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思考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新的课堂形式已慢慢形成。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新的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我们的一些课堂流于形式而没有实效。如何实现有效或高效课堂,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有效课堂 导学案 目标明确 教学相长 情景设置 有的放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的课程理念和新课程要求的推动下,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促使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教师由原来的主导地位转变为组织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也逐渐过渡到自主学习为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新的课堂形式已慢慢形成。可以说,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新的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提倡自主学习,泛化为自流无序;提倡合作探究,泛化为有型无质的固定模式程序;提倡鼓励学生,……这些泛化,使我们的一些课堂流于形式而没有实效。基于此,如何实现有效或高效课堂,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及课后的反思中,得到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有效课堂的含义
  要实现有效课堂,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有效课堂。我认为,有效课堂侧重在“效”字上,而这个“效”主要包括“效果”和“效率”两个方面。“效果”又涵盖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结果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也就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而“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历史学科这种在初中各学科中被称之为小学科的科目,往往具有课时时间少,课程任务重,复习时间特别短的特点,讲究课堂效率,更是我们历史教师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我认为,一堂课中,教师教得有法、学生学得快乐、当堂测试师生满意,那就是有效的课堂。
  二、如何实现有效课堂
  了解了有效课堂的概念后,我们要实现有效课堂,主要就从“效果”和“效率”上实现突破。
  1.准确理解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做到教得有法,就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核心,所以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教学质量的高与低都直接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和对教学内容的功能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如教学内容包涵了哪些思想、方法、观念等,然后结合教材,分析把握它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规律,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客观分析学情,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实现有效课堂中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所教的四个班级中,通过对学生入学成绩的对比,再利用两周时间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观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学生来源于城镇还是乡村、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介绍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有两个班级的学生素质比另两个班的素质稍低,接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稍弱,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学生学情的一部分,根据这样不同的学情,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分成两个层次的目标。例如,在对《秦的统一》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对学生素质较高的两个班我的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道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和修筑长城、开发南疆的有关史实,列举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过程与方法:以“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历史作用”为题展开讨论,尝试与同学交流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为题,探讨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感受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而对另两个班学生,根据他们的学情,我将过程与方法设计为:通过展示历史上人们对秦始皇的各种评价,来引导学生形成对秦始皇历史作用的正确看法,学习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习惯。因为这两个班学生原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积累的课外知识较少,见识面较窄,这就限制了他们对秦始皇治国措施的看法,如果让他们直接以“如何看待秦始皇的历史作用”为题展开自我讨论,学生是提不出什么看法的,其结果就是造成冷场。如果能够先给学生几个观点,然后引导他们根据这些观点结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被动中主动形成自己的观点,就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同时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事实证明,这节课学生在针对不同历史上对秦始皇不同的观点的讨论是比较积极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要真正的备一节好课,我们做老师真的不能“偷懒”。
  2.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学目标
  实现有效课堂,落实教学目标是关键。新课程下,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由原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旧模式逐渐转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答案——验证答案——评价体验的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⑴师生目标明确,胸有成竹才能事半功倍
  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应该让学生明确,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过去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成竹于教师的心中,而学生并不知道每节课自己应该了解什么、掌握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只是混混沌沌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前行,最后才被动的知道了这节课老师的教学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是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在学习目标这条无形线索的引导下,沿着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整个课堂取得“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也便利于教师更好的驾驭课堂。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复习环节中,明确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果。所以,每节课的第一环节我认为应该首先展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简单解释或强调学习目标中的一些内容,使学生真正认知自己的学习任务。   要使学生真正看懂学习目标,还要教学生去解读学习目标,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即:①凡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也就是要背诵的内容;②凡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即了解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凡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即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用来解决新问题、现实问题也就是以古鉴今。这三个层次能力的要求,也就是教师考试命题时的主要依据。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更明确了。
  ⑵以学案促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经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流,于是催生了“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这种“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是尊重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表现。也真正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犹如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学习历史的个性被扼杀了。使用导学案,教师由主宰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而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效率。而通过自学而掌握的知识,也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导学案中,第一部分的设置就是提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就可以真正的实现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否则只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形式展示一下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形同虚设,这节课了解了,下一节课又忘记了,更不用说用学习目标来指导自己的复习了。本学期开学初,我就在本人所教的两个成绩相当的班级中的一个班级进行学案教学实验,经过一个月的实验,使用导学案教学的班级,在第一次月考时与原来另一个成绩相当的非实验班相比,优秀生的人数就多了4个;到了段考时,在整个年级各班成绩都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实验班成绩却有所提高,且与原来成绩相当的非实验班级的优秀人数的差距扩大到了十个。这让我更坚定了使用学案进行教学探索的决心,学生也反应有了导学案学起来轻松多了。所以我计划下学期在自己所教的四个班级同时展开学案教学,而且在本学科组中推广。当然,要以学案促教学,真正实现有效课堂,关键还在于课前对学案的精心编制,课堂上科学组织、灵活运用,否则,导学案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师生教与学的束缚。
