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照进”现代建筑

来源 :今日楼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与文化与生俱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城市是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形式,是彰显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如何将中国文化经典融于建筑,让地脉、人脉与文脉一脉相承,成为了建筑师与开发商追逐的新境界。


  建筑需与文化和谐统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中的元素在不停地变化之中,人们所居住的环境也失去了其原来的特有性,很多城市都变成了大同小异,导致组成城市的各个因素在变化,变的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文化因素。
  如今,在众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西方地名和西方式的建筑不断涌现,这不仅是传统建筑文化的流失,也是城市发展文化特色的流失。分析历史,不难看出世界城市的发展也历尽沧桑,很多西方城市呈现出消亡更替、繁衍着再兴起、直至再消亡的过程。而在中国很多城市却能绵延千年,就是因为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所蕴含的文化特质。
  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断流失这个问题,作为设计师有必要提高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另外,建筑设计领域普遍存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心理,因而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国内的建筑是由国外设计师而非本土设计师操刀制作。而这一观念急需改变,毕竟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才能设计出地道的融含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
  其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并不矛盾,而且可以很好地进行融合:如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就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融合,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他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与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在建筑界一度被隔绝的西方建筑文化再次被纳入了国人的视野。1979年,香山饭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第一座由境外设计师设计的建筑。香山饭店采用大面积白色,给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的强烈的特征,加上城堡式的立面,一个个很有规律的窗洞,青灰色的磨砖对缝的勒脚、门套、格带和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一种不同性质的院落: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为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上的要求,这样处理是合理的。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既简洁又有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
  贝聿铭的另一手法是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人的某种意图。
  而苏州博物馆则纯粹是为中国而设计,贝聿铭祖籍正是苏州,狮子林原本就是他家的园林。他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故乡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而一直以来,贝聿铭始终在探索,如何能够使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接,走一条既融合了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特征,不是简单的仿古复古的新路线。
  考虑到苏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博物馆不能够太过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轻巧、灵便、精致,这样才会和苏州整体的风貌比较同一,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为此,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作“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被称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形态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围建筑保持一致。在庭院的处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苏州过去的园林相似的地方。在反映园林文化的同时,又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形式,而是将许多苏州传统的东西,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如果说当年香山饭店的建成在中国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它也为新时期中国建筑和室内设计工作者的创作起到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作用,那么苏州博物馆则是将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化创新于传统之间,使传统与现实,东方古代文明与西方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协调相融。
  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是建筑师在建造一座大量采用西方科技的现代化建筑的同时,凭借自己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为建筑融入了大量中华文化元素,使建筑在拥有高科技的同时,唤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共鸣。它们是中国建筑中西融合设计道路的典范,这些优秀作品没有一味追求中国建筑的外观,而是在兼顾中国感觉的同时让其与西方现代风格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建筑杰作,并为中国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中国建筑要有中国面孔
  那么为何要延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呢?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而且,城市化的进程体现了城市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建筑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文化和传统的载体:保存城市记忆,保持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逐渐消失只是一个很平常的过程。随着中国大门的打开,各行各业都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必然有些东西是会流失的,比如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部分传统文化。对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保留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完美融合,同时努力做到让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不论历史文化还是建筑文化,它们的久远都是衡量历史珍贵性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这些生长于本土的建筑文化,它们之所以能长存这么久远,就是因为它们在适应当地气候、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运用当地技术以及体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均有自身的优点。它是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中形成的,中国目前的建筑应该改良、吸纳未来文化的影响,但这并不表示要抛弃祖先留给下来的遗产。


