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诚地面对读者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费为读者鉴定藏品,是《文物天地》创办以来,为进一步沟通读者与编者、让刊物面向更多的受众,做到真正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尝试。从大量信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读者朋友对本刊的关心和爱护,更感到我们工作的差距。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用辛勤的劳动回馈信任我们的读者朋友,在前进中,我们也试图与读者一起分享喜悦、快乐和忧愁,试图用刊物凝聚起智慧之光来照亮我们和读者朋友的求索之路。今天我们正在竭尽微薄之力,克服困难,向着这一目标努力着。
  


  当鉴定成为一项产业,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时,我们想到了用它来为我们的读者朋友服务!但面对着朋友们的信件,我们却高兴不起来。通过对近千封信附寄的照片辨析,需鉴器物绝大多数是仿品!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代表着鉴定的权威,我们只是将这项工作当成读者与编者之间互动的平台。为此,我们选请了我们认为公正的鉴定人员,来从主观方面做好这件好事。针对有些需鉴器物,我们克服了照片不能完整地反映需鉴器物的客观原貌,本着公正无私的原则履行读者朋友对我们的信任。这难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虞,难免有水平所限之能,望读者朋友给予继续的理解和支持。
  另外,照片所反映的器物特征难免失真之虞,或真的被看假了,或假的被看真了。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们在努力提高自己修养、水平的同时,还望读者朋友最好能持实物就近请专业人员进行复鉴。
  在寄来的照片中,瓷器占92%,书画占5%,杂项占3%。而瓷器中,“元青花”占34%,明清官窑占41%,高古瓷器与明清民窑瓷器占25%。赝品率为84%;在16%的真品中,未发现国宝级的真品。
  仔细排比后发现,大部分赝品水平并不高,但都出现在边远地区的读者朋友手中。这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如何让这些朋友迅速成长起来?在许多复信中,我们冒昧地提出了“希望藏友谨慎收藏”的建议。多看真品、多看权威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图录,也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针对有些藏友信中所反映出的收藏现状,有必要从理论到实践方面“推倒重来”。这是一件非常痛心和难以启齿的事情,它意味着对藏友的诸多辛苦和牺牲的残酷否定。
  是否直白回复读者朋友,我们也曾犹豫。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既要呵护读者,以诚为本,又要考虑到刊物的发行量。如此直白地答复也许会伤害读者,让读者离开我们。但做人的良知和职业道德促使我们坚守着办刊的良心底线。
  


  以许多读者收藏的“元青花”为例,均为第一代低水平的仿品。想收藏“元青花”者,无论是有无机缘,还是有无可能,最起码要亲眼看一看元青花瓷器真品的特征。我们建议,最少要看10件以上。只是,大多数中国读者无法做到。北京、上海的读者可能略见二三件,而许多读者所在的省市博物馆不是没有,就是有而不展。而青花呈色必须从真品中仔细体验,书籍只是辅助工具。可惜的是,大多数书籍中的元青花的呈色、印纹与明清青花和仿品青花呈色并无任何区别,失去了书籍的意义。
  不少有元青花真品标本的朋友,眼睛倒是练出来了,只是从未碰见过一件元青花的整器真品。他们最大的快乐,只能藏到元青花真品的碎片。据我们所知,目前海内外尚无一家拍卖行上拍过瓷器碎片。如果盲目引导读者收藏瓷器碎片标本,无疑是失去了收藏行为的经济回报。如何将《文物天地》办成大家共有的天地,办成收藏者的家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和永久的愿望与目的。
  为此,我们在来信中选择几件有典型意义的器物进行真赝比对,以期与读者朋友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鉴赏水平。
  在少量真品中,一件寿山石雕人物像和一件黄杨木雕人物像为佼佼者。两尊雕像尺寸不高,人物面目传神,动作自然,雕工生动流畅,应为晚清民国时物,如无伤残脱彩,可进春秋两季大型拍卖会。
  在仿品中,“元青花”数量最多。在复信里,我们曾用“现代工艺特征”描述仿品。限于篇幅和信件的数量,我们无法一一详尽说明。现在,我们综合各种仿品的外观现象给予详解。
  各个时期的瓷器真品,因烧制年代不同,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也不同。而我们现在的仿品,不管是仿烧于何时代何时期的瓷器,都是现代烧制的,难免会带出相同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器型、釉色、胎质、纹饰画法、底足处理等诸多呈象。它们都明显带有仿制的特点,仿制水平越低,其仿制的特点越明显,故被称之为“现代工艺特征”。
  如“元青花”瓷器之底足,早年书本上称之为“泛火石红”。于是,所有初期的仿元末明初瓷器底足被仿上“火石红”。而元青花真品的底足“火石红”呈色千差万别,罐、瓶、碗、盘、壶、盏等底足处理方式及“火石红”呈色多种多样。有的器物有“火石红”,有的器物没有“火石红”,有的器物“火石红”深,有的器物“火石红”浅。即使这样,也没有发现与来信照片中“元青花”底足“火石红”相同者。
