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那所老屋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yan09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自己的“老屋”,她伴随我们成长,我们生活。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回老家了,自从上高中以来,全家就从村里搬出来住进了我们的新房子,后来就很少回去村里。这些年也一直在外面,每年就回那么一两次家,所以几乎是没有时间在去看看那间老屋。上次妈妈打电话来说:“家里的老屋要拆了。”我瞬间思绪万千,才想起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去好好看看你,过去的种种记忆在大脑里面不断地加载,一幅幅画面感就像播放电影一样一一浮现出来。这些年任你在风雨中站立,没有我们居住你里面,你一定很孤独吧!
  前几日从西藏回到家里小住了几日就要赶回公司上班,我专程跑回村里去看来看它现在的样子,以前的你真的不见了。没有了石墙瓦砾,没有了木头做的大圆柱,更不见那黑木门和古式的窗子,更没有了儿时我一张抬头张望的烟囱,很明显这些都被拆了,现在留下的就只剩一堆垒起来的石头,孤零零地堆在那边。我一下子回到了一家人住在老屋的日子里,那些年老屋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伴着我出生、成长 ,记忆就这样在脑海里不断涌现,像打开龙头的自来水一样哗哗往外流。
  1 四合院
  我们家的老屋和其它几家的房子围成了一个四合院,在南方有四合院是特别少的,所以那个时候在村里就感觉与众不同。这个很宽很大的四合院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童年记忆,它成了我们儿时玩耍活动的场所,是我们那个大院里最快乐的地方。
  在我们这个四合院里共有六户人家,家家房屋相连中间公用一道墙,南面有一个大门,大家一起用,这个四合院就是这样形成的。每家门前都有一条水道接通四周把水排到外面,那时候我们把它叫作小沟,你家在门前干什么都能看到。所以这么几乎人家在一个四合院里特别热闹,而且每家一般都有两个孩子,我们基本上是一起长大的。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四合院里的小伙伴总是总是会一起玩耍,白天各自的父母都去干活了,把我们留在家里,我们就在里面玩游戏、跳绳、躲猫猫、过家家,总会把外面的小朋友吸引进来,那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车,更没有漂亮的芭比娃娃,但是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很烂漫。
  记得印象很深的一次,因为这一次也给我眼睛旁边留下了一道小小的疤痕。那时大院外面的孩子跑来我们院里跟我们一起玩游戏,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玩着玩着突然跟我们院里的一个小伙伴吵起来,后来他把他哥哥叫来打了那个孩子,我当时特别勇敢地冲上去,不料他哥手里的一个尖木块已经朝我飞过来,瞬间就流血了。这事当时还挺严重的,后来都闹到父母那里去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虽然我们小,但是我们知道是一个大院的,我们经常一起玩耍,我们是一家人,所以也不允许外面的人欺负。这事过去很多年了,但每当我在镜子面前看到那个小小的疤痕时,我总会用手去摸摸,然后竟然会很开心地笑了,原来我小时候的勇敢有迹可寻,总会把我带回到过去那快乐的时光中。
  那时候院里根本没有水泥地板,外面也不通柏油马路,我们会随随便便地坐在地上抓泥巴一玩就是一个下午,我们想吹五彩泡泡的时候会自己找来瓶子,在瓶子里面装满水然后放一些洗衣服使劲摇啊摇,跑去房子后面的地里去摘麦管来蘸一下就朝着小伙伴们吹,我们总会想尽千奇百怪的办法来给自己快乐,吃饭的时候我们总爱凑热闹,抬着碗拿着筷子在碗里盛满菜就端着跑出来,跟别的小伙伴一起玩,刚开始的时候爸妈总在后面叫唤,久而久之,我们跑多了,父母也就习惯了,只要我们不惹事,他们允许我们跑出来,只要在这个大院里就行。
  我们的童年就是这样过来的,这个四合院给了我们很多快乐时光。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也渐渐长大,会在这个大院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而且互相交流,互相照顾,那时候约着小伙伴一起去山上总能挖到各种兰草,尤其是火烧兰特别常见,挖回来以后我们悉心地照料着,等它栽活,长大,开花。
