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是微型网络视频课程,是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简短的数字信息化资源。本文首先介绍微课的特点和形式,并以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例,探讨了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理念和思路。
【关键词】微课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48-02
近年来中国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网速越来越快,手机普及率愈来愈多,学生基本上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他们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收看视频。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大力提倡互联网教育,鼓励教师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开放多个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学生网络学习的视频资料。互联网与教学微视频的普及应用,为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究。
一、微课与特点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型网络视频课程,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简短的数字信息化资源[1]。视频时长多在5~8分钟,通常不超过10分钟。微课是一种新型完整的教学环节设计,是一种情景化设计,具有短小精悍的内容和突出的重点,并支持多种方式学习的在线视频课程。常用于针对学习中的知识点、某个问题的疑点、难点、重点或考点和教学环节的实验、学习活动、任务或主题等进行集中阐述。
特点:1.微课时长短:微课主要以视频形式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仅占用相对较少的课堂时间。微课教学视频的时长多在5~8分钟,通常不超过10分钟。2.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微课具有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的特征,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微课教学应用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针对性地捕捉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率。而且创作的微课还可以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愿意学,能学会。3.微课资源容量较小:视频资源容量一般为数十兆,符合主流媒体格式,可下载到微型化智能移动电子终端设备(电脑、手机等)上,便于学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4.“情景化”资源结构:主题明确的教学视频,以情节故事表达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替代文字,利用多种形式展现教学主题。5.微课易于创作:微课内容短小、具体、多样化,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环节进行讲述或者解读或者反思,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可以利用手机录制或者视频制作软件,因此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都可以进行微课创作。6.教学反馈及时:微课视频教学时长比较短,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教师将教学视频播放后,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将知识难点、遇到的疑问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来,由教师进行深入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更有針对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2]。
微课内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就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讲述内容。可以采用问答法,就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场景设置时可以是两人或者多人参与。可以采用演示法,就是利用实物或者作示范性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理解感受所讲内容。还可以采用表演法,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教师自己表演或者让学生创作表演,增加微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采取合作学习或者分组谈论等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内容。当然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微课内容的形式还会有更多,更适合于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微课应用
1.准备阶段 教师合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寻找适合实验教学的微视频,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上网搜索观看。目前常用且受欢迎的网站有: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好大学在线等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验教学安排,将使用设备多,难度大,或者操作繁琐的实验内容录制成微课,每个实验项目可以录制数个微视频,但要保证每个微视频的内容完整性,且时长小于10分钟。根据录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形式,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等。
2.实施阶段 实验课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习重点、疑点及难点提出问题,并提供便于学生学习的微视频(需包括实验内容、原理、实验重点、难点及实验操作过程等内容),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发送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带着问题学习微课资源,让学生通过努力在学习中获取答案收获成就,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实验课堂上,教师不再按传统教学模式讲解实验内容、演示实验操作。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课前微课学习情况进行考查,设计一些相关测试题,通过学生答题情况理清学生对该实验原理、步骤、设备使用等内容的掌握程度[3]。然后根据情况,对学生没有掌握或者掌握错误的内容开展教学。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最后学生整理实验结果并上台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实验项目通过微课来展示,对于使用界面多、功能键多的大型仪器或设计复杂、操作步骤较多的实验项目,常能收到较好效果。例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等仪器,使用界面功能键多,操作程序复杂,教师在讲解、示范仪器的操作及强调操作注意事项时,往往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眼花缭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常容易忘记。而我们将这些仪器的操作过程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制作成微课,直观、清晰、情景化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很快便掌握了仪器的规范操作。这样既减轻了实验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减少了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节省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及购置的开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综合性实验,如凝胶层析分离丙种球蛋白与核黄素实验,操作步骤繁杂、要求高,此实验关键步骤是配制合适浓度凝胶,并将胶床装得均匀,中间连续,不得有气泡或断纹,胶表面平整。因此就要求将凝胶液配制的不可太稀或太粘稠,若太稀,分几次装柱的凝胶柱往往是不均匀的,而过于黏稠时,会吸留气泡或出现断纹,如果这样在分离样品时会出现杂峰、拖峰现象,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微课视频,边示范边讲解,并制作近距离拍摄效果,将操作程序、技能、技巧展示给学生,从而避免了学生因围观示教引起的视觉阻碍,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率。再例如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实验(垂直板电泳),操作不当会大大延长实验时间,此实验要求学生要准确掌握聚丙稀酰胺凝胶配制时各试剂的量,以及垂直板电泳配胶槽的安装。如果配胶槽安装不到位,加入的凝胶溶液会泄露,导致分离胶太短,无法清晰分离血清蛋白质,如果学生配胶时去离子水的量加多,将导致凝胶长时间不凝固,或者由于微量加样枪的不正确使用,催化剂过多或者过少,使得凝胶凝固过快,来不及加入垂直板中,或者长时间不凝固。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实验不能顺利进行,学生无法在课堂内完成实验。传统课堂上,教师要不停地向学生强调,而且要检查每一组学生的凝胶,非常劳累还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我们通过录制微课实验演示视频,将易错点展示出来,学生不但课前通过微课预习,而且课堂上也重复播放该部分视频,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并课堂操作,这样既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也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的按时完成实验,取得实验结果。微课教学减少了课堂教师讲授时间,增加了教师指导及师生、生生的深入交流和学生实验时间。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是微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微课教学中,学生在进行独立学习的同时,在微课教学创设的协作学习氛围中,学生可在课堂时间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求教,与同学进行相互探讨交流。