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大力推进和实施“质量工程”的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和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监控措施,促进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校长主抓教科研工作
我们一直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提质”的办学策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重点放在主要教学环节上,同时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措施。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依据学校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子课题,做到“五个一”:每位教师要掌握一个或几个理论观点;确定一个科研课题;做一节研究课;设计一份规范的教案;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今年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下,我校设立了33个子课题,供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同时对开展教科研工作在校、区、市取得成绩的教师,学校予以奖励。
实施分层管理机制
我们实施分层目标管理,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依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各环节的逐级监控。重点在质量分析和质量反馈,发挥其激励、改进功能,及时调整师生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处组织常规教学检查
教学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尤其是学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检查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及教师、学生到位情况为主;期中教学检查主要对教学进度、教案、作业批改、上课质量、学生状态进行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以复习课上课质量为重点,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教研(年级)组主抓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
教研(年级)组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中枢,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教研组的听评课、质量分析等工作,并通过对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进度计划、教研活动的开展等进行检查评估,严把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关。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好本年级测试的分析统计工作,把握年级整体质量及各班级的质量监测情况。教研(年级)组长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教研组学科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全面负责。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好活动计划,组织教师研究教改信息,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帮助学科成绩有较大差距的教师分析原因,改进教学措施,着力使备课组教学成绩共同提高。
3.教师做好自我监控和随堂监控
教师是执行、操作者,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中最关键的组织。教师要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制定好具体计划和措施,严格遵循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课后及时进行反思、记录,阶段检测要做好质量分析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聚焦课堂教学机制
1.运用制度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按照“质量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制度、教学分析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学报告制度。依照教学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把遵守制度的要求与教师自觉自律的教学行为统一起来。
2.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知识传授要准确有序,技能训练过程完整,操作指导规范,教学目标层层落实;课堂教学始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信任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要有学科特色。
3.明确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任务
通过监控,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通过监控,引导和控制教学建设的方向,保证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巩固教学改革成果;通过反馈监控结果,为教师、课程建设等提供各种有效信息。
4.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
开展听、评课活动。为保证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学校实行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专家、教研组长及同组教师相结合的听评课制度,规定每人每学期有固定的听课节数。学校领导采取不同形式听课,有目标地听——同学科听不同教师的课;蹲点听——同一个班级听不同学科的课;跟踪听——对弱科、弱教师跟踪听课,听课后必须评课。评课时,要看教师的教案、听教师教学过程的自评。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全面评价。
开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研究课活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的研究课从问题的提出、课题的导入、重难点的突破、当堂反馈、教学反思以及科研课题理论支撑等入手,切实体现研究的过程和价值。通过教学实践,使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开展校级点评课活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一次)。通过优秀教师做课,专家点评,帮助教师进一步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重点、难点,彰显亮点。
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优秀课大奖赛展示活动。围绕“夯实教学基本功、强化课堂教学技能”的主题,每学年上学期,我们都要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新课程教学基本功优秀课大奖赛”活动,聘请专家、校长和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全体教师共同听评课。
开展校本培训活动。针对学校多数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校开展了各种教学活动,如专家讲座、名师带教、同行交流、师徒结对等。
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测验考试。测验考试是监控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课程标准,每学年教学处都认真组织摸底考、阶段考、期中、期末、模拟考试等教学质量测查,对各科试卷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差错。测查工作井然有序,保证监测成绩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整个测查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
每学期通过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学科教学评价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建立教学质量分析机制
我们搭建教师课堂展示平台,建设教学研究氛围,建立监控、分析机制,扬长助短,奖优帮弱,形成监控提质工作的良好氛围。
1.优秀课大奖赛教学质量分析
评价依据:《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要点细化为15个方面,并赋予不同的分值,从教学目标、学习条件、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7个维度来衡量。
2.对全校优秀课开展情况进行统计
通过监控、评比、奖励、激励各学科做优秀课,调动教师听课评课的主动性,建设科研监控氛围。
3.对优秀课课堂评价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全校平均分课堂评价数据分析”,明确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达到发扬成绩、指导弱项的目的;通过“各教研组课堂评价数据分析”,监控各教研组优项与弱项,研究提升、调整的内容;通过“中考学科课堂评价数据分析”,监控各学科的优势与不足,研究应发扬的优势,明确学科薄弱环节,确立提升重点;通过“各年级课堂评价数据分析”,了解初一至初三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差异,使教师明确工作应提升的环节;通过“不同职称教师课堂评价数据分析”,既可以看到差异,又可以发现不和谐的问题,从而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4.教学成绩质量分析
我们定期召开阶段、期中、期末、模拟考试的成绩质量分析会,还设计了期末区统考和中、高考八套统计表格。这八套表格把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每位教师、后接课教师、学校的考试成绩、位次、差距清晰地表现出来,为进一步做出分析、落实监控提供了数据。
教学处、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把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作为教研常规工作,及时了解学情、教情,提出下一步改进方向,并在各教学阶段落实,为下一阶段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总之,学校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领悟、在提升中升华的过程,促进了教师自主成长,由他控变为自控,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来,放到课堂教学上来,放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特别是在共同研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教师们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全校形成了一种奉献、合力、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洋溢着浓厚的研究氛围。■
