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标观联而整合之 促进数学思维生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sila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思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阐述课程目标的关键词之一,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指人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周到而深刻的思考,其核心在于思维活动。
  关键词:数学;循标;思维
  
  下面,以《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依托“遵循目标——借助观察启发联想——达成整合”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力的生长。
  一、 循标:萌生“凑十”思维,品味计数智慧
  准确把握目标,能让思维更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遵循教学目标为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指明了正确方向。
  经尝试发现,在计算进位加法时,最先算出正确结果的并不总是主动运用“凑十”计算的学生。例如,计算“9 2 8”,抢答成功的同学是这样表述的:“9加2,在9后面接着数2个数,就是11,11 8=19”。这是否意味着《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教学无须凸显“凑十”方法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凑十”法的运用对以后的口算和笔算都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从这一目标出发构起学生数学思维起步的生长点,循着目标探索也就成为数学思维的生长线,本环节对此课教学起导向作用。
  【教学片断】
  师:请你试着数清屏幕上有几根小棒。
  (出示并于2秒后消失)
  生齐答:5根。
  师:要提高难度了,瞪大眼睛仔细看哦,请你再试着数清有几根小棒。
  (出示并于2秒后消失)
  生1:10根 生2:12根 生3:13根
  生4:14根 生5:15根
  师:看来,这回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啊。(再次出示小棒,实际数一数。)
  师:别灰心!还有一次机会,请你数清有几根小棒。
  (出示并于2秒后消失)
  指数名学生回答,答案均为14根。
  师:咦,奇怪了,这次的小棒比上一次还多,为什么大家反而数得这么轻松呢?
  生6:上一次的小棒很快就不见了!
  生7:上一次的小棒看不清楚,这次捆在一起看得很清楚。
  生8:一捆里面有10根小棒,10 4=14,很容易数清楚。
  师:嗯,同学们通过对比发现,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能帮助我们数得又对又快。(板书:很好数)
  师:带上这样的眼光,说一说怎样让别人也能一眼就看出上一次这些小棒有几根
  (出示)
  生9:把它们捆起来!
  生10: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加上剩下的几根。(课件动态展示)
  ……
  从“基本数觉→数数阶段→实物计数→符号计数”的发展历程,彰显着人类创造位值制的大智慧,这是学生在先前学习中已有所接触和体会的,我试图让“凑十”计算的思维启蒙在十进制计数法的大背景下展开。课伊始,开展“比一比,谁数得快?”的数学活动,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两次数小棒(12根、14根)这一游戏情境,指向明确、集中,让学生置身强烈的对比之中,产生“捆十,很好数”的深刻体验,基于學生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的融合点生长新知。
  二、 观察-联想:强化“凑十”思维,建构数学模型
  数学观察是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前提条件,学生通过观察来辨认和分析新出现的数学问题特征,找出新旧知识或经验之间的联结点,为后续思维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支撑,即为思维活动奠基。随后,依托数学思维最活跃的生长因子——数学联想,实现从新问题出发回想起相关旧问题的心理活动过程,架设起沟通知识的桥梁,实现经验的打破和重组,从而建构数学模型。
  据前测,95%的孩子已经会算9加几,所以,本课教学需要思考:作为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我们期待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对“9加几”的认知与进入课堂之前有何区别呢?我想,可以尝试借助直观观察积累感性材料、形成“凑十”的表象,然后,通过参与适宜的数学活动,架设起借助“10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等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进位加法)的逻辑思路,最终,建立“凑十法”的数学模型,在感受“模型”思想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片断】
  师:(课件出示右图)数一数,说一说:每格装一个苹果,一共能装多少个苹果?假如已经放入5个苹果,再装几个就满了?放入6个呢?7个、8个、9个呢?
  (课件逐步出示相应的图片,结合学生的回答,闪烁出示填入的虚线苹果,小结并板书:凑十)
  师:(出示下图)妈妈又买来了5个青苹果,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1:两种苹果合起来有多少个?
