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党委扩大会一上来就卡了壳。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电机厂已经两年多没完成生产任务了。必须彻底解决,要派硬手去。派谁?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局长霍大道透彻人肺腑的目光,轻轻扫过每一个人的脸。有一张脸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睛;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手里正摆弄着一支香烟。自从十多年前在“牛棚”里一咬牙戒了烟,从未开过戒,只是留下一个毛病——每逢苦苦思索的时候,喜欢找别人要一支烟在手里玩弄,间或放到鼻子上去嗅一嗅。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对会议的结果似乎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手里的那支香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堆碎烟丝。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
这一请求太出人意外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公司经理”——上有局长,下有厂长,能进能退,可攻可守。愿干者可以多劳,不愿干者也可少干;权力不小,责任不大,待遇不低,费心血不多。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的“美缺”。乔光朴为什么偏要下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地扫过全场,仍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乔光朴,现年五十六岁,身体基本健康,血压有一点高,但无妨大局。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
这家伙,话说得太满。这无疑是一些眼下最忌讳的语言。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什么事情还没有干,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路。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他激动地抬起眼睛,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一九五八年,乔光朴从苏联学习回国,被派到重型电机厂当厂长,石敢是党委书记。两个人把电机厂搞成了一朵花。石敢是个诙谐多智的鼓动家,他的好多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揪住了辫子,在“牛棚”里常对乔光朴说:“舌头是惹祸的根苗,我早晚要把这块多余的肉咬掉。”一九六七年秋天的一次批判会,台子高高搭在两辆重型翻斗汽车上,散会时石敢一脚踩空,笔直地摔下台,腿脚没伤,舌头果真咬掉了一半。从此,石敢成了半哑巴,公共场合从来不说话。局里几次要给他安排工作,他借口是残废人不上来。今天一早,乔光朴派人借口有重要会议把他叫来了。
乔光朴把立“军令状”的前后过程告诉了石敢,希望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
石敢却长时间不吭声,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石敢到底说话了,语言低沉而又含混不清。乔光朴费劲地听着:“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
乔光朴急了:“老石,难道你躲在干校不出山,真的是由于怕了?”
石敢不想辩解地点点头,认账了:“我只有半个舌……舌头,而且剩下的这半个如果牙齿够得着也想把它咬下去。”
“你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党委书记,我要回厂,你不跟我去不行!”
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
“胡说!”乔光朴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掉个舌头尖思想就算残废啦?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吐掉了?”
石敢被刺疼了,肩头抖动了一下。乔光朴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咳,大个子……”石敢叹了口气,用了他对乔光朴最亲热的称呼。这声“大个子”叫得乔光朴发冷的心突地又热起来了。石敢立刻恢复了那种冷漠的神情:“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以后不后悔。不过,什么时候你讨厌我了,就放我回干校。”
当他们两个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委员们也就这个问题形成了决议。霍大道对石敢说:“老乔明天到任,你可以晚几天,休息一下,身体哪儿不适到医院检查一下。”
石敢点点头走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营造了紧张沉闷的氛围:党委扩大会上众人沉默不语,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这种开篇为主人公的亮相设置了背景。
B.小说中的霍大道是乔光朴的上级,他熟悉乔光朴的个性,欣赏乔光朴毛遂自荐、不留退路的工作作风,满足了乔光朴让石敢任党委书记的请求。
C.小说应和当时的时代塑造并热情讴歌了改革家乔光朴这一光辉形象,同时也对当时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了批判,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D.小說中写石敢咬掉自己半个舌头而成了半哑巴的情节,写出了“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2.小说写了乔光朴和石敢的对话,请简要分析这一对话过程中石敢的心理活动。
答:
3.《乔厂长上任记》被誉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小说中,改革家乔光朴的形象鲜明生动。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乔光朴这一改革家形象的。
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光①(节选)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地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地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地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匾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地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地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计数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地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③来,拿着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看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地出现在寒夜的空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地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地再定睛,白光却分明地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地点了灯。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地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地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地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地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地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地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地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有人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①白光: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地方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②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③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地跳进他眼睛里来”写出了陈士成看榜时的急切,“惘惘地走向归家的路”则写出陈士成落榜后的失望。
