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罗马人同行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n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1937年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谦称自己不是学者,只是一个写历史的人。盐野七生在26岁时游学意大利,此后定居罗马,研究罗马史至今。从1992年开始,她花费15年的时间完成15卷的《罗马人的故事》,此书上市后成为风靡中日韩三国的畅销书。
  10月22日下午,盐野七生首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与中国的读者见面。当晚,盐野七生参加了由中信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历史论坛。盐野七生此次中国行的其他活动还包括中国金融博物馆的“盐野七生企业论坛”以及北京单向街书店的读者沙龙活动。
  在台伯河边才能写出的罗马历史
  在写《罗马人的故事》之前,盐野七生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其间出版过两部作品,一部写的是水城威尼斯,另一部写的是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盐野七生沉浸于文艺复兴的历史有20年之久,她说自己仿佛也变成了那个时代的人,并且开始对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产生兴趣。于是,她开始研究古罗马,并最终用15卷的篇幅来讲述罗马人的故事。
  《罗马人的故事》诞生于意大利台伯河沿岸的一个房间里。盐野七生说:“我之所以说只有在这个房间里才能完成我的工作,是因为每当我有疑问的时候,就可以立刻走出门去,前往罗马市内的美术馆进行确认,而且可以在整个意大利内部活动。不仅如此,从这里前往罗马帝国(遗址)的任意地方,坐飞机的话也只需要两个小时。”
  《罗马人的故事》在日本卖出了超过1000万册,在韩国也很受欢迎。此书由中信出版社引入中国后,销量也超过了100万册。盐野七生称自己不是一个会自我推销的作家,只是一个认真写历史的人。她说:“不管是在哪里,只要你认真地去写历史,都会有读者,都会受欢迎。”
  盐野七生习惯把自己写的历史称为故事。她说:“日语里面有两个词,一个词叫‘历史’,另一个词叫做‘故事’。学者们都喜欢使用‘历史’这个词,而我在写罗马人时使用的是‘故事’这个词。不管是历史还是故事,这两个词如果追溯词源的话,在希腊语里面是一个单词。我觉得我学习历史,把它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来,要比学者研究历史,把自己的成果用历史写出来要更接近这个词的词源。”
  如今,很多人在阅读历史的时候,时常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对当下有益的营养。盐野七生却表示,自己写历史的目的并不是要给现代人做参考,她只是想把那个时代忠实地、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盐野七生说:“我写这些东西,究竟对当前有没有参考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是请读者阅读之后去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会向读者要求很多,请大家多多思考。在我的读者中,有智慧的人很多。还有另外一个更现实的理由,就是时代变化得太快了,尤其是当代,所以如果你只考虑现在,为了给当下作参考抓住一些东西去写的话,十年以后可能就过时了,这是有很大风险的。”盐野七生半开玩笑地表示:“如果只为眼下的人去写书的话,十年以后你的书就没有读者了。”
  古罗马的英雄与制度
  盐野七生的心中一直有个英雄梦,她曾多次表示,在研究古罗马史之后,她立刻迷恋上了凯撒。盐野七生原本想要描写一个叫凯撒的恋人,结果却写出了一部《罗马人的故事》。
  在谈及对英雄的看法时,盐野七生认为:“不论什么制度,什么社会,人都是基础。其实我不光喜欢英雄,我同样认为任何组织、任何制度,都需要以人为本。有权力的人不能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的政治家再成功,我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政治家需要在其位,在拥有能够改变其他人命运的权力的时候,为其他人办事,这样的政治家是我喜欢的。世界上是有这样的政治家的。”
  盐野七生在写作中保持了足够的历史客观性。她不仅在《罗马人的故事》中写了凯撒、奥古斯都这样的英雄,也毫不偏颇地记叙了古罗马的“坏皇帝”尼禄。在盐野七生眼中,臭名昭著的残酷暴君尼禄并非一无是处,“虽然被认为是最坏的皇帝,但尼禄在外贸、经济方面仍然有着很好的作为。”
  盐野七生对古罗马帝国架构运行十分熟悉。她十分推崇古罗马的组织制度建设,并认为罗马人的“包容性”是现代国家、企业可汲取的营养之一。良好的组织建设,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能力的基础。盐野七生说:“古罗马是个大帝国,涵盖了欧洲、中东、北非等地区,为了把这广大的区域调动和领导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组织。在我看来,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方面,最伟大的人有三个——凯撒、奥古斯都、提比略,正因为他们留下的制度,所以后来即使有了像尼禄这样的坏皇帝,古罗马帝国也没有崩溃。”
  “罗马人的传统是对失败者保持宽容……将失败者赶尽杀绝不是罗马人的做法。”
  面对主张彻底消灭马其顿王国的埃托利亚同盟诸国,罗马军的最高司令弗拉米尼这样说道。“罗马人一直以来的做法,就是敞开心扉面对放下武器的失败者,罗马人将军队交给我的任务就是将这一传统继续发扬下去。”
