习作自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名家为典,提高认识
吕书湘先生曾这样说过:“大部分学生拿到习作本后,先看给我评了多少几分,然后看看后面的批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往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的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叫做徒劳无功”。观念指导着行为。要想让学生主动自主修改习作,必须先提高他们对自改习作意义的认识。于是在习作指导中,我经常给学生讲解托尔斯泰七遍修改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著名小说家杨沫化了六年心血,重写修改六、七次而写成《青春之歌》等著名语言大师的自改故事;引导学生阅读关于中外名人关于修改文章的论述,体会大诗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深刻寓意,领会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锤炼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古今中外的实例好的文章、著作往往是在不断锤炼中产生的事实,提高对自改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激发积极自改习作的行为动机。
二、作后必改,全程对接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遵循这一理念,为了使孩子们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在传授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后,我要求学生“作后必改”:每次习作完成后至少读两遍,站在读者的角度从头到尾,朗读或指读,发现问题接着进行自行修改,写时注意工整,改后不必誊抄,自己认为改好了再上交,每次都交习作原稿,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修改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把学生的写文和改文紧密联系,融为一体,让改文也成为写作训练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
三、多法训练,体验自改
1、读中自改。学生习作完成后,先默读修改内容结构;在轻声读,考虑用词造句;后朗读,全面检查润色,让学生一句一句反复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的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在多读中精心自改。
2、思中自改。让学生在自行修改习作时,运用“反思法”去发现自己的习作的写作步骤所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选材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主要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写出真情实感、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有无病句,在“反思”中精心自改。学生的评改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在自改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练中自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让学生会改,习作自改训练刚开始时,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了“补标点”、“排查错别字”、“怎样写好人物对话”、“怎样结尾更精彩”等多个自改专项练习,让学生摸到改文的路子,学会自改的具体方法,提高习作自改的质量。
4、评中互改。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引领作用,习作完成后,我让同桌或者小组内自由选择互该对象,相互换读,发现问题互相研究,互相写评语,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相互批改完毕后,再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小组互评互改,让学生在鉴赏中享受自改完善后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从而增添习作自改的信心,。
5、趣中自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强写作的兴趣,我在班内开设学生习作展示台、自改专栏,创办班级习作手抄报和班级习作选,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向校报、校电视台和广播站投稿,创设良好的习作展示环境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体验习作成功的乐趣,提高自改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我班的学生,写作时即使一个标点,一个记号,也要认真推敲琢磨……习作自改训练培养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改的辛苦和习作成功的快乐,培养良好的习作自改习惯,提高了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