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与机构如何共赢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做过志愿者,也管理过志愿者,正好前一段时间又在一个公益论坛上和一些朋友聊到志愿者管理的话题,于是促使自己梳理一下这方面的思考,可能大多都属于老生常谈。下面这几方面有的侧重志愿者自身的认识和能力,有的侧重机构本身的空间和文化。毕竟,只有志愿者和机构双方都在其中受益,志愿精神最大程度地得以培育和发扬,公民社会才有希望和可能。
  
  需求
  双方需求是否一致,往往成为很多事情成败的关键,对于志愿者也不例外。一个人想去某家机构做志愿者,他可以有无数种需求或者目的,可能是想去长长见识学点东西,可能是为了奉献一下自己的青春或余热,也有可能只是为了多认识几个朋友,甚至是为了能有机会免费出去玩一圈。但机构也有着不同目的,可能是短期工作需要,可能是为自己培养人才,也可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理念,甚至有的机构把培养志愿者作为自身的使命或项目目标。我的感觉是,志愿者与机构之间的需求可以不完全重合,但一定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志愿者的需求是未来想留在这家机构工作,而机构只是短期使用志愿者,根本没有招聘正式员工的计划,这样的组合极有可能会以不欢而散告终。当然,所有需求都是动态的、多重的。
  
  兴趣
  从事志愿工作,会有很多选择,你可以选择支教、环保、扶贫、做会务、接电话、陪孤寡老人聊天……但每个人的兴趣各有不同,如果仅仅是单纯地为了做志愿者而做志愿者,短期内凭借热情和责任感可以,在短期内将此转变为自己的兴趣也可以,但如果没有转变,那热情消退后只能选择离开。所以,对于志愿者来说,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可能会对自己更有收获,而且也可以持久。这与工作不具可比性,对一份工作没有兴趣,挣工资养家糊口也可以是维持这份工作的动力,但志愿者的志愿性增大了其流动性的可能。
  
  能力
  需求并不矛盾,也有相应的兴趣,那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志愿者了么?能力,又成了新的制约因素。一件事,或一份工作,不可能所有人都足以胜任。自身能力能否完成机构交给的工作,个人与机构都在为此暗自揣摩互相观察。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志愿者招聘,每个招聘都会有一些专门特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大多和能力有关。不过,机构也应该有责任对志愿者进行能力提升的培训和辅导。毕竟,很多志愿者也希望通过志愿者工作提高自身的能力。
  
  收获
  不要以为,只要尽心尽力参与了工作,那就肯定会有收获,何况即使有收获,也要看收获的大小与付出是否成正比!大多数志愿者是想在参与志愿工作之余,自己可以多有些收获。能力提高是收获,心灵得到净化也是收获。而有的机构仅仅是把志愿者当成廉价或免费的劳动力使用,志愿者只是机械地在做些重复性的工作,长此以往,志愿者当然会有怨言。也有的机构工作比较闲,志愿者的工作量很小,整天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自然也不会感到有什么收获,所以,志愿者还是会对机构不满意。当然,同样的志愿者身份,不同的人同时在同一机构里,收获也肯定会不一样。机构在交给志愿者工作的同时,的确应该从志愿者的角度考虑一下——他们在此过程中是否可以得到足够的收获。
  
  空间
  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往往一个组织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汇集不少志愿者参与其中,每个人都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开展和组织的建设。渐渐地,组织要蓬勃发展,要走正规化道路,于是精英开始出现,制度开始出现,话语权开始集中,而大多数志愿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参与的活动也越来越少,最终参与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少。
  我想,除了正规化和制度化带来的双面刃以外,机构留给志愿者的空间越来越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机构刚开始成立的时候,一切都还是空白,需要大家去填补,这个时候的志愿者肯定会有大量的空间,这将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带来的自我实现和成就感都会很强。一切进入正轨之后,平稳发展成了机构的选择,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当然不会给志愿者剩下太多的空间去折腾。但是,一个足够成熟的机构,也可以甚至应该有相当程度的空间留给志愿者,尤其是在项目中。关键是机构如何看待志愿者的作用,以及如何调动他们的创造性。
  
