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万寿岩史前20万年人类遗址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明万寿岩遗址是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多个洞穴类型遗址集万寿岩于一山,在我国东南地区前所未有;船帆洞遗址下文化层底部揭露出的大面积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实属首次,其发现举世罕见。
  我把三明市郊的万寿岩称之为“中国南方的‘金字塔’”,是参观过这座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后,在返程途中不断地回味,使这萌发的灵感更为清晰。当然,这只是一种联想的比喻。埃及的金字塔是人工建造而成,万寿岩却是一座自然的山体,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我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主要原因在于远远看去,万寿岩的形状十分像座金字塔;万寿岩蕴藏的古文化内涵,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万寿岩依然留存着不少尚未揭示的谜语。
  万寿岩,坐落在距福建省三明市区西北方向近30公里的岩前盆地上,由于早年遍体长满黄杨木,又称黄杨岩。我游览万寿岩时值冬至,虽然寒气已有些逼人,但山野四处依然、林木葱笼,只是树叶开始镀上一层淡淡的金黄,点缀着些许的紫褐,色泽显得更加斑斓,全无肃杀之气。沿着山谷逶迄而行,当开阔的盆地一览无遗地展现时,我豁然开朗,不由地感叹天地造化变幻莫测,看似平常却无比奇妙。站在盆地的边沿,我眺望环顾,只见四周是起伏的山岭,峰峦参差巍峨,风光旖旎。而环抱中的盆地广袤平坦,阡陌纵横,幽静雅致,犹如一处世外桃源。尤其奇异的是在空旷的平地之间,一座独立的山体隆胸挺起,傲然耸立,与周边的群山毫无关联,盆景似地为大地添秀。我原以为相传中的万寿岩,该会像世上许许多多山岩那样,隐藏在群岭的深处,可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座孤峰就是万寿岩。于是,我想起北宋名士邓肃到此登临绝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群山透逸不能高,突兀独摩霄汉碧”,细细揣摩,觉得意境贴切。我把目光注视着万寿岩屹立的孤峰,一个非常有规则的、几乎是等边三角形的山体,让人仿佛间犹如见到一座古老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突现在荒摸的沙地之间,万寿岩升腾于翠绿的旷野之上。我心中禁不住一阵欣喜,赞道:“那不是中国南方的‘金字塔’吗!”
  万寿岩召唤着我们靠近它。我从植被的空隙中看得出,这是一座由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属于喀斯特地貌。据考证记载,它生成的时间约在2亿年前,岩体内有20多个大小不一的溶洞,洞洞连通,景观千态,极具欣赏价值,因此留有不少历代文人骚客的吟咏。除此之外,山顶宋朝时还建过书院、庙宇等许多人文景观,后山有瀑布、一线天、七重门、侍郎岩等自然景观。但是,现在许多人文景观已不复存在,十分可惜。幸好这些溶洞仍然较完整地保存,使万寿岩在不断地考古发掘中,成为一处身价倍增的稀世宝地,是人们追溯远古、探索人类发展历程难得的场所。特别是1999年秋天的发现,证实几十万年前人类曾在这里栖息,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万寿岩出土的一些遗物和遗迹中,有的在全国尚属首次,弥足珍贵。
