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儿童的需要 促进儿童的发展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run4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幼儿园课程适宜性与有效性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1~23日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近600名幼儿园教师、教研人员、行政人员及高校教师参加了会议。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内容有专题报告、现场观摩和专题研讨。
  
  一、专题报告
  
  四位专家围绕“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分析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一些基本思路与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作了题为“儿童的需要与课程的适宜性”的报告。虞永平指出,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儿童是课程的起点。幼儿的独特性决定幼儿有与成人不同的需求,课程设计者应该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设定目标,从幼儿的现实生活世界寻找内容,以还原现实经验为指针来确定实施的策略,这种不断满足幼儿合理需要的过程就是课程。虞永平倡导大家从两个方面去关注课程的适宜性:一是关注幼儿,即关注生动的、活生生的幼儿,理解幼儿的需要,判断幼儿需要所包含的教育价值;二是关注班级,因为班级不仅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场所,还是一个群体,拥有各种关系,关注班级就是追求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最后,虞永平提出对幼儿园课程要建立准入制度,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应该慎重考虑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放入幼儿园课程,从而使适合的内容成为课程,使膨胀的社会需要远离幼儿园课程,还给幼儿本真的童年生活。
  在题为“适宜·有效·和谐——从课程的现状谈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的报告中,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王春燕教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育现象,提出课程适宜性的内涵:一是适宜于儿童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幼儿园课程不能只注重儿童显性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儿童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二是适宜于3~6岁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儿童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其主要生存方式是游戏,儿童是世界的发现者和探索者。鉴于此,王春燕提出“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让儿童充分主动地活动”,并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姚伟教授的报告题为“幼儿园教师成为研究者”。姚伟认为,幼儿园教师应该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儿童,研究教育,研究自己的教育生活,不断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幼儿园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为了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姚伟提出了幼儿园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三条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还结合实例剖析了教师在反思日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写作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所作的题为“关于幼儿园课程有效性的思考”的报告围绕“什么是课程的有效性”“为什么研究课程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性”三个问题展开。李季湄首先从“效”的解读人手,分析课程的有效性,认为课程的有效性除了涉及结果、时间、成本等方面,还涉及价值的维度,因为不同的价值舰会影响人们对课程有效性的理解。李季湄提出,幼儿发展具有高速、非匀速、非线性、爆发等特点,因此要从潜在的长期后果的角度去考虑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性。李季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有效性的含义:遵循幼儿教育目标,让每一个儿童实现全面、真实、可持续的发展。李季湄还分析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无效、低效及反效的现象,提出我国需要培养“渴望学习”的教师,因为“渴望学习”的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课程,培养“渴望学习”的幼儿。
  
  二、现场观摩
  
  宁波市四所幼儿园为与会代表展示了八个教育活动。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多年来积极践行张雪门先生“行为课程”的理念。该园教师展现了两个活动——小班的“快乐壳壳”和大班的“走进中药”,并在现场进行了课程研讨活动。唐淑教授、王春燕教授对这两个活动作了点评。她们认为该园的课程将张雪门先生倡导的“行为课程”发扬光大,凸显了“行为课程”的特点: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的出发点,以“行为”贯穿始终,并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王春燕也对这两个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1)资源利用可以更充分;(2)课程目标的撰写应该更慎重;(3)课程的成本可以更节约。
  宁渡市闻裕顺幼儿园以“文化熏陶、传统接力、快乐体验、自主发展”为目标,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该园教师展示了中班语言活动“儿歌欣赏——水上的画”和大班综合活动“走近服装节”。参与观摩的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同上课的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虞永平对活动作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每一个教育领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应该依赖现实的经验,但又不同于对经验的一般认知。可感知的事物和经验要与语言中所传递的经验结合起来,抓住作品的魂对幼儿语言学习十分重要。应该将地域文化还原为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文化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来源,应该把文化还原为儿童的体验与生活,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使文化具体、感性、可操作、可体验,使文化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
  宁波市江北甬港幼儿园关注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园本课程。该园教师展示了两个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和“有趣的万花筒”。姚伟教授对活动作了点评,肯定了教师注重儿童探索、表达的过程,以及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并提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从而明确教学目标与重点。
  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以“木偶课程”为特色,以“玩中学,玩中求发展”为教育理念。该园教师展示了两个活动——“两只蚂蚁”和“有趣的皮影”。丁碧英老师、侯莉敏教授、朱海琳教授对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们认为该园从自己的地域文化出发建构园本课程,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她们希望蕴含浓郁文化特色的课程发展得更好。
  