  生12:可以用9个红苹果加5个青苹果。(师板书:9 5=)
  师:仔细观察图,说一说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共有几个苹果。
  生13:有9个红苹果,再接着数(青苹果)10、11、12、13、14个。
  生14:把一个青苹果拿到左边的盒子里,这一盒就有十个苹果了,再和右边剩下的4个
  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有14个。
  生15:把左边上面的那一排红苹果都拿到右边的盒子里,这样就有十个,再加上左边下面那一排的4个红苹果,就可以知道一共有14个苹果。
  ……
  师:能不能借助小棒把你的想法摆一摆,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移动小棒的?为什么要这样移?
  (交流汇报,略)
  师:通过移动,左、右两边的小棒各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生16:左边的小棒变多(少)了,右边的小棒变少(多)了,得数是不变的。
  生17:左边的小棒变少(多)了,右边的小棒变多(少)了,一共有14根小棒是不变的。
  ……
  师:(结合图片)嗯,是的,从右边移动1根小棒到左边来,左边的小棒变多了,右边的小棒变少了,但小棒的总根数是不变的。想知道原来的9 5等于几,现在只要计算几加几就可以了?
  生齐答:10 4
  师:这样,我们就把这节课遇到的新问题变成以前已经学会的问题来解答了,这样的方法称为“转化”。(板书:转化,齐读)
  ……
  师:我们一起来玩“青苹果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课件出示右图:
  (不断变换盒子外面青苹果的个数(3个、4个、6个、7个、8个),让学生快速抢答出苹果的总个数。)
  通过“把盒子装满苹果”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生活事件,学生在“聊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十个就满了”的直觉思维;然后,结合直观图片探讨“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共有几个苹果”这一问题,初步建立起“凑十”的表象;紧接着,经历动手操作、语言表述、与同伴思维碰撞的过程,梳理出“‘9 5’可以转化为‘10 4’来计算”的逻辑思路,实现“凑十”经验的提升和内化;最后,依托快速、有趣的“青苹果变变变”游戏,不断强化“凑十”思维。这样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会计算“9加几”、能运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建构“凑十”的数学模型、生长“模型”思想,为形成良好的运算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整合:融通“凑十”思维,感悟思想方法
  把联想起来的知识(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按其内在联系,依逻辑顺序进行整理、加工、优化和重新组合,让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满十进一”的位值思想、加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等)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进而融合在一起,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并有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后续生长。整合,在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片断】
  师:通过玩“青苹果变变变”的游戏,你有什么发现?
  生18:我发现,每次多一个青苹果,苹果的总个数就多一个。
  生19:我有意见!有一次青苹果多了2个,苹果的总个数也多了2个。
  师:嗯,红苹果的个数有什么变化呢?(不变)
  生20:我发现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只要把青苹果去掉一个再加十就可以了。
  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生21:我听明白了,比如有9个青苹果嘛,拿1个和红苹果凑成十,还剩8个,8 10=18,一共有18个苹果。
  师:王老师为善于思考和认真倾听的同学点赞!
  师:如果 4=13,那么, 6=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22:刚才玩“青苹果变变变”的游戏时,我就知道9 4=13了,那么9 6=15。
  生23:13-4=9,所以兔子=9,9 6=15。
  师:嗯,都能利用已经知道的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很了不起!
  生24:兔子和兔子是一样的,6比4多2,所以得数也要比13多2,那就是15。
  師:祝贺这位同学,他懂得用“推理”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板书:推理)
  师:(出示“9 7=16”)仔细观察这个算式,想一想,明明是用9加上“7个1”,但是和的个位上却只有“6个1”,少掉的“1个1”跑到哪儿去了呢?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1:少掉的“1”跑到(和的)十位去了。
  小组2:不对,不对,少掉的是“1个1”,十位上的“1”是“1个十”。
  小组3:我们觉得,少掉的“1”跑去和“9”凑成“十”,就变成十位上的“1”了。
  (其他小组纷纷表示赞同)
  生25:所以,在计算9加几的时候,和的十位上是“1”,和的个位比9加的那个数少1。
  师:嗯,你能有这么深入的想法,一定是因为你学习时非常专注!