教师从“传道、授业”角色向“解惑”角色转变。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将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解相关知识。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使知识内化得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通过知识内化,有序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反思阶段 实验课下,微课可以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随着互联网无线网络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智能移动终端微型化、视频压传技术的成熟,学生可根据自己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精力,调控微课资源学习内容、数量,可自行掌控学习时间,甚至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坐车、等候、休息、走路时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以聆听、观看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独立学习,并可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和信息交流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课后观看微课,还能起到对重点难点操作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5]。
三、注意问题
1.适用性: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要注意适用性问题,应用微课教学的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独立学習、协作学习及探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微课教学中常常收到满意的学习效果。而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不足的学生,学习效果多不理想。除去学生自身特点外,微课应用还应考虑实验难易程度问题。对于操作流程复杂、实验难度大、使用大型仪器的综合实验,更加适用微课教学。
2.微课资源:通常可从两个途径获取微课资源。①自行设计、录制创建微课程。其教学效果取决设计、录制水平。②使用互联网的开放教育资源,是省时、省力的简单方法。但获取的课程资源在教学目的、内容及思路上,乃至实验仪器的匹配或实验方法上会存在差异,实用性不及自行创建资源。
3.合理安排时间:实验微课教学应用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到让学生知识内化完成于课堂,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得到真正提高。
通常5~8分钟的视觉驻留注意力最集中,因此10分钟之内,对于学生来说是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范围。微课从时长来说,应在集中注意力最佳范围内。同时,也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四、结语
微课在实验课堂的教学应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微课作为一种具有完整教学环节,情景化设计、内容精悍、重点突出、支持在线学习的课程资源。能直观、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掌控学习时间。微课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区域差异,能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于反馈交流、复习巩固。微课既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也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拓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微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25):138-139.
[2]赵卫军,王玉兰,陈默祺.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特点及关系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2.
[3]Jianpeng Guo. The use of an extended flipped class?鄄room model in improving students?蒺 learning in an under?鄄graduate course[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19(2):362-390.
[4]赵鲁华,曹冲振,王建春.高校微课教学推广策略浅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4): 34-37.
[5]徐哲.促进微课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5(1):6.
作者简介:
房娜(1977-),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王玉兰(1960-),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副高,本科学历,学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关键词】微课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48-02
近年来中国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网速越来越快,手机普及率愈来愈多,学生基本上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他们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收看视频。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大力提倡互联网教育,鼓励教师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开放多个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学生网络学习的视频资料。互联网与教学微视频的普及应用,为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究。
一、微课与特点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型网络视频课程,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简短的数字信息化资源[1]。视频时长多在5~8分钟,通常不超过10分钟。微课是一种新型完整的教学环节设计,是一种情景化设计,具有短小精悍的内容和突出的重点,并支持多种方式学习的在线视频课程。常用于针对学习中的知识点、某个问题的疑点、难点、重点或考点和教学环节的实验、学习活动、任务或主题等进行集中阐述。
特点:1.微课时长短:微课主要以视频形式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仅占用相对较少的课堂时间。微课教学视频的时长多在5~8分钟,通常不超过10分钟。2.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微课具有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的特征,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微课教学应用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针对性地捕捉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率。而且创作的微课还可以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愿意学,能学会。3.微课资源容量较小:视频资源容量一般为数十兆,符合主流媒体格式,可下载到微型化智能移动电子终端设备(电脑、手机等)上,便于学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4.“情景化”资源结构:主题明确的教学视频,以情节故事表达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替代文字,利用多种形式展现教学主题。5.微课易于创作:微课内容短小、具体、多样化,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环节进行讲述或者解读或者反思,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可以利用手机录制或者视频制作软件,因此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都可以进行微课创作。6.教学反馈及时:微课视频教学时长比较短,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教师将教学视频播放后,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将知识难点、遇到的疑问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来,由教师进行深入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更有針对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2]。
微课内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就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讲述内容。可以采用问答法,就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场景设置时可以是两人或者多人参与。可以采用演示法,就是利用实物或者作示范性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理解感受所讲内容。还可以采用表演法,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教师自己表演或者让学生创作表演,增加微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采取合作学习或者分组谈论等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内容。当然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微课内容的形式还会有更多,更适合于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微课应用
