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馨去感染听众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讲原文]:不要抛弃学问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品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作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有没有实验室,哪能作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时间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将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胡适的一生,当过两次校长,第一次在他的母校——上海中国公学,第二次在被他视为母校的北京大学,1928年春天胡适就任中国公学校长。
  《不要抛弃学问》是1929年胡适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的一篇精彩演讲。莘莘学子即将告别校园,走向社会,毕业典礼将为他们的校园学习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毕业典礼上来自校长的临别寄语,既是对校园学习生活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对于每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胡适校长在毕业生典礼上的这篇演讲,那真挚的情感,令人心悦;那推心置腹的劝说,使人诚服。他用温馨去感染每一位学子,显示了一位学者的高尚风范和朴实风格。让我们共同赏析:
  
  其一、自然开场,感染听众
  
  细想,学生们几年寒窗苦读,最后得到的就是这本毕业证书,领取它时不应隆重吗?隆重而又富有人情味的毕业仪式是会让学生铭记一辈子的,而毕业典礼又是一校之长性情展示的大好机会!在同学们即将毕业之际,胡适以校长的身份和一个长辈的殷切期望,送给诸位毕业同学一句话:“不要抛弃学问。”这只有六个字的一句话,却隐含着多么深刻的意义啊,鼓励学子们毕业后到了社会实践中还应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这样的语言,没有大话、没有套话、没有空话、没有废话,却很朴实、亲切,凝聚了一位和蔼长者对于晚辈的忠告和鞭策,也更加使演讲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品凭,不得已而做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短短的几句开场白就以自然、温馨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听众。
  
  其二、实在说理,巧引主题
  
  谈到毕业后该如何做学问,演讲者没有向同学提出具体的做法,而是用实实在在的道理告诉同学们“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没有图书馆,没有实验室,应该不是我们不能去做学问的理由,实实在在的演讲语言,给人以“如坐春风”的感觉,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接下来胡适把问题的重心定在了“有没有决心”上,有决心就知道怎么样读书,有决心就知道怎么样做研究。话语既坦率真诚,又一针见血,发人深省。之后,胡适又用达尔文的典型例子给同学们静脑,“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演讲者引出的这个例子实在是很有说服力,让同学们听后,眼前一亮,原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的人,却也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从而使人增强了信心,话语不多却收到很好的效果,营造出了轻松交流的温馨气氛,并巧妙地引出“不要抛弃学问”的演讲主题。
  
