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邮票设计浅淡(上)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多年来,与台湾集邮者深爱祖国大陆邮票一样,大陆集邮界对台湾邮票也是备加关注。
  纸上沧桑,物是人非;残荷有藕,存乎一心。
  台湾邮票能吸引海峡两岸众多集邮爱好者持续不断的鉴赏收藏兴趣,究其原因,无非是占尽“亲、精、美”三方面先机:一是热爱祖国的同胞亲情源远流长;二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邮票内涵外形的典雅华美。平心而论,台湾邮票的设计绝非尽善尽美,苍古淋漓有之,小家碧玉有之,江郎才尽亦有之。一样笔墨,两样山水,台湾邮票的设计的确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话题。
  
  不失传统 别开一境
  
  台湾邮票最值得称道的当属民族传统文化题材,其中尤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品为图的“故宫古画”、“古物”、“历代名瓷”等邮票系列最具有代表性。其妙在于出入传统,其趣在于古韵古风,其理在于取法自然、不事雕琢。
  古画邮票的设计从表面上看,只需调理好装饰效果即可,其实这也是一次艺术再加工,并不简单。台湾古画系列邮票在处理主图与边饰的协调方面,是做得很成功的。有三种主要方式:一是不加任何边饰,使古画得以充分展现。这种方式所占比重很大,例如4位开国皇帝画像、“骏马图”等邮票。二是将古画占满票面,将铭记、票名、面值等文字、数字都安排在古画内。这样处理,使古画画面增大,视觉效果强烈,例如“十骏犬”、“孔雀开屏图”等邮票。三是绘出装饰性边框(这样的处理在台湾邮票中并不多见),典型的如“清院画十二月令图”,将名画摆在立轴装饰之内,四周空余的图边比较大,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装饰挤占了过多的名画空间,得不偿失。


  “扇面古画”邮票,无论是折扇还是纨扇,都配以与扇画颜色接近或浅淡的底色,显得古朴素雅,相得益彰。“古瓷”邮票底色的调配,亦庄重不俗。
  难能可贵的是,台湾邮票在传统绘画题材的设计中,不仅能保持传统,还注重入古出新,开创出像“中国古典诗词”、“张大千画”、“溥心畬画”等独具特色的设计佳作。
  在台湾,盛行中国近代画家“南张北溥”之说,“南张”即张大千(曾久居台湾),“北溥”即溥心畬。台湾发行的张大千、溥心畬绘画邮票,设计风格一脉相承,均为3枚一套;作品题款、印章保持原汁原味;色彩柔和,层次分明,把画家笔下的道法神韵表现得非常到位。邮票的相关铭记、票题、面值都竖排在画作右方,丝毫不破坏原作的风貌,整体效果非常好。这也是对台湾“故宫古画”、“书法艺术”邮票设计成功经验的继承。
  有的学者指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声的诗。但是要把诗变成画却绝非易事,台湾发行的“中国古典诗词”邮票系列,可谓在这方面探索的成功范例。从1982年起,已发行7套邮票,每套均为4枚,分别反映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楚辞、乐府诗、古诗。这组系列邮票的设计有两个鲜明特色。一是这7套邮票均出自一位绘图者之手,规划严谨,整体感强。不仅每套票的票幅、枚数始终保持一致,而且设计风格、色调十分协调,无不显得精致细腻,清新亮丽。二是统一之中求变化,力戒雷同。同是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有的完全写景,有的突出人物。1984年发行的“元曲”邮票,设计不仅根据4首曲子的意境绘画出图案,还别出心裁地将各首曲词分别用行书题写在画的中央,并钤上两方朱印,构成“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作品。这种参照曲意但不拘泥于曲意、借鉴章法又不受制于章法的手笔,使这套“元曲”邮票给人以春风扑面之感,也使得整个古典诗词邮票系列显得富于变化,充满生机。
  