  现在众多优秀的建筑师已经开始注重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以及辉煌的历史融入到建筑的再创造过程中去,对自己祖先留下来的传统越来越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建筑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国内外的建筑师们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传统建筑符号上来,注重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许多新建筑已经不仅仅一味地采取国际主义风格,而是与当地地域文化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找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面对日益增多的西方新理论,应该吸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封闭自己不是出路,完全吸纳更不是良策。要在探索传统建筑逻辑与现代建筑逻辑,传统技术与现代建筑功能,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下,将人类优秀文化融会到自己的东西中并让自己的东西得到发展。
  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吸纳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因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正如贝聿铭大师所说:“中国的建筑要有中国的面孔,就要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因此不能简单的抄袭西方的东西。”所以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应该立足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吸收未来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需要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文化。一个文化的传承是要了解这个文化、热爱这个文化,是弄清楚这个文化的源和流。应该在自己文化和未来文化之间保持正确的态度,对这一切都采取扬弃的态度进行吸纳、继承和发展。
其他文献
雾霾来势汹汹,全国104座城市“沦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城市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世界最高的尺度,不是天与地的尺度,而是我在城市中心向前奔行,却看不清脚下的路。  近日以来,全国深受雾霾天气影响。目前,波及20个省份104个城市,大面积的雾霾袭击仍在持续。其中,局部地区空气PM2.5值已达6级,属重度污染,中央气象台还曾发布橙色预警。  在漫天雾霾困扰的情况下,
期刊
据悉,康居认证中心是由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组建,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第三方产品质量认证机构,为国内外建筑产品、住宅部品生产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质量认证服务。康居认证作为住建部住宅示范项目——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项目达标验收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认证的产品将在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项目中得到大量采用。  海林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产品质量”为生存之本,积极参与了鸟巢、水立
期刊
为什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一线城市都有这样的调控动作?直接的动因是四个一线城市同比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在前三季度的房价涨幅排行中,一线城市名列前茅。在年初房价控制目标的对比下,在中央政府对控房价不力的地方政府实行问责的机制下,房价涨幅突出的城市必然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通过推出新的调控政策来缓解市场压力,向中央表明决心的意向就出来了。  三中全会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房地产调控,但明确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
期刊
在本人看来,万达与万科此番动作无外乎一个目标和方向——在地产政策导向更趋于收紧和市场空间相对收窄的形势之下,给自己的地产主业寻找新的可拓展空间,或者可以说是在新经济影响下,两家行业老大已先行一步,以创新求生存、辟空间。  万达近三五年的发展可谓山洪一般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但同时,过快的发展速度,其拓展模式之弊端也逐渐显现。部分城市万达广场空置,购物中心人气惨淡,加上商业综合体在电商大潮的冲击下已日
期刊
为长安街收官王座注入绿色基因  2013年覆盖多地的雾霾天气给社会各界敲响警钟,绿色、低碳发展刻不容缓。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来源于建筑物排放。另有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中,房地产、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达到40%。作为我国碳排放“大户”,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减排对于我国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大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
期刊
旅游综合体的出现,是“旅游消费模式升级(从单一观光旅游到综合休闲度假)、景区发展模式升级(从单一开发到综合开发)、地产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地产到综合休闲地产)”三大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看,更印证了“旅游综合体”必然是推动中国旅游产业再次升级的主力引擎。  在传统的西方设计界中并没有“旅游综合体”这一概念,然而在中国的设计语境下,单一的酒店产品、度假产品、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已经无法
期刊
从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城市来看,由于商品住宅用地长期供应稀缺,导致商品住宅市场中长期处于上涨状态,尤其是过去两年,由于楼市调控政策频出,开发企业拿地热情不高导致土地市场成交量价低迷。尽管短期内起到市场降温的作用,但宅地供应稀缺影响了当前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的走势。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过去几年土地市场总体上供应量少、供求关系紧张决定了当前房价仍然面临快速上涨的压力。  最近以来,北京、沈阳、南京、厦门、
期刊
中国本土建筑具有难以替代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建筑设计在全球化文化浪潮中岿然不动的魅力。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在适应全球化的同时又需要保持“本地性”,建筑如何去体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个问题,把本土特色转化为一种全球趋势。  今时今日,中国的城市结构和城市轮廓在变化着,最
期刊
游走于北京,会发现不同时期的典型图景,既有古老的胡同四合院,也有最近二十年崛起的摩天大楼、金融机构或跨国公司总部。不过,在这个中国崛起的世纪,建筑设计在“进口”的同时,中国建筑师也已崛起,并开始向海外“出口”,在当代的语境中呈现百花齐放的多方面发展。  CCTV新大楼  设计者:库哈斯  迄今为止,中国建筑中受到非议最大的外国设计师作品恐怕莫过于中央电视台(CCTV)的新大楼了。CCTV新大楼位于
期刊
城市文化要往前走,城市建筑要在文化上有自己的路。真正好的地标建筑会让国人明确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内涵。放眼当下,北京CBD地标建筑正在涌现更多属于未来的地标建筑,由马岩松设计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就是一例。  地标的内涵  生为地标,既要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有国际化的视觉,又要有本土的精神,这样的社会建筑才能成为当前时代的中国地标建筑。  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脉络中,“认同感”意味着“与特殊环境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