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回归人文教育的轨道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取向。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应充满人文性。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更应将人文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其中。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点燃学生强烈的人文火花,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让学生在和谐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关怀;实施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不可割裂,不可偏废。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该关注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自觉地把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情感熏陶、人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洒满人文关怀的阳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营造平等人文氛围
  首先,教师要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在宽容、包涵、和谐的氛围下,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只有在这种“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中,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才会给教师展示一个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童真。这样有利于教师抓住学生求知的疑窦。
  其次,教师要从过去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甄别”评价中走出来,开辟人文评价的新路子。人文性评价,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要用所谓完美无缺的标准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肯定其中正确的因素,指出错误的部分并帮助改正。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激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鼓动作用。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成果”的肯定,对学生的关怀,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人文评价的导引作用。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实现从知识灌输者到学习引导者,从课堂主导者到平等交流者,从单向传播者到互动合作者等角色的转换,这就意味着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高高在上,是权威;学生则抬头仰望,对教师的话不敢有所怀疑。这种教育使得学生没有自由,没有自我,缺乏个性。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现代语文教学努力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创造一切条件去提升学生的人格。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使教师不再拥有知识上的“绝对权威”,教师应当走下“神坛”,恢复“平民”色彩,鼓励学生敢于说“不”。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已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是朋友。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消除了恐惧,放下了顾虑,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展示个性,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解。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有个性、有思维、有尊严的真正的“人”,真正的求知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自然信赖爱戴教师。整个教学活动就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民主意识与独立人格的形成。
  三、利用资源创设情景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音频朗读,让学生体会朗读之美,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情感美、语言美、思想美等。如《中国人,不跪的人》这首诗作为《谈骨气》的导入时,师范读了一遍后,激发出了学生极高的朗读热情,教师因势利导,趁热打铁地在网上搜出这首诗的音频朗读。朗读极大程度感染了学生,师生陶醉其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然后以各种形式读:个人读、二人读、小组读、齐读等,不仅能提高朗读水平,更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共鸣,通过语言文学这个信息载体,使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将语文文化内涵变成学生的一种人文修养。
  我们还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先给学生讲曹操临终时分香卖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曹操的儿女常情,让学生全面地认识曹操,改变以前只认为他是一个奸诈、多疑、凶狠的人,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敢于置疑的怀疑精神。再如,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笔者给学生讲李白醉酒让杨贵妃研磨,高力士脱靴的故事把学生带到一个李白蔑视权贵的情境中,然后引用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名句,让学生感受李白的傲骨,进而引导学生明白“人应该有傲骨,不能苟且偷生做人”的道理,从而学会做人。
  四、挖掘文本人文内涵
  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大多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这些文本为语文教师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提供了依托。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和心灵。
  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文学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进行倾心的精神交流,与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受到基本的道德意识、人格精神、人生理想、处世之情直至生存意识等的教育,从而学会认识社会、现实、人生,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培养既有不屈传统和权威的个性,又具有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敏锐。如让学生走进《三国演义》,领略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仰慕苏轼豁达宽广的胸襟;走进《背影》,感悟朱自清浓浓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走进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实现文化精髓的传递,人文精神的传递。在一次次情感体验中,使学生的心灵尘垢得以涤荡,审美境界得以升华,从而在潜移默化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总之,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感受生活的美,也就是提高人的人文修养。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树立高品位的审美观,铸造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学值得好好研究、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语言要包含具体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
一、现状分析——习作动力源的缺失  小学生的习作历程最早从低年级的写话开始,之后逐步走向中高年级的写片段、写整篇文章,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从三年级开始的起步作文阶段时,我们老师会发现某些孩子在写作方面存在习作动力不足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孩子怕写作文的现象。为什么这些孩子缺失了小时候勇敢表达的兴趣,而会畏惧习作呢?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有时候我们要求孩子表达(写或说)
【摘 要】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高中化学课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够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效率,用尽量少的时间使同学们学到更多知识成了众多老师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针对这种现状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主要要求和构建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前言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学到更多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到应学的知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提高合作学习成效,是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深入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立足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创新与优化,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结合教学内容予以合作学习空间,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合作教学;分析研究  合作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灌输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借助于小组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
借助计算机、地理信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水环境管理数据的高效获取、海量存储、快速处理和标准化报告的自动生成,提升水环境管理效率,为全区水污染防治行动顺利实施和考核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文、文字为主体的学科,对于学生个人积极性和兴趣的要求很高。尤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从而带动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本文以此为论述主线,提出了几种有效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习兴趣;高中生;教学方法;语文课堂;生活化  新时期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高考的趋势和要求,同时也要重点关
【摘 要】在进行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新课标对于我们教师提出的新任务,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的往往只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和巩固就知识,人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在乎,导致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到很好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本文就结合这一点展开相应的探讨,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
课堂精彩源于老师的智慧理答,智慧理答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关注学生对预设问题的回答,关注学生生成问题的有效性。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逐步从基础英语教学转向专业英语教学,选修课程为这一转向搭建了过渡平台.本文通过东北财经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和学生选课相关数据,对课程体系设置状况进
主要探讨了抗茵剂的功能作用,微生物对抗茵剂的抗性和耐受性产生、发展的机理,微生物对传统及新型食品抗茵剂产生抗性的研究结果,微生物对这些物质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后果,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