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为积极预防及有效护理,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及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介绍糖尿病足的病因、危险因素,探讨了早期预防的意义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98-02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由于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缺氧、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其严重后果是足溃疡和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是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早发现、早预防和有效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综述如下。
  1 概述
  1.1 糖尿病足的病因
  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糖尿病足部损害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所致,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在其足部损害中起着主要作用。糖尿病足部病变可导致足部肌群无力、麻痹和萎缩,痛覺、压力和温度感觉丧失,血管扩张和出汗减少,导致皮肤过于温暖干燥,易致皮肤皲裂成为微生物侵入的途径[2]。在足部活动时应力分布异常,日久将造成压迫性创伤,导致感染。感染难于控制,最后发展为溃疡及足坏疽。同时由于糖脂代谢紊乱、血液粘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循环障碍,多种因素使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病理特征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及中层钙化。如果动脉硬化造成阻塞,以致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造成溃疡或坏疽,经久不愈。
  1.2 糖尿病足的分级
  常用的糖尿病足临床分级为经典Wagner分级方法[3],根据剖面的深度和坏疽的范围把糖尿病足 分为0~5级。0级:足部皮肤没有开放性病灶,主要表现为颜色紫褐,皮肤发凉,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但为高危足,该级患者应注意预防溃疡的发生。1级:足部有开放性病灶,但未累及深层组织,有水疱血疱,有冻伤烫伤或其他皮肤浅表组织损伤形成的溃疡。2级:感染的病灶累及深层肌肉组织,但韧带肌腱未受损伤,有多发性的脓灶、窦道,脓性分泌物较多。3级:韧带、肌腱被破坏,但骨质破坏不明显,脓性分泌物多,坏死组织多。4级:骨质有缺损,部分趾、足形成坏疽。5级:大部分或全部足部形成坏疽,甚至累及踝关节和小腿。
  1.3 糖尿病足的诱因:多因外伤或护理不当引起,如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皮肤溃破、水泡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损伤、新鞋磨破伤等。
  1.4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既往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吸烟;周围神经病变,足部麻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由于运动致腓肠肌疼痛;周围血管病变;皮肤异常,足部发热,皮肤无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皮肤增厚;足部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足部畸形;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肾脏及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膝髋及脊柱关节病变;鞋袜不合适;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治疗护理者[4]。
  1.5 糖尿病足的治疗①基础治疗,通过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以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利用敏感抗生素控制足部感染;病人合理饮食,严格控制机体日摄入总热量②扩张血管及抗凝治疗③中医中药治疗④营养神经⑤溃疡面治疗:清创换药,胰岛素+山莨菪碱外敷;高压氧治疗;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应用等。
  2 糖尿病足的预防
  2.1 严格控制血糖 积极控制糖尿病,合理分配饮食,以饮食治疗为基础,配合运动治疗,坚持服用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尽量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严格控制高血脂,积极预防动脉硬化、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及诱发因素;禁烟,使用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药物。
  2.2 足部保健 减少受伤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预防足溃疡发生的根本措施。蒋琪霞等[5]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干预,尤其是高危者可使足溃疡发生率由干预前38.89%降低至6.88%。患者应保持足部卫生,鞋袜要合脚、清洁、通气良好;穿软底布鞋、棉织袜,禁止赤足行走;对鸡眼、胼胝、脚癣切勿自行用刀片切割修脚,勿自行涂敷腐蚀性药物,应请专业医生及时治疗,防止感染化脓;不宜留长趾甲,防止划伤皮肤,修剪趾甲应平直修剪,不宜剪太短、太靠近皮肤。视力不良者不宜自行修剪;注意保温,防止冻伤;洗脚水不宜超过体表温度,禁止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火炉取暖,以防烫伤;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预防外伤;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7]。