  三、专题研讨
  
  李季湄教授与王萍教授、虞永平教授与蔡珂馨老师、侯莉敏教授与杨莉君教授、姚伟教授与朱海琳教授、唐淑教授与王春燕教授分别主持五场专题研讨,就“园本教研与教师成长”“幼儿园课程整体建构”“园本课程中语言活动与社会活动的建设”“科学与艺术活动的建设”“亲子与托幼教育”等问题与园长和教师及高校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在各场专题研讨活动中,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并就一些共同的困惑展开了研讨。例如,在艺术教学中如何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科学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语言教育中如何处理主流文化与本土特色的冲突,等等。李季湄、虞永平、侯莉敏、姚伟、唐淑分别对各场专题研讨中大家形成的共识与产生的争议作了分析、归纳。李季湄认为,幼儿教育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事业,教师是这一事业的基本要素,教师专业成长是幼儿园课程发展、幼儿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虞永平根据专题研讨中的中心发言总结出课程建设的四点变化:一是课程理念的变化,视野更为开阔,内涵不断延伸;二是课程资源的变化,各幼儿园更明晰自己的资源优势;三是课程结构的变化,不再坚守分科教育或者主题教育,而是建立起更适合自己的课程架构;四是组织实施策略的变化,更加具有创新性,更有针对性地从实际出发,将理论运用到课程实践中。侯莉敏认为,幼儿的语言教育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为依托,在主流文化的熏陶下,继续保持本土的语言特色,传承民间童谣与儿歌。另外,教师在工作中要把社会实践与社会领域课程、社会事件相区别,理清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姚伟指出,科学教育不只是要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获得科学技能,形成求真务实、不断探索的科学素养;在艺术教育中,要让幼儿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发展艺术技能,鼓励幼儿用各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唐淑则强调托班课程更应生活化、游戏化,应淡化教学倾向,关注个体差异。
  通过本次会议,与会人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深入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明晰了如何关注幼儿的需要及如何提升教育活动的成效,加深了对幼儿园课程适宜性与有效性的认识,感受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明确了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与方向。
其他文献
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是美国“小小科学家系列丛书”中的第一册。该丛书是美国教育发展中心的幼儿教育和科学教育工作者为3—5岁幼儿编制的一套科学教育课程。这册书由美国“幼儿科学教育工具箱”课题组负责人英格里德·查鲁福和卡仁·沃斯合著,它为我们了解最新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儿童是自然之子。热爱和探索大自然是儿童最常见的表现,引导儿童探究自然是培养“
设计意图:  绘本《东做做西做做》描述了两只兔子运用8根木棒进行多样化搭建的故事,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并学习拼搭各种造型。为此,我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幼儿尝试用固定数量的木棒创造性地拼搭不同造型的物体,感知形体与空间的关系。  该活动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导入。结合绘本故事引发幼儿的搭建兴趣;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用固定数量的木棒搭建的方法。第二个环节是自主