B.“独有月亮,却缓缓地出现在寒夜的空中”“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小说对月亮的描写只有寥寥数笔,却渲染了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C.下巴骨会“索索地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地显出笑影”,荒诞的情节、奇特的想象给悲剧故事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D.小说把陈士成几十年应考不中的遭遇浓缩在一天内集中体现,以陈士成的内心独白推动情节的发展,并通过“挖银子”把情节推向了高潮。
5.小说中,“白光”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答:
6.从小说来看,造成陈士成人生悲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一)《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1.D(“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错,联系全文来看,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改革,歌颂敢于改革的人,并非抨击“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
2.①不敢追随乔光朴去担任电机厂的党委书记,过去遭受的迫害让他心有余悸,感到畏惧。②承认自己思想残废了,已经消耗完,心灰意懒,不想有所作为。③乔光朴的责问让石敢内心受到震动,同意出山,但又对前景感到不安。(意思相近即可。)
3.①肖像描写。以霍大道为观察视角描写了乔光朴的眉弓、眼睛、双颊、阔脸,写出了乔光朴坚毅无畏、充满力量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小说中写了乔光朴摆弄香烟,把香烟捏成烟丝的细节,写出了乔光朴深思熟虑的形象特点。③对比描写。许多老干部对“美缺”梦寐以求,而乔光朴却主动请缨,锐意进取;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而乔光朴却立“军令状”,把话说得太满。同时,石敢与乔光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写出了喬光朴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形象特点。(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如“语言描写”“侧面烘托”等只要分析合理,也可给分。)
(二)《白光》(节选)
4.C(“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错,作者写这个情节的目的,是突出陈士成内心的崩溃;从上下文来看,这个情节更加强化了悲剧色彩。)
5.①指陈士成的祖先埋有银子之地所发出的光,这是陈士成的幻觉。②隐喻陈士成所追求的功名利禄。③隐喻陈士成惨淡的命运。他16次未考中,最终落水而亡,他的一生如同惨淡的白光。(意思相近即可。)
6.①科举制度对陈士成的毒害。科举制度摧残了陈士成,使他沉溺其中,屡败屡考,难以自拔,最终科考失败,在幻想中自杀。②陈士成渴求功名利禄。他渴望通过科举考试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以致于迷信所谓的白光。③邻居们的冷漠无情。放榜后陈士成极为痛苦,但邻居们都“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意思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党委扩大会一上来就卡了壳。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电机厂已经两年多没完成生产任务了。必须彻底解决,要派硬手去。派谁?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局长霍大道透彻人肺腑的目光,轻轻扫过每一个人的脸。有一张脸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睛;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手里正摆弄着一支香烟。自从十多年前在“牛棚”里一咬牙戒了烟,从未开过戒,只是留下一个毛病——每逢苦苦思索的时候,喜欢找别人要一支烟在手里玩弄,间或放到鼻子上去嗅一嗅。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对会议的结果似乎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手里的那支香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堆碎烟丝。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
这一请求太出人意外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公司经理”——上有局长,下有厂长,能进能退,可攻可守。愿干者可以多劳,不愿干者也可少干;权力不小,责任不大,待遇不低,费心血不多。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的“美缺”。乔光朴为什么偏要下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地扫过全场,仍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乔光朴,现年五十六岁,身体基本健康,血压有一点高,但无妨大局。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
这家伙,话说得太满。这无疑是一些眼下最忌讳的语言。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什么事情还没有干,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路。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他激动地抬起眼睛,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一九五八年,乔光朴从苏联学习回国,被派到重型电机厂当厂长,石敢是党委书记。两个人把电机厂搞成了一朵花。石敢是个诙谐多智的鼓动家,他的好多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揪住了辫子,在“牛棚”里常对乔光朴说:“舌头是惹祸的根苗,我早晚要把这块多余的肉咬掉。”一九六七年秋天的一次批判会,台子高高搭在两辆重型翻斗汽车上,散会时石敢一脚踩空,笔直地摔下台,腿脚没伤,舌头果真咬掉了一半。从此,石敢成了半哑巴,公共场合从来不说话。局里几次要给他安排工作,他借口是残废人不上来。今天一早,乔光朴派人借口有重要会议把他叫来了。
乔光朴把立“军令状”的前后过程告诉了石敢,希望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
石敢却长时间不吭声,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石敢到底说话了,语言低沉而又含混不清。乔光朴费劲地听着:“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
乔光朴急了:“老石,难道你躲在干校不出山,真的是由于怕了?”
