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能不断转化学生独立学习的行为,“日记积累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先学,能够培育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根据实践经验,本文指出,实施“日记积累法教学”,要进行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结构的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和学生作业的改革。
关键词:日记积累法教学;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模式仍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教育模式低效高耗,培养的学生层次不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为寻求最优的教学方式,笔者对高中数学日记积累法进行了实践,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日本学者稻川三郎提出的第三种课堂教学理论,强调了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它立足于新的“学习观”,把兴趣、爱好、态度和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能力作为“学力”的基本要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创造性地展开教学。
成功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能不断转化学生独立学习的行为,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要能越来越不依赖于教师,他们求知欲望大增,让学生基本独立学习。中学教学的内容,一环套一环,方法性很强,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只是内容的深浅和思维的力度要求不同而已。如果能科学地指导学生记好数学笔记,让学生感受、理解和反思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完全有望缩短“完全依靠→完全独立”的过程。
“日记积累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先学。由于学生的先学,教学的内容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当然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异也扩大了。我们认为是一件好事,优等生的成绩提高了,差生相比原来的成绩也提高了,不过没有优等生提高的幅度大而已。扩大了的差异怎样处理?学生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障碍,谁先悟出道理,他就会告诉他周围的人。这些优等生就是后进生的最好老师,而这些小老师对后进生的帮助还有教学相长的作用。所以课堂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可分若干个小组,对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运用“日记积累法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目标应该是在课堂中发展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点化和滋润生命,着重探索新知识方法的引导。
2.教学结构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预习—上课——作业,这种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根本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为此我们提出“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的八字方针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
先学:先明确学习要求,学生不受思维的定格,有强烈解决问题的愿望,尝试解决问题并能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开始时老师可给些提纲,并逐步减少,而学生也逐步摆脱老师。在“日记积累法教学”中,学生的预习不仅仅是看看书或仅仅是能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过程,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力求在课堂交流前将已经整理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自己尚未弄清的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东西再在课堂交流中,借助集体的智慧加以解决。
后教:这里主要指课堂教学,讲解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独立学习遇到的困难上,还有那些最新发展区、共同性的问题。授课方式可以是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板演示范、学生自由提问、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
超前断后:课堂教学内容全部由课堂完成,不留后遗症,课后不布置作业,不加班加点,这样整个重心前移了。
3.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知识为本”的重心,是评价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的一种评估。而对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很少进行评价。“第三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学和学生主动发展而设计,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1)学生的学习方式;(2)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3)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4)教师的角色把握;(5)教学环境的营造。“第三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交流环境,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排忧解难,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互相争论的研究学习的气氛;(6)教育技术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介入教学过程,应该综合评价“思想方法”、“媒体运用”和“过程设计”。
4.学生作业的改革。“日记积累教学”原则上不留作业,但不等于没有作业,学生的“先学”中隐含了学生的作业。作业的形式是,课前预习日记、课堂交流记录、错题研究档案、课后反思日记、联想与创新文档。这些作业不要求当天交,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去做。
本研究仍在继续进行之中,“日记积累法教学”对所有学科都适用,怎样在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数学的特色,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希望通过研究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日]稻川三郎著:《课程论基础》,钟启泉翻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汪履平:《在新的平台上评论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程与教学》,2002年第12期。
关键词:日记积累法教学;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模式仍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教育模式低效高耗,培养的学生层次不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为寻求最优的教学方式,笔者对高中数学日记积累法进行了实践,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日本学者稻川三郎提出的第三种课堂教学理论,强调了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它立足于新的“学习观”,把兴趣、爱好、态度和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能力作为“学力”的基本要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创造性地展开教学。
成功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能不断转化学生独立学习的行为,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要能越来越不依赖于教师,他们求知欲望大增,让学生基本独立学习。中学教学的内容,一环套一环,方法性很强,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只是内容的深浅和思维的力度要求不同而已。如果能科学地指导学生记好数学笔记,让学生感受、理解和反思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完全有望缩短“完全依靠→完全独立”的过程。
“日记积累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先学。由于学生的先学,教学的内容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当然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异也扩大了。我们认为是一件好事,优等生的成绩提高了,差生相比原来的成绩也提高了,不过没有优等生提高的幅度大而已。扩大了的差异怎样处理?学生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障碍,谁先悟出道理,他就会告诉他周围的人。这些优等生就是后进生的最好老师,而这些小老师对后进生的帮助还有教学相长的作用。所以课堂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可分若干个小组,对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运用“日记积累法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目标应该是在课堂中发展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点化和滋润生命,着重探索新知识方法的引导。
2.教学结构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预习—上课——作业,这种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根本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为此我们提出“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的八字方针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
先学:先明确学习要求,学生不受思维的定格,有强烈解决问题的愿望,尝试解决问题并能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开始时老师可给些提纲,并逐步减少,而学生也逐步摆脱老师。在“日记积累法教学”中,学生的预习不仅仅是看看书或仅仅是能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过程,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力求在课堂交流前将已经整理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自己尚未弄清的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东西再在课堂交流中,借助集体的智慧加以解决。
后教:这里主要指课堂教学,讲解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独立学习遇到的困难上,还有那些最新发展区、共同性的问题。授课方式可以是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板演示范、学生自由提问、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
超前断后:课堂教学内容全部由课堂完成,不留后遗症,课后不布置作业,不加班加点,这样整个重心前移了。
3.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知识为本”的重心,是评价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的一种评估。而对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很少进行评价。“第三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学和学生主动发展而设计,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1)学生的学习方式;(2)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3)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4)教师的角色把握;(5)教学环境的营造。“第三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交流环境,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排忧解难,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互相争论的研究学习的气氛;(6)教育技术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介入教学过程,应该综合评价“思想方法”、“媒体运用”和“过程设计”。
4.学生作业的改革。“日记积累教学”原则上不留作业,但不等于没有作业,学生的“先学”中隐含了学生的作业。作业的形式是,课前预习日记、课堂交流记录、错题研究档案、课后反思日记、联想与创新文档。这些作业不要求当天交,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去做。
本研究仍在继续进行之中,“日记积累法教学”对所有学科都适用,怎样在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数学的特色,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希望通过研究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日]稻川三郎著:《课程论基础》,钟启泉翻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汪履平:《在新的平台上评论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程与教学》,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