  其三、形象比较,引人入胜
  
  达尔文“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成为著名的科学家,那我们每天该花“一点钟”的时间来做什么呢?用来“打麻将”打发时间,还是用来看报学习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胡适用对比和比较口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吊起了同学们的胃口,在这里让同学们细细去思考、慢慢去把握、好好去比较。为了让同学们知道自己以后最大责任是什么?胡适还引用了易卜生的一句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一句名言照亮了多少迷茫的心。接着进一步解释道:“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富有哲理的警句,给人以启示和鼓舞。最后以一句温馨的话语:“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在平实朴素的话语中表达了对莘莘学子的殷殷期盼,真挚之情溢于言表,更是让同学们感到深情依依,心悦诚服,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的缜密与严谨。
  总之,胡适的这篇演讲看似随意散漫,实则匠心独运,他所讲的每一句话,说的每一件事,言的每一份情,无不是围绕“激发听众共鸣,鼓舞、说服、感染听众”这一目的而进行的。虽然“忠告”和“说教”的都是常理,但却让人听了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它既不空洞,也不枯燥,而是如黑夜中的电光一样照亮道路,又如品香茗一样让人回味无穷,不能不说是一篇劝学论道的演讲珍品。
其他文献
求职面试,考察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应聘者一定要力求想到事情的方方面面,辩证思维,正反思考,灵活反应,合理应对,特别是要处理好“突发性的事情”和“细节上的问题”。    你当然要知己,但更要知人    清醒地认识自己,对于求职来说太重要了。自己学了什么、想做什么、能干什么、不足的是什么,自己可能超过竞争对手的优越之处,可能让考官产生好感、心动的地方……都要作一个冷静、客观的自我评估。  知己更要知
期刊
朝九晚五的工作使得办公室的同事总是会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若是真的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但若是有一天你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或是有人拉你“控诉”领导,想从容应付一定很难吧。    “十面埋伏”的洗手间    虽说公司还算个大公司,但由于处在寸土寸金的地面上,写字楼空间还是窄的可以,想透气都难。果果和同一个部门的几个同事就经常借着去厕所的工夫,一边遛达,一边闲聊放松,当然也就不免会聊到公司的事情。  最近
期刊
我从小到大没骂过人,至少没用过中文里公认的脏话骂过人,甚至就连TMD都说不出口。即便气急的时候说个T字,自己上下就都痿了,只有脸红得像亢奋的器官。  既然不会骂人,于是在与人交往中格外小心,尽量避免陷入自己无从应对的对骂处境,其结果,使自己的性情多了几分忍让与谦和。不会骂人,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总的来说缺点大于优点。一是缺少了口头上的宣泄途径,不得不偷偷增长文字上的险恶;二是缺了许多蛮奸式的雄霸气势
期刊
初秋的一晚在首尔的“弗二我”餐厅,参加中文系老师聚会。宾客老师中三个复旦,一个北大。韩国教授呢,除去S,余四位皆去过复旦,其中H是既去过北大,也到过复旦。其余两位韩籍华裔老师也与北大渊源,C在北大任教过,M是北大本科毕业的。为什么这里要里唆北大复旦的,盖因韩国教授的酒喝到几分醉意时,饭局关键词变成了喜欢复旦不喜欢北大了。北大来的C老师心里不同意,也不能说什么啊,人家教授喝醉了。我们可也不会喜从言表
期刊
根据一份盖洛普调查显示:“全球仅20%员工适才适所。”这意味着多数的人都必须在反复的摸索中,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大胆转职也不是件坏事。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会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只是你要如何确定此刻转职对自己的人生,是种加分而非扣分呢?在真的跳槽前,不妨先想想以下10件事:    ●现在的工作真的缺点多过优点吗?    你的困惑:眼前的工作,工时长、一人当两人用就算了,待遇也没多好,
期刊
2006年12月20日,一代相声艺术大师马季先生与世长辞了。马季先生经典的相声段子,欢乐了生活,增添了笑声,深受民众喜爱和推崇。然而,大师“专心致志,宠辱皆忘”的相声情怀,谦和厚道的人格魅力,独树一帜的交际风范,同样为世人怀念、称道和传唱。    一、登门求徒,聚才兴业    马季收授徒弟之奇,在曲艺界堪称一绝。为了繁荣相声事业,发掘相声人才,凡遇可造之材,马季必主动邀约,登门游说,想方设法揽于门
期刊
OFFICE不相信“温顺”女人    是的,我们一直相信并牢记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办公室应该是保持冷静、理智的地方,是不应该把情绪和愤怒表现出来的。你心里想着,发脾气或许很有效,但是也很危险——它可能为你树立更多的敌人。而结果往往是,你的隐忍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愤怒不满的情绪在你心里发酵,使你常常饱受心灵的煎熬,工作的热情也大受影响,你甚至想以辞职来逃避……所有这些,正是你没有恰当地发泄愤怒所引起
期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书撑起的一片天空。”每一个人都懂得读书明理,每一个人都懂得开卷有益,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书却可以为他们撑起一整片天空,而我,就曾是他们中的一个。  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带着我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对于一个只有8岁的小女孩来说,那可是人生的一次大地震。身边的一切都在瞬间变得不同;再没有了童年的伶牙俐齿,取而代之的是用蹩脚英文交流的笨拙,再没有了昔日语
期刊
最近,28岁的英国小伙子皮特·詹德斯,花了5个月时间,用一瓶价值2.69英镑的啤酒,换来了一辆价值1500英镑的大众房车!  这一消息无疑又给众多“换客”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其震撼效果绝不亚于前辈加拿大人凯尔·麦克唐纳“曲别针换别墅”的爆炸新闻。一份兰蔻的试用装换来了一架超新的数码相机?一件过了时的T恤换来了一张机票?相比“拍客”,愈来愈多的人更愿意当一名“换客”。这群人标签的正面贴着“物物交换”,
期刊
2006年7月,著名运动员刘翔打破了110米栏的世界纪录;9月末,亚洲田联为他颁发了特别贡献奖,他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认可,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生活中,刘翔不仅是一个阳光可爱的大男孩儿,而且他出色的口才也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让人们领略了亚洲飞人的别样风采。    不卑不亢,妙语争尊严    今天的刘翔已成为了短跑巨星、全民偶像,但他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却常常遭到不公平的待遇。2003年,在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