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中医存废之争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t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乃我国“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鸦片战争前,中国医学界一直是中医一枝独秀。列强入侵后,西学东渐,西医学也在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冲突在所难免。在日益激化的中西医论争中,有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尤其是以往政府千方百计地排斥和摧残中医。从道光皇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制造各种障碍阻止中医的发展,甚至企图用行政手段消灭中医。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界进行了长期的顽强抗争,古老的中醫经历了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
  对中医歧视、摧残最残酷的莫过于国民党政府。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废止中医案”。
  此案一出,人们热血沸腾,中医界空前大团结、大觉醒,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废止风潮。上海著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出版号外“中医药界奋斗号”,揭露余云岫等人的阴谋。3月2日,余云岫主编的《社会医报》竟然公然刊出了还没有宣布实行的“废止中医案”。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双方剑拔弩张,直面对峙起来。几天内,数不清的各地中医药团体的质问函电飞向了南京政府。
  3月17日(后定为“国医节”),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上海中医药界全力支持大会,罢工半天并提供全部交通工具。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和声援中医界,一时间群情激愤,运动的浪潮颇似“五四”运动在中医问题上的重演,可见废除中医是何等的违背民心。
  国民政府没料到会造成如此轩然大波,当时正值召开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叶楚伧、李石曾、薛笃弼等人亲自接见了请愿代表并表示慰问。这迫使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示对中医并无歧视,并面允代表:该提案虽获通过,但暂不执行;改称中医为国医;同意成立“中医学社”。
  虽然这次斗争取得了一定胜利,但政府的反中医政策丝毫没有改变,废止中医一直在以变相的手法进行着。不久,教育、卫生两部通令中医禁止参用西药及器械;中医学校降格为中医传习所或中医学社,不准用学校的名称,以限制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医院改为医室等,目的仍是企图逐渐消灭中医。
  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尤为南京政府所忌恨。该会人力、物力、财力雄厚,动辄通电全国,号召力很强,是中医界与南京政府斗争的强有力的组织。1931年1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总联合会不符合法律强令解散。这再次激起中医药界的愤怒。2月1日,中医界在上海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西医平等待遇,中医参加卫生行政,中医药改称国医国药,编纂中医药字典及教科书等,并再次派代表进京请愿。这次请愿的规模和声势较前一次更大,惊动了蒋介石。他先是煞有介事地答应代表,让文官处撤销两部公告。然而这不过是缓兵之计,代表们一撤,身兼教育部长的蒋介石马上以教育部的名义推翻了自己的诺言。
  在1933年6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中委石瑛等29人提议仿1930年制定的《西医条例》,拟定《中医条例》(草案)。这是中医界多年奋斗希望实现的目标,目的是争取与西医的平等地位。但这也是废止中医者最不愿意的事情。在会议讨论中,行政院长汪精卫不但反对该提案,不肯执行草案,而且提出废除中医中药。这引起了中医药界的强烈抗议。汪精卫见众怒难犯,便转换手法,在《中医条例》交立法院审查时,他写信给立法院院长孙科,大谈“若授国医以行政权力,恐非中国之福”,嘱孙共同阻止其通过,使得《中医条例》被压了两年之久。直到1936年1月22日,几经磨难的《中医条例》才正式颁布,中医在医药卫生系统中终于取得了合法地位。
  然而,一纸条例远不能解决中医药的根本问题,国民党政府仍采取不承认主义,条例中也有许多歧视、排斥中医的内容,中医实际上仍无地位。抗战后国民党政府变本加厉,对抗战中仅存的中医横加摧残,反中医事件迭起。中医界再次起而反抗,多次发起全国请愿。
  政府除了不准中医办医院、设学校、登广告外,还设立了审查国医资格委员会。在非法的考试、审查制度下,绝大部分中医已无法继续开业。1946年,卫生署否定了1943年公布的医师法,规定中医一律称“医士”,不得再称“医师”,并严禁中医使用新药。杭州卫生局还实行污辱性的中医登记,公然在中医执照上加盖“中医不准使用西药以及注射器具,违者吊销执照,撤消资格”,以示歧视。
  政府为了消灭中医学校,更是不择手段。1946年2月,教育部命令上海市教育局取缔我国最早创办、最具影响的上海中医学院和新中国医学院。两校坚决抵制政府的无理取缔,经多次交涉无效,终于转为公开斗争。8月,校长丁济万的护校宣言在《新闻报》上刊出,并组织请愿团向教育部请愿,终无结果。9月,教育部再次命令将上述两校及上海中国医学院同时取缔。此讯一出,全国震动,在三校负责人的呼吁下,成立全国中医药请愿团向行政院请愿。国民党政府竟然毫不理会,却以该中医校未经立案为由强令关闭,使这三个在近代中医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校最终没有维持到解放。1947年11月,上海不准中医学校毕业生参加特种中医考试,再次打击中医教育。广东省在民国年间先后开办20多所中医院校,到1947年仅剩1所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