  机 构 文 化
  上面举的例子中,除了空间的考虑,可能也会有机构文化发生质变的原因。毕竟,从最初一起奋斗的平等关系,转变为管理与被管理的上下级关系,对于一些人是很难接受的。如果这种管理关系是刚性的、冰冷冷的,那就更可怕了!志愿者往往对NGO会抱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幻想,他们认为这是一片净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四处都是和煦的阳光。这种假想,再加上他们本身志愿而无私奉献的性质,使得志愿者很难接受命令式的刚性管理。推动社会平等是大多数NGO标榜自身的使命,但如果机构文化都难以做到平等这一点,如何让志愿者信服?如何让外界信服?机构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所以,机构的每个成员,尤其是志愿者的管理人员,对志愿者的态度以及与志愿者的关系将是志愿者理解机构文化的窗口与关键。
其他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越来越成为企业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如何履行这份责任,如何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关系着企业未来的长足发展。翻看每个公司的CSR报告,最浓重的一笔莫过于绿色,每个企业对环境有着相似的承诺,却有不同的着色方式。    环保教育从孩子开始,能源之星在高校中诞生    壳牌的CSR战略一直在能源行业中领军,公司推崇“负责
期刊
编者按:每年的两会都是各方意见汇集的焦点,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2009年,不论北京市还是全国的两会,都能听到来自自然之友的声音——从去年10月份开始,自然之友调研部“两会工作小组”的成员们便开始进行专题调研工作,协助北京市和全国的一些代表委员聚焦生态环境问题,完成了一系列提案、建议案。现将其中部分内容节选刊出,以飨读者。    建议公民与企业共管污染  关于建立公民社区和企业对话机制的提案  
期刊
现在的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环境责任的国家。从政府到民间,在环境保护的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别的国家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是日本在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也曾因为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经历过严重的生态破坏和惨痛的污染代价,并爆发出一些环境公害事件。比如大家熟知的“水俣病”、“痛痛病”、“米糠油”事件等。  相对于这些事件,日本丰岛非法垃圾倾倒事件没有这么惨烈,但也是日本一个代表性的环境污染事件。首先,垃圾的
期刊
对话人  李波:自然之友现任总干事  梁晓燕:自然之友创始人之一,现任理事,前任代理总干事  薛野:自然之友前任总干事    引子:  本期《自然之友通讯》将在“自然之友十五周年庆典”前夕出版,按照惯例,我们需要对自然之友十五年历史做一次回顾。但是如何回顾?仅仅是向外界庆贺我们十五年做了多少环境保护的事情?这显然不够。自然之友十五年的发展,也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的十五年,期间的成败得失,除了可以
期刊
2008年真是许多企业做梦都没想到的坏年头,他们发现正在干的或者曾经干过的任何坏事都会大白于天下,都会遭到公众的追查。房地产商如此,造纸厂商如此,老牌外资企业如此,中国本土名牌企业也是如此。似乎只有化工企业、冶炼企业、采矿企业还有些好梦可做,但是业内人士很清楚,他们这种类型的企业生存环境正一天天“恶化”,得抓紧时间捞取财富,明天早上太阳从哪边出来,真是谁也说不准;出来后的太阳是黑色的还是绿色的,更
期刊
编者按:2008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为此,温总理强调,中国需要开发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作物。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将投入200亿元作为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的资金支持。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在一定的时
期刊
一位山西老板,开着几十万吨生产能力的焦化厂,没有环保设施,被中央电视台曝光。老板对着摄像镜头满腹委屈:“光说我不环保,怎么不说我慈善啊?这个村子里的老人,我每年白给他们600块钱,过年还要送米送面——当儿子都没有我这么孝顺!”在他身后,村子裹在烟里什么也看不清,空气里都是焦油的臭味,致癌物超标至少九倍。   这是《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的所见所闻,她说:只谈扶贫济困,不谈怎么给弱势群体说话的权利,不
期刊
奶粉与美国总统    三鹿奶粉事件给中国的消费者,奶农、乳制品企业、监督管理制度、甚至是广告审查制度等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和考验。在消费者充满愤怒,打官司告状讨说法的时候,也开始有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发起追问。企业不知道三聚氰胺的安全含量吗?企业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健康吗?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吗?没有考虑自己的工人的去向吗?  奥巴马大选获胜,成为第56届美国总统,无疑在这个经济低迷的时刻给世界带来了
期刊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前几个月,浙江泰顺人王远萍就发现自己全家都在喝的奶粉导致女儿小便出现困难,他到处奔波,要求三鹿集团给份检测报告,或者盼望“权威机构”给他提供一份独立、公正的检测报告,结果当地的工商局和三鹿集团的人告诉他说,检测费需要他来承担,大约一万多元左右。这一下子就打退了他获取证据用以索赔和要求公道的野心,他颇不情愿地在“和解书”上签了字,并接受了三鹿集团提供的几件“好处奶粉”,从网上撤下
期刊
连日来,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一个陌生的化工产品三聚氰胺走进了普通消费者的视线。截止到9月26日,中国各地临床诊断“三聚氰胺”患儿53,000例,其中,4人死亡。人们难以接受的现实是,这个白色结晶粉状的有机化工原料,本用来生产塑料、胶水、阻燃剂或化肥,怎么会添加在婴儿的奶粉里?这个能造成试验动物肾衰竭,并致其死亡的有害化工原料,给全国数千名无辜婴儿的生活抹上了浓重的阴影和对未来的心理恐慌。三年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