  从三件藏友提供的元末晴初时期瓷器的底足上看,显然,仿制者都没有仔细观察过真品的底足。青花花卉纹瓶底足有貌似自然的修坯方式,还带有旋痕,但胎质粗糙。底足处理方式学元末明初时期碗器造型,“火石红”呈色过红,并出现的部位与真品不符。
  红彩六棱瓶为臆造品,未见相同的元末明初红绿彩器,底足外壁红彩纹饰画法为元末明初变形莲瓣纹,但釉色稀薄,胎质无真品洁白,修坯方式呆板,“火石红”呈色过于集中和均匀,且呈色偏红,胎底粘沙亦不自然。
  青花绘缠枝花卉纹罐外壁釉色虽新青,但开片不自然,青花呈色浓重处为人工点染而成,青花呈色、晕化结晶特点与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真品有别。底足浅圈足较宽,符合真品特征,但浅圈足的足墙内外各斜削一刀是真品中所未见的,底足胎上粘物是真品中也是没有的。胎质过于粗糙。这些明显的区别只要与真品对照就一目了然。
  青花绘荷塘鸳鸯纹玉壶春瓶器型不对,口径过大,腹部内收过早,釉质稀薄,青花呈色浮于釉表层,纹饰画工较板,仰莲纹画法不对,鸳鸯画法接近元代风格,一巴莲纹画法接近明代早中期风格。
  三件清代官窑瓷器底足处理、款识写法的仿品特征明显。官窑之所以受到当时及今天使用者和收藏者的追捧,其高水准的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胎质细腻。但这三件藏品从照片中反映出的胎质较粗涩。清宫档案中记载,清帝曾因官窑瓷器烧造略有瑕疵即处罚督陶官的事情。而这几件瓷器,康熙官款瓷器圈足露胎处修坯痕明显,尚不如康熙民窑瓷器圈足之光滑;乾隆款红料楷书六方瓶,底有多处露胎,修胎不平,胎质较粗,虽被涂旧,但过于粗糙;乾隆六字篆书款六方瓶,底足修坯粗糙,胎质粗黄,松石绿呈色不正,施釉不均匀,款识写法软弱,更不类官窑。
  


  上述特征只要通过与真品的比对,就不难发现区别。如果没有机会见真品,看一些印刷清楚的图书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官窑无论明清,烧制一定要精美细致,不惜成本。民窑瓷器则表现出当时窑工的随意自然。可是仿品表现出的往往是:民窑烧制得拘谨,官窑烧制得粗糙。
  磁州窑执壶仿品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是一件臆造品,未见同类器传世。3年前有相当数量的这类瓷器流通于南方城市,或婴戏,或仕女,或车马。此壶外壁刻画婴戏纹,纹饰线条软弱无力;珍珠地虽用管状工具点出,但所用工具不同于古代工具,效果自然有别,珍珠地排除杂乱。
  在书画藏品中,也均为水平不高的仿品。一幅手卷有吴昌硕款识题跋,只是篆书款软弱无力,毫无吴昌硕书体的金石趣,书法基础差。“乾隆御览之宝”和“古希天子”之印与真印有天壤之别。这可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古代书画家印谱上查对。即使手边查这类书不方便,但对印章和印泥稍有了解也不会轻易被惑。古代天子用印,印泥极佳,鲜红宝色千年不变。而此为劣质印油,或仿者自配,颜色红中发黑,为帝王用玺所不见。
  


  上述数件藏品只是来信照片中的典型仿品,如果能以这种方式达到与广大读者沟通、联系、互动的目的,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同时这只是一个尝试,是否有益于读者朋友,是否不伤害互每一个读者朋友,还是能有更好的方法来做好这一切,希望广大的读者朋友及时告知,尤其希望大家提出更好的改进意见。对于我们而言,异见比赞同更重要。
  针对读者的要求,我们打算对每一个订阅2007年全年刊物的读者朋友采取多种互动方式,请大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我们:
  一是将原订户可鉴两件器物,提高到5件器物。对有较高文化、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的真品给予在刊物上点评登载,仿品集中比对说明。
  二是提出针对读者自身的参阅书目和收藏计划,并代购可以购到的图书,提出收藏建议。
  三是针对喜好古代瓷器的读者,可代购某些窑口的古瓷标本。
  四是拟建立读者俱乐部,加强互动,延伸服务,将免费提供鉴定、指导购书、提供标本、提供编读互动平台等一系列方式纳入俱乐部管理。我们也请广大读者集思广益,尽量提出一些低费用高效率的互动方式和建议,帮助我们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将随刊物下发问卷,了解读者朋友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真诚地邀请您赐教,让我们携手将《文物天地》办成广大读者真正的收藏之家。
其他文献
青花瓷以鲜明的色彩、娴熟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图案题材占据了中国元代以后瓷器生产的主流,也是现今国内、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追捧目标,历久而不衰。但并不是所有的青花瓷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主要取决于它的生产年代、官窑与民窑、所用青料、器形大小、绘画技法和图案题材等诸多因素。特别是图案题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并谙熟青花瓷器的图案题材不仅对鉴定青花瓷器的时代与真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是评估青花瓷器
期刊
200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浙江省博物馆隆重推出了《瓷典——徐龙珍藏历代名瓷展》,揭开了《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系列特展》帷幕。展览名称冠以“瓷典”二字,不仅是因为展品的年代始贯晋唐至明清,更缘于这68件经世名品几乎囊括了中国瓷器史上各个时期的典范之作,且传承有绪,在海内外久有定评。风云沧桑,它们流经了海内外众多收藏家之手,如今均归徐龙庋藏。当这些国之瑰宝汇集一堂,示诸世人之际,我