  ⑶注重情景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学得快乐,就必须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生动的说明了兴趣在一个人求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我们广大历史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找到了不少好的方法。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又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我认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可以让抽象的历史具体化,枯燥的讲述生动化,单一的课堂多元化。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牢牢吸引。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可以用别具一格的导入,或是恰当、适时的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或是准确而充满激情的讲述,也可以用干练、悬念式的结尾等历史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更易于和乐于接受历史知识。例如,在讲述《三国鼎立》这一课时,上课前,在部分学生对这一内容较感兴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大多数学生熟悉也爱哼唱的歌曲《曹操》,歌曲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东汉末年和尔虞我诈的三国时期,这一来就把学生的兴趣点提到高峰,这时我趁势提出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导入新课……这一节课,学生们带着激扬的学习兴趣直到下课。所以这节课学习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⑷边讲边练,有的放矢
  传统的教学环节,往往都是在教师把全部的基础知识讲授完毕后,再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不可否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确实也是有成效的,但如果能够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话,效果会更好。既每讲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设计与此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有的放矢的训练,目的明确,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也更容易体验成功的快乐,记忆也将更深刻。那么,在相同的时间段里,这种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应该比传统的方法所获得的效益更高。当然,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题目不宜过多,如果是考查记忆能力为主的基础知识,一般一个知识点以3道选择题为合适,最好是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或易错易混类型的题目,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就强调这些易错易混的地方,学生印象会更深刻。如果是课标要求理解和运用的知识点,可以设计一道材料题来进行针对性练习。我在上述学案教学实验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边讲边练这一环节,学生也普遍反映这一环节容易让他们记住一些易混的知识点,通过练习也容易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三、实现有效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现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预设,把握环节,确保教学任务当堂完成。在实施有效课堂过程中,随着课堂模式的转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跃了,但如果不注意控制好课堂节奏,教学任务往往不能及时完成、“双基”落实不到位,或者是展示的内容只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或者达标检测、归纳反思环节得不到体现,课堂显得支离破碎。以前一节课完成的任务有时候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致使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从而也影响了教师进行课改的积极性。影响课堂环节控制的主要因素是对课堂的预设不足,一个是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预设不足,第二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预设不足,第三是教师应变能力不足导致对于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处理。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同时要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当堂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第二,在利用导学案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导学案中“双基”的内容并由各组长做好检查和记录,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和组织学生思考和解决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教学任务当堂完成。导学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如:体现“双基”的基础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的能力题和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拔高题等三个层面,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的“导航仪”。
  第三,在进行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情境设置、体验设置要适而可止,要有的放矢,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不能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让我们的历史课成为历史图片展示课,或者是游戏课、戏剧课。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把历史课上成了图片展示课。例如在一次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某位老师在我所执教的一个班级中进行展示课,在这一节课里,他设置了三个游戏环节,学生们可以说是过足游戏瘾了,但当堂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下课铃就响了。课后我重新复习这一课内容时,发现学生无法完整归纳出所学的知识点,对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见,这位老师的展示课应该说是失败的。这样的课,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懈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真正的用脑思考、用心备课、用情上课,必定会上出一节又一节不仅有效而且高效的课。
  (作者单位:533000广西百色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手工是一年级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美术活动。在手工课上,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辅助工具,按着自己的意愿,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或美丽或滑稽、或平面或立体的手工作品,有的具有观赏性、有的具有实用性。因此手工教学是小学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课。那么,怎样上好手工课呢?怎样提高美术手工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助长剂,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学生接触的社会层面扩大了,面对复杂的社会,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和帮助越发显得必不可少,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过去的教学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在此,谈一点心得,与同行共勉。  一、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摇篮。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不仅仅在于激发学
期刊
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源远流长、普及最广而又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手工艺术。传统剪纸往往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着。民间剪纸作为劳动者的创造在民间世代相传,伴随着人类生活,遵循自身的规律不断发展。从中可以看到,原始的祖先图腾崇拜,对人类生息繁衍的崇拜及对幸福的祈求,可以说它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和文字。这份艺术财富,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不论对于今人还是后人,都有着珍贵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历史向我们提出这样
期刊
【摘要】在伊宁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与教研中,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深入基层调研,开辟具有我市特色的小学英语教研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研究 新途径  新疆伊宁市从2000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当时我市小学英语教育与其他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在教材、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那么,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素质
期刊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 生活化 有效教学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斯宾塞语)。生活是教育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生活需要才有意义。因此,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相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综合化。  一、捕捉生活,精彩导入  好的引入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以获得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模块教学发展学生的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学习物理学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还要学习物理学中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学史中的人文精神。高中文科物理的开设即侧重于物理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高中文科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在文科教学中几点经验的总结,最后是对本课题的总结,指出不足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高中文科 物理
期刊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文综里边难度系数相对要大,要让学生学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艺术,把比较深奥的知识简易化,作为地理教师,在这么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深刻认识到,要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就必须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下边谈几点认识。  一、反思有利于指导备课  教学反思,可以有的放矢地指导备课,其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有效指导学
期刊
【摘要】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教师引导,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宽松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会自觉参与,在此基础上,强化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引导参与 创设情境 主动探究 当前,体育课教学已经引起社会上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初中体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健康第一。”随着 “健康第一”这一理念的渗透,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逐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