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票看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船和航海技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7000~65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件雕花木桨(图1,中国),证明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一样,早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就已使用独木舟了。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舟"字。在殷代铜器父戊舟爵(图2,中国)的铭文"父戊舟作尊"中,"舟"字像一艘用数块木料组装成的木板船(图3)。这说明在距今3500~3000年前,我国已出现木板船。
  在秦汉时代,我国造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橹的使用。摇橹比划桨省力,橹的推进效率远高于桨,而且橹还具有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的能力,因此它的出现是船舶推进工具中一个带有突破性的重大发明。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摇橹的情景(图4,多米尼加)。
  隋唐时代,我国的造船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中日两国的交往十分密切,这一时期往来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主要是"唐船"。日本遣唐使所乘的"遣唐使船",虽在日本建造,"但建造者和驾驶者,大都是唐人"(日本木宫泰彦《中日文化交流史》),因而具有中国唐船的特点。公元753年,唐朝的鉴真大师乘坐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的遣唐使船(图5,中国),东渡日本。图6是日本发行的遣唐使船邮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船上有篾席制成的双帆,可驶侧风;船舷缚有竹橐,可以减轻横摇;船首设有绞碇机,所使用的是木石结合碇(即现在的锚)。


  宋代,由于与西域的陆路交通严重受阻,海上交通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主要手段,从而促进了造船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以载客为主的客船。我国发行的"妈祖传说"邮资明信片中,有1枚以宋朝出使高丽的客船为图案(图7)。描绘北宋都城汴梁城市生活场面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绘有客船11艘(图8,西安秋林公司拜年明信片)。在这幅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使用的平衡舵(图9,西安秋林公司拜年明信片)。这种舵的舵轴位于舵叶中部,可缩小平面摆动力矩,因而动作灵活,效果较好。
  明代是中国传统造船业的鼎盛时期。七次远航西洋的郑和船队,以宝船作为帅船,百余艘船舶同行,浩浩荡荡,反映出当时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成就。据造船专家考证,宝船长125.652米,总宽50.94米,型深8~10米;取福船船型,设9桅12帆,中间的3个主桅上有桅顶软帆。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造船航海"邮资明信片,印有宝船的模型(图10)。


  在明代,漕运也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古代的很多朝代都定都北方,远离南方主要产粮区,因此漕运(即南粮北运)成为各朝十分重视的工作。《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货船,应是北宋运粮的漕船(图9)。据史料记载,明代每年用于漕运的船达11770艘。据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介绍,当时用于漕运的船只主要有漕舫和六桨课船(图11 12,台湾省)两种。漕舫为方艏方尾平底,双桅硬帆,船艏有两个铁锚,每个锚"重五百斤内外";而六桨课船,据《天工开物》记载:"身甚狭小而长,上列十余仓,每仓容止一人卧息;首尾共桨六把,小桅蓬一座。不遇逆风一昼夜顺水行四百余里,逆水亦行百余里。"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多种船型。依照结构特点,可将其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沙船、广船和福船(图13 14 15,新加坡)。沙船发源于长江口一带,方头方尾平底,多桅多帆,能驶逆风,多在中国北方海域使用。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海船的统称,"其底浅,其上阔,其首昂而张口,其尾高耸,设舵楼三重于上";它所包含的船型和用途相当广泛。广船为大型尖底战船,用铁力木制成,坚固异常;广东漕船为大型沿海货船。





