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体GPCR/G蛋白信号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药物生物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表面受体家族,与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已成为多种药物的潜在靶点.GPCR能将细胞外刺激转变成下游复杂的信号网络,包括经典的G蛋白信号、β-arrestins依赖信号途径,即G蛋白依赖信号和非G蛋白依赖信号,称为“偏向激动”现象,并且有研究表明,如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不同激活途径介导的生理功能不同.GPCR的活化伴随着胞吞循环转运等过程,一般认为GPCR胞吞入胞后终止信号产生,但目前除质膜信号外,胞内多种亚细胞结构处也发现信号的激活,其中内体G蛋白信号已得到广泛研究.内体G蛋白信号相较于质膜信号,产生缓慢且持续,有研究表明胞吞转运等参与内体G蛋白信号的调控,且研究表明内体G蛋白信号具有独立的生理学功能并且不同的内体G蛋白信号影响激动剂作用,如甲状旁腺激素受体(PTHR)、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研究中表明内体G蛋白信号的有无与持续时长影响生理学功能,这说明靶向GPCR内体G蛋白信号可作为药物设计的潜在方向,但是目前对于内体G蛋白信号的应用以及人体内内体GPCR/G蛋白信号产生等仍需不断研究.本文就内体GPCR/G蛋白信号的相关研究及应用作简要陈述.
其他文献
系统汇总自COVID-19疫情出现以来所有的国内外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及过去一年的人体挑战研究(Human challenge study,HCS)概况,掌握伦理审查的相关信息,探讨人体挑战研究的可行性,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clinical trial.gov搜索与COVID-19相符的临床试验,时间截止到2020年6月11日,摘录基本信息,并分别从研究类型、临床分期、征募情况及伦理通过情况筛选试验数;基于PubMed开展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1
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选取80例2018年6月~2020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多西他赛注射液、顺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予以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顺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6个周期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周期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O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的侵袭性极强,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目前胰腺癌仍缺乏早期诊断的标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胰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寻找新的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迫在眉睫.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发挥致癌或抑癌的作用,可作为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同时lncRNA在胰腺癌患者血液和组织液中特异性表达,其表达量与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有关,在胰腺癌的诊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开展,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药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对中药生物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针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及学生的特点,系统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实践.总结出中药生物技术课程中蕴含的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建立社会责任感、践行与时俱进、培养敬业精神等多种思政元素,进行了中药生物技术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挖
生物制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在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处于关键环节,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极其重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导致全国各类院校推迟开学,并开始线上授课教学,生物制药学实验课程作为本科生必修课也开始线上授课,不同于其它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的线上授课具有其特殊性和限制性.教学组经讨论之后,采取PPT录屏配音制作视频展示实验原理及方法内容,再由教师亲自演示示范,录制实验演示视频,后将视频剪辑合成为网络视频课程上传至学习通软件,学生线上观看视频、教师在线讲解答疑完成实验
探讨了右美托咪定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提供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以及从麻醉中恢复的功效.本研究纳入了 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该院全身麻醉下进行选择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4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对照组(n=120),实验组以0.5μg/(kg-h)的剂量给予右美托咪定输液,时间为10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0.4 μg/(kg·h)正常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七氟烷作为吸入剂,记录围手术期监测参数,评估术后镇静和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在注射右美托咪定
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COVID-19(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爆发是一个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自中国城市武汉于2019年12月成为COVID-19爆发的中心起,多个国家经历了多波疫情.科学专家一直在努力研究COVID-19的特征,旨在找到最合适的控制病毒的方法.这种现象更凸显了开发疫苗以控制感染率和传播的强烈需求.鉴于全球对COVID-19的高度重视,在此本文主要回顾SARS-CoV-2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来源和传播途径,对目前临床试验中代表性新冠疫
“4+7”带量采购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开展,对药企、医药行业、患者等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4+7”带量采购进行总结,以常州为例分析了产业发展现状,阐明了当前实际状况,解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地方医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整合素蛋白家族是介导细胞黏附、迁移、信号传导的一类关键黏附受体,因与多种疾病发展密切相关而成为多个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整合素ανβ3在肿瘤新生血管、炎症组织等多种疾病中高表达,并参与调控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使其成为肿瘤、炎症等疾病治疗具有巨大临床应用潜力的靶点,整合素ανβ3靶点药物的研发也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基于整合素ανβ3靶点在多个疾病治疗领域的潜力,文章对整合素ανβ3的结构、作用机制、相关疾病研究、靶点药物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调查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分布格局特征,为当地人类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防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000~4 500 m的山地耕地、林区和高山灌丛草甸3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的空间范围,分别采用夹夜法、圈套法、挖洞等方法在不同海拔梯度带相应生境中捕获小型兽类,分类计数分析.结果 共捕获小型兽类1 279只,隶属于4目7科21属32种.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为3科12属19种,共1139只,占捕获总数的89.05%;兔形目1属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