  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溜走,这个四合院伴着我们出生,成长,然后背上小书包,它给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
  2 四个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成了我们大院最好的解释,因为我们这个四合院里有四个民族。一个是哈尼族,一个是佤族,一个是彝族,还有就是汉族,在这个村里,我们仿佛成了最好的民族组合。我们几家的房屋材料基本相同,一楼都是墙土砌成,二楼三楼则是木制,房顶都是向前后倾斜,瓦砾铺盖在上面,当然我们处于不同位置也是不同的结构设计。
  比如佤族他家的的门刚好与我家相对,他们家老屋还多了一个阳台,而我家没有,哈尼族的房门开朝外面,但也留有后门,四个民族的老屋就是这样把我们连结成一个团结的整体。
  少数民族在我们那里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很容易分辨,因为语言、皮肤显而易见就可以区分出来。虽然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但是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语言上我们已经互相能听得懂,总是一听就可以去边他家是什么民族,以前是哪儿的,时间一长我们也并不奇怪。我们相处得很好,总会互相串门,你来我家吃饭,我去你家吃饭,这些在乡里村间是很常见的事情。
  我们也过不同的节日,各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节日、风俗、习惯。以前很多事情不知道,而且小的时候不懂就问,不会考虑说话处事什么的。
  那时候知道跟我一起长大的那个佤族小伙伴耳朵是刺通的,因为她很小很小就一直戴着耳环,后来才知道她那时一出生老人就必须用针传统,而且他们族女人一般都不剪发,所以个个都是长辫子,他们皮肤稍微黑点,她们的服饰装扮,那时候我已经伴着这些民族文化成长,所以慢慢地在心里也不再好奇,好像是习惯了的事情。
  我也知道我的民族哪些是禁语,哪些事应该懂得,我也知道我们以酒待客,我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那天是过火把节,也就是我们族的过年,那天各地的亲朋好友都汇聚在一起喝酒,大家手牵手围着大火一起唱歌跳舞,无论你是彝族,还是汉族,只要来者都是客,彝族人会用他们的待客之道来招待你,即使根本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也没关系,跟着大家一起开心就好。这些风俗文化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种意识在心里面。随着成长,随着后来再到县城上学,再然后到大城市生活,身边总会有很多人来问我关于这些问题,有时候他们还会用好奇或者羡慕或者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我。知道原来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不通婚的,知道后来才渐渐和汉族通婚,所以他们都是来自远方的媳妇,才造就了这样一个民族组合,而且各地婚俗礼节还是不一样的,我也知道了这些民族的分布地区,他们家乡的气候环境,好像小的时候一直就是听这些阿姨们说他们家乡的事长大的。   但是无论我们是汉族、彝族,还是佤族、哈尼族,我们家家户户都过春节,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不再分民族,不再不通婚,不再你不来我不往。我总是感到很幸运,大院里面有四个民族,我们已经形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很小的时候就成长于这样一个环境中似乎更懂得包容与理解,知道怎么去说话,怎么去做事,我们也共同说着一门语言:汉语。
  四个民族,在老屋的连结下,我们就是这样相亲相爱的一家。
  3 四季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老屋在四季的更迭中似乎也是在变化的。老屋有三层,第一层主要是吃饭,第二层是卧室,第三层堆放粮食,基本家家户户的结构都是这样的,这样地结构总是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也跟四季有关。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被屋檐上面的燕子吵醒,我们知道春天来了。看着这些小燕子,我们笑逐颜开,从来不会去伤害它,因为爸妈一直说燕子来了是喜事。一大早,公鸡就喔喔叫,门前拴着的那条大狗也不安静了,提醒着我们该起床了春耕了。
