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多问的人将多得。”发现问题正表明他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认真地思考过了,因此,学生的问题都极具价值。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中,要建设和谐课堂,就要让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被老师们所重视。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能主动提问的学生很少,在质疑这一环节中,能积极提问的一般集中在几个学生身上,在其他教学环节中主动提问的就更少。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课堂教学不够开放,教学观念还不够解放。
(1)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连思考问题的时间也没有,无法提问。
(2)教师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只要像“听众”一样被动地听即可,也就自然无问题了。
(3)教师割裂了教与学的统一性,强调“灌输、塑造学生”,学生只要模仿、听话即可,角色定位限制了学生的提问。
2.学生对老师崇拜,对书本崇拜,在他们眼里,老师、书本都是不可能有错的,从来没有想过对老师的讲解、书本上的内容提出疑问。
3.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点拨学生理解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
2.创设和谐环境,让学生敢问。
首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题问得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们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其次应创设适宜条件。适宜条件是指人能够最自然、最放松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平的环境和氛围。它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外部条件。此外,创设适宜条件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创造性人格方面的研究,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对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起着动力、激励、强化等作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在教师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教师的确不宜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而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要精讲多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问题,更使人惊喜的是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4.强化学生的“好奇心”。
需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1)重视学生的研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情感。其次,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为其提供标新立异的自主心理空间。再次,要给学生提供丰富、新颖的信息资料。(2)排除对学生好奇心的否定、敌意和顾虑。教师只有在自身知识结构呈现知识多元化、多层次,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和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3)加强美育。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和想象力;美育能够激发创造力,增强学生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洞察力。
5.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激发可以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知识积累来增强表象力。其次,通过语言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表达力。最后,在解题训练中变抽象为具体,创设氛围,鼓励学生想象。
6.做好问的示范。
学生在学校,什么都想模仿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老师倾向于提出能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则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因此,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做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问“问题”。
7.对学生提问正确应对。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学习内容无关的问题,为节省教学时间,对这类问题,一般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无关,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不在要害、关键处,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教材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重点。实践表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会对学生质疑问难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尽心尽力。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课堂教学不够开放,教学观念还不够解放。
(1)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连思考问题的时间也没有,无法提问。
(2)教师充当了“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只要像“听众”一样被动地听即可,也就自然无问题了。
(3)教师割裂了教与学的统一性,强调“灌输、塑造学生”,学生只要模仿、听话即可,角色定位限制了学生的提问。
2.学生对老师崇拜,对书本崇拜,在他们眼里,老师、书本都是不可能有错的,从来没有想过对老师的讲解、书本上的内容提出疑问。
3.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点拨学生理解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
2.创设和谐环境,让学生敢问。
首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题问得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们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其次应创设适宜条件。适宜条件是指人能够最自然、最放松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平的环境和氛围。它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外部条件。此外,创设适宜条件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创造性人格方面的研究,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对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起着动力、激励、强化等作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在教师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教师的确不宜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而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要精讲多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问题,更使人惊喜的是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4.强化学生的“好奇心”。
需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1)重视学生的研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情感。其次,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为其提供标新立异的自主心理空间。再次,要给学生提供丰富、新颖的信息资料。(2)排除对学生好奇心的否定、敌意和顾虑。教师只有在自身知识结构呈现知识多元化、多层次,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和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3)加强美育。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和想象力;美育能够激发创造力,增强学生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洞察力。
5.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激发可以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知识积累来增强表象力。其次,通过语言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表达力。最后,在解题训练中变抽象为具体,创设氛围,鼓励学生想象。
6.做好问的示范。
学生在学校,什么都想模仿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老师倾向于提出能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则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因此,想提高学生问的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做问“问题”的示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问“问题”。
7.对学生提问正确应对。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学习内容无关的问题,为节省教学时间,对这类问题,一般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无关,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不在要害、关键处,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教材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重点。实践表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会对学生质疑问难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尽心尽力。