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多元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应用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情境化教学历来备受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崇。比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在春光明媚的泗水河边为弟子们“说水论道”,古希腊苏格拉底在田野麦垄中以“最大的麦穗”向学生们施教明理,宋代胡瑗亲率学生处出游历以不断丰富他们的学识和情感……在新课改大潮如火如荼的今天,情境教学法被源源不断地赋予了新元素,并且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
  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境化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深化学习感悟,促进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引领情感实践,更好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特征。那么,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活动呢?
  一、以科技情境凸显语文内涵和魅力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融“音、像、图、文、动”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以先进独特、无可比拟的优势,创设了音像和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动静自如的视听情境,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支撑。以《美丽的西双版纳》为例。笔者把包括自然景象、人文环境和民俗风情等内容制成课件,在课堂活动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配之以描绘西双版纳地域独特风情的专题乐曲——《美丽的凤尾竹》,为全班同学提供了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视听盛宴”,然后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阅读解析课文。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西双版纳的赞美之情,而且有利于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文产生共鸣。这种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生活情境凸显语文内涵和魅力
  语文知识及其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就在于——“外延相等”。语文教学难以远离或摆脱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不仅如此,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又有利于为教学相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
  以《春》教学为例。教师既可引导学生回忆春季美景,又可通过多媒体演绎,让他们深刻体验如下良好情境:在万物竞苏的初春时节,风吹杨柳、嫩草探头,梨桃绽笑、蜜蜂作响、蝴蝶起舞,小鸟放歌、溪流欢畅……所有这一切,为春季景象增添了丝丝动感和活泼生机。天空飘雨,行人撑伞过桥,呈现了一幅映入心帘的唯美画面。如此而为,让学生在体悟语言的魅力中逐步融进了文本与作者的灵魂中。
  三、以整合情境凸显语文内涵和魅力
  语文虽说是一门独立性学科,然而作为母语和一门应用型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利于获取“1+1>2”的多赢教學效果。
  以《最后一课》为例。本文创作于“普法战争”的第二年,即1873年。这场战争虽然由法国挑起,然而随着拿破仑三世的被俘和三分之一领土的被占,对于法国来说它已成了自卫战争。在“欲灭其民族,先灭其文化”下,普军强迫已经沦陷了的阿尔萨斯一所小学校改学德文。文中刻画了弗朗士小学生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这是“文史不分家”的典型性说明,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应对。
  四、以问题情境凸显语文内涵和魅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包括教师的“引领提问”,又包括学生的“质疑问难”,这是教学活动中的常规现象。前者之“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引导、暗示”,后者之“问”则在于“思维、探究、寻找”。
  以鲁迅的《故乡》为例。理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句话,看起来不算难,然而,要让初中生自行理解并充分表达出来却并非易事。正因为如此,笔者做如下引领启发:“此‘路’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与我们走在脚下的‘路’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领学生在阅读与思考、合作与探究中开动脑筋、寻找答案、联系理解。再如《孔乙己》,“他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呢?”这一教学提问,能够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五、以自主情境凸显语文内涵和魅力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它重在强调“实践教学(行为体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实践出真知”有实质性的异曲同工之妙。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积极开展以学生活动(实践与体验)为主体的自主性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情感实践和个性创新。
  以《孔乙己》为例。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改编并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对于“孔乙己是生是死”这一结局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他必死无疑;有人认为他远走他乡;还有人认为他知耻而后勇,洗心革面后选择了私塾教师这一职业,真正过上了有尊严有人格的生活。这些认识对于学生来说,不就是一种个性化创造吗?
  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和应用方法还有许多。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科技情境、生活情境、整合情境、问题情境和自主情境,能够赢得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225700)
其他文献
当前,教育部门不仅优化了初中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更换了教学目标,与过去不同,不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學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中。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教学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根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个改善策略。  一、发散思维,增加作文的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仍旧会使用传统的师生授受的教学手段。该种教
在这糊亩的异常磁性的偶极子时刻在上在 littlestHiggs (LH ) ,模型在一个环被学习水平。我们在打破规模 f 的全球对称上讨论贡献的依赖,混合角度 c 和 c' ,和 Higgs 三位字
<正> This paper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a velocity-dependent symmetry and a generalizedLutzky conserved quantity for a holonomic system with re
我们在克尔发现那非线性的光共鸣器,光子系统拥有伪粒子的一种新类型,非电磁声子。存在非,电磁声子应该被观察速度的精力密度依赖并且我们调查了的 nonpolaritons.As 压榨证明,非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笔者也很看重这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也易于发现自己,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为学生开拓了宽阔的创造空间,使之终生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亮点激趣  相信许多初中语文
根据教育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够保持足够的洞察性和判断性,就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这一理论,有教育专家指出,如果教学设计能遵从洞察、判别的敏锐性,就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发展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课堂实践中,教师要立足专题批判展开课堂引导,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引领和指导。那么何为
proto 中子星上的套住的中微子的领带影响在相对论的平均数的框架被学习 -- 删除理论。结果显示出那套住的中微子增加质子部分并且做中子星物质的状态的方程更软什么时候 neg
在这篇论文,四个参数的扎根的州的波浪函数被开发,当氦原子的 radialSchroedinger 方程被解决时,扎根的州的水平的表达式为氦原子被导出。扎根的精力被 Matlab 7.0 和蒙特卡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