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题批判的阅读教学实践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教育学理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够保持足够的洞察性和判断性,就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这一理论,有教育专家指出,如果教学设计能遵从洞察、判别的敏锐性,就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发展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课堂实践中,教师要立足专题批判展开课堂引导,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引领和指导。那么何为批判性呢?是指一种双向的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不是为了背诵和记忆,而是为了进行多维度的独立思考,不做课文的奴隶。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基于专题批判,抓好课文规范
  對于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材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的精挑细选,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到形式都可谓是精良上乘,从文质兼美这个角度而言是无可挑剔的。但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创新和质疑的角度来考量,作为一个有意要训练学生挑战权威,创新思维的语文教师来说,就算课文是非常规范的,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可以批判的地方。只要换一个角度,从另外的眼光来审视,就能够找到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地方。这些地方恰恰是学生发展思维,训练阅读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课文规范当中的重点,看出其中的问题性来。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质疑课本,而且能够从课文当中看出问题,发表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发展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将课文当作一杯茶,每一杯茶都值得细细的品味。古人有品茶之说,笔者认为,读书当有煮书之说。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一本厚厚的书,读得只有薄薄的几页,甚至是几行字,那就说明学生是下了功夫的。
  曾经有人说,每本书里面都具有丰富的营养,如何将这些营养让学生都有效地吸收?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硬灌,硬塞进去,但往往获得的结果并不理想,不是让学生消化不良,就是让学生最终弃书而去。究其原因,在哪里呢?关键是教师没有把功课做细。每一个教师须要做的基本功就是煮书,不但要煮书,而且还要像煮饭那样去煮熟每一堂课。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将教材熟读百遍,那么,文本中的修辞、句法、段落等,蕴藏在课文当中的意境之美,都会犹如美食一样,滋养着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烛照和引领着自己获得语文涵养的提升。当教师有了这样的境界,就能够情不自禁的将自己的所得、所知、所品味的智慧分享给学生,这种分享就称之为课堂教学的设计。
  二、基于专题批判,加强课文规范认知
  一个有效的课堂设计,并不是来自于对各种教参的依赖,而是来自于自身对课文的领悟和深刻的钻研。在此基础上,教师既要关照学生的自主思维,又要和学生同为一体,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和学生细细品味文本当中蕴藏的文字和形式之美。只有这样,才能算是激活了课堂阅读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批判性的专题阅读。因此,教师要有效把握课文规范,克服固定学生思路的误区,带领学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认真审视教材文本
  审视教材文本看似简单,但却并不容易。教师往往容易将教材当作圣旨,死板地照抄照搬,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学生亦步亦趋,缺乏独立判断和批判的能力。在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的按照每一个专题,让学生顺着专题往下阅读,认为这样可以万事大吉了。这些教师认为教材安排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也都是专家学者经过审议之后进行编排的,由于过分服从权威,一味地崇拜教材,导致课堂缺乏思维含量,学生的语文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比如在初中教材当中,专题阅读是教材模块的一个组织形式。将课文阅读形成专题,建立系统化的语文能力培养体系,这是初中阅读教学的一个新改革。但是如果教师照搬照抄,这不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发展。
  2.看透表面意义,杜绝陈词滥调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容易陷入鹦鹉学舌的窠臼之中,对文本的专题模块理解比较生硬。认为一个单元的主题意味着本单元所有的课文意思大致相同,而没有引领学生从批判的角度,反思每篇课文的独特性,导致课文理解模糊,不能真正实现对文本的深挖细读,学生在大脑当中形成的印象就是,都一个样儿,没有实现对文本的“这一个”的理解和定位。
  3.从平常的问题中发现新意
  一篇课文之所以能够被选入教材,一定是具有独创的意义。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从一个方面进行解读,难免一叶障目,学生也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更有甚者,只是一味地盲目参考各种教学资料,人云亦云,屈从于官方的说法,导致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个人逻辑推论,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带领学生从规范性的课文当中挖掘习以为常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以此展开探究,进行独立的思考。正是通过这种批判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文的发现者和探索者,真正实现对自我的突破。
  三、基于专题批判,实现本体阅读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独立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基于专题批判,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和分析,带领学生实现本体化的课堂阅读。何谓本体,也就是说,要立足学生本身。这样做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够实现思维的立体化和多元化,在阅读体验上也会更加丰富一些。