  洞是万寿岩的生命。正因为有了这些洞,还有岩前的平川和流经而过的渔塘溪,造就了一处古人类理想的居所。也正因为这些洞,使万寿岩才有了永久保存的价值。洞都是一些天然的洞,天然洞本是无名的。山脚与山腰处那几个叫什么船帆洞、龙井洞、灵峰洞、碧云洞,都是多少年后宋人给起的名字。这些名字,或因状物而得,如龙井洞,据说洞里有口井,如船帆洞,洞口有三支柱状岩石撑柱形似帆;或因意象而得,如灵峰洞,宋时曾在其间筑寺庙供奉观音,如碧云洞,大概是揽青云而纳瑞气之意吧!但似乎也是必然,树大招风,名盛招人,才有了今人的挖掘和发现。
  那天,我兴趣盎然地探访了两个洞,一个是船帆洞,一个是灵峰洞。
  船帆洞在万寿岩的底部,洞口几乎与平地在同一水平线上,人们进洞无需攀援,最为便捷。走进这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居住过的洞穴,空间之高之宽之深,都给人一种宽敞展缓的感觉。我曾想,如果加以装饰,置以必需的设施,对于现代人来说仍不失为一处舒适的家居。
  洞穴里有四样东西吸引着我。首先是,人工大面积铺设的碎石板地面,全部采用石炭岩角砾,大小不等,多数稍加磨圆,作用大概在于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地面略向南倾斜,预防洞口季节性雨水浸人洞内。其次是,在石铺地面与岩壁交接处,有四条沟槽状的遗迹,从沟槽的布局和走向看,其排水功能甚为明显。经过权威考古专家的论证,史前居住性洞穴里的人工石铺地面和排水沟槽遗迹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例,世界也极为罕见。第三样是,一方留在现场供人们参观的石制砍砸器。从洞穴里整理出来的780多件原始石器和2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现在收藏在三明市博物馆,我们来万寿岩之前参观过石器中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还有加工石器的工具石锤、石砧等。器物类型较为简单,形体粗硕,加工简略,鲜有精细者,但从中也突显它那原始古朴的风貌,真实地反映这个史前洞穴遗址的文化特点。动物化石中,有的是距今1万年前早已灭绝的品种,谁也难以想象当年有如此多的野生动物在这里聚集,并成为古人类的美味佳肴,会是怎样的景象!再有一样是,文化堆积层的立面,或者叫文化柱吧。历经数万年的原始地层堆积,在挖掘整理中有意保留下的堆积立面,清清朗朗地从上而下分割成10层,分别代表着从近至远不同年代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研读这座洞穴历史的教科书,一部深邃的教科书。
  我们走出船帆洞,爬上陡峭的山坡,登临离岩底约40米高的灵峰洞。洞里宋朝建筑的寺庙早已废弃,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残留砖、瓦片及建筑构件。在考古挖掘中,也发现了大量人工石制品和动物化石,鉴定结论认为,人类在灵峰洞遗址活动的年代距今约20万年,是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现场令人感兴趣的是,人们可以在洞内见到两条东西向裂隙,平行横切洞底,形成小支洞向洞两侧延伸。据介绍,由此裂隙向下穿行与毗邻的龙井洞相通,继而能到达岩角下的船帆洞,真可谓“岩前石洞接连天,洞接连天有吉川;川吉有洞连接洞,天连接洞石岩前”。游“船帆”登“灵峰”,你可知船帆洞和灵峰洞同处于一座孤岩上,人类在这里居住的时间,跨越了旧石器时代早、晚、末三个阶段,其延续时间之长,目前在我国南方众多同一文化传统遗址中,堪称独一无二,览万寿岩者有福了。万寿岩,定将会是名副其实的万寿无疆!
  史书无记,残存着众多千古之谜。更不要讲史前越经万年,天地氤氲,人类的演化历史依然留有不少空白,还有多少事不为今人知晓?虽然万寿岩已有所发现,但是仍有种种迹象和疑团费人猜想。人们期盼进一步地挖掘,以便一页又一页地揭示漫漫岁月的史前!
