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 精彩过渡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就像一串璀璨的项链,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使整个课堂自然衔接、融为一体。它是教学各环节及知识、能力之间的桥梁,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生动体现。运用恰当的课堂“过渡”,可以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课堂教学的“过渡”该如何运用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直入式
  
  直接导入下面所要讲授的内容,用语简短,干净利落,内容鲜明,入题迅速,给人以清醒的提示。比如我在讲《晏子使楚》时,在讲解第一部分内容后说:“晏子出使楚国并不是很顺利,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二、提问式
  
  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例如由《短论两篇》到《谈骨气》的教学,我采用了以下语言:“我们学习了《短论两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议论文一般具备哪三要素?常用的论据有哪两种?结构形式怎么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篇课文《谈骨气》,请同学们看它是否按此结构方式来论述的。如果是,作者是怎样展开的?”这样的过渡,承旧启新,紧抓课文教学的目的要求,点出课文内容,使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初步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评述式
  
  例如我讲《陈涉世家》,解题完毕,导入正文的研讨时,就用了评述式的过渡语:“鲁迅曾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现在我们就共同欣赏其中的一篇。”这样的过渡,提高了学生研讨的积极性。
  
  四、设疑引趣式
  
  教师要善于设疑,使学生在疑中增长知识、活跃思维。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讲到菲利浦一家因于勒的来信全家乘船出游的情节时,教师说:“假如我们是作者,行文至此,该如何处理呢?一致认为让于勒在他们出游后才归来,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了。但作者莫泊桑却荡开一笔,激起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高潮。这高潮是什么呢?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在下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师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的教与学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如讲授《小石潭记》一文,我安排了这样的过渡:“同学们都喜欢大自然,喜欢祖国的美好河山,还喜欢用自己的笔把见到的美景都描绘出来。可怎样才能写得真实又生动呢?很多同学常为此事苦恼。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脍炙人口的唐代大散文家的山水游记,相信可以从里面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受到一些启发。”用此语句过渡到新课的教学,生动活泼,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这堂课的教学自然就显得轻松而有效果了。
  
  五、归纳式
  
  将众多的内容及问题进行必要的精简、归纳、总结、梳理,以导出重点要讲的内容和问题,进而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更为明确。《黄河象》和《琥珀》两课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讲《琥珀》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教师归结说:“《琥珀》一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琥珀》一课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样的过渡语常常会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它承上启下,带出了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六、激趣式过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无疑是最成功的过渡语言。有一位老师从支玉恒老师上的《她是我的朋友》中得到启发,设计了这样一个激趣环节:先展示一组献血的图片,有许多大学生、解放军战士和群众在神态自若地献血。然后问学生:献血会死吗?学生当然回答不会。老师接着问:那么文中的小主人公阮恒知道献血不会死吗?同学们回答不知道。接着老师就顺理成章地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哪一段能体现出阮恒不知道献血不会死的道理的文字…
  
  七、悬念式
  
  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以达到亲切自然、引人入胜的目的。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贾志敏老师在上童话写作示范课时,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一天早上,小松鼠到仓库里一看,就大叫起来:“不好了!不好了!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了。”……然后说这是2007年9月发生在北京景山公园的事,让学生猜猜是谁偷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结果都猜错了。贾老师揭开谜底了——是景山公园的游客偷的。人怎么会偷松鼠的过冬粮食呢?这出乎意料的答案让同学们兴趣盎然。接着,贾老师抖出了那天的报纸,展示了相关的报道,并要求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开头续写童话。一节课后,贾老师展示大家的作品时,学生作文水平之高让在场的听课老师叹为观止。
  
  八、多媒体式
  
  设计巧妙的课件往往会把每个环节问的过渡也考虑周全:课件图片利用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能勾起学生的回忆,音乐也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而一些简明扼要的流程图也会使过渡自然、流畅、清晰,更易让新新人类接受的,是类似网页的多点链接式的过渡,让学生倍觉亲近。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了努力:1、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用“心”转化后进生;5、深入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激发兴趣;个体差异;教学反思;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
期刊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
期刊
一、基本解题步骤——四看    1、看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2、看变化趋势:搞清正反应方向的反应热(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变化(增大还是减小、不变)、物质状态(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    3、看起点,分清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浓度增大还是减小;看终点:分清消耗浓度和增生浓度。    4、看曲线连续还是跳跃: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笔者在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性、课堂教学与教材体例的同步性、课堂教学练习程序的渐进性和课堂教学练习内容的全面性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以此与诸位同行共同商榷。    一、练习与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聚焦课堂,提高四十五分钟效益”是我们每位教师关注的重点。“练习导入”教学法,要求紧紧围绕课改新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以来源于生活中的游戏、活动、情境为主,可使教师发挥出更大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学生也表现出在传统课堂
期刊
摘要: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提问内容的深浅与范围的宽窄应贴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跟学生的生活世界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握一定的度。如果把这个度把握好了,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上提出问题,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幽默风趣的课堂话题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它犹如点亮学生兴趣的火花,往往给一节好
期刊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困惑,那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习语文、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甚或认为学不学语文都无所谓。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时,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最终取得成功。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它们成为一对数学课堂中的“伴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
期刊
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评价观念——重问题,轻学生    表现: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一些问题展开,师生共同探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方法。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由此出发,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依托网络资源    今天,网络已悄然走进了课堂和生活。在我们惊叹网络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