  师:同学们,受他的启发,你对如何计算“8 6=”有初步的想法了吗?
  生26: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6少2,等于14。
  师:呀,他用上了“类比”的方法,这种猜测对不对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8加几”。
  在玩“青苹果变变变”的游戏并交流“你有什么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依托具象的载体,自然迸发出了“(红苹果的个数不变)青苹果比上一次多了2个,苹果总个数也应该多2个”“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只要把青苹果去掉一个再加十就可以了”的想法,
  这不就是“推理”思维和“归纳”思想的雏形吗?低年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这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的火花需要我们去呵护并进一步点燃。此时,教师适时抛出“9 7=16,明明是用9加上‘7个1’,但是和的个位上却只有‘6个1’,少掉的‘1个1’跑到哪儿去了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领他们上升到符号语言的层面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从而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满十进一”的知识及其相应的位值思想相融合,实现思维生长。最后,通过“你对如何计算‘8 6=?’有初步的想法了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为思维的再生长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作者简介:
  王培明,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本文系2018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构建富有生长力的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MJYKT2018-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句话:“多读书多积累,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的应用规则。”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则怎么教给孩子,最好的途径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己领悟。教师的职责则是引领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为经典阅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选准一本书,开始
摘 要: 本文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例,借助智慧教室,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策略,建构初中生物智慧课堂,有效发展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 智慧课堂;理性思维;绿色植物  在我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时代,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具体学科与其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深入研究。智慧课堂模式一般被认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如“互联网 ”、大数据等
摘 要:正面管教班会课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来学习和实践合作、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解决问题。孩子们在参与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了主人翁感,就会受到激励去遵守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或解决方案。當孩子们参与了决定的制定时,就会非常愿意合作,即使最后的解决方案是老师以前提出过很多次而毫无效果的。从而给孩子们提供了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消除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促进学业知识的学习。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形式趋向多元化,实验教学成为数学教学的新潮流。新课程指出:“实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做到“动思结合”,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拉近与数学的距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以“玩转三角板”为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摘 要:测量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建构测量概念为此,教师经常进行有关测量的探究活动,观察幼儿生活中的需求,为其创设环境,进行记录和呈现,但分析这些测量活动,停留在测量的游戲和模仿阶段,教师对于测量物体的属性,测量工具、测量标准、测量中实际的运用和引导模糊和笼统;注重测量结果,忽略测量方法、测量属性的现实意义理解,测量活动浮于表面并不深入。本文以中班幼儿一次对于“幼儿园最
摘 要: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降水”微专题为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思维结构评价分类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注重不同思维结构问题的解决,开展深度教学。  关键词: 思维结构;综合思维;探究;降水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
摘要:以“滴定曲线”专题复习课为例,通过分析滴定曲线图中的各“点”,罗列考题问题设置,通过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深挖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型,对“点”突破,提升高三二轮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维模型;二轮复习;点  一、 问题的提出  进入高三二轮复习后,大多数化学教师都是采用专题复习结合综合练习训练的复习模式,由于教师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意识不清,“专题”选择基本是按教辅
摘 要:为进一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加快转变教学观念,紧扣课堂教学重难点,创造质疑的学习氛围,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质,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推动历史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的探索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助于拓宽历史学习空间。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策略探索 
摘要:文章基于高三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以说题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就说题题目的精选、说题课堂的构建、学生说题的引导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通过说题教学达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三化学;说题;能力培养  一、 研究背景  高考考查要求的转换:2019年1月,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摘 要:在“互联网 教育”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高效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关键词:e-world智慧教学平台;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要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小学生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