  “孩子不仅从胎儿时期就要在母亲的腹中开始接受教育,母亲还要全面掌管孩子的教育成长,甚至不应放过通过餐桌上的交谈会话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的机会。”
  这是被称为“罗马女性楷模”的格拉古兄弟的母亲科尔涅利娅所说的话。身为寡妇的她,以需要专心抚养孩子为由拒绝了埃及国王的求婚,被后世传为佳话。
  “告诫看到这句话的人,好好地去爱你的爱人吧,直到你也进入坟墓为止。”
  意大利街道旁边某墓碑的碑文。在这些碑文中不乏风趣幽默的内容,可见罗马人的生死观念十分健全。
其他文献
十年前(该文写于2005年——编者注),时逢《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年,忽生怀古之心,从东京直奔下关(旧俗称马关),却未得入住春帆楼。岁月荏苒,依然有心怀古,这次提早预约,如愿一泊春帆楼。《马关条约》就是在这楼里签订的。  春帆楼是日本式旅馆,只有几个房间。虽然又到了吃河豚时节,但新年刚过,旅客寥寥,我住的是“环之间”。此间在三楼北端,是套房:一洋式,有床有桌椅;一和式,铺满草垫子。和式用餐,洋式就寝
期刊
上海滩的堂子  民国年间,您若是去了十里洋场上海滩,一定要到风月场见识一番。彼时上海的烟花柳巷,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各种“会所”,谈生意、干革命、讲斤头(黑社会讲和),主角们大多都是边吃花酒边听曲,谈笑间把事情办了。  蒋介石的结拜大哥、上海沪军府都督陈其美,在青帮中的辈分是黄金荣的师叔、杜月笙的师爷,性喜交游,成日花天酒地。同盟会成员张奚若回忆,辛亥革命前,他在上海“清和坊怡情别墅”拜访陈其美:“第
期刊
第一次知道春帆楼是看一篇原新华社驻东京分社社长的文章,在他离开日本回国前,特意去下关的春帆楼参观,我才知道,这个如今已被开发为饭店的地方,竟是当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地。  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反思两甲子之前的那场战争。但是在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中国赴日旅游的人数,较上一年有很大的增长。看各种赴日旅游的攻略,富士山、银座、温泉等是最常见的关键词。很少
期刊
自从人类社会告别了物质生产自给自足的时代,分工不断细密,交流更加频繁,“交通”就成为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重要基础。  上个世纪初以来,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公路运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拥堵也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城市病症。  在新中国建立的几十年间,公路交通飞速发展。北京市内的公路交通,从最初起步到目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蓝图的制定和逐步实施,
期刊
日前,为了给学生“减负”,上海市教育局推出了新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将旧版教材中“古诗诵读”板块下的8首古诗全部删除,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随后,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她非常赞同习主席的观点。
期刊
时间:2014年3月16日  地点:北大中关新园一八九八咖啡馆  人物:李零 杨念群 黄纪苏 唐晓峰 邵燕君 高秀芹 等  主题:李零《鸟儿歌唱——20世纪猛回头》新书座谈  黄纪苏:老李曾经翻译过书,后来写有关中国方术、《易经》、孔子等的书。老李给我一种感觉,在学人里头,他是一个充满世俗智慧的人,他的所有书,无论是随笔,还是比较艰深的学问话题,字里行间都布满世俗智慧。我们读书界不要错过他的作品。
期刊
“威利,你能到楼上把我的针线垫拿来吗?”  “我怕。”威利说。  “你怕什么?”妈妈问。  “我怕黑。”  “黑是什么呀,它只是一个影子而已,看,我把手移开,就亮了。你看,你在墙上的影子会伤害你吗?”  “妈妈,我相信它不会伤害我的。”  “对啊,黑暗只是笼罩世界万物的大影子,当你再大点,我就会告诉你制造阴影的原因,我希望你成为一个不害怕影子的勇敢的男孩子,你现在敢去替我拿针线了吧?”  “我敢,
期刊
我很少参加各类社交或会议,不过,在2014年1月21日上午,应老友的情分,我为数字论坛(据说是15年来第一次年会)做了主旨演讲。心智地图是接着我在中山大学传媒学院演讲的发挥,写了不少新内容。因为,在中山大学的一小时发言,主要面对学生,只可介绍“小世界”和“深思”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在数字论坛,我面对的是IT业专家,可以不介绍网络,只谈“深思”与公共政策,并索引最新文献。不过,心智地图,
期刊
如果说诺曼底登陆是20世纪最漫长的一天,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斯诺登的揭秘之路,也可被看作21世纪到目前为止十分漫长的一条路。这一年多以来,有关斯诺登的几本图书陆续出版,相关电影也纷纷进入日程。斯诺登事件大众化、娱乐化的进程也是后斯诺登时代重要的一环。  然而,目前大部分长篇累牍的新闻报道依然还是局限在新闻事件本身,而对于事件背后的挖掘,尤其是对于政府监控公民的争议、对于本次事件真正的主角——美国
期刊
我并不是钱老师的嫡传弟子,像我这样的人,在北大内外有一批又一批,一群又一群,只是受影响程度不同而已。记得80年代末,一位师兄就说过,钱老师是北大中文系几级学生共同的精神导师。后来,孔庆东师兄(钱老师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将一篇写钱老师的文章命名为《老钱的灯》,我觉得其实钱老师自己就是那盏灯。这盏灯在80年代虽然明亮但并不特别奇异,这些年来,经过疾风骤雨的吹打和风花雪月的消磨,它变得如异数一般稀有珍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