  十步芳草 大胆求新
  
  时代在变,艺术表现形式也变。几十年来,台湾邮票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提升了台湾邮票的文化品味,丰富了邮票设计的艺术语言。
  变化之一:大胆分割。这在古画邮票设计中体现得最为显著。一是把长卷名画分割成多枚邮票,再以连票形式还原全貌。这种设计的确是表现中国长卷名画艺术的最佳方法,显得很有气势,很有新意。例如,以横五连形式将“清明上河图”搬上邮票,仍意犹未尽,又设计了两枚局部放大图邮票。一年之后,又推出“清明上河图特写”邮票,全套5枚,分别为2枚横连及3枚单枚。大胆借鉴影视手法,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把对名画欣赏的戏“唱足”,从而把邮票设计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二是对名画进行取舍分割。将名画的精华部分切割出来选作邮票图案类似于将名画“开天窗”。例如,将唐代韦优的“双骑图”、韩干的“牧马图”等,只选取原画中人物骑马的画面,将原画中其余的画面、题款、印章等统统舍去,使邮票图案显得丰满,如同画龙点睛。无独有偶,在“中国书法艺术”邮票的设计中,同样是不顾及原作的完整性,我行我素,各取所需,达到重点突出的艺术效果。
  变化之二:张扬“俗文化”。敢把大俗的东西搬上邮票,需要勇气;能把大俗的东西设计得出神入化,需要灵气。台湾邮票在张扬民俗文化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从20世纪60年代起,反映民俗题材的邮票接连不断。这是与古物珍宝等雅文化完全不同的俗文化,因此,设计时大都采用最能体现民俗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手法。受台湾岛内民俗文化在多元性和原汁原味等方面的局限,这类题材邮票发行的虽不少,但令人过目难忘的佳作却不多。真正显得大气的当推6套“中华传统服饰”邮票、2套“创世神话”邮票和2套“祥禽瑞兽”邮票。从中可见服饰的舒展与人物的安详;创世的惊天动地与神话的丰富多彩;祥禽瑞兽的用途各异。
  变化之三:顺应时代。台湾发行的小型张、小全张很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显著的变化的是重视和加强对小型张、小全张图案整体的设计,使票图与张图达到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无论是“童玩”、“生肖”邮票系列小全张,还是“古画”邮票系列小全张,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台湾邮票不仅图案设计在变化,文字形式也在改变。从1998年1月起,台湾邮票票面上的横排中文,一律改为自左至右,使已沿袭了42年的自右至左横排中文得以终结。此前,由于邮票上的中文排列是自右至左,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却都是自左至右排列,看上去非常滑稽、别扭。鉴于台湾民众的不断反映,台湾邮政当局才决定加以改变。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  《自然界--澳洲的沙漠》(2002.6.4/4枚)。图案为:沙漠之星花、沙鼠、多刺的魔鬼(动物名)、美好的沙漠(图1)。《画家阿尔伯特·南维特锡拉诞生百年》(2002.7.2/4枚)。图案为画家的4幅风景油画(图2)。    加拿大  《世界青年日》(2002.7.23/1枚)。图案为世界各民族青年(图3)。《郁金香》(2002.8.30/含4枚邮票的小版张)。二战期间,荷兰王室曾到加
期刊
造船和航海技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7000~65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件雕花木桨(图1,中国),证明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一样,早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就已使用独木舟了。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舟"字。在殷代铜器父戊舟爵(图2,中国)的铭文"父戊舟作尊"中,"舟"字像一艘用数块木料组装成的木板船(图3)。这说明在距今3500~3000年前,我国已出现木
期刊
成语说"情不自禁"、"日久生情",还有"情人眼里出西施"、"有情人终成眷属"……万变不离一个"情"字。人与人如此,邮迷与邮票亦然。年到半百的我对邮票的感觉,总体而言,是喜新更恋旧,"老纪特"是我永远的老情人、老眷属!  多年来,我国的特种邮票可谓"群山起伏",《庐山》、《华山》、《峨眉山》、《嵩山》、《恒山》、《崂山》……无论设计还是印刷,几乎都为精品,且大多夺得年度最佳奖。不过在我等老邮迷的心目
期刊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附近许多小岛组成。公元829年,建立了统一的英格兰王国。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此后又与苏格兰、爱尔兰合并(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14年前,英国占有广大的殖民地,称为"日不落帝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其世界霸主地位逐渐丧失。  英国拥有长达1145
期刊
当前,信息化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就是生产力,世界范围内的通讯、交流、合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进行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也将是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
期刊
去年底,北京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搬到了大钟寺;今年初,北京马连道邮币卡市场开张。半年来两个邮市为搞活市场,都相继开展了一些集邮活动,但是时至今日两个市场在经营中也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那么京城两个大邮市是否要合并成为全国集邮者和邮商们议论的焦点话题。  7月16日,本刊和马连道邮市举办了第五届集邮沙龙,特邀请部分集邮家、邮商和邮友就京城邮市的合与分展开谈论。  参加会议的嘉宾:  鄂文江:北京崇文区
期刊
期刊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宣告成立。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前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各加盟共和国以民族的称谓命名。通过收集前苏联及其加盟共和国的国旗、国徽邮票,可以了解前苏联的历史变迁。  为纪念列宁诞生100周年,前苏联于1970年发行了10枚小版张。其中1枚小版张由8枚连印(4×2)的列宁浮雕头像邮票组成,四周的附票展现了苏联及其15个加盟共和
期刊
1997年7月1日0时0分,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印有英属地标记的邮票也寿终正寝了。然而,5年过去了,这种英属时期邮票还在与中国香港的邮票混合使用,香港邮政局不得不刻制一种戳记,劝告那些还在使用英属时期邮票的居民,我姑且把这种戳记称为"劝告戳"。"劝告戳"上有英文和中文繁体字两种文字,内容为:所有印有英女皇肖像或英皇室徽号的邮票已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失效。请通知寄件人停止使用该类邮票。  "劝告戳
期刊
大仲马(1802-187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生于将军家庭,因父母早亡,早年独立谋生,曾做过公证人事务所的见习生和奥尔良公爵办公室的抄写员。1825年开始创作剧本,1829年其剧作《亨利三世及其宫廷》上演,对浪漫主义戏剧的兴起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1844年的《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为他赢得巨大声誉。随后又发表了《基督山伯爵》(又译《基督山恩仇记》),作品充满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