  2.3 健康教育 预防性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的首要措施,在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范丽凤等[6]研究表明,强化糖尿病病人的日常足部护理教育与指导,督促病人养成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习惯,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环节。鲁萍[4]认为所有糖尿病病人均应接受足部护理以及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教育,包括增加糖尿病足的预防意识、识别感觉缺损和循环不足、避免足部损伤以及足部伤口护理等,并应得到家庭和社会支持。糖尿病病人坚持每日足部的保健和自我检查可以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8]。叶晶等[9]发现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护理知识和行为与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具有良好自我护理行为者较少发生足溃疡。作为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其如何进行自我检查,具体检查项目包括:①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干燥或潮湿,有无鸡眼、胼胝或水疱。由于足部感染多始于足趾之间,应重点检查该部位。②足部有无肌肉萎缩、畸形,如拇外翻、足弓过高、杵状趾等。③趾甲是否正常,有无趾甲过长、变厚、变色等,指压趾尖的甲床,撤去压力后颜色能否在2s内恢复正常肤色。如不能及时恢复提示存在血液循环异常。④触摸足部皮肤是否发凉,用食指按压足部皮肤,检查有无指凹性水肿。护士可以通过开展糖尿病咨询门诊、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组织糖尿病患者联谊会、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方面教育,改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缺失状态,提高其自我效能及自护行为[10]。   3 糖尿病足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治疗周期长,给患者及亲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控制饮食、监测血糖、使用降糖药物、创面清创换药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到种种不便。患者面临截肢致残的预后,容易产生绝望、恐惧、焦虑、紧张甚至厌世等不良心态及情绪[11],影响睡眠、食欲及血糖波动。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多安慰鼓励病人,取得病人信任。掌握其心理活動,并请康复期的同病种病人现身说法,消除负性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康复。
  3.2 饮食护理 控制饮食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必须严格、长期执行[12]。控制血糖以防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改善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饮食原则:根据每一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饮食宜低糖、低脂、高纤维素、蛋白质及维生素充足。营养分配原则:碳水化合物占食物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含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每一餐热量要合理分配,可按三餐1:1:1、1:2:2或四餐1:2:2:2进行分配。按时进餐,限制饮酒,食盐摄入每天小于10g。
  3.3 加强病人自我防护意识,主动进行足部护理。
  李淑芳[13]认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建议经常测试足部感觉,包括关节位置觉、足部振动觉、痛觉、触觉、压力觉等。同时足部护理应坚持一特别(即要穿大小合适,柔软舒适的鞋子)、二帮助(即请家人帮忙检查足底,如有异常请医生帮助或就诊)、三必须(即每日必须检查鞋袜是否平整;每日必须查看足部皮肤是否完整,足部感觉是否完善;每日必须用温水泡脚)、四不宜(即不吸烟;不赤足行走;足部不用刺激性药物;不宜用热水袋或火炉暖脚)。
  张小群等[14]发现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温水洗足,检查足部,涂搽润肤膏,足部按摩,下肢运动)对足部皮肤有改善作用,且效果明显。具体步骤:第一步是温水洗足:每日用温水(37~40℃)洗脚5~10min,洗净后用柔软的浅色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第二步是检查足部:洗足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特别是趾间、足底,易受挤压部位有无皮肤皲裂、水泡、割伤、红肿、变色、皮温高、鸡眼、足癣、胼胝等,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感觉是否正常。第三步是涂擦润肤膏,皮肤干燥者,尤其在冬季,洗足后涂上润肤膏以保持皮肤柔润,防止皮肤皲裂,但注意不要涂在足趾间。第四步是足部按摩:以手掌的大小鱼际肌从足尖开始,动作轻柔做双足及下肢按摩。双侧足部和小腿按摩各3~5min,早晚各一次,以促进足部及下肢血液循环。第五步是下肢运动,适当做甩腿运动、提脚跟抬脚尖运动、下蹲运动、弯腰运动等。病人可根据自已的情况制定个体锻炼方案,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步行因安全、容易坚持为首选运动方式,一般每天步行30min~60min较为适宜。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以备急用。
  3.4 皮肤水疱的护理 糖尿病性水疱病是诱发肢端坏疽的危险因素[11],处理不当易合并感染。如皮肤出现水疱,可使用1:5000高锰酸钾泡脚,每天3次,不超过1周;也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预防继发感染。对小水疱一般不需抽液,给予消毒无菌包扎,微循环改善后水疱可自行吸收。水疱干枯后多形成痂皮,利用其保护作用可预防感染,应任其自行脱落,切勿强行撕扯剥脱。
  3.5创面护理 目前糖尿病足创面治疗护理方法多种多样,皮肤破溃未感染创面:可用碘伏消毒3~4次/d,保持创面清洁,抬高患肢,伸直肢体,避免受压及负重,可用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肢端血液回流,亦可局部氧疗促进创面结痂。浅表溃疡创面:采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每日清创换药,换药应严格无菌操作。深部严重感染、溃烂较深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并有坏死组织者,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用碘伏消毒皮肤及创面后用呋喃西林液或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剪除坏死组织,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距离30cm~50cm,2次/d, 15min/次。将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加胰岛素换药湿敷,并配合全身用药[15]。杨淑盈[16]等认为不同溃疡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干性坏疽,应去除坏死组织,局部应用促进肉芽生长的药物如山莨菪碱、表皮生长因子等;对于湿性坏疽首先应保持引流通畅,且不宜过分冲洗创面,以免感染蔓延。创面药物治疗大多是应用具有去腐生肌、改善局部微循环作用的药物。如胰岛素联合其他药物、龙血竭联合其他药物、中药外敷、创面喷洒表皮生长因子等;物理治疗多采用高压氧[17]、臭氧[18]等。近年来,创面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效果良好[19]。VSD能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液、坏死组织及炎性渗出物,避免局部渗液积聚,减轻组织水肿。而且能改善下肢微循环,从而间接营养神经。应用中应注意:彻底清创、引流彻底、良好密闭、维持负压。
  4 小结