石敢不想辩解地点点头,认账了:“我只有半个舌……舌头,而且剩下的这半个如果牙齿够得着也想把它咬下去。”
“你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党委书记,我要回厂,你不跟我去不行!”
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
“胡说!”乔光朴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掉个舌头尖思想就算残废啦?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吐掉了?”
石敢被刺疼了,肩头抖动了一下。乔光朴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咳,大个子……”石敢叹了口气,用了他对乔光朴最亲热的称呼。这声“大个子”叫得乔光朴发冷的心突地又热起来了。石敢立刻恢复了那种冷漠的神情:“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以后不后悔。不过,什么时候你讨厌我了,就放我回干校。”
当他们两个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委员们也就这个问题形成了决议。霍大道对石敢说:“老乔明天到任,你可以晚几天,休息一下,身体哪儿不适到医院检查一下。”
石敢点点头走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营造了紧张沉闷的氛围:党委扩大会上众人沉默不语,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这种开篇为主人公的亮相设置了背景。
B.小说中的霍大道是乔光朴的上级,他熟悉乔光朴的个性,欣赏乔光朴毛遂自荐、不留退路的工作作风,满足了乔光朴让石敢任党委书记的请求。
C.小说应和当时的时代塑造并热情讴歌了改革家乔光朴这一光辉形象,同时也对当时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了批判,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D.小說中写石敢咬掉自己半个舌头而成了半哑巴的情节,写出了“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2.小说写了乔光朴和石敢的对话,请简要分析这一对话过程中石敢的心理活动。
答:
3.《乔厂长上任记》被誉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小说中,改革家乔光朴的形象鲜明生动。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乔光朴这一改革家形象的。
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光①(节选)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地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地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地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匾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地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地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计数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地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③来,拿着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看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地出现在寒夜的空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地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地再定睛,白光却分明地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地点了灯。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地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地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地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地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地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地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地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有人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①白光: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地方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②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③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地跳进他眼睛里来”写出了陈士成看榜时的急切,“惘惘地走向归家的路”则写出陈士成落榜后的失望。
B.“独有月亮,却缓缓地出现在寒夜的空中”“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小说对月亮的描写只有寥寥数笔,却渲染了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C.下巴骨会“索索地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地显出笑影”,荒诞的情节、奇特的想象给悲剧故事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D.小说把陈士成几十年应考不中的遭遇浓缩在一天内集中体现,以陈士成的内心独白推动情节的发展,并通过“挖银子”把情节推向了高潮。
5.小说中,“白光”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答:
6.从小说来看,造成陈士成人生悲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一)《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1.D(“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错,联系全文来看,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改革,歌颂敢于改革的人,并非抨击“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
2.①不敢追随乔光朴去担任电机厂的党委书记,过去遭受的迫害让他心有余悸,感到畏惧。②承认自己思想残废了,已经消耗完,心灰意懒,不想有所作为。③乔光朴的责问让石敢内心受到震动,同意出山,但又对前景感到不安。(意思相近即可。)
3.①肖像描写。以霍大道为观察视角描写了乔光朴的眉弓、眼睛、双颊、阔脸,写出了乔光朴坚毅无畏、充满力量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小说中写了乔光朴摆弄香烟,把香烟捏成烟丝的细节,写出了乔光朴深思熟虑的形象特点。③对比描写。许多老干部对“美缺”梦寐以求,而乔光朴却主动请缨,锐意进取;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而乔光朴却立“军令状”,把话说得太满。同时,石敢与乔光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写出了喬光朴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形象特点。(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如“语言描写”“侧面烘托”等只要分析合理,也可给分。)
(二)《白光》(节选)
4.C(“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错,作者写这个情节的目的,是突出陈士成内心的崩溃;从上下文来看,这个情节更加强化了悲剧色彩。)
5.①指陈士成的祖先埋有银子之地所发出的光,这是陈士成的幻觉。②隐喻陈士成所追求的功名利禄。③隐喻陈士成惨淡的命运。他16次未考中,最终落水而亡,他的一生如同惨淡的白光。(意思相近即可。)
6.①科举制度对陈士成的毒害。科举制度摧残了陈士成,使他沉溺其中,屡败屡考,难以自拔,最终科考失败,在幻想中自杀。②陈士成渴求功名利禄。他渴望通过科举考试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以致于迷信所谓的白光。③邻居们的冷漠无情。放榜后陈士成极为痛苦,但邻居们都“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