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得法,利于理解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普遍感觉物理这个科目比较难学.我认为学生感觉难学的原因是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准确造成的.作为物理教师,如何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变难为易,变深为浅,变繁为简.这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下面举例从几个方面分析如何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1 风趣幽默,利于理解
  原苏联教育家米·斯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通俗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向学生讲解难于理解的知识,而只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解释时,可能很多学生就觉得课堂乏味,不能集中精神听课.这样就不能理解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物理科难学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运用通俗的风趣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难于理解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时,“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通过作图的方法来介绍.如图1所示.
  评析 多数教师在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时,通常的分析方法是:“从蜡烛火焰上的一个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SO1、SO2到达镜面后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分别是O1A、O2B,反射光线O1A、O2B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就是S点的虚像.”
  按照这种呆板、枯燥的讲授方法,多数学生都很难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的.
  我一改常用的讲授方法,用风趣夸张的语言将这个知识点讲得妙趣横生:从蜡烛火焰的发光点S发射出来的光线SO1、SO2,遇到镜面后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每个人的眼睛都是“傻乎乎的”,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认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错觉地以为光是从反射光线O1A、O2B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这点射出来的.所以“错觉”地认为在S′点的地方有一个发光点,S′这点就是S点的像.因为蜡烛的每个点都会在平面镜的后面形成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构成了蜡烛的像.由于没有光线通过像,所以这个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是虚像.(对比:通过成像光路图,说明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由于平面镜成像使我们每天照镜子时都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自己,所以平面镜成像是一个“美丽的错觉”.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被骗”了是好,还是不好呢?
  上面介绍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讲解“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些类似的内容.但“池水看起来变浅了”不是“美丽的错觉”,因为这种“错觉”会使我们感觉池水“变浅”了,会使不会游泳的人溺水身亡.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在笑声中理解领会了难点知识.我相信,学生听了这样美妙的讲解会终身难忘的.
  2 图示动画,利于理解
  很多物理知识和物理过程都是抽象的,加上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如果只是靠文字的描述来讲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和过程,多数学生会觉得乏味无趣,对物理知识也理解不了.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到好处地借助简图或动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形象直观、赏心悦目、生动有趣,还会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例如,我在讲授“用电器的外壳接地后,即使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触到火线而‘漏电’了,人体站在地面上接触到金属外壳也不会触电.”这部分内容时,我创造性地画出如图2所示的简图.
  我是这样讲解的:如图2甲图所示,因为零线是从地面拉起来的,所以人站在地面上,就相当于站在零线上.当用电器的火线由于线皮脱落等原因而接触到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时,用电器的外壳就变成了火线,当站在地面上的人接触到外壳时,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是220 V,远远大于36 V,所以有很大的电流通过人体,人体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如图乙所示,如果用电器的外壳接地了,即使用电器的外壳“漏电”了,当站在地面上的人的身体接触到外壳时,而接地的导线与人体之间有两个共同点A和B,人体与接地的导线是并联的.导线的电阻很小,接近零欧姆.电流很“聪明”,只是从没有电阻的导线流过,而没有从电阻比较大的人体通过,也就是人体两端发生了短路,所以人体不会触电.所以用电器外壳接地之后,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反过来,如果没有对着图示来讲解,学生就很难想象和领会“人体与接地的导线有两个共同点,人体与这根导线是并联的,人体两端发生了短路,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人体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些知识.
  又如,在讲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制作一个如图3所示的动画来讲解.在动画的引导下,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对这个规律就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了.
  3 挖掘含义,利于理解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记忆教材中的概念和规律,而不深入准确地理解概念、规律所隐含的本质意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越学越糊涂.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物理概论、规律混淆,乱套公式、定律的现象.为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不管对待什么物理知识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学习习惯.要经常提醒学生:物理知识不是记住了就学会了.而是要听老师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每个概念、规律的含义都要深入全面地准确理解,并且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例如:学生在学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时,我指指导学生用两把弹簧秤互相拉动和让学生用手推空气(近似真空,没有物体),让两个学生之间互相拍击手掌的方法亲身体验和理解:(1)单独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一定要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2)不可能只产生一个力,力都是成对产生的,即力都是“孪生”的,即同时产生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如果学生对力的概念的含义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了.那么对他们以后学习“两力平衡”、 “压力和压强”、“浮力”和高中阶段的“受力分析”等内容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4 完善结构,利于理解
  物理学科是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如果学生学习掌握的物理知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就不能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并且对学生学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联的知识就会存在困难.这就象建设一座楼房一样,如果楼房这里少了一条柱子,那里又少了一条横梁,这样的楼房就不会坚固,也不可能修建得很高.所以构建学生的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是很重要的.例如:对于人教版中的有关“家庭电路”部分的教材,由于教材没有“电能的生产、电能的输送”这部分的内容,因为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不完整,尽管学生用很多时间学习这部分内容,也很难准确深入的理解掌握好有关“家庭的电路”的知识,对于很多知识,学生只是生吞活剥地记住相关的内容应付考试,而不能融会贯通地理解概念、规律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教到这部分内容时,我总是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先补充一下“电能的生产、电能的输送”这部分的知识.我是用画简图的方法来讲解的.简图分别如图4、图5、图6所示.
