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两则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d411525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党委扩大会一上来就卡了壳。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电机厂已经两年多没完成生产任务了。必须彻底解决,要派硬手去。派谁?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局长霍大道透彻人肺腑的目光,轻轻扫过每一个人的脸。有一张脸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睛;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手里正摆弄着一支香烟。自从十多年前在“牛棚”里一咬牙戒了烟,从未开过戒,只是留下一个毛病——每逢苦苦思索的时候,喜欢找别人要一支烟在手里玩弄,间或放到鼻子上去嗅一嗅。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对会议的结果似乎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手里的那支香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堆碎烟丝。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
  这一请求太出人意外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公司经理”——上有局长,下有厂长,能进能退,可攻可守。愿干者可以多劳,不愿干者也可少干;权力不小,责任不大,待遇不低,费心血不多。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的“美缺”。乔光朴为什么偏要下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地扫过全场,仍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乔光朴,现年五十六岁,身体基本健康,血压有一点高,但无妨大局。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
  这家伙,话说得太满。这无疑是一些眼下最忌讳的语言。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什么事情还没有干,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路。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他激动地抬起眼睛,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一九五八年,乔光朴从苏联学习回国,被派到重型电机厂当厂长,石敢是党委书记。两个人把电机厂搞成了一朵花。石敢是个诙谐多智的鼓动家,他的好多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揪住了辫子,在“牛棚”里常对乔光朴说:“舌头是惹祸的根苗,我早晚要把这块多余的肉咬掉。”一九六七年秋天的一次批判会,台子高高搭在两辆重型翻斗汽车上,散会时石敢一脚踩空,笔直地摔下台,腿脚没伤,舌头果真咬掉了一半。从此,石敢成了半哑巴,公共场合从来不说话。局里几次要给他安排工作,他借口是残废人不上来。今天一早,乔光朴派人借口有重要会议把他叫来了。
  乔光朴把立“军令状”的前后过程告诉了石敢,希望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
  石敢却长时间不吭声,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石敢到底说话了,语言低沉而又含混不清。乔光朴费劲地听着:“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
  乔光朴急了:“老石,难道你躲在干校不出山,真的是由于怕了?”


  石敢不想辩解地点点头,认账了:“我只有半个舌……舌头,而且剩下的这半个如果牙齿够得着也想把它咬下去。”
  “你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党委书记,我要回厂,你不跟我去不行!”
  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
  “胡说!”乔光朴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掉个舌头尖思想就算残废啦?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吐掉了?”
  石敢被刺疼了,肩头抖动了一下。乔光朴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咳,大个子……”石敢叹了口气,用了他对乔光朴最亲热的称呼。这声“大个子”叫得乔光朴发冷的心突地又热起来了。石敢立刻恢复了那种冷漠的神情:“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以后不后悔。不过,什么时候你讨厌我了,就放我回干校。”
  当他们两个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委员们也就这个问题形成了决议。霍大道对石敢说:“老乔明天到任,你可以晚几天,休息一下,身体哪儿不适到医院检查一下。”
  石敢点点头走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营造了紧张沉闷的氛围:党委扩大会上众人沉默不语,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这种开篇为主人公的亮相设置了背景。
  B.小说中的霍大道是乔光朴的上级,他熟悉乔光朴的个性,欣赏乔光朴毛遂自荐、不留退路的工作作风,满足了乔光朴让石敢任党委书记的请求。
  C.小说应和当时的时代塑造并热情讴歌了改革家乔光朴这一光辉形象,同时也对当时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了批判,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D.小說中写石敢咬掉自己半个舌头而成了半哑巴的情节,写出了“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2.小说写了乔光朴和石敢的对话,请简要分析这一对话过程中石敢的心理活动。
  答:
  3.《乔厂长上任记》被誉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小说中,改革家乔光朴的形象鲜明生动。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乔光朴这一改革家形象的。
  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光①(节选)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地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地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地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匾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地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地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计数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地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③来,拿着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看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地出现在寒夜的空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地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地再定睛,白光却分明地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地点了灯。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地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地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地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地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地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地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地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有人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①白光: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地方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②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③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地跳进他眼睛里来”写出了陈士成看榜时的急切,“惘惘地走向归家的路”则写出陈士成落榜后的失望。