其他文献
长乐三溪作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在宋代时经济文化已相当发达,文风鼎盛,名仕甚多,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由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与长乐三溪历史文化名村管委会共同主办的“钟灵毓秀·古镇三溪”全省摄影双月赛主题“老屋幽巷”日前揭晓。参赛者们用镜头记录了三溪古朴的老宅古巷和生活其间的三溪人。  经评选,林伟的《古村民生》(组照)、蔡朝阳的《老屋前赛龙舟》荣获一等奖,卓品文的《古宅炊烟》、郭江涛的《幸福小院》获二等
期刊
冬季坝上,林海雪原,莽莽苍苍,雪凇玉树,无限情趣。坝上从每年10月开始就进入了其漫长的冬季,冰雪要等到来年的春天才会融化。厚厚的雪层覆盖在起伏的大地上,和静静的白桦树一起,组成冰雪童话般的世界,为摄影人提供极佳的创作题材。2016年12月19日~23日,上邦國际摄影俱乐部艺术总监吴国群带领17名团员走进坝上,感受那里冬季的魅力,用镜头谱写“北国恋歌”。
期刊
随着万物苏醒、草木发芽,宝宝身体的一些部位,比如皮肤、咽喉、眼睛等部位,开始有点不安分。有的宝宝皮肤起斑、喷嚏不断,有的宝宝眼睛发痒、哮喘连连,这很可能是过敏惹的祸。过敏者如果明确是什么过敏因素导致自己发病,那么只要避开过敏原就可以解决过敏问题。春季里常见的过敏,究竟是是哪些呢?    小心过敏从口入    程程在妈妈送他上幼儿园的路上,吃了一个小西红柿,没想到,吃了大约只有1分针的时间,就开始揉
期刊
2017年1月15日,海峡摄影艺术学校举行2016年度毕业典礼。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海峡摄影艺术学校校长吴寿华,副校长许舒平,校赛事中心指导主任吴国群等百余位师生一同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上,表彰了2016年各班级的优秀学员及校十佳优秀学员。福建省摄协顾问张宇还专门题词赠予学校,勉励师生。  省摄协举办陈瑞元摄影作品展  2016年12月31日,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主办的陈瑞
期刊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洪濑镇,是泉州有名的古镇,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古镇里,孕育着诸多古早味,“黑龟粿”即是其一。在洪濑,黑龟粿是民间最重要的食物,尤其在逢年过节,它代表了喜庆、吉祥之意,在洪濑人眼里,它是许多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重要食品。  洪濑黑龟粿到底有多少年历史?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民俗专家公认它已有百岁高龄了。  相传这黑龟粿始创于清朝。当时,镇上有位女子名为吴伦娟,她发明了以鼠曲草杂糅进
期刊
在尧阳的群山之中,在当地人所说的“最早沐浴阳光的地方”,有一片连在一起的古厝群,它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日寨”,见证尧阳王氏家族的兴衰,也见证安溪茶叶走向世界的历史。  “尧阳”金招牌 传承上百年  沿着石头古道,穿过一片片茶园,一座古朴的三进小院,连着成片的古厝。日寨几经翻修,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只知道日寨由尧阳王氏建于南岩月寨之前。古时日寨厝厝相连,排成一个“日”字,居住在此的人多为大茶商。 
期刊
一眼望去,红砖为墙,红瓦为顶,飘逸的燕尾脊、圆润的马鞍屋墙、光滑的红艳外墙,以及内部纤细精致的雕梁画栋,闽南红砖古厝以这样一种极致的美艳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赞叹不已。  灵秀镇华山村西北角,一片红砖古厝群悄然隐于市,引来众多学者和专家走访研究。目前,当地文化部门已经对古厝群进行初步考察评估,古厝群有望被保护起来,开发成观光旅游景点。  “百态”红砖古厝群  灵秀镇华山村的红砖古厝“聚居地”,是一片
期刊
古人们杀死猛犸象来获取肉食,而在今天的俄罗斯,当地的人们正忙着搜寻这些已经灭绝的古代巨兽的象牙。由于对这些珍贵象牙的旺盛需求,价格高企,非法采挖的行为在当地也是屡禁不绝。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中冰封千年之后,这些远古巨兽的象牙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却突然成了换来财富的宝藏。在俄罗斯雅库特地区的北部,很多人都依赖搜寻猛犸象的象牙维生。由于受价格高企的吸引,北冰洋沿岸现在正有数以百计的人从事猛犸象牙的搜寻
期刊
寿山石雕艺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精巧古朴的雕刻技艺,巧夺天工的天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寿山石雕艺术。  寿山石雕是一门通过雕刻来传达作者情感的艺术。从古到今,许多人雕刻许多相同的题材,要使这些题材百看不厌,就要每位艺人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呈现出鲜明的个性。  如今的寿山石雕已是百花齐放,不同风格、不同品种的寿山石雕作品层出不穷,精巧的艺术构思,出人意表的表现常常让人眼前一亮。但细看后,
期刊
龙硿洞在唐朝时已被人们发现,因洞内有神奇的龙的造型,使得从东汉两晋年间自中原地带迁移到龙岩的河洛人欣喜不已,他们把龙文化演绎到百越族,龙文化又沿着九龙江传播到闽南、东南亚各国。这里,正是南中国龙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悠久  龙硿洞,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龙康村,距市区48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历史悠久。据考证,此洞形成于3亿年前的古生代,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经3次地壳运动和间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