期刊
成扇是相对于已经拆裱成册页、镜片或立轴的扇面而言。辛亥革命距今快近百年,清代的书画成扇都超过了百年以上的历史。折扇一书一画可以把玩欣赏,在旧时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之物,在打开收拢之时极易损坏。所以,清代成扇存世数量已经不是很多,品相好、书画精的比例就更小了。但奇怪的是,清代成扇在艺术市场上价格并不高。恽寿平、华新罗或任伯年卖不过齐白石、潘天寿;四王、扬州八家拍不过傅抱石、张大干。清代小名家
期刊
当今社会,书画成了商品,书画家也成为商品制造者了。如果说当年唐伯虎、郑板桥他们卖画还羞答答地、有些牢骚的话,现在这些文人雅负已荡涤一空,因而所有的商业运作模式都活学活用到卖画的行业中来了:包装、炒作、投机、贩运,乃至囤积套购、平仓空仓,书画家们也自我标卖,互相攀比,仿佛几钱一尺就是身价似的。想当年,那些落魄到卖画为生的文人,如邹衣白(明天启至崇祯年间画家)、程孟阳(明末清初书家)、青溪(程正揆,明
期刊
作为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围绕如何加强全国各收藏组织之间的团结合作和如何推动民间收藏事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共同研究、探讨中国民间收藏事业的理论与实践为宗旨的“第六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研讨会暨中国·浙江古玩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于6月10日至14日在浙江杭州召开。    此次活动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浙江省电视台、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期刊
清内府初拓本《三希堂法帖》  袁玉红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独特的艺术瑰宝,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情,就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对书法艺术喜爱备至。唐太宗以王羲之《兰亭序》陪葬,宋徽宗创作瘦金体,乾隆设“三希堂”收藏法书,无不展现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魏、晋迄至唐、宋、元、明、清,造就了一批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为人们广泛效仿临摹,法帖就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所谓法帖,就是摹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法
期刊
探索“柴窑”,需要一种勇气。千百年来,由于缺少详实的记述和流传有序的实物,这一千古之谜一直成为探索者望而却步的雷区,使许多颇有建树的古陶瓷专家和学者不敢轻易涉足。但随着法门寺“秘色瓷”的发现和河南清凉寺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使人们似乎看到了破解这千古之谜的一缕曙光。      对“柴窑”的一点认识      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对“柴窑”形成了一些模糊认识:  “柴窑”产于五代周世宗柴荣时期,即显德元
期刊
折扇的优劣俗雅,在于扇骨和扇面两个方面。例如扇骨是什么材质,有什么刻工或特殊的工艺,是否舒展如意等;扇面的纸料是否上佳,有什么特殊之处,例如明代盛行金面,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印象。任何一柄上佳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据一些文物行的老人们回忆,一些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而且这些人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
期刊
在扇面上写字和绘画,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把扇子的实用功能和书画的观赏功能结合起来,提高了扇子的品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发展到明清时代,书画扇尤其是出于著名书画家手笔的扇面,往往被人视为精美的艺术品加以珍藏,舍不得使用。随之也出现大量不装扇骨纯粹供观赏的书画扇面。书画扇不论有无扇骨,皆小巧玲珑,展舒自如,便于携带和把玩,很快赢得上至官宦士绅,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成为普及面很广的一
期刊
瓯海区位于浙南沿海地区的温州市近郊,地处瓯江之南、飞云江之北,属于河谷和海滨平原,是温瑞平原的组成部分,以地处瓯江、东海之滨而得名。2003年9月,当地村民在该区仙岩镇穗丰村一座海拔仅53.8米的名叫杨府山的小山顶上,为建造公园平整山顶土墩时,先后挖掘出一件青铜铙和一件青铜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瓯海区文博馆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根据出土物和现场情况判定其系一座西周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