  通过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教育、各种预防措施、精心的护理,可以使病人了解相关糖尿病足护理要点,强化预防糖尿病足的护理行为,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督促患者坚持执行饮食计划,积极药物配合,控制血糖,规律生活[14]。把糖尿病防治主动权交给病人自已,加强自我观察、自我护理,避免外伤感染,消除足部隐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减轻糖尿病病人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
  [2] 周兆熊,张柏根.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98.
  [3] 刘一鸣.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77—78.
  [4] 鲁萍.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5):769—771.   [5] 蒋琪霞,耿广莉.188例糖尿病患足溃疡的预防[J].2001,36(2):85—87.
  [6] 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7):1377—1381.
  [7] 陈巧妃,褚玉珍.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J].2006,15(1):107—108.
  [8] 史宇莹,史宇欣.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与防治[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3(1):41—42.
  [9] 叶晶,陈利群,白姣姣.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筛查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3,11(1):170—172.
  [10] 王君俏,刘明.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9.
  [11] 金晓娜.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护理.全科护理.2009,7(3):803—805.
  [12] 邓洁清.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新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279—280.
  [13] 李淑芳.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现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75—76.
  [14] 张小群,范丽凤,于阿英.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的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6,12(9):785—788.
  [15] 陳翠花.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足康复治疗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199—201.
  [16] 杨淑盈,单岩.糖尿病足创面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2):3288—3290.
  [17] 杨金华,闻霞,王金春.高压氧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1):55—57.
  [18] 黎凤娟,盘瑞兰.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术后辅助臭氧足疗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33—34.
  [19] 李少华,王友青,张玲玲.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87—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对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活动。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医生的肯定。结论优质护理的实施,使围手术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服务,达到了创优质护理活动的目的。  【关键词】优质护理;围手术期;应激源;人文关怀;个性化护理  2010年1月27日卫生部召
期刊
目的 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我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9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
目的:研究单臂功率车运动方案用于偏瘫患者心电运动试验的可行性.方法:12例偏瘫患者接受Monark功率车的单臂运动检测,速度为40~60r/min,起始负荷为12.5W,每隔3min增加12.5W.参
目的:比较水胶体敷料与冰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化疗当日予水胶体敷料敷贴于静脉穿刺处及沿静脉血管走形20 cm,对照组当
【摘 要】概述放射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治疗中的价值、适应症及方法,提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从疗效、美容效果、心肺副反应和患者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97-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发生率较
目的 总结分析剖宫产瘢痕子宫妇女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剖宫产瘢痕子宫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经阴道分娩的32例为观
目的:从残损水平观察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对58 例急性完全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FuglMeyer 评测法(FMA) 评测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前后(4 周)的运动功能,并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肖颖彬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5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接见报告团成员时强调,卫生计生系
【摘 要】哈萨克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独特民俗文化,饮食保健文化,必须挖掘研究,开发传承。关键词:哈萨克 民俗 饮食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97-01  民族医药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民族,用于本民族人民预防,治疗和保健的(民族民间艺术)知识 ,由于历史自然生存条件,经济文化发展背景不同,发展不平衡。哈萨克传统医药及医学知识理论
目的 总结探讨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