  明朝晚期,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使中国的造船业从发展的颠峰跌落下来。清代,中国的造船业也没有多大起色。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造船业才有了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其他文献
如果调查一下各国邮票发行的历史,在通信中大量使用的邮票,最初多以"普通"的面目出现,给我们常用的普通邮票。早期的普票大多设计简单,印刷也不很精美,但由于"出世"较早,印刷量不大而为人们所珍视。当我们已经迈入21世纪,高科技正进入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领域,群众对邮票选题、设计和印刷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审视我国已发行的普票,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如何改进呢?下边谈些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关于选题 
期刊
注1:青秀山,位于南宁市东南约5公里处底邕江江畔,占地730公顷,以山势秀奇、草木青翠而得名,景区内有古寺古塔。  注2:伊岭岩,北语称"敢宫",意为宫殿一样美的岩洞,因地处武岭县伊岭村而得名。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洞,形似海螺,深45米,面积24000多平方米,游程1100多米,大小景点百余个,遍布钟乳石,以秀媚取胜,色彩奇特。  注3:德天瀑布,距大新县城66公里的中越边境交界处,归春河从横跨边
期刊
这几年,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的品牌在中国集邮集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原本得天独厚的集邮、集币收藏活动与集藏文化通过博览会的窗口,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向往。连续北京、上海、广州举办的三届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已经成为被国际集邮界、集币界认可的国际专业博览会,它也是中国集邮、集币的重要品牌,同时它还成为一张中国集邮、集币靓丽的名片。而在这张名片的背后,是主办者的每一步坚实的足迹。  其实举办邮票、钱
期刊
我是从老旧的《集邮》杂志上认识"董纯琦"这个名字的,至今已有好几十年了。我在集邮散文--《人生易老,邮文永在》中曾留下这样的文字:"1958年第3期的《集邮》上刊登了青年董纯琦写的《利季泽惨案15周年邮票的设计和雕刻》,我以为它至今仍然是介绍‘他山之石‘的集邮范文。随文刊出的2枚捷克斯洛伐克的雕刻版邮票图稿--‘揭开面纱的妇女头像‘和‘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因此就深深地精雕在我的心扉上,并时常凸显在
期刊
编者按:中国集邮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邮票丰富的题材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引起了国际集邮界的极大关注。颇具影响力的美国《林氏邮票新闻》在其显要版位刊登了这篇文章,指出中国邮票为西方集邮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收藏空间"。我们特将此文摘译出来,希望能给国内集邮者一些启迪。  全世界都在热心地收藏中国邮票和信封,而集邮活动更是在中国人中广泛流传。  尽管西方大多数人既不能说中文,也不能读中国的方块字,但他们仍然对
期刊
一、概况    邮资不仅是反映邮政生产最为基本而又最权威的东西,它也是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集邮界研究它是必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邮政史的时间跨度拉长,它的内涵将愈加丰富,研究它的人也势必日众。  对于中国邮资史来说,自大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至今,已达130多年,其间政权几经更迭,邮资内容也是多姿多彩的。特别是自1948年11月19日开始使用的金圆邮资(彩图①为2枚1948年1
期刊
今年7月9日,政治、经济合作组织非洲联盟在南非德班成立,替代了1963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南非邮政为此发行一套纪念邮票,以"非盟"各国国旗为主图,并在德班阿布萨体育场举行的"非盟"成立庆典上举行了该套邮票的发行仪式 。附图为身着传统服饰、手拿传统武器的祖鲁族战士在放大的《非洲联盟成立》纪念邮票图案前举行传统仪式,以纪念这套邮票的发行。  (欣闻)
期刊
二、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邮票  2.系列邮票阵容庞大。在俄罗斯1992-2001年发行的邮票中,系列邮票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保留了前苏联的"胜利节"、"宇航节"、"新年好"、"名画"、"动物"、"植物"、"建筑"、"体育"等系列邮票外,俄罗斯又开拓了以下系列邮票:  (1)"俄罗斯历史"系列。1992年发行了纪念民族英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俄国军队同德意志十字军在楚德-普斯科激战750周年的小型张;199
期刊
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往往来自最亲近的人,因为爱可以激发人们无限的联想。欧洲艺术家莉莉·波兰娜用邮票这种特别的材料来作画,其灵感源于她对母亲的怀念。这是在香港举办的"意大利节2002"期间开幕的"邮票拼贴艺术画展"上,莉莉·波兰娜告诉集邮爱好者的。这一展览从5月21日至6月2日在在香港港丽酒店大堂展出,共展出39幅邮票拼贴作品。  莉莉·波兰娜最初从事传统画的创作。几年前母亲去世,她在追忆母亲时整理出母
期刊
澳大利亚  《自然界--澳洲的沙漠》(2002.6.4/4枚)。图案为:沙漠之星花、沙鼠、多刺的魔鬼(动物名)、美好的沙漠(图1)。《画家阿尔伯特·南维特锡拉诞生百年》(2002.7.2/4枚)。图案为画家的4幅风景油画(图2)。    加拿大  《世界青年日》(2002.7.23/1枚)。图案为世界各民族青年(图3)。《郁金香》(2002.8.30/含4枚邮票的小版张)。二战期间,荷兰王室曾到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