  B.“独有月亮,却缓缓地出现在寒夜的空中”“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小说对月亮的描写只有寥寥数笔,却渲染了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C.下巴骨会“索索地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地显出笑影”,荒诞的情节、奇特的想象给悲剧故事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D.小说把陈士成几十年应考不中的遭遇浓缩在一天内集中体现,以陈士成的内心独白推动情节的发展,并通过“挖银子”把情节推向了高潮。
  5.小说中,“白光”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答:
  6.从小说来看,造成陈士成人生悲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一)《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1.D(“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错,联系全文来看,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改革,歌颂敢于改革的人,并非抨击“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
  2.①不敢追随乔光朴去担任电机厂的党委书记,过去遭受的迫害让他心有余悸,感到畏惧。②承认自己思想残废了,已经消耗完,心灰意懒,不想有所作为。③乔光朴的责问让石敢内心受到震动,同意出山,但又对前景感到不安。(意思相近即可。)
  3.①肖像描写。以霍大道为观察视角描写了乔光朴的眉弓、眼睛、双颊、阔脸,写出了乔光朴坚毅无畏、充满力量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小说中写了乔光朴摆弄香烟,把香烟捏成烟丝的细节,写出了乔光朴深思熟虑的形象特点。③对比描写。许多老干部对“美缺”梦寐以求,而乔光朴却主动请缨,锐意进取;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而乔光朴却立“军令状”,把话说得太满。同时,石敢与乔光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写出了喬光朴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形象特点。(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如“语言描写”“侧面烘托”等只要分析合理,也可给分。)
  (二)《白光》(节选)
  4.C(“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错,作者写这个情节的目的,是突出陈士成内心的崩溃;从上下文来看,这个情节更加强化了悲剧色彩。)
  5.①指陈士成的祖先埋有银子之地所发出的光,这是陈士成的幻觉。②隐喻陈士成所追求的功名利禄。③隐喻陈士成惨淡的命运。他16次未考中,最终落水而亡,他的一生如同惨淡的白光。(意思相近即可。)
  6.①科举制度对陈士成的毒害。科举制度摧残了陈士成,使他沉溺其中,屡败屡考,难以自拔,最终科考失败,在幻想中自杀。②陈士成渴求功名利禄。他渴望通过科举考试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以致于迷信所谓的白光。③邻居们的冷漠无情。放榜后陈士成极为痛苦,但邻居们都“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意思相近即可。)
其他文献
与其费尽心机融入一个圈子,不如好好放松下来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之前,我总觉得一个人独处是一种错误,我害怕别人诧异的眼神和同情的话语,于是迫切地奔向人群。我还刷微博,逛朋友圈,努力把自己跟别人捆绑在一起。后来我才发现,这样做,既忽略了世界,也忽略了自己,我依然感到孤獨。  是书本拯救了我。那个暑假,我回到老家,孤独之下,我整日与书为伴。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学会了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
期刊
偏見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句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  【来源】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出版,2
期刊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愁情,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文人吟咏的永恒主题。愁情与秋景又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慨后,悲秋情绪就一直引发了骚人墨客的强烈共鸣。杜甫便是其中的一位,甚至可以说,老杜将这悲秋
期刊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
期刊
作为《三体Ⅲ》的主角,程心非常不受读者待见。人们说她是“圣母”,是懦弱的假慈悲,是置全人类性命于不顾只为安自己良心的假圣人。一句话,对于程心的评价,向来都是以负面为主。然而,程心真的如此不堪吗?  回到《三体》原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刘慈欣对于程心并没有什么主观性的负面描写,反而多次借云天明、关一帆等人之口表现了程心单纯、善良的特点。尤其是在与维德对峙时,维德告诫程心“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
期刊
近日,上海一家公司响应国家节约粮食的号召,规定“员工如因非变质等原因随意倒掉公司提供的免费午餐,将予以一次警告、三次辞退的处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惩罚措施过于严苛,它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首先,从法理上讲,这个措施于法无据。该企业一员工说,自己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没有这样的条款。法律专业人士认为,这条规定缺乏制度和法律上的依据,存在违法的嫌疑。如今,我们大力建设法制社会,企
期刊
近年来,“光盘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得到了许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然而,前不久上海一家公司出台的旨在减少食物浪费的举措却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据媒体报道,该公司素来有在每个工作日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的福利,但公司发现,许多员工留下大量的剩菜剩饭,有的员工甚至一口都不吃,于是公司规定“员工如因非变质等原因随意倒掉公司提供的免费午餐,将予以一次警告、三次辞退的处分”。对此规定,支持者有之,反对批评者亦不少。 
期刊
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而生活;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  你最富的时候,倒是最穷。爱找错误的人就是在天堂里也找得到错误。尽管贫穷,你要爱你的生活。甚至在一个济贫院里,你也还有愉快、高兴、光荣的时候。夕阳反射在济贫院的窗户上,像照在富户人家的窗上一样光亮;在那门前,积雪同样在早春融化。我只看到,一个安心的人,在那里也像在皇宫中一样,生活得心满意足而富有愉快的思想。  
期刊
一  桂香抑郁地走在泥土路上。  秋风轻轻地吹,吹散了袅袅炊烟,吹散了桂花的冷香,也吹散了桂香小小的希望。  泪水一点一点溢满桂香的眼眶,在她棕黑的脸上留下弯弯的泪痕,滴落在她又脏又黑的布鞋上。  桂香难过极了,妈妈的声音依然在她耳边回响:  “嫩个女细伢子组犀利东西哦!读犀利书哦!”(南昌方言:“你这个女孩子干什么!读什么书啊!”)  “辣里有钱哦!供嫩读书,屋里个田休得到好多钱系啵?”(“哪里
期刊
不远处是山,山过了是山,过了山还是山。  那里是我父亲的家乡,村子稀稀落落撒在山峦之间,四处是高耸的青山。远望,几只勇敢的飞鸟鸣叫着,企图越过这百来丈高的峻岭。  村子没有通水通电,至今用的还是上世纪的煤油灯。通往外面的是一条陡峭的山路,無论是村民上下山还是孩子们上下学,都走得步步惊心。  无尽的青山编织成了一座走不出去的牢笼,困住了这里的一切生灵。  但,牢笼都有一把与其匹配的钥匙。  来自山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