  我们原来的教学模式,就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课堂鉴赏,根本不需要进行自我的表达,更不能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一直沿用已久,但却积累了一种只重文本不重学生的教学弊端,并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必须从作者的内在感受出发,忽略自己的想法和真实感受。这样的一种阅读价值取向,并非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展开批判性专题阅读,一方面立足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性理解,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流畅的情感表达,有效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进行文本的多元化探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入手,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感体系。
  比如在教学散文《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实现真正的专题性批判阅读,我先让学生整体诵读文本,从中找到一些非常优美的词语和段落。与此同时,挖掘学生已有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对冬天的这种寒冷的感觉,对雪花的喜爱,然后让学生跟随着文本,走进作者所描绘的冬天里。
  四、基于专题批判,发展多元化阅读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笔者发现学生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趋同性。因为当教师做出一个模板引导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形成趋同与大众认知,被动接受教师所传递出来的模板,导致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和批判性可言。就需要教师立足专题批判,设计多元化的阅读教学。为此,在教学的时候, 笔者设计了多层次的教学,那就是站在阅读者的角度,基于学生本体来进行巧妙的布置和设计,其中有两个方面的步骤,一方面从教学目标上进行改变,立足于学生本体,将这堂课的主要目标和意义直观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
  比如,在教学文言文《于园》这一课时,笔者立足学生已有的主观感受和个性化的体验,先根据文本当中描述的样貌,通过自己的画笔描画于园,借助这一个途径和模式,学生很快理解了于园所具有的三大特点,同时对于文章的空间写作顺序也有了深刻体验,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再如在教学《安恩和奶牛》这一课时,教材对文本的解释,要求学生体会到关心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但是有学生提出,之所以对动物如此善良和尊重,是因为社会极其的冷漠。从这个角度来说,安恩和奶牛之间有这样的生命关爱,更反衬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严酷,展示出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
  总之,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专题批判,既不盲从于教材,又不依附于教材,在把握教材的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立足学生本体,多个角度挖掘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借助这样多角度的批判性阅读引领,一步步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品质,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笔者相信,批判性阅读教学将会步步为营,大大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215500)
其他文献
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用心体会,才能抒发独特感受,而阅读可以构成学生对生活的参与性。这种观察和捕捉需要我们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搭建一个审美的桥梁,给学生一个可操作可
在初中学习中,语文这一科目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在生活中,它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表达工具,掌握好语文方面的学习,更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在教育教学方面,语文有着重大的贡献。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想要成功地写一篇作文,必须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否则只会消耗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写好作文,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技巧。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作为传递语言信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学科,语文肩负着无比寻常的重任。新课标倡导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挖掘情境教学不仅是活化教材的体现,更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上有着显著的作用。下面主要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朗读情境活化教学  语文学科与语言密不可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
当前,教育部门不仅优化了初中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更换了教学目标,与过去不同,不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學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中。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教学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根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个改善策略。  一、发散思维,增加作文的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仍旧会使用传统的师生授受的教学手段。该种教
在这糊亩的异常磁性的偶极子时刻在上在 littlestHiggs (LH ) ,模型在一个环被学习水平。我们在打破规模 f 的全球对称上讨论贡献的依赖,混合角度 c 和 c' ,和 Higgs 三位字
<正> This paper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a velocity-dependent symmetry and a generalizedLutzky conserved quantity for a holonomic system with re
我们在克尔发现那非线性的光共鸣器,光子系统拥有伪粒子的一种新类型,非电磁声子。存在非,电磁声子应该被观察速度的精力密度依赖并且我们调查了的 nonpolaritons.As 压榨证明,非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笔者也很看重这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也易于发现自己,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为学生开拓了宽阔的创造空间,使之终生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亮点激趣  相信许多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