  春天就是这样一个播种的季节,屋顶上的烟囱早早就升起,家家户户忙着播种,这个时候粮食是空的,所以老屋在这个季节会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早晨把种子到处去,晚上回来门前堆满了柴火,一进一出,就是这样。父辈们已经会很好地去计划,每天,明年,以后。这些都是祖祖辈辈的经验总结,老屋就这样给了他们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地方。
  夏天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似乎会来得更猛烈,庄稼发起了一节节长高,门前小沟里的水有的时候还会长满,我们大伙儿穿着水鞋带上锄头就去掏,有的时候还把全身湿透了,没准爸妈就是一顿打。房顶却漏雨了,我们小孩不懂事,跟随着爸妈去三楼在电筒光滴照耀下一处一处去寻找漏雨的地方,每发现一处就觉得特别新奇,学者爸妈拿盆去接水。而且还不忘作记号,等到不忙的时候爸爸就爬到房顶去扇瓦。我们抬头张望着,总想着要是我长大我也可以爬这么高啊。还记得那时候正处于换牙时期,要是我们当中谁刚好缺牙,说话的时候“不关风”,就会被大家笑,而且长辈总是有一句话“上牙要丢在房顶上,下牙丢在床底下,这样掉了的牙齿才会长出来”,所以每一次掉牙我们都会很谨慎把牙齿丢到该丢的地方,每天都在感觉到底有没有长,而且不敢用手去触摸,那时候长辈的话从来不会怀疑。
  秋天,到处是一派金灿灿的风景。老屋里透着一股丰收的气味,到处堆满了粮食,我们跟着父母后面跑来跑去,一会上二楼,一会上三楼,土豆放在这间,玉米放在头顶,而且那时候有些玉米还要留着叶子把它串挂起来,我们可爱做这样的事情了。我们一般把玉米放在三楼,这样离太阳更近,容易风干,把串挂的玉米放在二楼,因为有一定空间,也方便做事,把土豆堆在某个角落,不让阳光直射,所有的这些都是经验、都是文化。勤劳、善良、 淳朴,我想也是在那时候 从父辈那得到了传承。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冬天就这么悄悄地到来,整座老屋是静谧的,它仿佛睡着了一半,跟动物一样也进入冬眠。屋檐上的燕子不再叫了,听妈妈说它已经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房顶上的烟囱也不会早早地就升起来,似乎在整个冬天的笼罩中,一切都在静止,老屋也是但是它不忘记输出温暖输出热量,我们在它温暖的怀抱着取暖,既使是寒冷的冬天,我们也会感觉到很暖和。妈妈总是不忘记给我们添置新衣服,她早早地就把一些粮食储存起来,比如她会提前做一些干菜,一些萝卜,我们一家过着安静的小日子。春节来临,我们贴春联,挂灯笼,伴随着鞭炮声,我们迎来了新年,终于又长大一岁了,那时候就是这样盼着望着,说是终于,说是快要到了,老屋就这样陪我们过了无数个这样的春夏秋冬。
  四季的气息,就是这样在老屋中散发出来,每一季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老屋就是这样,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很多。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以前四合院里的人家逐渐都盖起了新房子,都搬走了,儿时的那些小伙伴也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也好几年没有回去来,留下那一件件空空的老屋孤零零地伫立在那里。而如今老屋也老了,它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热闹、温暖。或许人和老屋就应该是互相需要,我们需要它,它也需要我们,当我们一个个离开时,它也在孤独中老去。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们一家还住在那间老屋里,日子虽然紧凑但是我们快乐,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我梦到了隔壁邻居家的姐姐早门前叫我上学,我梦到我们在一切吹洗衣粉水的泡泡,我梦到我们一起过家家……
  总会在某个闲暇时光里,回忆起那些小时候,那些曾经,那时即使在睡梦中都会笑的一段日子,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没有这时间一切的纷扰
  站在阳台上吹着风,夕阳穿过胸膛,看着眼前的照片高楼大厦,想起了曾经那间老屋。老屋老了,很多东西就这样在时光中渐渐消逝,但是它给我带来的那段童年记忆却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拥有过那一群天真可爱的小伙伴,我有一段美好的少年时光,我成长于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在一起的四合院里,还有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带给我的是我一生的财富,那段记忆,留存至今直至永远!