1.准备阶段 教师合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寻找适合实验教学的微视频,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上网搜索观看。目前常用且受欢迎的网站有: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好大学在线等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验教学安排,将使用设备多,难度大,或者操作繁琐的实验内容录制成微课,每个实验项目可以录制数个微视频,但要保证每个微视频的内容完整性,且时长小于10分钟。根据录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形式,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等。
2.实施阶段 实验课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习重点、疑点及难点提出问题,并提供便于学生学习的微视频(需包括实验内容、原理、实验重点、难点及实验操作过程等内容),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发送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带着问题学习微课资源,让学生通过努力在学习中获取答案收获成就,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实验课堂上,教师不再按传统教学模式讲解实验内容、演示实验操作。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课前微课学习情况进行考查,设计一些相关测试题,通过学生答题情况理清学生对该实验原理、步骤、设备使用等内容的掌握程度[3]。然后根据情况,对学生没有掌握或者掌握错误的内容开展教学。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最后学生整理实验结果并上台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实验项目通过微课来展示,对于使用界面多、功能键多的大型仪器或设计复杂、操作步骤较多的实验项目,常能收到较好效果。例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等仪器,使用界面功能键多,操作程序复杂,教师在讲解、示范仪器的操作及强调操作注意事项时,往往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眼花缭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常容易忘记。而我们将这些仪器的操作过程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制作成微课,直观、清晰、情景化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很快便掌握了仪器的规范操作。这样既减轻了实验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减少了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节省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及购置的开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综合性实验,如凝胶层析分离丙种球蛋白与核黄素实验,操作步骤繁杂、要求高,此实验关键步骤是配制合适浓度凝胶,并将胶床装得均匀,中间连续,不得有气泡或断纹,胶表面平整。因此就要求将凝胶液配制的不可太稀或太粘稠,若太稀,分几次装柱的凝胶柱往往是不均匀的,而过于黏稠时,会吸留气泡或出现断纹,如果这样在分离样品时会出现杂峰、拖峰现象,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微课视频,边示范边讲解,并制作近距离拍摄效果,将操作程序、技能、技巧展示给学生,从而避免了学生因围观示教引起的视觉阻碍,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率。再例如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实验(垂直板电泳),操作不当会大大延长实验时间,此实验要求学生要准确掌握聚丙稀酰胺凝胶配制时各试剂的量,以及垂直板电泳配胶槽的安装。如果配胶槽安装不到位,加入的凝胶溶液会泄露,导致分离胶太短,无法清晰分离血清蛋白质,如果学生配胶时去离子水的量加多,将导致凝胶长时间不凝固,或者由于微量加样枪的不正确使用,催化剂过多或者过少,使得凝胶凝固过快,来不及加入垂直板中,或者长时间不凝固。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实验不能顺利进行,学生无法在课堂内完成实验。传统课堂上,教师要不停地向学生强调,而且要检查每一组学生的凝胶,非常劳累还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我们通过录制微课实验演示视频,将易错点展示出来,学生不但课前通过微课预习,而且课堂上也重复播放该部分视频,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并课堂操作,这样既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也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的按时完成实验,取得实验结果。微课教学减少了课堂教师讲授时间,增加了教师指导及师生、生生的深入交流和学生实验时间。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是微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微课教学中,学生在进行独立学习的同时,在微课教学创设的协作学习氛围中,学生可在课堂时间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求教,与同学进行相互探讨交流。教师从“传道、授业”角色向“解惑”角色转变。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将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解相关知识。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使知识内化得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通过知识内化,有序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反思阶段 实验课下,微课可以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随着互联网无线网络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智能移动终端微型化、视频压传技术的成熟,学生可根据自己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精力,调控微课资源学习内容、数量,可自行掌控学习时间,甚至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坐车、等候、休息、走路时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以聆听、观看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独立学习,并可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和信息交流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课后观看微课,还能起到对重点难点操作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5]。
三、注意问题
1.适用性: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要注意适用性问题,应用微课教学的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独立学習、协作学习及探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微课教学中常常收到满意的学习效果。而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不足的学生,学习效果多不理想。除去学生自身特点外,微课应用还应考虑实验难易程度问题。对于操作流程复杂、实验难度大、使用大型仪器的综合实验,更加适用微课教学。
2.微课资源:通常可从两个途径获取微课资源。①自行设计、录制创建微课程。其教学效果取决设计、录制水平。②使用互联网的开放教育资源,是省时、省力的简单方法。但获取的课程资源在教学目的、内容及思路上,乃至实验仪器的匹配或实验方法上会存在差异,实用性不及自行创建资源。
3.合理安排时间:实验微课教学应用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到让学生知识内化完成于课堂,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得到真正提高。
通常5~8分钟的视觉驻留注意力最集中,因此10分钟之内,对于学生来说是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范围。微课从时长来说,应在集中注意力最佳范围内。同时,也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四、结语
微课在实验课堂的教学应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微课作为一种具有完整教学环节,情景化设计、内容精悍、重点突出、支持在线学习的课程资源。能直观、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掌控学习时间。微课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区域差异,能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于反馈交流、复习巩固。微课既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也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拓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微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25):138-139.
[2]赵卫军,王玉兰,陈默祺.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特点及关系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2.
[3]Jianpeng Guo. The use of an extended flipped class?鄄room model in improving students?蒺 learning in an under?鄄graduate course[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19(2):362-390.
[4]赵鲁华,曹冲振,王建春.高校微课教学推广策略浅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4): 34-37.
[5]徐哲.促进微课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5(1):6.
作者简介:
房娜(1977-),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王玉兰(1960-),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副高,本科学历,学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