  我对家庭电路中“发电、输电”这部分知识是这样通俗地补充介绍的:如图4所示,一个三相发电机中的三组线圈就相当于三个单相发电机,每个单相发电机有两根输出线,这样就需要六根输电线.如图5所示,为了减少输电线的数量,可以将其中的三根线X′、Y′、Z′接在一起,用一条线来代替,这条线就是零线,这样处理后,输电线就只有四根了.如果三条火线中的电流相等,由于通过零线的电流相互抵消了,通过零线的电流就是零安.而地球是导体,为了进一步减小输电线的数量,可以将零线接在地球上,用地球代替零线输电.这样输电线就只有三根线了.如图6所示,根据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和电功率的变形公式I=P/U可知,为减少输电线的发热损耗,就要减小电流.在输电功率P一定的条件下,提高输电的电压就能减小输电的电流,从而可减小输电过程中的发热损耗.所以电能的输送要用高压输电.从发电机生产出来的电能要用几级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用户要使用时,就要用几级降压变压器将电压降到符合用户使用的电压.因为家庭电路要用到零线,所以在最后一级降压变压器的旁边的地下埋入一些钢铁,然后引出一条导线给用户使用,这条线就是零线.在家庭电路中,任何两根不同的火线间的电压是380 V,任何一根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 V.因为地面就是零线,所以火线与地面之间的电压是220 V,零线与地面之间的电压是0 V.
  经过这样的补充,以后学生在学习到“地线”时,教师再补充:“地线”是为了在用电器漏电时保护人体安全而在一幢楼房的旁边的地下引出的一条线,这条线也是从地球上引出来,这根“地线”跟“零线”相似,但作用又是不同的,“零线”是用来输送电能的,而“地线”是当用电器的外壳“漏电”时,将电流引入地下,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安全线”.“地线”是一幢楼房的数量较小的用户使用的,而“零线”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域的很多用户同时使用的,不能用“零线”来代替“地线”.如果某些冒险的人员为了省事,用“零线”来代替“地线”接在用电器的外壳上时,如果“零线”没有断时,这种接法对人体还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万一“零线”断了,如果此时用电器的外壳“漏电”了,当人体接触到用电器的外壳时,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了.还有,如果三条火线中的电流不相等时,“零线”中的电流也不为零安,“零线”与地面之间也有较小的电压,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不要用“零线”代替“地线”.
  在家庭电路中,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补充了“发电、输电”的知识后,在学习家庭电路的过程,学生对“零线与地线的区别.”、“为什么人站在地面上接触火线就会发生触电,而接触零线就不会触电?”这部分所谓难点的知识也就不会觉得难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好教法.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想方设法和善于归纳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必定会层出不穷,各呈异彩.只要每个物理教师都掌握丰富的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多数学生也不会觉得物理科难学了.
其他文献
古希腊普鲁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中国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这支火把,让他熊熊燃烧,闪耀出智慧的光芒!一旦我们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好像启动了一辆大功率的发动机,不再需要外力的推动即能自动运行,往往会收获到我们意
[摘要] 针对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在深入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热爱劳动和立志报国的品质的基础上。探究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总结实践教学经验,不断优化金属材料实验课“立德树人”的效果,使“课程思政”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现有机
[摘 要] 康复医学教育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时间较短,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政府、院校、医院、企业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运用资源优势互补及共享、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等方法,解决在康复医学教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康复人才,为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康复医学教育;协同育人;政产学研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
[摘 要] “金属热处理原理”是基于金属学原理用来解释金属及合金的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以及金属经过热处理后组织的变化与性能的变化关系的一门课程。基于“三个面向”的重要理念,对“金属热处理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重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三个面向;热处理;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
摘要:高等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用工程地质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各类工程地质问题。以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为例,从目前工程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科研实例的选择要点、课程中引入科研实例教学的应用实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科研实例教学在工程地质学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質学;科研实例;教学方法;应用实
[摘 要]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名单的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该文旨在明确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剖析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使地方本科院校提升综合实力。  [关键词] “双一流”;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 G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不能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应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即学习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的活动中,学生们经历了“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会学”一个动态的构建知识和能力过程,并且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求知的动力。在实施探究活动中,绝大
[摘 要] 与其他学习理论(例如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等)相比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教学工作将转换为组织和引导学生主体开展学习。在工业4.0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作用,进而实现对其当前所学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引入建构主义学習理论,融合游戏教学法,采用充满趣味的团队游戏(与管理学知识体
[摘 要] 在医教协同的时代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为综合性地方院校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以综合院校优势平台为基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创融合平台的建立、专创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用型人才分类、分层次培养和结合第二课堂,拓展专创融合培养的载体,探索建立医学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
2008年9月,无锡市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起用刘炳升教授主编的苏科版《物理》教材,该教材在编写时把“探究活动”作为“构建物理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课程理念”的主线,“探究行为”也成为物理课程学习的核心行为.因此,开展“学生科学探究行为的评价”研究,通过评价指导学生规划、改进探究行为,促进教师改进探究行为的设计,从而提高达成教材中具体任务的学习目标的效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无疑是极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