□编辑 王雪莉
校长主抓教科研工作
我们一直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提质”的办学策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重点放在主要教学环节上,同时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措施。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依据学校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子课题,做到“五个一”:每位教师要掌握一个或几个理论观点;确定一个科研课题;做一节研究课;设计一份规范的教案;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今年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下,我校设立了33个子课题,供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同时对开展教科研工作在校、区、市取得成绩的教师,学校予以奖励。
实施分层管理机制
我们实施分层目标管理,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依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各环节的逐级监控。重点在质量分析和质量反馈,发挥其激励、改进功能,及时调整师生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处组织常规教学检查
教学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尤其是学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检查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及教师、学生到位情况为主;期中教学检查主要对教学进度、教案、作业批改、上课质量、学生状态进行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以复习课上课质量为重点,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教研(年级)组主抓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
教研(年级)组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中枢,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教研组的听评课、质量分析等工作,并通过对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进度计划、教研活动的开展等进行检查评估,严把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关。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好本年级测试的分析统计工作,把握年级整体质量及各班级的质量监测情况。教研(年级)组长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馈。
教研组学科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全面负责。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好活动计划,组织教师研究教改信息,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帮助学科成绩有较大差距的教师分析原因,改进教学措施,着力使备课组教学成绩共同提高。
3.教师做好自我监控和随堂监控
教师是执行、操作者,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中最关键的组织。教师要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制定好具体计划和措施,严格遵循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课后及时进行反思、记录,阶段检测要做好质量分析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聚焦课堂教学机制
1.运用制度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按照“质量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制度、教学分析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学报告制度。依照教学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把遵守制度的要求与教师自觉自律的教学行为统一起来。
2.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知识传授要准确有序,技能训练过程完整,操作指导规范,教学目标层层落实;课堂教学始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信任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要有学科特色。
3.明确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任务
通过监控,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通过监控,引导和控制教学建设的方向,保证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巩固教学改革成果;通过反馈监控结果,为教师、课程建设等提供各种有效信息。
4.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
开展听、评课活动。为保证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学校实行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专家、教研组长及同组教师相结合的听评课制度,规定每人每学期有固定的听课节数。学校领导采取不同形式听课,有目标地听——同学科听不同教师的课;蹲点听——同一个班级听不同学科的课;跟踪听——对弱科、弱教师跟踪听课,听课后必须评课。评课时,要看教师的教案、听教师教学过程的自评。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全面评价。
开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研究课活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的研究课从问题的提出、课题的导入、重难点的突破、当堂反馈、教学反思以及科研课题理论支撑等入手,切实体现研究的过程和价值。通过教学实践,使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开展校级点评课活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一次)。通过优秀教师做课,专家点评,帮助教师进一步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重点、难点,彰显亮点。
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优秀课大奖赛展示活动。围绕“夯实教学基本功、强化课堂教学技能”的主题,每学年上学期,我们都要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新课程教学基本功优秀课大奖赛”活动,聘请专家、校长和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全体教师共同听评课。
开展校本培训活动。针对学校多数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校开展了各种教学活动,如专家讲座、名师带教、同行交流、师徒结对等。
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测验考试。测验考试是监控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课程标准,每学年教学处都认真组织摸底考、阶段考、期中、期末、模拟考试等教学质量测查,对各科试卷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差错。测查工作井然有序,保证监测成绩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整个测查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
每学期通过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学科教学评价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建立教学质量分析机制
我们搭建教师课堂展示平台,建设教学研究氛围,建立监控、分析机制,扬长助短,奖优帮弱,形成监控提质工作的良好氛围。
1.优秀课大奖赛教学质量分析
评价依据:《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要点细化为15个方面,并赋予不同的分值,从教学目标、学习条件、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7个维度来衡量。
2.对全校优秀课开展情况进行统计
通过监控、评比、奖励、激励各学科做优秀课,调动教师听课评课的主动性,建设科研监控氛围。
3.对优秀课课堂评价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全校平均分课堂评价数据分析”,明确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达到发扬成绩、指导弱项的目的;通过“各教研组课堂评价数据分析”,监控各教研组优项与弱项,研究提升、调整的内容;通过“中考学科课堂评价数据分析”,监控各学科的优势与不足,研究应发扬的优势,明确学科薄弱环节,确立提升重点;通过“各年级课堂评价数据分析”,了解初一至初三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差异,使教师明确工作应提升的环节;通过“不同职称教师课堂评价数据分析”,既可以看到差异,又可以发现不和谐的问题,从而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4.教学成绩质量分析
我们定期召开阶段、期中、期末、模拟考试的成绩质量分析会,还设计了期末区统考和中、高考八套统计表格。这八套表格把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每位教师、后接课教师、学校的考试成绩、位次、差距清晰地表现出来,为进一步做出分析、落实监控提供了数据。
教学处、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把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作为教研常规工作,及时了解学情、教情,提出下一步改进方向,并在各教学阶段落实,为下一阶段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总之,学校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领悟、在提升中升华的过程,促进了教师自主成长,由他控变为自控,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来,放到课堂教学上来,放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特别是在共同研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教师们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全校形成了一种奉献、合力、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洋溢着浓厚的研究氛围。■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