H老师得了急性肾炎在家休息了几个月,暑假前一周,她向园领导表示希望来上班。园领导询问了她身体恢复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同时看了她最新的身体检查报告,发现她有好几项指标仍不正常。考虑到临近期末幼儿园工作量大,而H老师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不能受累,所以园长希望她连着暑假休息,将身体调养好。同时告诉她,市里文件有规定:长期病假后,若要恢复上班需要出示医生证明,若上班一段时间后再请病假,那么前后的病假时间
在适宜的活动中实现目标  吴 玲    应该说,幼儿对首都北京的知识和经验不足是活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即严密的语言组织、流畅的语言表达是对导游的基本要求。而这对大班幼儿来说是有难度的。  我认为。在设计和组织“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活动时,可以跳出以往的思路,作如下尝试。  第一,组织“我爱家乡”活动。通过对有关家乡情况的整理与介绍,帮助幼儿熟悉生活的地方。激发幼儿作为“×
在漆黑的夜晚,各怀心事的小偷和老虎都来王老汉家偷驴,可是,他们撞上了——“漏”!画家用童趣盎然的角色造型、细腻传神的笔触、动感十足的画面呈现了一出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原汁原味的中国图画书《漏》在众多泊来绘本中显得尤为珍贵。于是,我以人手一本的数量将《漏》投放到了图书角,期待能就此和孩子们展开一次中国民间故事的探索之旅。  漏——啥意思?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孩子们拿到书后都会边看边笑,但和孩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中班教师带着孩子来到滑梯前,孩子激动地问:“老师,我们是玩滑滑梯吗?”教师点头说:“是!”孩子们一阵欢呼。为了让孩子们听清规则,教师接着说:“只有听清楚规则,我们才能去玩!”孩子们只得听教师讲述已经听了无数遍的规则:“注意安全,不能倒着爬滑梯,一个一个滑……”“谁再来重复一下规则?”……  听教师提完要求,孩子们便玩起了滑梯。不一会儿,桐桐走到教师面前说:“老师,宝儿刚才倒着爬滑
大班张老师休产假,刚好李老师又因孩子生病请假,我被临时派去顶班。这天,伟伟妈来接孩子,跟我交流孩子最近的表现,谈话间,伟伟挣脱了妈妈的手到户外去玩了。不一会儿,伟伟哭喊着回来了,鼻子里还流着血。原来刚才他在外面与人发生了碰撞。伟伟妈带伟伟去了洗手间,我赶紧安顿好班里的其他孩子,赶过去帮助处理。还好,经过清洗冷敷后,鼻血止住了。  第二天。伟伟没来幼儿园,第三天伟伟妈带着伟伟冲进了园长室。一场暴风雨
中班区域活动开始了,剪纸区只能容纳四个人,喜欢剪纸的浩浩晚了一步,没能进入剪纸区,他向我求助。我建议他先去其他区域玩一会儿或者静静地等一会儿。浩浩选择了静等,于是他坐了下来。很快,浩浩走到了离他最近的朵朵旁边,对朵朵说:“朵朵,我来帮你一起弄吧。”不料遭到了朵朵的拒绝,他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座位上。不一会儿,浩浩再次来到了朵朵旁边,他默默地观察了一番后发现朵朵操作有误,便向朵朵指出,但被朵朵不耐烦地
2006年10月,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建构主义教师协会年会上,笔者应邀作了一个题为“建构主义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的报告。在报告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与会者(其中许多是国际著名的建构主义学者)的所有提问几乎都聚焦于“中国文化、中国政治对建构主义的容忍度有多大”,笔者的回答是“不大,甚或很小”。  一个值得听取的报告  2013年,在爱丁堡举行的TED环球大会上,我国的“成为基金”创始人、风险投资家李
目前,国内的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大多采取大规模集中培训的方式,在短短的一两周时间内,成百上千人集结一地,聆听专家报告、观摩优质幼儿园。在这样的培训中,听讲座与做记录成为培训学员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学员们都感到在培训时貌似学了不少,回到工作岗位却一切照旧。于是,不少专业人士批评这类在职培训“缺乏实效”。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我们接触到一个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早期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营”(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