  总编辑点评
  刘正轩的散文《老家的那所老屋》真正打动我的心的是质朴无华,通篇文章里,我看不到什么华丽的辞藻和“为赋新诗强说愁”式的娇柔做作,看到更多的是清新和隽永的风格。在作者的笔下,我们不难看到作者出生在4个民族和谐相处的四合院里,去融入到多民族群居下的生存环境;不难看到作者笔下的故乡的四季更迭。
  可以这样说,刘正轩的散文还有一种“原生态式”的元素,在这种““原生态式”的文风中,我想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没有去玷污到作者的心灵深处,亦没有改变到作者的语境,就像山野飘来的风,是那样的淳朴、忠厚,让读者细细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清新、隽永的文风,真挚的情感递进、交融,是这篇散文主要特色。如果非要让我指出此文的不足,我想尚缺乏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意趣的流露,这有待于作者今后在文学创作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尽管此文有它的瑕疵之处,但是我依然会给他点赞。
  作者单位
  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自觉肩负起民族的重任,但是在负重之前,要先“修身”才能“平天下”。在求学阶段,特别是高中时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高中生,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我们面对未来的升学、就业、适应社会等这些人生重大问题时,如若高中阶段没有培养成优良的心理素质,那么将来适应不良环境或超负荷的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便会接踵而来。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特点;心理压力
期刊
摘 要本文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成绩评定采用的方式特点,分析了成绩评定中存在的争议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国家最高层面的教学内容,其效果关乎国家根本,党和国家都是大力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问题。本课题组基于这样的现实,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希望对思想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不单单是听、读、写,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高度重视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障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具有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运用一定的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可以达到训练目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训练;障碍;条件;方法  阅读教学——“读
期刊
摘 要 作者系北京辟谷中医研究院院长。他十多年来致力于辟谷养生事业;他首开先河,把五千年以来一直单一的“辟谷方法”提升到“ 辟谷文化”的高度 、把单一的辟谷方法拓展到“辟谷产业链”的宽度,在辟谷界乃至在中国文化界具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为辟谷事业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华养生事业有一定的裨益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辟谷;健康教育;体会  今天我们因缘相聚,隆重纪念我拜师十周年暨北京
期刊
摘 要在崇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国家大力推广新课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今天,将思想教育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已成为一种共识。同样,数学教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懂得不失时机地抓住数学教学中每一部分的特点,把数学教学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教育后进生呢?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教学  1 热爱后进生,帮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科的信心  
期刊
作者简介  张理,女,中国地质大学音乐系教师(湖北省武汉市校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协会音乐分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香港音乐家导师同盟会会员、武汉留学联谊会理事、武汉市欧美同学会会员、国家音乐核心期刊《广播歌选》副理事。  焦蓉(1990-),女,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武汉市校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音乐方向)。  作者单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对园林艺术,特别是廊的艺术进行了有的放矢的阐述及分析。  【关键词】园林艺术;廊;探讨  《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迄今我们对于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特别是江南园林)的认识大体没有脱离《园冶》的窠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中型城市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这就对城市电网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配电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电力的正常输送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电网设备的结构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由简单向着复杂化前行,其接线的方式也从放射状向着环网接线以及树状接线状态发展,在此过程中的凸显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使配电网设备能在大中型城市的发展中被合理且有效的运用,从而便利人
期刊
生活的本身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我只是行走路上的一员,我不知道天黑之后会遇到谁,也不知道梦醒之后又会与谁告别,只是在人生的路上就这么走着,走着……无所谓生,亦无所谓死。也许明天就会走到路的尽头,也许失落沉重的脚步纠缠着苦痛的身影,但谁又能说的明白呢?  清晨的风吹来,略带着春的涟漪,我不喜欢遮掩的天气,可是又无能为力,静静地瞧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路边的小树不知过了几个春秋,我望望它们,它们又瞧瞧我。
期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时值金秋九月,不觉又一年中秋匆匆来临,在家家户户忙着送礼省亲、添酒置食、喜庆团圆之际,身在异乡的我也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友,脑海亦莫名浮现出张九龄那首《望月怀远》的诗来。心念到末尾一句,一诗终了,余韵却荡漾难休,不禁心生恍然。  此时耳畔还戚戚地奏着一首古筝名曲,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