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氧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体外生命支持组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机构均颁布治疗指南,危重症患者接受V-V ECMO或V-A-V ECMO进行肺功能或心肺功能辅助.本文对COVID-19危重症患者应用ECMO的适应证、禁忌证、时机、管理特殊性以及存活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现有资料显示,ECMO在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TCC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TCCF病例资料,均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弹簧圈或Onyx栓塞(球囊辅助组)58例,Willis覆膜支架栓塞(覆膜支架组)39例.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颅内杂音、球结膜水肿和搏动性突眼恢复良好(恢复率均>80%).两组病人眼球运动障碍术后恢复相对较差,球囊辅助组恢复率为53.33%(16/30),覆膜支架组为57.14%(12/21).与球囊辅
目的 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在判断胸腔积液细胞块腺癌细胞原发灶方面的价值.方法 72例患者的胸腔积液检查材料,通过离心采集沉渣细胞过程制备成石蜡块,调取其中60份检查其免疫组织情况.结果 拟诊为腺癌的60例患者中,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腺癌58例,来源于肺、乳腺、卵巢、消化道、来源不明分别有42、2、5、6、3例;其余2例再诊断为增生间皮细胞与间皮肿瘤.结论 把胸腔积液制成细胞块联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完成数项检查,有益于提升胸腔积液内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为探查到肿瘤原发病灶提供较可靠依据.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因流行病学特征,为深圳市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亡数据,比较该市户籍居民每年肿瘤死亡人数、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以及不同年龄段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结果 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亡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每年因肿瘤死亡总人数中,男性死亡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死亡人数;2007年时,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亡率只有35.83/10万,而2016年时,死亡率达到95.52/10万,死亡率在10年间增长了
回顾性分析5例肥厚性硬脑膜炎(HCP)患者的病例报告,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虽然目前关于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本研究中患者的常见病因包括副鼻窦炎、中耳胆脂瘤等;头痛、脑神经麻痹是其主要临床特点;经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后发现,硬脑膜增厚呈线条状或斑块状是其主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并且经增强扫描后显示,肥厚的硬脑膜呈现出强化特征.肥厚性硬脑膜炎具有不同的病因与临床表现,需要将MRI检查结果与具体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诊断.
2021年初,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Chinese Society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ChSECC)对前一年的全国心脏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量以及不同病种及地区的手术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文为2020年度我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心血管外科手术及体外循环数据的具体调查结果.
目的 研究偏瘫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偏瘫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肌力(2.94±0.55)级和下肢肌力(3.54±1.02)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8±0.64)、(2.93±1.14)
自1969年YASARGIL成功实施第1例颅内外直接搭桥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及1976年报道第1例颅内外后循环搭桥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术)[2]以来,脑血管搭桥方法和技术广泛开展,这标志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兴起.然而,经历近20年的经验总结,1985年,颅内外搭桥研究组经国际随机对照研究报告,颅内外搭桥病人没有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率[3-4],遭遇脑血管搭桥应用锐减的第一次跌宕.上世纪末期,一些学者认为:用颞浅动脉与颅内血管搭桥不能满足脑缺血需要的原因是供体血管管径细小,血流量低,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32例CHD患儿临床资料,以2020年1月1日至4月17日期间住院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n=81),2019年同期住院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n=151),对比两组患儿术后院内感染率、院外呼吸道感染率、再入院等指标.结果 CHD患儿术后院内感染率为3.02%.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和血液感染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感染率及病种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目的 总结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微小化心肺转流(CPB)管理策略,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本中心行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新生儿(年龄≤28天)共243例,包括传统CPB组(n=55)和微小化CPB组(n=188),进一步分为传统超滤组(n=55)、微小化非超滤组(n=63)和微小化超滤组(n=125),比较三组预充量、无血预充率、超快通道率、红细胞压积(HCT)、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长及住院时长等指标.评价序贯疗法的效果时分为序贯疗法组(n=36)
目的 探究基因FCER1G在胶质瘤进展和临床预后评估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胶质瘤组织,利用免疫组化、CGGA和TCGA数据库,分析FCER1G基因在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FCER1G表达水平对胶质瘤病人生存期的影响.根据FCER1G表达水平将脑胶质瘤病人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FCER1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且FCER1G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P<0.0001),这与TCGA数据集测序分析结果一致(P<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