  纵观中医界38年的斗争,政府采取的种种消灭中医的政策,虽然未达到目的,但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并加剧了中西医分裂和相互对峙的局面。到全国解放前夕,散居在各地的约50万中医,绝大部分已无法继续开业。全国没有一所公立中医院校,更谈不上学术研究,中医书籍出版尤其困难。中药生产听其自生自灭,质量低劣,税多捐重,药店纷纷倒闭。
  然而,传统的中医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虽曾一度遭到来自民间和官方的冷落乃至贬损,但终因自身无法代替的优越性而巍然留存。中医在中国废止不了、消灭不了,相反还逼迫着中医界走出一条新路子:与西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1949年后的中西医结合即代表了这一方向。世界性中医热的兴起,预示着中医学的发展不可限量。
其他文献
赵州从谂,山东人,自幼孤,投青州龙兴寺。从谂做沙弥时,有一次随师父参见南泉的普愿,普愿正在方丈躺着休息,见到从谂,问:“你来到什么地方了?”从谂说:“瑞像院。”普愿说:“看见瑞像了么?”从谂说:“瑞像没有看见,看见个卧如来。”普愿起来,问:“你这个沙弥有主,还是没主?”答:“有主。”问:“哪个是你主?”说:“孟春犹寒,祝愿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从谂因此受到了普愿的器重,许他入室为弟子。  一天,从谂
期刊
京剧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只是开场前的鼓乐齐鸣,也许只是咿咿呀呀的唱腔,也许只是华丽美艳的服饰……但对于京剧本身来说,这是百多年来,几代京剧人智慧的结晶,它唱响的不只是一个剧种,而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善、恶、美、丑……  京剧,常被人们形容为“国粹”,几百年来兴盛不衰。京剧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它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不富有意韵、耐人寻味。殊不知,这让人百转千回的表演,却蕴涵了京剧演员几年
期刊
在祖国西南部的莽莽群山中,生活着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他们依据一年分五季,一年十个月,一月三十六天的古老太阳历而耕种收获,这个民族叫做彝族。彝族的族源多样、迁移频繁、分支芜杂、分布广泛,又因历时久远,最终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其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并存。所以,各个地区的彝族人过年的时间并不一样,从秋天到春天,都有彝族人在吃年夜饭。但所有的年夜饭都像《彝年物语》里描述的那样:火塘边山一样堆
期刊
雾凇通称“树挂”,常见于我国北方和南方高山地区,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清秀雅致的吉林雾凇就属于晶状,有“寒江雪柳、玉树琼花”之美誉。  从古至今,人们在雾凇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雾凇之名也几度更易。最早在《春秋》一书中,这种将树枝完全包裹而形成的冰雪奇观被称为“树稼”,到了1500
期刊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泄露,寂寞无人间。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词人笔下的燕子楼,总是透着不尽的落寞,人去楼空
期刊
大家可能从小都受到一种教育,就是培养我们的觉悟。“觉悟”这两个字最直白的意思就是“见我心”。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从电脑上就可以了解天体、物理、生物、化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是斯芬克斯之谜——人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一个亘古难题。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的物质财富呈几何速度增长,但人心的困惑却越来越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发现面对的世界,却少了另外一种发现,就是深刻地去发现自己的内心。  什么是真正的
期刊
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人们对春节假日翘首企盼。从2008年开始,春节之外的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也纳入了国家公假制度,社会上悄然涌动着一股回归传统的思潮。但是,如此我们就真正领悟传统了吗?     在当今社会中,尤其随着城市化的急剧发展,传统节日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早已被淡忘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这也是民俗发展的正常形态。民俗生活就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它会根据时空等因素发生各种各
期刊
三国时的袁涣,年轻时是个非典型的富二代。他出身高干家庭,父亲是东汉司徒,位列三公。东汉末,天下纷扰,公子哥儿们最喜欢做的就是勇于冲破法律的束缚,恃强凌弱,胡作非为。但当时的袁涣却成为不折不扣的“非主流”,他崇尚清静,一举一动都以礼而行。在他那些富二代朋友眼里,他也许就是一个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胆小鬼吧。  刘备做豫州刺史时,为袁涣做了一件事,把袁涣推荐为秀才。这可能对刘备没有什么,可是却影响
期刊
1900年,当新世纪的曙光冉冉升起的时候,东方最大帝国的统治者慈禧太后正扮着农妇,带领一帮蓬头垢面的王公贵族,丢魂落魄地奔逃在前往西安的乡间土路上。他们身后是火光冲天血流成河的皇城北京。昔日君临天下的紫禁城,此时已沦为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人间地狱。  而在遥远的英国伦敦白金汉宫,西方最大帝国的统治者——维多利亚女王也正在衰病之中度过一生最后的日子。上帝似乎不再眷顾这位幸运的女王,她的病情日益恶化,精
期刊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做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动用砭石、骨针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